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为一部耳熟能详的不朽经典,凝聚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自诞生之日起,它就引发了读者较大的兴趣和丰富的讨论,历经数百年的传抄、刊刻和研究,《红楼梦》衍生出繁杂多样的版本——脂评本、程高本、混合本、续写本……因为曹雪芹“五次增删”后未及彻底统稿,叠加长期传抄过程中的讹误及破失,所以,《红楼梦》文本中也存在众多的矛盾突兀之处。虽然有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红楼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在校勘和注释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在文本的修订工作上却进展甚微。因此,《红楼梦》的文本中至今仍存在众多互相矛盾、彼此冲突的情节。
暨南大学语言诗学研究所研究员石问之认为:“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条大河的话,版本之间的异文,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类似河堤上的漏洞,情节之间的冲突有时则堪比决堤。漏洞固然要堵,决堤岂可无视?只堵漏洞而放任决堤,恰是很久以来的实际情形。”因而,石问之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对《红楼梦》进行系统的修订,集合各版本之所长,弥补其不足,以期构建一个既严谨可靠、又流畅易读的理想读本。经过石问之九年的努力,《红楼梦》新校订本终于付梓。
《红楼梦》书影
01 对《红楼梦》文本进行全面系统的修订
石问之此前出版的两部学术性著作《玉石分明:红楼梦文本辨》和《见微知著:红楼梦文本探》,围绕《红楼梦》的疑难文本问题作深入的辨析、探赜和阐释,构成了本次《红楼梦》修订的理论基础。
《玉石分明:红楼梦文本辨》和《见微知著:红楼梦文本探》
本书前八十回,除宏观上仍保留秦可卿“淫丧”与“病亡”这一显性文本矛盾之外,其他大部分的显性文本矛盾以及诸多隐蔽的文本不和谐问题,基本上都得以化解。本书对后四十回的修订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1)按照脂评本“石头”与“神瑛侍者”分离的原则,重构了后四十回叙事的底层逻辑。
(2)为后四十回确定了与前八十回顺利对接,并贯穿到底的时序。
(3)对人物形象和人物命运进行了适度改写。
(4)不仅修订了后四十回文本中众多自相冲突的内容,而且按照前八十回的内容,重新修订了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冲突的文字。
(5)修订了后四十回中大量的怪力乱神文字。
(6)对照前八十回的叙事标准,对后四十回的情节进行完善。
本书凡有改动之处,皆有详实校记,并完完整整收录了底本原文文字,供读者参考。
02 精选改琦红楼梦仕女画,全彩印刷
《红楼梦》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有许多书画家以《红楼梦》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作品。其中,清中后期的改琦绘制的红楼梦仕女画名气甚广,世人争相效仿,时人称为“改派”。
本书精选《改七芗红楼梦仕女》中的部分画作,包含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史湘云、妙玉、李纨、王熙凤等三十六位主要人物,蕴含了画家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独特理解。
03 修订严谨,参考版本众多
正文 | 前八十回 | 除第六十四回以俄藏本为底本、第六十七回以程甲本为底本外,本书前八十回中的其余回目依次以甲戌本(第一至八回、第十三至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己卯本(第九至十二回、第十七至二十回、第三十一至四十回、第五十五回下半回至五十九回上半回、第六十一至六十三回、第六十五至六十六回、第六十八至七十回)和庚辰本(前面没有列举到的其余回目)为底本,以蒙府本、戚序本、俄藏本、舒序本、杨藏本、甲辰本、程甲本、程乙本为参校本。 |
以程甲本为底本,以程乙本为主要参校本。 | ||
批语 | 后四十回 | 精选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上通常被认为主要是脂砚斋和畸笏叟所作的对文本理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批语。 |
适当收录蒙府本、戚序本、俄藏本等版本上独有的夹批以及具有重要文本阐释意义的回前回后批。 |
本书在异文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界已经取得的版本源流关系研究成果。各版本异文可区别出优劣高低的,以择优为原则;无法区别优劣高低,却能依从版本源流关系或常情常理推测出其大概的演变路径的,则依从早笔;既无法区别优劣高低,也无法推测其演变路径的,则依从底本。
04 注释、按语精到,引导读者细读
书中的注释丰富,包含页下注、附录以及按语。
页下注除对异文的解释之外,还有对字词和情节的阐释。如第36页对“放”字的注释,指明了“放”字的版本来源,同时也解释了此处取“放”字的原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放:取自杨藏本。甲戌等多数版本作“方”。甲辰和程高本此处有较大幅度的改写。“放下来”可理解为将车从骡子身上解开后,放低车辕,以方便坐车人下来。
附录着重于对本书校改的段落进行详细说明,方便读者理解修订思路。如第九回的附录,说明了本回末尾处各版本之间的差异,并将舒序本文字录出,供读者参考。
按语揭示了重要章回对全书情节结构的作用。如第十七回至十八回的按语,揭露了本回内容的特殊之处,引导读者深思。
阅读《红楼梦》,不仅是阅读一部小说,更是一次对文学素养的提升。随着石问之的提示,读者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问题意识和思考热情,学会文本细读的方法,培养仔细阅读的习惯。通过本书,读者会对《红楼梦》艺术之精华及叙事之瑕疵,皆有更准确、更深刻、更全面的认知,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专业研究者,都能从中获益。
05 专家推荐
石问之的修订是认真的、严肃的,是下了大功夫的,是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大胆的学术探索。
石问之的修订,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增补文字和改笔,有些增补和改笔非常必要、非常好。与此同时,本书在校勘方面也多有突破性成绩。
石问之面对的问题之多、确立的目标之高,令我感到十分震惊。而看了他的修订,他的大胆、他所下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功夫,又令我十分钦佩。我们应该以开阔的胸怀、开放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对石问之的修订给予更多的理解。
石问之的修订文字每一处都有注释说明,以清楚交代原本文字内容,给出修订的理由。这些注释可以说是全书的精华之所在,不能忽略,非常值得一看。
——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张庆善
改而注,这是研究文本、版本的一种新办法,由于石问之甚精细、认真,学术层面容易获得认可,起码我觉得不错。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沈治钧
【责编 卡咪娜】
浙江古籍出版社2025-03-21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2-17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