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才》半月刊网讯(本刊记者 雷宁伟 姜存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切实提升健康中国建设的“含金量”。7月20日,由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指导、广东双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新的发现·让生命更精彩“心脑血管健康重磅营养素——纳豆激酶”2024产业专家交流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
此次大会邀请营养学界、科学界、医学界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纳豆激酶的发展历程、产业动态、法规标准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聚焦纳豆激酶的最新临床营养研究进展与科研成果,共叙纳豆产业发展未来。北京大学药学院原副院长李长龄受邀担任本次峰会的嘉宾主持。
李长龄院长担任嘉宾主持
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院士、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营养学会杨月欣理事长为大会致辞。杨理事长表示,当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在营养保健领域,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分子以应对这一重大问题,已成为科学攻关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纳豆激酶分子应运而生。期待随着纳豆激酶在生理机制、功能作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及规模化生产的持续推进,能够进一步加深公众对其认识,推动科研成果应用,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杨月欣理事长发表致辞
双骏生物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官、董事总经理陈杰鹏博士在题为《纳豆激酶千亿产业生态》的演讲中,全面地讲解了纳豆的起源、纳豆激酶的发现发展与产业应用发展前景。
陈博士指出,纳豆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真正的纳豆菌含有维生素K2,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尽管纳豆激酶是一种蛋白质,但它可以被人体吸收并在体内发挥其溶栓等健康效益。作为行业的头部企业,双骏生物积极牵头推动中国首部纳豆粉地方标准(DBS 44/013-2019)、首部纳豆粉团体标准(T/CQAP 2001-2022)的制定,确定了以“纳豆激酶活性”作为纳豆粉特征活性成分的指标,同时建立了纳豆激酶活性检测方法,并以“FU”作为纳豆激酶活性单位;牵头启动中国首部纳豆粉行业标准、联合中国营养学会推动纳豆粉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引领纳豆产业规范发展。
陈杰鹏博士发表演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毕齐教授通过主题演讲解读《纳豆激酶在血管病危险人群应用专家建议》并探讨了纳豆激酶相关产品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指出:纳豆激酶用于具有血管病危险因素人群,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及卒中患者可能获益。另一项研究也表明,纳豆红曲胶囊服用90天配合生活方式控制,可明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与总胆固醇水平,且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损害。
毕齐教授发表演讲
维生素K2领域权威专家、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李树壮教授发表《纳豆中的维生素K2》主题演讲。维生素K2是由大豆在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生理活性营养物质之一。维生素K2对机体健康十分重要,其缺乏与慢性低级别炎症性疾病有关,如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炎、类风湿、痴呆、认知障碍、行动障碍和虚弱等。
李树壮教授发表演讲
纳豆激酶领域权威专家、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林宜光教授通过详实的科研文献及临床研究,解读纳豆激酶临床的应用。林教授指出,2022年双骏生物科研团队于《心血管医学前沿》发表的研究提示,纳豆激酶每日10800FU的剂量是安全有效的。结合其他研究者的结果,提示纳豆激酶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剂量应该在10000FU左右。有效剂量是决定纳豆激酶临床效果的关键,相信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纳豆激酶有望进入治疗产品系列,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新主力。
林宜光教授发表演讲
美国认证毒理学家、美国寡核苷酸生命科学公司毒理总监张凤娇教授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发表《纳豆激酶的口服吸收与细胞转运机制探究》主题报告。张教授指出,纳豆激酶能够口服吸收发挥药效,通过溶栓活性推测,纳豆激酶的生物利用度达25%,在胃肠道当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纳豆激酶有望成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理想药物,这些数据将有助于大众更好地理解纳豆激酶吸收机制和临床应用潜力。
张凤娇教授发表演讲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纳豆激酶具有众多的健康价值,将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全新的思路与方法,其应用潜力不可估量。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双骏生物将持续以临床研究应用和创新制造为两翼,推动临床与科研、产业界交流合作,带领中国纳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将走向全球。
专家合影
【责编 丁鹏】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8-31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7-23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