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和文,回族,1963年出生,山东人,号“三石斋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国际文化交流艺术馆馆长”。组织、策划了许多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自幼研习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几十年笔耕不辍,书法倾心于草书大家毛泽东、于右任、林散之,认为书法之美,首在结构形质,其次是笔墨情趣,要不断寻找汉字的内在与外在、唯一与多样、中和与偏正之美。通过近三十年的学习,逐步形成瘦硬、险劲的艺术风格。国画倾心于齐白石先生的花鸟画、贝叶草虫和傅抱石先生的山水画。将率意、豪放的写意与细致、淡雅的工笔融为一体,渐成自家风貌。《中国艺术报》《华夏艺术家》《人民美术家》《中华书画家》《学习强国》等报刊杂志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做过专门报道。其作品参加“首届中国作家书画展”、“首届书堂山文人书法周”等展览,获得观众好评。
当我们把欣赏的目光不拘泥于一种风格或一种流派时,审美的视野也会进一步拓展,而我们在更为广阔的社会里,也会认识众多优秀的画家,看到更多精彩的作品。
作为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馆的馆长,画家洪和文既策划展览,也研习经典画作。他的作品简净清新、个性鲜明,得到了读者的喜爱。洪和文画画是为了遣性,他说,自己画画是为了修炼审美能力。作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洪和文不在国内画坛角逐,反倒愿意安静地看画、画画。这样的生活使他的艺术感觉异常灵敏,用笔自如。
我对洪和文的画作并不陌生,而我在策划书画展时也经常向他约稿。洪和文弱冠学书,他的草书劲利、放达,抒情性极强。有了书法基础后,他又开始学画,以临摹《芥子园画谱》为开端,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他在书法、花鸟、写意、工笔方面同时展开研习。他的花鸟画造型准确,线条洗练,格调明快;尤其是妙趣横生、言犹未尽的题跋给我印象深刻,掩卷后有爱不释手之感。凭着如此精湛的功力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将洪和文置于当代画坛也毫不逊色。
品读洪和文的花鸟画,不难看出,他深受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影响;用笔舒润,构图清新,中国画的神韵一目了然。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说:“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反对泥古不化,强调艺术个性,是石涛重要的艺术思想。尽管有的人把清代以来花鸟画的衰微归于“院体画”的兴起,但对此,洪和文却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花鸟画必须与传统保持密切的联系,摹古无可厚非,只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不同的精神特质,一代人眼中的山川河流、鸟语花香,往往有一个时代的内涵。那么,画家想要接近古人,使画作具有新颖的情思,只有登名山,涉江河,行万里路,身体力行地观察和写生,才能心胸开阔、视野放达。洪和文深明此理,在休假或休息时通常会一个人去野外观察、写生,让自己的画笔与大自然紧密相连。
洪和文的花鸟画运笔灵活,不同的题材对应不同的笔法。他画花、鸟、树、石以细笔勾勒,笔墨简练、层次分明,使画面有了岁月的质感。同时,在转折处以粗笔勾斫,时而酣畅,时而朴拙,加上中锋与偏锋并用,使树枝的肌理,禽鸟的生动,花的柔美,皆有了诗般意趣。洪和文注重墨法的变化,合理调剂干、湿、浓、淡,把水墨的特点和色彩加以融合来刻画花鸟的性格和风雅姿态。在布局上,洪和文把“三远”法用到好处。基于自己的写生经验,他以“截取法”选景,大幅多雄厚,小幅有简逸,以拟人、夸张的艺术手法,赋予画面斑斓的韵致和生命情感。搜尽奇峰,勤于笔耕,再加上他正确的艺术观念和深切的生活体验,使洪和文的花鸟作品达到了“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高度。
作品赏析: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3-09-04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08-29
新华网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