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夏冠洲作品赏析

2023-11-09 17:47 作者:夏冠洲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夏冠洲,文化学者,作家,文艺评论家,书画家。 河南省淅川县人,1942年12 月13日生于洛阳。1966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师范大学退休教授,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新疆美协会员,新疆书协会员,新疆作家书画院副院长。曾任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西部文学研究所所长,乌鲁木齐市作协副主席,新疆楹联家协会副主席等。

1963年开始发表文艺习作,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500余万字。已出版著作20余种,主要有:专著《用笔思想的作家—王蒙》、6卷本文学史著《新疆当代文学史》,长篇历史小说《岑参》《古刹潜龙》和《李白仗剑西域行》,长篇纪实小说《房梁上的国宝》,散文集《消逝的画幅》《丹江记忆》《初夏的博格达雪峰》和《新疆的魅力》,诗集《昆仑采玉》,文论集《文学视野中的文化穿透》《远古的回声》和《文学与地域文化》,文论选《生活. 创作. 艺术观》,书画集《夏冠洲书画》等20 与余种。另,主编文艺作品选集多种,参展、发表书画作品300余件,举办书画个展两次。主持完成科研课题两项:自治区社科规划办课题《王蒙研究》和国家社科规划办课题《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获奖30余项,主要有:国家社科规划办资助项目优秀奖,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学科第五届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两次),中国新文学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作协中国作家书画展优秀作品奖(两次:广州和长沙),新疆新时期文学评论优秀作品奖,自治区社科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两次),新疆首届图书二等奖,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奖,自治区文艺最高奖“天山文艺”奖等奖项。

1、《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小说卷》  地域文学史专著,第一主编,33万字,王蒙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版。

2、《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诗歌卷》 地域文学史专著,第一主编,30万字,王蒙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版。

3、《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散文·报告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卷》地域文学史专著,第一主编,27万字,王蒙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版。

4、《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文学翻译·文学评论卷》 地域文学史专著,第一主编,28万字,王蒙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版。

四大册《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是作者作为主持人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大型课题的最终成果。该项目2002年6月立项,由新疆师范大学管理,经过十多个协作单位20余位多民族学者专家历时四年集体努力完成,可谓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自治区不多见的一项大型系统文化工程。本课题成果2005年8月,经中宣部国家社科规划办组织的全国专家组评审,得到了难得的优秀级学术鉴定。这是自治区历年来所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所获得的第一优秀级鉴定。本书出版发行后,2007年2月1日,北京《文艺报》曾辟一个整版的篇幅,发表了王蒙、孟繁华、於可训等国内名家所撰写的评论文章,予以高度评价。2009年,本书先后荣获自治区哲学社科第八届优秀成果学术著作一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第五届人文学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这是一部地域性多民族的当代文学史。课题共分六大卷,依次为《小说卷》《诗歌卷》《散文·报告文学卷》《戏剧·影视文学卷》《文学翻译卷》和《文学评论卷》,前有前言和总论,后附《新疆当代文学大事记》等重要参考资料。本书在尽可能完整地收集、翻译、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试图对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新疆多民族(主要包括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和满等九个民族)多语种的数百位作家、上千种作品及有关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文学现象,放在世界语境和新疆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上进行了认真的梳理、论析和整合,对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的文学源流、基本成就、发展历程、创作经验、相互影响、文学共性和各民族文学个性等问题第一次进行全面的检阅和系统研究,并对其发展的基本规律做出初步的探讨,集中地反映出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的丰富性和整体性。

本书作为总结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的第一部全景式的专著,也全国多民族地区地域文学史的第一部,采用汉语写作,视野开阔,规模宏大,结构比较合理,文学观念较新,“史”“论”结合,注重文本分析和不同民族文学之间影响的研究。既有宏观论述,也有比较深入细致的微观论析。资料翔实,立论客观,不乏创见,具有学术开拓性和前沿性,从而在中国大文学地图上为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描绘出独特、鲜明的色彩,填补了我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空白。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校文科辅助教材使用,也可成为广大文学研究者、作家和文艺爱好者的参考读物。它既为民族聚集的兄弟省区撰写地域性多民族文学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参照,也为拟议中的中华大文学史的撰写积累了经验,奠定了一块基石。

此书出版后,又经课题组集体努力,对新疆的当代文学史进行了延时研究,由原来申报课题时(2001年)研究对象的时间下限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延续到2009年,即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对书的内容做了修订和较大幅度的补充,新增写了20余万字,并以新的书名《新疆当代文学史》,仍由新疆人民出版社于2014年5月出版发行。

 5、《新疆当代文学史·小说卷》 地域文学史专著,第一主编,33万字,王蒙序,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版。

6、《新疆当代文学史·诗歌卷》 地域文学史专著,第一主编,32万字,王蒙序,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版。

7、《新疆当代文学史·散文·报告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卷》地域文学史专著,第一主编,29万字,王蒙序,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版。

8、《新疆当代文学史·文学翻译·文学评论卷》 地域文学史专著,第一主编,30万字,王蒙序,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版。 

9、《用笔思想的作家——王蒙》作家研究专著独著,为自治区社科规划办项目《王蒙研究》的最终成果,23万字,何西来序,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版。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作家论和小说创作论。分别对王蒙的创作道路、文学地位、创作心理、与中外文化之关系、小说观念和小说创作成就,特别是对作家与新疆的特殊关系和其新疆创作题材创作的思想艺术等方面作了分析和研究,并有较大的突破性进展。不少论点曾论文形式发表,引起国内文学界的重视。本书在全国是研究当代杰出作家王蒙的第二部专著,具有开拓性意义。作者利用对王蒙、对新疆生活比较熟悉的优势,在较详尽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对王蒙有关的作品和文艺思想作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本书观点较新,创见颇多,立论有据,资料翔实,文笔朴实流畅,文雅不俗,是王蒙研究中的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书后附有作者对王蒙的专访和记述当年与王蒙的交往的几篇文字,颇有生活情趣,对理解王蒙的为人为文不无重要的参考作用,也值得一读。

本书荣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五届“明达杯”优秀成果著作奖。并荣获中国新文学学会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10、《文学视野中的文化穿透》文艺论文集独著,22万字,杨匡汉序,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版。

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学术著作,选收了作者十年来发表的文艺论文和评论40余篇,分为四辑。第一辑是文艺理论,第二辑是诗歌散文评论,第三辑是小说评论,第四辑是艺术(包括影视、美术和书法艺术)评论。论文集文学观念较新,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分析细腻深入,富于激情,文笔朴实流畅,文雅不俗,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文体风格。其中《格律与自由之间——中国新诗诗体形式发展的一个轮廓》(获自治区社科第二届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论周涛诗的崇高美》(获自治区新时期优秀文学评论作品奖)《兵团的人与“人的兵团”》《多角度开掘人性的深度》《论王蒙小说中的新疆民俗美》《王、颜书艺风格比较论》等论文,以其理论的深度和观念的新颖,受到文学界的重视,被不少报刊、论著转载或引用。

11、《消逝的画幅》 散文集独著,20万字,刘锡庆序,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版。

本书为作者第一部散文选集。全书分为五辑:《人生感悟》、《新疆魅力》、《故园情深》、《人物记述》和《社会文化》。作者从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出发,无论如何是记人、怀乡、议事、绘景、状物,皆能以平常之心娓娓道来,现身说法,见性情,露心胸,既有生活情趣,又不乏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文化意蕴。作品抒发了对故乡和第二故乡新疆的挚爱之情,既表现了天山南北的风情之美,也表现了对纯正人性的执著和生命意识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作品文笔朴实流畅,文雅不俗而富于色彩感和节奏感,风格真挚坦率,浑朴沉郁,时代感鲜明,并时有幽默之笔,耐人回味。

12、《古刹潜龙》 (又名《唐宣宗落发香严寺》)长篇历史文化小说独著,34万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12月版。

本书是一部长篇历史传奇小说。主要讲述了晚唐宣宗皇帝即位前,因逃避其侄武宗李炎的迫害,在大宦官仇士良等的策划下,躲至丹江畔的古刹香岩寺落发为僧,历经七年磨难,终于返长安登上大位的故事,表现了那个历史年代所特有的社会矛盾和生活风貌,刻划出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其中既有宫廷斗争的千古之谜,朝官与宦官的血腥仇杀,“朋党”之间的恩恩怨怨;也有宣宗帝装疯卖傻的韬晦策略,佛僧与侠客的千里追杀,大诗人李商隐与女侠令狐燕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还有神秘禅师的无量法力,灭佛与护佛血与火的生死搏斗,土匪江妖的野心与覆灭等复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读来惊心动魄,引人入胜。叙述中穿插了许多宫闱轶闻、僧佛法事、人情世态和灵异灾变,也不乏精彩的武打设计、优美的风景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具有深厚的社会内涵和文化意蕴,不失为一部雅俗共赏、有着较高艺术品位的通俗文学作品。

13、《李白仗剑西域行》 长篇历史文化小说独著,25万字,为烽燧丛书之一,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本书的故事梗概是:唐开元七年(720)春,自视很高却不愿走科考之路登上高位的青年李白,到成都投谒新任剑南大都护府长史苏大人,幻想以自己的诗文受到重视,立即被举荐到朝中去一展宏图,不意却遭到失败。归家途中,又因做诗讥讽了县令,开罪了家乡父母官。失望惊恐之余,李白在家里听父亲讲,他们本是名门之后,而且很可能与当今圣上系同宗。当下李白备受鼓舞,决定离家避难,乘替父赴陇西祭祖(即汉飞将军李广,这年正好诞生九百周年)之机,寻根问祖,以便能与当今圣上联宗续谱,然后以帝胄身分得到圣上的眷顾重用,早日实现其远大的政治抱负。于是,李白开始了从蜀中到陇西(今秦安),又沿河西走廊,先后到临洮、凉州(今武威)、敦煌,出玉门关,涉流沙,穿戈壁,直到伊州(今哈密)、西州(今吐鲁番)、交河、轮台(今乌鲁木齐)、庭州(今吉木萨尔)等地,进行追寻祖谱和踏访出生地的漫长而艰苦的征程,一路上杀机四伏,险象环生的征程。由于寻访的结果颇有些煞风景,两位与之发生感情联系的年轻美丽的女性也死于非命,而百年的世仇冤报又迫使使气任侠的李白“手刃数人”,因此他此后对自己十九岁时这段传奇经历讳莫如深,从不向人提及半字。这段奇特经历,对李白性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他开始成熟了,丢掉了幻想,树立起自主意识,从此坚定了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真才实学来开辟人生之路的决心。漫漫征途中,塞外雄奇壮丽的景色、种种事变造成的强烈感情刺激,也都为天才诗人李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契机。

本书是一部二实八虚的历史文化小说,艺术想象力大胆而合乎情理,书中历史名人的奇特命运和惊险故事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可读性强。李白在蜀中和西北边塞沿途的自然景观描写也相当真实而壮观。小说通过大量逼真的生活细节和心理描写塑造了李白、侠女花婵娟、村姑卜圆月、大侠李忠、书童丹砂、世仇杀手孤独圭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既符合历史的真实,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意蕴,文笔高雅流畅,开卷有益,值得一读。

14、《远古的回声》 文艺论文集独著,26万字,赵光鸣序,新疆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

 本书选收了作者近10年来发表的文艺论文和评论40篇,分为四辑。第一辑是文艺综论和对几位经典作家的研究论文,第二辑是研究新疆作家评的论,第三辑是艺术(包括影视、美术和书法艺术)评论,第四辑是作者为自己和别人的著作所撰写的序言和跋。论文集保持了并发展了第一部论文集文学观念较新,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分析细腻深入,富于激情,文笔朴实流畅,文雅不俗的风格特点。其中《论王蒙的西部小说》(获自治区文艺步高奖首届“天山文艺奖”)、《新疆汉语作家与中国当代文学》《论题画诗》《论何其芳对中国新格律诗的理论建树》《赵光鸣的“绝活儿”》,《从黄山谷看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创新》等,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获奖并转载或引用。

15、《丹江记忆》散文随笔集独著,28万字,崔军序,新疆文化出版社 2008年5月版。2009年月5月再版。

本书是一部表现地域文化的散文随笔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一组系列文化随笔,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沿岸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做了全方位的系统挖掘和生动描述,构成全书主体;下编为一组抒写亲情友情和故乡风物的艺术散文及旧体诗,与上编互为补充和映衬。全书附有照片30余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感性形象。作者在故乡度过了少年时代,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情感。全书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展示了楚文化之源和南水北调工程渠首丹江的文化底蕴、历史演变、文化名人、博古文物、风土人情和湖光山色,披露了众多鲜为人知却已没于水下的古城、古遗址的人文掌故和故事传说。文笔朴实流畅,文雅不俗,感情真挚,读来饶有兴味。

16、《初夏的博格达雪峰》 散文集独著,30万字,陈柏中序,新疆文化出版社,2008年5月版。2009年9月再版。

本书选收了与新疆生活有关的散文随笔和纪实文学80余篇,多为作者近年新近创作的,其中不少作品发表后曾获奖并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全书分作《诗意人生》《家住乌鲁木齐》《天山南北》和《人物写真》等四辑。其中既有对诗意人生的不懈追求和感悟,也有对社会世态人情从文化角度的评点;既有对各种人物的记述,也有关于天山南北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说古论今和精彩描绘。作者在新疆南北疆生活了五十年,对第二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本书视野开阔,题材多样,感情真挚坦诚,文化意蕴丰厚,有着厚 重的历史感的人生感,文笔朴实流畅、文雅不俗,属于学者型散文一路。作品时代感鲜明,也不乏幽远的古韵,风格沉郁浑朴,见性见情,有趣有味,有着较高的艺术品位。

17、《文学与地域文化》 文艺论文集独著,30万字 ,张贵亭序 ,新疆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收入8年来作者发表的文艺论文50余篇。

18、《昆仑采玉》 诗集28万字,郑兴富序,中国新文化出版社,2013年出版,收入作者自1963年以来创作的新旧体诗作300余首。

19、《房梁上的国宝》(《张大千名画西域历险》)长篇纪实小说,24万字,新疆文化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作品讲述了艺术大师张大千一批名画在西域险遭损毁的传奇故事和大师与哈密热爱艺术的大商人张鼎臣之间曲折动人的友情逸闻。作品大事和主要人物都是真实的,只是在某些情节和生活细节上,作了合理的艺术虚构。

20、《夏冠洲书画》 书画集冯大真序一、吴连增序二,收入各体书法作品10余0件,国画、速写作品40余件,2013年6月印行。

21、《新疆的魅力》 散文集独著,为“新疆名家丛书”之一,24万字,新疆文化出版社2016年10 月第一版,后又出版精装版。收集了作者8年来写新疆的散文随笔40余篇。

22、《丹江记忆》(补充修订版)散文随笔集独著,34万字 ,卢捍卫序 ,河南古籍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本书在原书的基础上,作了修订删节,并补充了新作10余篇,约7万余字。

23、《岑参》 长篇历史文化小说独著,35万字,1997年先后在《中国西部文学》、《绿洲》、《吐鲁番文艺》等刊物上发表10万字,颇受唐史专家薛宗正先生、诗评家郑兴富先生等专家的好评。2018年2 月由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作为“丝路之魂”丛书之一出版。

由于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岑参在新、旧《唐书》上均无传,历史上关于他的事迹记载很少,所以只能依据他流传下来的几百首诗歌,联系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发挥想象,进行艺术虚构,创作的难度较大。

小说以岑参第二次赴西域(公元754)任职三年余的传奇生涯为故事主线,进行了合理而生动的艺术虚构,描述了诗人与爱姬、有胡人血统的美人石小琬、北庭——伊西节度使封常青、老将军关继祖,名将赵光烈等人的复杂关系和情感纠葛,塑造了一位心雄万夫的大边塞诗人却又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的悲剧性格。作品也通过动人的故事情节、西域山川景色和真实的战斗场景描绘,再现了岑参一系列气壮山河、雄奇壮美的边塞诗的创造过程。小说气氛热烈,色彩缤纷,人物性格鲜明,边塞地域风情特色突出,历史知识丰富,文化意蕴深厚,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深受感染。此书2018年8月改版第二次印刷。2019年2月被评为全国读书榜第七名。2022年1月,此书经小幅修订后,出版了一个精装版。

24、《生活·创作·艺术观》文论选独著,47万字,新疆文化出版社2023年8月出版。

本书从作者40多年来所发表的200余篇文艺论文中,精选了44篇,为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丛书之一。全书分为四辑:《文学综论》《新疆文学论》《文化论》和《艺术论》。学术视野开阔,涉猎领域广泛,知识丰富,理论扎实,观念新颖,时代感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文笔生动流畅,文雅不俗,可读性强。其中多篇为获奖作品,对新疆文化史研究具有较高的文本参考价值。书中的两篇长序,为新疆资深文艺评论家雷茂奎和陈柏中两位先生所撰,序言知人论世,条分缕析,切中肯綮,感情真挚,可看做是此书上佳的导读文字。

25、《王蒙新疆小说散文选》 作品选,与陈柏中合编,54万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收入了王蒙写新疆的几乎全部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30余篇,是阅读、研究王蒙写新疆的文学作品的首选作品集。1994年荣获自治区首届图书二等奖。

26、《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新疆文学作品大系·散文卷》散文选,主编,共90万字,新疆文化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全书分为三篇:上篇《社会人生》,中篇《自然风情》,下篇《人物春秋》。本书从数百种散文集中,选收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写新疆的300余篇作品,包括王蒙、碧野、袁鹰、刘白羽、刘肖无、王玉胡、周涛、刘亮程等区内外代表性作家在内的100余位各族作家的散文精品,尽收其中。可以看作是新疆60年来的散文创作最为完备的一个选本。

27、《椰乡翰墨情》 书画集,主编 ,2022年11月海口印行。此书为纪念海南文昌市森海湾老年大学书画班成立10周年编选的纪念书画册,选收了书画班老师和学员的书画作品150余件,学员活动图片60余帧,后附书画班10周年活动大事记。

作品赏析: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