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军:油画色彩与中国写意 山水画的中西合璧探讨

2022-12-14 15:50 作者:张双军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张双军

字心渺,高级美术师,研究油画色与中国写意山水之中西合璧画法所产生的艺术形式几十载,致力于推动写意画的创新与发展。中西合璧画法创作参与者(要有素描基础,画过油画,具备油画之色彩知识及实践经验)须先定墨稿,留出色彩空间。然后用其研究的方法调和油画色,按色彩透明排序先后,反复调整调子、笔触及色彩。


中西合璧,原意是指中国和外国(主要指欧美等国)在建筑、美术等方面的互相交融。后来也用来形容中国与外国在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风格特色、形式的交融、影响、借鉴。使人很容易理解中西合璧之后的文化、艺术作品(包括建筑、服饰等)都兼有两种文化元素的风格、特色,更具有创新性,油画的色彩、技法融合于中国山水的写意墨色与毛笔相辅相成,成为一种更艳丽美妙的艺术绘画。

《老树心中有朝阳》136×68cm

人类审美的发展必然性

生活总是五光十色的世界,而艺术作品也必然要求多姿多彩,色彩是绘画发展的必然要素,油画色彩的引入是能使中国写意山水画艺术达到完美的高峰。中国写意山水的色彩发展亦是中国画的审美、认知不断变化、前进、提升、完善的最终结果。在有人类历史以来,初始时人对自己生活的世界知之甚少,只有原生态的自然审美。

从美丽的石头、小巧的贝壳做成玉环、项链、手镯,佩带起来使人高兴、兴奋。这些是美的东西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在感觉上的反映和需要。色彩是有感情的。不同的色彩能激发出人的不同情感。例如:白——纯情,黑——死寂,黄——高贵典雅,绿——平和、舒展,红——热烈,蓝——安静。绘画上色彩的运用也同样会激发出观者的情感。人类的审美是有共性的,当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文化发展不同,但对美的认识与感受是有决定性的共同点——色彩。

《千山尽朝晖》136×68cm

自然审美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常常走到岔路,如某民族的女性以胖为美,某时代的女性以缠足为美,等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都逐渐淘汰,美终归于共性之大海。人类的审美取向总是向着色彩丰富、赏心悦目,激发出观者的高兴、兴奋、惬意、自豪的情感而发展的。当然也有消极的情感色,如黑色、白色(丧礼色)。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摄影、电影、电视、服装、建筑等都是从单一的黑白色向丰富多彩的色彩功能发展供人们欣赏的。人类的天性,本能就喜欢有颜色的东西、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好看的色彩使人们要更进一步去追求完美多彩的生活,而单调的黑白色只能使人感到冷寂、苍白、虚弱、悲哀。

在中国山水写意画中“重水墨,轻色彩”是因为自古以来画者没能找到一种色彩可以漂亮地使用到中国山水画中,达到油画色那样的色彩效果。油画色的创造发明使西方画家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色谱、色变、色彩比配的规律出发)反映人眼之所见,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加工和夸大,达到使画面比真物象还逼真的地步,发展到成熟和极致。中国写意山水必须另辟蹊径,解决色彩问题。古人书画家未能解决此问题,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可以解决色彩问题的水平,有了现代色彩技术才有了美术创作上不断创新的可能。

《青云半遮六月天》136×68cm

人类的审美共性使中西合璧成为可能,个性使中西美术成为美术两大流派

中西方美术的发展都是按照“具象、意象、抽象、印象”的艺术规律而逐渐形成的。中国写意画之“意”的哲学解读是:“意”为人对事物主观的思想加工的初始影像,而只有人类才能有思维而非低等动物的条件反射本能。“意”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认知。当此种“意”符合客观事物的真实面目,则是唯物主义的应用,人的认知被应用在绘画上则是唯物主义哲学在绘画上的使用。如西画的写实性(科学的应用)。当此种“意”是不符合客观事物而加入或多或少的画者想当然及想象,则是唯心主义哲学在绘画上的应用。西方绘画是以科学技术为指导基础而发展形成的。

当然画之万种,中国“写意”画也有写实的,如某些主流、大方向的领袖历史题材画作品。革命家的形象极准,而虽然在色彩上不尽如意(由于色彩的局限)但确实没有将领袖形象“意”成钟馗之类随意画。而西方美术也是由古典写实发展到意,印象派是光影的意,抽象派是观察思维后的写意。还有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等等都是从写实脱颖而出的写意。

而中国画的写意是由唯心哲学的观察方法,直接进入到写意画,当然也是由于宣纸、毛笔、墨等工具不易写实。当然中国画也有写实的创作方法,如工笔画。我们可以把“似”的结果作为写实的起点,是唯物主义的,而“不似”是写意的终点,是唯心的。在“似与不似”之间却有无数画法。多些和少些“似与不似”,这是不能来评判写“意”之画的水平高低的。而每一个画家的“似与不似”的尺度均不相同。

《山雨袭翠山》136×68cm

中国写意画的发展尚缺乏一套科学的技术理论和色彩系列,时至今日尚未完全解决。中华民族文化理论很多带有主观唯心哲学色彩,如“天人合一”“真龙天子”是中国几千年来主观思想意识形态的理论反映。当然,唯物主义的理论总结如“孙子兵法”是客观唯物主义哲学的应用。封建时代文人的论述均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和统治阶级的需要,为统治者服务。而主观唯心哲学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停止不前。

西方美术与中国美术的区别最初是以实为起点,西方美术创作发展从写实到写意而产生出各种流派(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而中国美术的发展则是直接跨越到写意。科学是没有唯心主义的路可走,而艺术则不然。艺术上的唯心主义浪漫表现能使艺术更生动、感人。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难于上青天”。西方美术的发展是从古典现实主义开始,强调了客观真实的再现,是现实在人类和大脑中的真实反映,表现出来就是生动的美术作品。无论是真实的客观反映还是主观的想象(比现实更美),都表现了人类希望展现自我的美好愿望,这是中西美术的共同点。此外,中西美术色彩观念和工具上的差异是相当大的,西方是科学色彩学,丰富的色彩,华夏绘画更偏重唯心色彩应用,中西方运用彩色语言表现人类对艺术的共同情感是一样的。发挥色彩的表现功能是中西美术艺术的共同性,是可以实现的中西合璧的最高境界,唯有如此才能产生最美的艺术。

《双龙竞海深》136×68cm

中西美术的内在联系

中西美术因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差异等独特的文化背景,各自发展,又互相影响。都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主动创新的认识反映到绘画上的过程,中国绘画的主观唯心色彩多一些,西方的客观唯物多一些。如中国飞天造型是飘在空中的,而西方的神话人物要飞也要须长上翅膀,骑在鸟上,最后才发展成超人。然而,人们对于社会和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有很多相似的规律。

这使得画家们为再现客观世界的主观意识,做画时总要形成某些共性的认识。艺术创作的初始,在美术表现方法上都是以线为主的轮廓勾画进行对象的写生,如西方的山石洞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绘画开始沿着科学的发展逐渐形成油画创作风格。

《红日踏青山》136×68cm

中国绘画开始沿着主观唯心的方面发展,随心所欲形成中国写意画,一开始便进入意象世界,绘画心中之意,所谓传神。中国绘画是以眼观外物,反复加上自己的意象变形,成为争让、虚实、安置、散点透视的画作风格。而西方的焦点透视、色、体造形,逼真还原了客观对象的真实面目。发挥光影,形体均衡等的美感写实的古典绘画,再发展才进入到意。光的写意、形的写意。表现主义的写意,产生众多色彩、情感,造型方面的夸大又使得油画家们释放出极强的情感来打动观者。这是两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差异和哲学分水岭反映到艺术而产生的不同点。各国的画家们均是以追求“美”为最终目的。由于中国写意山水画的色彩局限与不足,如一个独脚的跑步运动员跑不长久。中国有美术八大学院均设有油画系、雕塑系等,西方的四大世界美术学院(巴黎、英国皇家、佛洛伦萨、列宾)没有一个国家设有中国画系!这说明中国的黑白水墨画从西方画家的角度上看,认为仅仅只不过是素描,是绘画的基础课。

写意画以中国的宣纸、水墨、毛笔为工具,在绘画上要和西方的油画色合璧产生完美的作品,具有更大的创作难度。我深信,中国写意画必有绿水青山、光彩千变万化的绝佳作品,此时的中国写意画不仅仅是黑白的写意,光影造型的写意,中国写意画必将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成为中国对世界艺术贡献的艺术奇葩。

(2022年第23期)

【责编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