王忠诚

2022-08-29 10:02
大字号

缅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忠诚院士

大医“忠诚”

王忠诚

1925年12月20日—2012年9月30日,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在神经外科诊断、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曾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1997年获得香港“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00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最高奖“白求恩奖章”,2001年,在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第十二届会议上获得“最高荣誉奖”,2006年,在“亚大颅底神经外科大会”上荣获“领导促进颅底外科贡献”奖,2009年1月,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从医六十载,王忠诚创造了很多纪录。他是世界上唯一做神经外科手术超过万例的人,被称作“万颅之魂”;他是世界上做脑血管畸形手术数量最多、经验最丰富的神经外科专家;他1985年成功切除的直径9cm巨大动脉瘤至今为世界首例;他做脑干手术520多例,手术死亡率不足1%,居世界首位;他完成的脊髓内肿瘤切除手术共290例,无一例死亡,无一例瘫痪,处世界领先地位。此外,他在脑干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内肿瘤、显微神经外科、神经介入治疗及神经影像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和重大贡献,并且把自己的所知所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辈,桃李满天下。

因贫学医 

立志投身神经外科

1925年12月20日,王忠诚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贫寒家庭,在九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父母靠着摆地摊、卖杂货艰辛度日,家里的女孩都未能上学,男孩最多上到初中。但在王忠诚的坚决要求下,他靠着自己半工半读,成为全家唯一的大学生。目睹过旧社会的腐败,亲历过日本侵占时期的悲惨,他原本的理想是学工科,希望以此强国,但考虑到经济状况,他最终选择了免学费的医学院。

1950年,王忠诚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成为天津总医院的一名外科大夫。不久后,作为业务骨干,他随抗美援朝医疗队抢救志愿军伤员。在鸭绿江边,年轻的王忠诚做出了人生中最重大的选择。

青年时代的王忠诚

那时候,很多战士都是脑外伤,但当时的中国没有专门的神经外科医生,也没有一家医院有独立的神经外科。王忠诚回忆道:“抗美援朝伤员很多,各种伤员都有,像外科、骨科、泌尿科、胸外科的,我都曾经学过,都有一些办法,但是脑外科我一点不懂,只能看着伤员痛苦呻吟甚至死去,觉得很内疚,那时候我就下决心,有那么一天,如果国家能够有神经外科,我也去学神经外科,要把中国的神经外科建立起来。”此后,王忠诚用了一生去实践自己的诺言。

打破垄断 

开创我国脑血管造影术

1952年,王忠诚从朝鲜战场回到天津。碰巧国家卫生部在天津筹建神经外科培训班,他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不久,中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所在北京成立,王忠诚随之调到北京。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

我国神经外科创业初期,由于不掌握当时西方国家垄断的神经外科诊断技术——“脑血管造影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很难的,因而治疗就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当时我国的检测手段还沿用着上世纪20年代的“气脑造影”技术,这种技术要先向病人的颅内穿刺打气,然后造影从X光片上检查病变。病人头痛欲裂,痛苦异常,而且还有1%至3%的致死、致残风险。血气方刚的王忠诚认识到,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决心开创我国自己的脑血管造影技术。

为此,王忠诚和同伴在盛夏天里泡在医院一间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反复在尸体上进行研究和试验,终于取得了诊断的丰富经验,成功掌握了脑血管造影技术。又经过7年临床实践和不断完善,他于1965年出版了《脑血管造影术》。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囊括了2500份造影资料的专著,被视为中国神经外科划时代的里程碑,使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30年。此书于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至今仍是一部神经外科的重要学术专著。

年逾古稀后依然坚持为病人做临床检查

1976年,王忠诚从文献上看到美国和瑞士的医生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成功地做了小脑血管吻合术,认为这种手术创面小,病人痛苦小,当即就把这一课题列为自己攻关的项目。半年后,他就在一位由于小脑肿瘤而偏瘫的危重病人的颅内,成功地完成了国内首例小脑血管吻合术。

这次手术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在国内的普及奠定了基础,现在的神经外科医生基本上都是用显微镜做手术了。“现在我不用显微镜,就无法做手术。不过当初从常规手术转过来时,可是生生被王院长逼出来的。因为上显微外科手术,王院长不知得罪了多少老同事、老朋友。”如今,谈起这段往事,作为王忠诚最早的弟子、神经外科专家罗世琪依然很有感触,“他总是比其他人看得更远,并且勇于开拓创新”。

闯入禁区 

成为国内将手术刀探进人脑中枢第一人

脑干是生命中枢,主宰着人的呼吸、心跳和意识。脊髓富集着人体重要的神经群,支配着人体的四肢和躯干。这些都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禁区。

1995年11月6日,王忠诚在悉尼召开的国际神经外科大会上所作的《脑干肿瘤250例》学术报告,率先提出了“脑干和脊髓具有可塑性”的观点,对脑干和脊髓等手术“禁区”的突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提出的“血管母细胞瘤正常灌注压突破”“脊髓缺血预适应”等观点,使临床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大大降低,提高了脑干肿瘤、脊髓内肿瘤、丘脑肿瘤、颅底中线肿瘤等疑难脑病疗效,把我国神经外科带入世界先进行列。

王忠诚出席在上海举办的国际脑卒中会议

1995年春天,江苏淮阴市一个叫范勇的18岁男孩被送进天坛医院。病人全身肌肉严重萎缩,1.8米的大个子,体重还不足45公斤。患者脊髓内长了一个巨大肿瘤:粗约2.5厘米,长约22厘米,侵占了9节椎体的空间,把脊髓挤压成了扁片。王忠诚知道,做这个手术难度实在太大了。手术那天,年逾古稀的王忠诚在手术台前整整奋战了10个小时,直到把这个大瘤子干干净净地剥离下来。

2000年6月6日,王忠诚主持的一台罕见的高难度手术,完整地切除了一个直径达6.5厘米的血管母细胞瘤,创造了世界神经外科领域的又一个奇迹。王忠诚在观察过患者CT后发现,患者的肿瘤直径达到了6.5厘米,相当于一个孩子的拳头大小,而且长在后脑深处的颅底部分,紧挨着脑干和小脑,因为长时间挤压,脑干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患者生命危在旦夕。6月6日,王忠诚主持了13个小时的手术,从死神的手中夺回了患者的生命。在这台堪称“艺术杰作”的手术中,王忠诚镇定自若、挥洒自如。

王忠诚常说:“当医生必须有技术,但首先是要有服务精神,必须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为了保证工作体力,他要求自己和身边的年轻医生坚持锻炼身体。“给患者做神经外科手术,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而且还得有极好的体力。我要求年轻的神经外科医生都要熟练掌握的技能,我自己就要首先做到。做我们这行没体能不行。”一次,王忠诚给一个重病人做手术,连续20多个小时没动窝儿。手术成功了,病人得救了,而他却瘫在了手术台前,因高烧不退自己也住进了病房,一病就是一个月。

被誉为“万颅之魂”

儿子王劲子承父业,也是神经外科国家级专家

王忠诚做过的开颅手术超过一万例,因此,他也被人们誉为“万颅之魂”。王忠诚不会记得所有的手术,但有些手术他记得非常清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曾经耗时26小时做了一台手术。那26个小时他不吃不喝,助手都换了两组了,但是主刀的王忠诚不能换。这中间他竟然连厕所都没去,他回忆说:“一点尿都没有,都出了汗了;病人一出血,我马上浑身冷汗。”做完手术后,他坐在沙发上已经站不起来了。

由于常年高强度地长时间做手术,王忠诚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双下肢静脉曲张,并做过腰部手术。为此,2002年王忠诚放下了手术刀,不再亲自手术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有各方面条件都是最好、最合适的医生,才能上手术台,不能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

然而,正是这个有着严重腰病的人,在50年的时间里,让中国神经外科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步入这个领域的国际先进行列,在世界医学界挺直了脊梁。1994年,王忠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1月,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培养后人

建立全国神经外科网络

王忠诚晚年时,出于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他开始致力于在全国建立更多的神经外科基地,培养更多的神经外科医生。他牵头制订了全国统一的神经外科病历、诊断和治疗标准;他把技术和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各地的医务人员。现在,全国各省会的大医院都有独立的神经外科病房,中等以上城市的医院有了独立的神经外科病床,相当多的县级医院也有了可以兼做神经外科手术的医师。目前,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已建立起了神经外科网络,其中天坛医院就为逾18个省数十家医疗机构送去了技术支援。

桃李满天下

王忠诚先后成立了“北京神经外科学院”和“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并任学院院长,设立了“王忠诚医学优秀人才奖”,创办了“王忠诚医学基金会”。在全国9000多名神经外科医师中,有逾三分之一是王忠诚带领的神经外科研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他培养的罗世琪、赵继宗、张俊廷、张力伟等一大批专家,都已成为中国神经外科领域的栋梁。五十多年来,他为国家培养了70余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取得66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29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总字数超过3000万字。

王忠诚所著的部分专业著作

缅怀大医,后人著 《王忠诚院士传》

进入生命历程的最后几年,王忠诚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他拿起手术刀,但是他的科研工作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著书和育人上。从1998年起,他共出版4部著作,发表论文17篇,在全世界医疗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那时候,他依然每天坚持上班,带学生、做咨询,参与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他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太复杂,我们目前所知道的仍是微乎其微,学无止境。希望抓紧时间,再多做些有益的工作,为病人多解决点问题。”即使进入病重时期,王忠诚还坚持组织讲学团到新疆、内蒙古、广州、泉州等地办讲座,诊治疑难病症,为当地培养研究生。

2012年9月30日下午,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的王忠诚在北京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7岁。在他的追悼会礼堂门口,挂着这样一副挽联“忠贞报国贯一生 为万千医者楷模,诚敬行医六十载 树一代大师风范”,这正是王忠诚一生的写照。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2022年第11-12期)

【责编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