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走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华夏走笔 > 正文

南漳贤士

《中华英才》半月刊 作者:杨晓升 2022-10-02 16:54

“贤士胜朝晖,温温无冬春。”

——[唐]皎然《答豆卢次方》

时间上溯到30年前的上世纪80年代末期。庹先沮刚从基层学校调到县教委工作,一次到安乐堰小学检查工作,听说白起长渠出土过“蔡侯朱之缶”,立即引起他巨大的警觉和兴趣,自此他开始关注白起长渠。后来在灌区内的荩忱中学和武安镇教育改革实验驻点,他开始与老街坊、老干部、老水利人和老教师座谈调查,搜集白起长渠及其灌区的资料,下功夫研究起了白起渠。为了弄清白起长渠的来龙去脉与相关的人和事,他四处搜集与此相关的近百本文献资料,先后邮购了二十四史中相关的史籍40余本,《楚史文库》全套17本,《中国全史》13本。甚至还委托自己在武汉、北京工作的两个女儿,为他购买了《荆楚地理》及《荆楚地理新探》,在大学图书馆为他查找并复印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他还通过友人收集购买或复印了《湖北通志》《襄阳府志》《南漳县志》及与襄阳、南漳毗邻地区的二十多本县志,邮购了明朝《云台志(万历十八年版)》《荆州记》《元和郡县图志》《襄阳耆旧记》《荆楚岁时记》《水经注》《军事志手册》与省、市、县水利志及水利建设回忆录,收集了国家、省、市、县政协出版的有关文史资料50多本。数年后,他到县文化局工作,主持申报了白起长渠省级文物保护项目,不仅进一步搜集丰富了长渠的文献资料,而且调查了解了有关长渠的传说故事、碑刻文物及与灌区地域文化特别是水文化相关的文物达200多处。2016年10月,襄阳市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正式启动白起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工作,庹先沮任顾问组长,由此他带领申报团队开始了长达两年艰苦的资料和文物搜集,为成功申报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8月14日,中国湖北长渠(白起渠)被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随着长渠申遗成功,南漳古山寨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图为南漳春秋古寨

2018年8月14日上午8时45分,加拿大萨斯卡通传来喜讯:在世界排灌委员会第69届理事会上,中国湖北长渠(白起渠)与四川都江堰等通过终审,被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一举填补了襄阳市世界遗产和湖北省灌溉工程遗产的空白。 

在辽阔的鄂西北岗地上,伏卧着一条蜿蜒百里的长渠——白起渠。假若从高空俯瞰,白起渠像一株枝干壮硕、瓜果累累的长藤,静静地匍匐在鄂西北大地上,构成这幅土地的奇特景观,也让这片古老的土地有了数千年的传奇故事和历史烽烟。

白起渠又名百里长渠,它西起南漳县的谢家台村,东至宜城市的赤湖入汉江,全长49.25公里,最大水流量为43立方米/秒,如今灌溉面积仍达30万亩。它始建于公元前279年,是中国古代兴建最早的伟大水利工程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湖北省修复的第一个大型灌溉工程。

白起渠又名百里长渠,它西起南漳县的谢家台村,东至宜城市的赤湖入汉江,全长49.25公里,最大水流量为43立方米/秒,是中国古代兴建最早的伟大水利工程之一

公元前279年,白起奉秦昭襄王之命,发动了攻打楚国的战争,至上庸起兵,沿着汉水南下,并且一路拆桥焚舟,怀抱着必死之心,把楚国军队打得节节败退。虽说是孤军深入却势如破竹,直至攻陷了邓城,对鄢城形成了合围之势。鄢城曾经是楚国的都城,为了保卫鄢城,楚王调动楚国主力部队全力坚守。面对坚固的城防以及誓死抵抗的楚国军队,白起想到了采用水攻这一办法。白起利用鄢城及其周围地理位置较低的特点,还有周围的河渠密布的有利条件,在距离鄢城差不多一百里的南漳县武安镇旁蛮河河段上,拦河引水,沿武安镇至楚鄢城一线开沟挖渠,将水引入鄢城外围西南一带容量较大的陂塘。一切就绪之后,白起便放水淹城,最终攻破了城池。

据《水经注·沔水》记载:“后人因其渠流,以结陂田”。虽说白起修建渠道的初衷是为攻城杀人,但战事远去之后,当地老百姓也很快发现了渠道的价值,在白起渠的基础之上,在渠道的周边连接起许多陂塘。到南北朝时期,这一带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几十万亩灌溉能力的区域。

2022年仲夏,我有幸来到湖北南漳的白起渠遗址,亲眼见到了白起渠的堤坝、首闸、河道、碑阁、碑文和白起渠庙宇的各种构件,经历了数千年的变迁,虽几经整修,如今的堤坝和河道已经略显破旧,不过灰暗的堤体、剥蚀的外表以及破旧的河道,伴随着缓缓流动的渠水,依然日日夜夜向世人诉说着白起渠数千年的烽烟与传奇。当地著名的文化学者、白起渠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名录的功臣庹先沮向我们一行兴致勃勃地介绍说,白起渠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伟大水利工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始建于公元前279年,距今有2300年的历史,比四川的都江堰早23年,比陕西的郑国渠早33年,比广西的灵渠早65年,堪称“中华第一渠”。

白起渠之所以如此显赫,除了它的历史久远,还与它独特的结构和灌溉功能有关。整个工程由“拦河坝,引水口,干渠”三大主体构成。楚国水利技术是其基础,施工技术复杂而先进,在水利技术史上有许多重大创造。如,一为“立碣”“壅水”“筑巨堰”“障渠而东”,运用了筑坝引水。而筑坝施工技术如《水经注》所指:“以竹筱石,葺土而为碣”。工程属性为竹笼工程。二为多源引水,梯级开发。《水经注》记载“王宠复凿蛮水与之合”,采用了跨流域调水方法,多源引水以补充水源。三为“起水门”。水门即相当于斗门,节制闸,建在渠道上以控制流向,调节流量。《大元大一统志》记载长渠“起水门四十有六”。四为“垒以土石”,“斩竹伐木”,“以防横溃”。更重要的是白起长渠还开创了水利史上“陂渠串联”蓄、养、提相结合的供水方法的先河,其先进技术在安徽、湖南、甘肃等地推广并沿用至今。

所谓“陂渠串联”,意思是将堰塘与渠道串联起来,常年蓄水,忙时灌田。《大元大一统志》即明确记载了“起水门四十六,通旧陂四十有九”。即指白起长渠灌区有49口堰塘与渠道相通。建国后白起长渠得到了复兴,沿岸人民承继古人“陂渠串联”灌溉农田发挥效益的经验,现在的白起长渠,以三道河大型水库为主水源,15座结瓜水库及2671口陂塘为补充水源,发展了古长渠“陂渠串联”水利形式的灌溉优势。这种“长藤结瓜”式的供水方式,科学合理且十分先进。非灌溉季节,拦河坝这个“瓜根”使河水进入渠道(瓜藤),渠水入库塘(瓜);农田需水时随时输水灌溉,做到常流水,使地表径流全面运用;常年蓄水,不让水源白白流走浪费,扩大了水源;灌溉季节再供水给库塘。这样,塘堰、水库循环蓄水,提高了水库塘堰的利用率。整体工程也实现了以多补少、以大补小、以余补缺、互通有无、平衡水量,充分发挥工程最大潜力的目的。

此外,白起长渠还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以水代兵灭掉了楚国的鄢郢,消灭了楚国大量有生力量,加速了中国的统一;它的文化价值是多方面的,它留下来的众多纪念建筑物,如庙宇建筑文化,碑刻文化都十分可贵,现存的数十块碑刻,集文学、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堪称综合艺术的博物馆。

2022年6月22日,南漳高铁开通的第三天,我有幸来到了南漳。一踏上南漳的土地,满眼的青翠和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在夏日的燠热中掠过惬意的丝丝凉爽,也让我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瞬间意识到自己此行真是选对了目的地。

南漳是湖北著名的山区县,位于襄阳市西南部,东临宜城市,西接保康县,东北与襄城区为邻,西北同谷城县接壤,南依宜昌市远安县,东南与荆门市东宝区毗连。版图面积3800多平方公里,地貌为“八山半水分半田”,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超过70%,空气优良天数每年达330多天。大自然的慷慨赐予让南漳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的宜居之地。也许正是这些先天优势,南漳也拥有了悠久的历史,考古发现大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南漳境内已有多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遗迹、遗物,并且发现了罗川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聚集地,南漳境内有人类活动的文明史有4600年以上。也正因如此,初来乍到的我们,一进入南漳,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清新之风,还有古朴久远的历史文化之风,这股风,正是慈祥和蔼、博学多才且开朗健谈的庹先沮从滔滔不绝的讲解中带来的。甫一见面,庹先沮便笑脸盈盈:“南漳是楚国的发祥地,这块土地上有厚重的楚国历史文化。史学界常乐道楚国历史文化中的‘一县三国’‘二山二水’‘三种宝物’‘四大遗产’。‘一县三国’是指春秋时南漳境内存在三个国家,明襄阳郡志记载:‘南漳,春秋时为罗国、卢戎国、楚地。’‘二山二水’是指楚国地望的名山名水,即睢山、荆山和沮水、漳水。‘三种宝物’是指‘长渠’‘和氏璧’和‘蔡侯朱之缶’……”他生动亲和、条理清晰的讲解,磁铁般瞬间吸引住我们一行,也激发起我们对南漳历史文化的巨大兴趣,唯恐漏掉他讲解中的每一个典故、每一个人物和每一个历史细节。

博物馆里所有的讲解员清一色几乎都是庹老师多年来培养的学生,他带着我们缓缓穿行在博物馆的每一个展厅、每一个展柜,像穿越时空隧道。面对眼前的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他的讲解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对其相关的来龙去脉更是了如指掌,甚至对与之相关的每一个典故和传说都了然于胸:“楚人在荆山丹阳进行历史创造的活动中,也在南漳留下了诸多的历史遗存,而其中‘玉印岩’‘安乐堰楚墓群’‘蔡侯朱之缶’和‘白起渠’尤为重要。”他又指着另一张照片说:“这是安乐堰楚墓群,亦称观上遗址。位于南漳东部的武安镇安乐堰村王家冲,地处一条东南至西北的山岗上,南北长约3000米,东西宽约500米。经调查和勘探,岗上墓葬分布密集,总数在200座以上。有的有封土堆,有的无封土堆,规模有大有小,时代有早有晚,被国内专家称为‘仅次于荆州纪南城的湖北省第二大楚墓群’,‘蔡侯朱之缶’就是1958年在此出土的。2014年,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对已探明的24座春秋墓进行了发掘,出土近1000件的文物,其中出土的青铜器分别为鼎、盏、盘、匜、缶、镜,春秋中晚期玉器分别为璜、管、串饰多件以及出土春秋中晚期陶器,分别为鼎、敦、壶、簋、罐多达70多件和春秋中晚期石器若干件。由于此地与安乐堰楚墓群仅隔数公里之遥,因而又勾起了楚史专家们对于楚国早期历史包括熊绎丹阳的诸多联想……”

庹先沮为我们打开了南漳数千年尘封已久的历史,博物馆丰富的馆藏和介绍,也让我们知道楚人在荆山丹阳的历史活动中进行了伟大的历史创造,留下了许多活动故事,这些故事经后人归纳概括,形成了中国文化中传承不衰的成语典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比如:“筚路蓝缕”“射石饮羽”“百步穿杨”“调弓号猿”“欢兵问鼎”“投龟诟天”等典故,激励人们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奋发向上;“一鸣惊人”“优孟衣冠”“止戈为武”“田猎求士”“毁家纾难”“风马牛不相及”等典故,警示管理者要大智大勇,于情于理掌管社会事务;“魏女掩鼻”“上下其手”“楚衰巫音”等典故,鞭鞑了统治者们尔虞我诈、争权夺利、阴谋诡计的丑恶行径;“和氏之璧”“申包哭秦”“班荆道故”“南冠楚囚”等典故,则教育人们提高爱国报国的民族气节和热情。这些成语典故,均在南漳产生,至今为人们所运用。

庹先沮第一天给我们讲解的时候,南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曼曼不无自豪地透露:“庹老师可是我们南漳有名的‘活地图’‘资料库’‘博物馆’!”几天下来,我们都觉得这绰号确实名不虚传,借用此次同行的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廖奔的话说:“庹老师岂止是南漳的‘活地图’‘活历史’,他简直是‘南漳活着的大百科全书’。”在南漳,我们所到之处,上至天文地理、史实典故,下至山水草木、民风民俗,庹先沮不仅无所不知,而且都烂熟于心。

十余年来,庹先沮为挖掘、推介南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作出了卓越贡献

庹先沮,湖北南漳人,生于1953年,中共党员,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南漳县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主席,襄阳市楚史文化学会副会长,襄阳市白起渠申报世遗顾问组组长,还是南漳县古山寨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南漳县东巩镇是贫困山区,离镇12公里的团山寺是县文化局的扶贫点。2000年秋,在扶贫点扶贫的县文化局副局长庹先沮听村民说村里的卧牛山上有一个很大的寨子,庹先沮喊上镇文化站站长叶经房一起上卧牛山上去看看。这一看不打紧,两个文化人被山寨的规模震撼了,他们沿着山寨的石砌城墙走了几个小时也没走到。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可屯兵上万的城堡。两人下了山,问村里的老人,这山寨是什么时候修的?谁在这里修的?老人们也答不上来。于是两人回去翻县志,县志上也没有这个古城堡的记载。

为了弄清这个古城堡的来龙去脉,庹先沮找到南漳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孙义宏。孙义宏是个极爱文物考古的专业人员,他先后五上团山寺古城堡。直到2002年5月底,庹先沮与孙义宏才初步摸清了这个古城堡的基本情况,这个古城堡,就是卧牛山寨,城堡依卧牛山而建,因为山上有古团山寺而得名。据初步调查,其城墙周长为4公里,城墙高3至5米、宽3米,全部由石块依山垒砌而成。

发现南漳的古寨,是庹先沮人生中最值得提及的事情。在这以后,他几乎走遍了南漳的各类山寨,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证,经过他和同事们的艰苦努力,南漳古山寨因此入选了第三次全国文化普查“百大新发现”,被誉为中国最美山寨、最大的古山寨遗址群落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家地理》《旅行家》等媒体对此连续报道,曾一度轰动全省乃至全国。庹先沮不仅是最早发现古山寨的人,也是最早对古山寨价值做出判定的人。他将南漳现存的古山寨分为三类;一类是普通的山寨(石寨),它们大多因山而立,位于悬崖峭壁之上,就地取材,大多用石料建成,同时拥有坚固高大的寨墙,比如卧牛山寨、廖家寨、沉坡寨、东坑寨等。第二类是洞寨,大多位于山麓或者山腰,因山而生,因洞而成,在天然洞穴的基础上修筑寨门寨墙,外有哨卡、栈道、云梯等,比如老龙洞寨、虎洞寨等。第三类则为土寨,位于平原之上,夯土筑城,用高大坚固的土城墙将整个村子或者家族保护起来,现遗存的有胡家营子、罗家营子、马家营子以及郭家土城、叶家土城、徐家土城等。

“业精于勤”始终是庹先沮的座右铭。为了协助全县的文物普查和非遗保护工作,庹先沮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书籍,毕业于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他,年过半百才开始自学研究生用的建筑专业的教材,钻研了四卷本的《马未都说收藏》,重温了《中国通史》,阅读了三个版本的《南漳县志》及《地名志》,复印了数百页《襄阳府志》和《湖北通志》,收集了与南漳相邻的所有县市89年版的县志。针对南漳县明清文物居多的现状,他阅读了《明清以来长江流域社会发展史论》《中国神谱》《中华民俗大观》和《中华喜事大观》等数百本丛书,撰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这些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提升了他的工作能力。有时为了第二天陪贵宾或记者,他自己通宵达旦地做准备。尽管如此,庹先沮自己仍然十分低调。慈祥谦和,乐呵呵的笑容以及真诚友善的目光,几乎成了他长年累月的表情标签。 

2007年,已经退居二线的庹先沮,本可以回家颐养天年,但出于对南漳历史文化的热爱,他作出另外的选择、愉快地接受了组织上的再三邀请与安排,被返聘为南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协助县政府主持了南漳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这一干就是五年。这五年,他走遍了南漳的山山水水和所有村落,还为自己规定了“三个必到”:即:最偏远的地方自己必到,最危险的地方自己必到、最精彩的文物点自己必到。像东巩镇的杜家老寨,位于与肖堰交界的千石坡上,过去是一个行政村,因为偏僻、在五年前已迁走最后一户村民。从陆坪上去,根本无路可走,庹先沮却带领三个普查队员奋勇前行,他本人手持镰刀在前面开路,硬是从刺架中砍出一条路来,经过四个半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他和队员们做了文物点登录后,冒险返程,靠手机的微弱亮光摸索着一点点走路,直到晚上八点才摸下山来。后来,这个山寨被省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再如,双龙寺曾家坪与保康交界,与村委会相隔十余华里,又是五六十度的陡坡,当时先一天去调查的队员并未下去,说是没有文物点。庹先沮不放心,第二天坚持带队下去调查,来回爬坡四个多小时,终于发现了保存较好的十多座逻围,其中最精美的六座后来成功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地也成为全省文物点最精美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庹先沮率领的调查队共收录文物点800多处,使南漳一跃成为湖北第一文物大县,《新华每日电讯》报为南漳文物普查刊发文章予以推介,新华社还连发三期内参。央视于2008年6月14日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发布新闻介绍南漳,使南漳一跃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廊道”。央视“乡土”栏目,在南漳拍摄了专集节目《南漳行》,庹先沮在片中担任解说员推介南漳。

此后,庹先沮还历时3年协助县文联采编拍摄大量照片,前后爬山寨三个多月,30多座,出版了《中国古山寨之乡画册》。后来他又协助史志办进行革命遗址普查,跑了30多个点。10多年来他亲自攀爬山寨600多座,到过全县所有文物点;花5年多时间为县政府编写了40万字的《古山寨(堡)志》。由于古寨大多在高山之巅,需攀援陡坡、涉险渡河,加之上百年人迹罕至,无路可寻。为此,他多次摔伤,腿脚上留下多处伤疤。但功夫不负苦心人,辛勤艰苦的付出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庹先沮主持并亲自撰写10多万字文本材料,与他的团队一起成功将六座古山寨及一处古墓群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16座山寨及众多民居、“逻围”计31个点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南漳成功申报为“民间锣鼓之乡”“民间高跷之乡”,并协助相关单位将南漳成功申报为“中国古山寨文化之乡”;他还受聘多家旅游景区为文化顾问,成功协助春秋寨景区和香水河景区申报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为花庄印象老家景区、七里山风景区以及沮河小三峡和保康旅游开发进行了大量的文化挖掘工作。

他为上述有关景区撰写的导游词,已收入襄阳市《精典导游词选》;特别是2012年4月,为中国古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及央视采编组推荐了漫云古村落,央视为此拍摄了《中国记忆》专题片,在当年文化遗产日播放。2014年至2016年,他协助春秋寨景区创建了中国国内首家古山寨文化博物馆,近几年协助水利部门创建了长渠(白起渠)文化陈列馆,还协助南漳县博物馆布展,撰写了陈列词和导游解说词。

离开南漳的前一天,为了更深入了解庹先沮,我与南漳的大学同学山晓峰商约邀请庹先沮晚上一起喝茶,因为我们彼此都是大学校友,山晓峰如今是南漳第一中学党委书记。

当晚,在南漳县城城区的一家普通茶室,我们品茗畅谈。

庹先沮大学毕业时,比我和山晓峰早两年。那时候全国人才匮乏,可庹先沮却选择回到家乡南漳。四十年来,他先后当过教师,做过教育、文化、体育、新闻出版行政管理工作。近几年,他那些留在大城市的同学大都早已解甲归田,可他却在自己的家乡重燃激情、焕发了事业的第二春,甚至进入了事业发展的高峰期。10余年来,庹先沮已经为挖掘、推介南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的他却仍为此马不停蹄四处奔波,继续从事历史遗址和文化的普查、调研、挖掘、整理和推介工作,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重要来宾当向导、作讲解,甚至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从未停歇。他这样的年龄,这样的干劲和体力,常常让年轻的客人和记者都自愧弗如。

庹先沮为国际排灌委副秘书长丁昆仑等专家介绍白起渠

据不完全统计,仅最近两年,庹先沮就先后分别接待了省内外、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主流新闻媒体记者数十批,无论严冬酷暑还是风霜雨雪,他都兴致勃勃领着客人将南漳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走了个无数遍,仅下漳河陈家老屋即达15次之多,总行程难以计数。很多时候,庹先沮都是做“无名英雄”“为他人作嫁衣裳”,但一看到客人参观后,为南漳文物感到震撼,他便倍感欣慰。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想到自己做的工作,上对得起祖宗,下将惠及子孙,我便感到无怨无悔,并且将乐此不疲。”

多年来,各级政府对庹先沮的努力与付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先后被南漳县委、县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县人民政府授予他文化遗产“优秀传承奖”、入选全县十位杰出文化人才奖榜首。由他挂帅的南漳县文物普查队还被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办公室表彰为突出贡献集体奖。2020年,襄阳市委组织部和市老干局授予他“襄阳市风范长者”的荣誉称号。

历史文化资源的开掘和推介,有力地促进了南漳旅游业的发展。尽管遭受新冠疫情影响,但南漳的旅游文化产业仍然稳步发展。多年来,南漳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国家和省级荣誉,入围“荆楚文旅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迄今为止,全县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安乐堰东周墓群和南漳山寨群;玉印岩、冯氏民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即呜音喇叭;高跷花鼓、端公舞、南漳剪纸、阴锣鼓、薅草锣鼓等省级非遗项目5个。A级以上景区7家,即4A级春秋寨、香水河,3A级水镜庄、楚桑丝博园、天池山、翡翠峡,2A级龙王峡,此外还拥有5家星级旅游饭店,55家星级农家乐。近三年南漳全县的旅游总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也稳中有增,分别是:2019年518万人,收入27亿元;2020年501万人,收入25亿元;2021年全县旅游总人数更是达5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77%、39.98%。 

三天的南漳之行很快结束,我虽然意犹未尽,却自觉已收获满满。离开南漳的那天,我耳边不停回响着这几天在南漳听到的那首亲切悦耳的歌曲《心氧氧,去南漳》——

听说了南漳这个地方

开车半小时就到襄阳

坐高铁飞机去向远方

南来北往都很顺畅

都在说南漳这个地方

因为它三国才会开场

有多少春秋穿越古寨

捧一块玉璞天下传扬

心氧氧  去南漳

说好了就在明天早上

不管有多远  不管有多忙

一定要亲亲这个地方

心氧氧  去南漳

无论是下雨或出太阳

到这里开心  到这里止痒

让一个好梦从此生长

…… 

(2022年第18期)

【责编 李鹏】

走进书本 寻味秋色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06

友谊的种子在红旗渠畔生长绽放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0-31

伯益村里探伯益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0-31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