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刊发陈佩斯署名文章《“长期主义”就是“戏比天大”》,引起广大读者关注与热议。文中他提到“重要的是里头得装着真东西”这个观点,道出了艺术创作的真谛。
真正的艺术,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捶打与舞台的淬炼。无论是话剧《戏台》中借京剧戏班背景暗喻现实讽刺,还是电影版对戏曲行业细节的考究,如“戏箱不能随意坐”的规矩等,均通过形式服务于内容,让观众在欢笑中体悟其深层内涵。
真诚的作品自然能引发观众共鸣。从三十年前的《主角与配角》到今天的《戏台》,陈佩斯的作品跨越时代仍能打动不同年龄层的观众。这种持久生命力的秘密,就在于作品中的“真东西”——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对生活真挚的情感、对艺术纯粹的追求。观众初看被逗乐,细品后感受到艺术家对观众的尊重与诚意。
当很多人追逐短期利益时,陈佩斯选择深耕话剧舞台,艺术哲学不断深化。“长期主义意味着你不仅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要经得起诱惑。”这种清醒的认知,让他走出了独特的艺术道路——不追逐流量,不盲目跟风,而是通过持续创作积累,形成个人鲜明的艺术风格。
陈佩斯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是慢火熬制的高汤;是反复摔打后的陶器;是那些找不到台词时,仍在深夜排练室踱过的千百个脚步。还有那些精心打磨的细节、反复推敲的台词、深入生活的人物塑造,最终都沉淀为跨越时代的艺术精品。
在娱乐产业日益浮躁的今天,陈佩斯用行动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艺术课。真正的艺术创作不是一时火花,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唯有甘于寂寞,深耕细作,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记。陈佩斯的艺术实践充分说明: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形式如何创新,打动人心的永远是真实的思想、情感和人性。创作者唯有心怀诚恳,方能在喧嚣中留下值得回味的作品。“真东西”三个字,看似简单,却是艺术创作永恒的真理。
(作者系资深媒体评论员)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18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07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