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伟:乘时代春风 为京剧效力

2022-12-28 09:31 作者:董 玲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著名戏剧理论家、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崔伟

自1984年至今先后在北京市文化局艺术剧目创作室、《剧本》杂志社、中国戏剧家协会理论研究室工作。原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一级巡视员;现为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专家。主要从事戏剧理论评论和中国戏曲史与表演艺术评论研究。

出版著作有:《京剧》(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华戏曲·京剧》(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出版)、《京剧史话》(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出版)、长篇章回体小说《粉墨王侯谭鑫培》(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出版)、《感知京剧》(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年出版)、《看过的、想到的——崔伟戏剧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17年出版)等。

创作的作品有:广播剧《情暖车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录制,获中国广播学会政府奖),京剧连续剧《金龟记》(中央电视台录制),豫剧《洪武跪柳》(洛阳市豫剧团演出)等。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戏剧理论、评论、戏剧现状思考等文章百万字。荣获中国文艺评论奖、田汉戏剧奖、理论评论奖、弘扬京昆艺术特别贡献奖。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京剧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已经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及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京剧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2016年4月作为嘉宾主持梅葆玖送别仪式节目直播

1994年和梅葆玖、梅葆玥、叶少兰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成立30年来,认真贯彻振兴京剧艺术的宗旨,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深入基层,服务人民,不仅多次组织京剧艺术家深入基层慰问演出,并且面向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项目资助,为当地普及京剧艺术,开展京剧进校园、培养京剧专业人才提供支持和帮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久久为功,树立了公益性社团组织的良好社会形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谈到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崔伟说,京剧艺术正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在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京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喜人景象,正步入又一个充满希望和辉煌的发展时期。

穿越历史风云 见证时代发展

作为中国的国粹艺术,京剧从近代史的硝烟中走来,见证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沧桑变迁。新中国的成立给予京剧以新生,而京剧也参与和见证了新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沧桑巨变。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经历着快速转型,在市场因素的冲击下,传统艺术遭遇空前危机,生存和发展都成为难题。然而,国家的经济发展终将带来社会对文化的需求。1990年12月21日至1991年1月12日,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的契机下,国家明确提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的口号,这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件盛事。这次历时24天的盛况空前的纪念活动,不仅仅是纪念“徽班进京”这一历史事件,更主要的是藉此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京剧的认识,从而推动京剧艺术的发展,并带动其他戏曲的发展。

1984年参加马长礼收徒仪式(前排右三)

1986年和剧作家翁偶虹

而这仅仅是开始。以徽班进京200周年为契机,一系列弘扬民族文化、发展京剧艺术的政策措施逐步实施,活动团体应运而生。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由中央领导同志直接倡议,以财政拨款1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责成文化部筹备,时任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同志负责,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先生、文化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侯恩余、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姚欣、艺术司副处长林瑞康参加了筹备工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民政部的规定,准备相关材料,提出实施方案,联络有关人员征得同意,拟定文件报请领导审定,于1992年3月31日在民政部注册登记,法人代表是张君秋先生(后张君秋先生因健康原因辞去法人代表,法人代表更换为原文化部计财司司长曾祥集)。1992年11月23日,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召开成立大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到会祝贺并讲话。他说,京剧是我们祖国文化的瑰宝,当代人有责任重视和发扬它,希望大家要齐心协力,振兴京剧。

1985年和张君秋(前右)、吴素秋(前左)先生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是由国家财政部拨款以振兴京剧为宗旨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组织,是面向中国境内及许可本基金会募捐的国家和地区的公募基金会。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业务主管单位是文化和旅游部。主要职能即办会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调动海内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关心京剧艺术的社会力量,共同振兴中国京剧艺术事业。基金会成立伊始就受到海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不少社会贤达慷慨捐赠,增设了“少儿京剧发展专项基金”“梅兰芳博士艺术发展专项基金”。

弘扬传统文化  彰显文化自信

“古往今来,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彼此的故事。只要人类存在,优美的戏剧艺术就不会消亡。” 在百余年的传播历史中,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国粹”代表,从咿咿呀呀的唱、念、做、打,到科技舞美灯光下的水袖唱腔,从1930年梅兰芳72天轰动全美的京剧演出开启“京剧外交”,相继出访日本、美国和苏联,让世界充分领略了中国传统戏剧的魅力说起,相较于中国戏曲的其他剧种,京剧对外传播历史更久、民间传播受众更广、传播效能更强,这与京剧不断变革创新的“融合话语”不无关系。

和谭元寿先生笑谈艺术人生

1985年和曹禺先生一起工作

和恩师欧阳中石先生感情深厚

京剧音乐极具艺术感染力,唱腔属板腔体,以西皮、二黄为主。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黄的旋律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有文场、武场之分。在使用乐器方面,文场以胡琴为主,伴以弹拨乐器和管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伴以小锣和大锣。京剧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它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程式,最大限度地超越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其中《玉堂春》《长坂坡》《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野猪林》《霸王别姬》《四郎探母》等剧家喻户晓,为广大观众所熟知。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改编、移植、创作了一些新的历史剧和现代题材作品,如《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黛诺》《骆驼祥子》等。

京剧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还在于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表演艺术大师。如梅兰芳大师,他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10岁登台。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上世纪70年代末,欧阳中石先生所赠书法

如今,京剧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在海外亦享有广泛的声誉,甚至一些外国人还身体力行地学习京剧,表演京剧,这更加凸显出京剧独特的魅力。我国现有戏曲剧种360多个,为什么唯独京剧被称为“国粹”,承担了更多在国际间的传播功能?因为京剧蕴藏着世界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底蕴,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脉络中形成了自身的叙事逻辑。仅仅从艺术价值来看待京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更大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歌颂的是仁人志士历代先贤,记录的是中国灿烂辉煌的历史。许多剧目充满扶正惩恶、爱国大义等主题,数百年来高台教化、寓教于乐,劝人向善,所以它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融通,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升华;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和“流”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独特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

凝心聚力创辉煌  携手前行再出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崔伟说,30年来,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做了很多工作,如今把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上,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接下来,我们要把握节点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创新支点。首先,找准定位,发挥好作用,为京剧事业做一些添砖加瓦的事情。其次,要利用基金会的聚合力、影响力和专业性,给京剧人提供更多展示和发展的平台,利用基金方面的优势,给重点的项目提供足够的推动力的作用。第三,前30年,基金会做的最多的是播种的工作,现在则应该把这些年结出的硕果一一展示出来,展示的目的并不是要告诉大家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做了什么,有什么成果,而是让大家了解京剧艺术在国家大力弘扬和推广下取得怎样的长足进步和可喜成就。

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喆,京剧名家张慧芳、李玉芙、于万增、赵洪涛、朱强一起录制央视重阳节特别节目

2021年参加中央电视台节目录制

与北京电视台春妮,京剧名家张凯、朱虹观看史国良画戏

2010年12月和京剧名家黄孝慈一起参加中央电视台首届全国戏曲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颁奖

和谭孝增、春妮、史国良一起鉴赏京剧大师谭鑫培遗留缂丝箭衣、朝珠

比如,2020年,基金会新设了“京剧希望之星助推培训计划”——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助力对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上海京剧院、湖北省京剧院、重庆京剧院、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推荐的18位优秀青年演员,采取“名师授高徒”的模式进行在职培训。2022年是第二阶段(年度)继续助推培训。继续与8家京剧院团签署协议、通力协作,资助各院团分别为18位优秀青年演员聘请名师传授整出大戏或经典折子戏,分别为每人举办一场助推培训学习成果汇报演出,并邀请业内老艺术家出席审看和对其优长、不足、改进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中青年教师培养项目中,举办了中青年教师教学交流展示、老教师谈教学法、中青年教师教学剧目挖掘抢救整理等工作。在激励优秀京剧师生,促进京剧教育事业工作中,针对高等院校京剧专业在校生,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启动“京剧未来之星助推培训计划”——与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等7所艺术院校(京剧专业)携手,通过“京剧未来之星”助推人选的推荐选拔,助力优秀学生学习、进步、成长,打造我会从“京剧未来之星”、“京剧希望之星”到“京剧之星”的京剧表演人才培养链,形成京剧人才队伍建设良性发展的局面。今年将完成第一阶段的审核考察和验收,启动第二阶段的组织实施。

参加第五届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开班合影

第四,更多地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合作,为优秀青年京剧演员创设和提供一个展演、展示、推介的机制和平台,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在舞台上、公众前展形象、显身手,为他们的继续成长、进步、提高“垒台阶”、“架梯子”。京剧演员可以说是没有一天不努力的,可是为什么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信心不足?所以,更多的是让演员在观众的掌声中加深他们的事业心和前行的动力。

我们的推荐包括展示、研讨、评点、推广四者结合,展演之后要有人评判,现在评论界很少有懂京剧的,而京剧人又不善于表达,我们就要组织一些懂戏曲表演和文艺审美的专家,把演员的优点缺点以及将来发展的方向都请他们给予科学细致的梳理,专业的人评专业的事儿,用专业人的眼光来评判年轻人,让演员在演出后能听到最专业、最深刻、最诚恳的评判,从而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这样,在他们获得关注的同时也更清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第五,在推广方面我们要加大力度。近年来,我们和中央电视台以及诸多网络平台共同合作成效非常好。比如通过网络平台的直播,不仅能够让很多戏迷看到,而且还收获了诸多青年观众,青年观众和青年演员这种对应的知音的关系是我们特别想建立起来的,说白了就是我们要为青年演员寻找优质的观众。这样,青年演员不仅表演好,他周围的朋友知音也是优质的,他还会从观众那里吸收好多东西,因为有很多高学历高水平高鉴赏能力的观众,他们接触的艺术品类更多,品味非常高也非常挑剔,同时他们对于传统戏剧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的,他们会把对演员的希望、需求转达给演员,他们之间是一种互动、互助的关系。

在格鲁吉亚为中外来宾介绍中国徽剧服装

2022年和杨少春、叶蓬先生

第六,要抓住未来这块牌,什么是未来呢?那就是少儿。现在少儿京剧大受欢迎,但是少儿京剧缺乏一个特别权威的展示平台,我们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感觉这块恰好是我们的优势,因为我们拥有最权威的专家、最专业的评判标准。我们将以展示为基点,前沿是培养、培训、选拔,往后是重点培养、提升打造、戏校推荐,这就给京剧苗子的成长铺设了一个桥梁,而不是简简单单做一场活动。

第七,我们要做好京剧名师的教学出版物。京剧是一门必须需要口传心授的艺术,名师除了专业上有名,技艺上很过硬之外,他的个人心得非常珍贵。京剧人很难把自己的表演和艺术梳理成文字理论,有些东西用文字也体现不出来,我就利用珍贵的视频资料,记录每一位老师的代表作。第八,要把一些面临停演和失传的京剧剧目进行全方位的梳理。第九,基金会不仅承担着弘扬京剧艺术的责任,更重要的是通过基金会做的每一项工作,让广大京剧人能够感到温暖,从而凝心聚力。

崔伟最后说,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30年来,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的实施使得京剧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相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繁荣、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只要有人在、有传承,京剧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2年第24期)

【责编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