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渔:逻辑维度下的民族思辨

2020-12-29 13:26
大字号

如果你把了解的所有知识和周围人的话语都撇在一边,用自己的眼睛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与你原先认识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也许,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才更加真实。

682145

10月中旬的北京西山,秋意甚浓。天气虽渐寒,山野间的颜色却丰富起来。与《中国人的思维评判》作者楚渔相约在他创于西山森林公园附近的首都书画研究院。作为岳飞的后人,他身上始终秉承着先祖的豪迈之气。在别人眼中,楚渔的人生始终流转于各式角色当中。企业家、收藏家、冒险家、文学家……然而,在了解他之后,我想,最合适他的身份,应该是思想家。

对于楚渔的认知,还是源自他撰写的那本《中国人的思维评判》。这是一本能够让人思考的书籍。这本七万余字的著作,即便用松散的时间阅读,大半日也够用了。但正是这薄薄的一本书,却在首发之后引起了热烈的争评。第一次出版印刷两万册很快销售一空,仅三个月又重印再版,在网上也掀起评论的热潮。

在《中国人的思维评判》中,楚渔纵横中外数千年,从古希腊到先秦,从西方文艺复兴到宋后的华夏之殇,精华史料与精准剖析,把西方人和国人的思维与创造,以尺短寸长的科学笔法,细致地进行了成败比对。“中国的有识之士一直在苦苦求索,有着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中国,为什么在近代史中突然衰落?在以往的世界风云激荡变化中处处被动挨打,难道是人民愚昧、文明失色吗?”这些问题常常在楚渔脑中盘旋。数十年人生打拼,与各行各界顶尖人士的接触和交流,使他的思考渐为清晰,并最终有了突围——“改变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势才是甩掉落后的关键所在。”

逻辑与思维  对于落后根源的理性反思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不同的科学体系、文化体系和历史形态。

与思维相关的便是逻辑学。楚渔告诉记者,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是对思维过程的抽象表达。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7门基础学科中的第2门,仅次于数学。《大英百科全书》把它列为5门基础学科之一,可见逻辑学的重要性。“逻辑能够对人的思维起到规范作用,让人的思维更加全面、深刻和理性,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正确,对问题的处理也会更加合适。”

遗憾的是,逻辑学在中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中学时涉及极少,在高校中也主要是文科的学生在学。很多人感觉逻辑学不过是文科中的一个科目罢了,没有必要大家都学。楚渔认为这是错误的认识。“逻辑学应该从高中就开始学,而逻辑思维则应该从小学就开始训练。”

682144

对逻辑学教学的忽视造成多数人缺乏基本的逻辑常识,更缺乏基本的逻辑思维的训练,造成了他们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楚渔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你自己都有缺点,你有什么资格说别人。’这话被大家经常拿来作为反击的武器。但我觉得这句话好像逻辑性很强,其实是荒谬的。我是近视眼,就没有资格指正学生错误的读写习惯了吗?我患了感冒病,就没有资格给别的感冒患者开处方了吗? 我是文盲没读过书,就没有资格要求孩子读书了吗?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只是我们被惯有的定式蒙蔽住了。”

10多年前,楚渔读到一本译著,说的是美国一个专门机构认定50年内中国有10件事改变不了。其一就是中国人的原始思维方式,将使中国很难超越西方。这个观点令楚渔十分惊讶,也因此引发了他对中国人思维模式的关注。在他与我国学术界知名人士的频繁交流与思想碰撞后,他逐步形成了一些成熟的思考。

2009年的一个春日,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赵景华教授与楚渔会面。在漫谈之余,楚渔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想法与赵景华探讨。他一针见血的见地和独到的见解使身为院长的赵景华颇感兴趣。赵院长诚恳邀请楚渔给他们的学生讲讲课,扩大学生们的思路。

楚渔临危受命,将其思考多年的想法从哲学角度引入,用生动的典故简明的语言,给学生们讲了一堂课。他阐述了一个论点:“我们中国人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落后的根源推到体制和文化等客观因素上,实际上并没有抓住要害。落后的根源应是我们落后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虽然是环境和文化造成的,但一旦形成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势,思维模式和原来的文化关系不大,反而是思维模式主导文化的走向。所以,思维混乱而且僵化,是阻碍我们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682150
作为岳飞的后人,楚渔身上始终秉承着先祖的豪迈之气

课后,赵景华建议楚渔将录音整理出来,写成文章。“于是,根据录音稿,有的地方删掉了,有的增加了一些内容。书中提到的学者的观点又重新跟书本核对一下,就这样,文章算是完成了。”

此后,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人的思维批判》。意想不到的是,这本被楚渔笑称的“小书”却在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及媒体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很多名师大家都对此书进行了讨论与评述。这让他始料未及。

书中的结论给中国的学术界震动很大,因为这是一个从来没有人提出来的独特观点。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经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世界,之后一直落后世界,为什么?这就是“李约瑟之问”。中国当代的核子物理学家钱学森也同样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此乃“钱学森之问”。而楚渔的这本书恰恰很好地回答上面两个问题。

作为湖南省委推荐书目,《中国人的思维批判》的出版不仅在国内产生了一股思辨的热潮,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俄罗斯、澳大利亚等海外媒体在给予充分报道的同时,也为该书撰写了大量书评。同时,为了满足两岸三地及海内外读者的需求,2012年出版了港版《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并在香港发行。2014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英文版,并即将在美国发行。

概念与表述  思维弱点引发的模糊与偏颇

在《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中,楚渔兼论古今中外思维之异同,条分缕析地将当下甚至远古国人很多眼见得色,耳听为声却又习以为常的非正常现象,以思维方式作为切入点,一一地剖析开来。他充分采用比较学的分析方式,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异同以及产生的不同后果做了言之有据的论证,从而揭示了中国在某些方面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不像很多人所说,在于封建专制(如西欧社会)、儒家思想(如韩国、日本)、社会体制(如苏联),而是在于思维的落后。”

682151
多年前,楚渔在西山森林公园附近创立了首都书画研究院

楚渔认为,中国人的主流思维仍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特点是模糊性。概念是模糊的,思维是模糊的,对事物的认识也是模糊的。以上几种所谓模糊最突出的是概念的模糊。概念一模糊,就很难清晰地认识未知世界,概念模糊是我们中国人致命的思维弱点。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明确概念是判断与推理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清晰的概念的界定,由此而来的判断和推理也就很难保证其正确性。

“中国人不善于,或者说是不屑于去辨析概念,中国人对于概念的定义一向是模糊的。在中国古代史上,很难找到一个明晰、全面、准确、严格的定义。”

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可为什么现代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中国的智慧是谋略,西方的智慧是科学。”楚渔指出,“哲学固然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总结,但哲学有着一个求根问本的内在特性。中国传统思维特别依赖于感觉,重视具象的知觉,这样的思维很难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所以对事物的规律和世界就容易产生不可知论,也就缺少积极性去探索未知领域。试想,没有哲学光芒的照耀,怎么可能有工业革命的发生?”

中国的历史,从宋代以后就由盛转衰,一直到近代,千余年没有摆脱被动挨打和落后的局面。中国落后的根源究竟是什么?长久以来论说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流说法有以下三种: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和专制统治;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社会制度和体制问题。

对于近代中国的滞步,很多人得到很多种答案,但是否都经得起推敲?

思维定式首先将原因归咎于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可西方封建社会中世纪的黑暗统治对思想的禁锢更为严酷且充满血腥,却并没有影响工业文明在欧洲大地绽放开花;于是,又将矛头指向中国儒家的传统文化,其实自宋以后我们对儒家传统就已经越来越淡漠,到了清代以后,我们就没有像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那样虔诚地信仰过纯粹的儒家文化;最后,最经常也是最乐意怪罪的就是社会制度和体制问题,但这依旧也不成立:苏联在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下,经过了大清洗,其经济发展依旧傲视群雄,成为世界另一个超级大国……这些都是不能否定的客观。

传统的思维模式,总能设法找到影响中国进步的解脱理由,一直以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的。而楚渔认识到,给中国带来进步障碍的传统思维模式,存在着两个主要缺陷:

第一是中国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薄弱,概念模糊是中国人致命的思维弱点。“如果一个人概念模糊,你就不可能和他讨论清楚任何问题。同时,概念模糊也为偷换概念、转移话题和诡辩术等留下了空隙。”

第二是思维方法混乱而僵化。“有时候听人谈话,说了半天,却不知道他要说什么,这种情况在我们一些知识分子中更严重,不少文人学问其实没有多少,即使有些知识,也没有学识,无非是从故纸堆里搜罗一些东西,故作深奥地解释一番。”

由此,楚渔指出,我们在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争论,往往各说各理,谁都不服气,虽然大家说的是同一个词语,但是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却千差万别。即这同一个词语,表达的却是不同的概念。既然大家讨论的是不同的概念,根本不是一个话题,怎么会有结果呢?而在国家政策方针、法律、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概念不清、概念混乱将会造成大量的漏洞,或者被人所利用,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或者造成执行者无所适从,执行不力,效果大打折扣。

思考与评判  觉醒后的顿悟与奋强

在我收到的关于楚渔的全部资料中,有一个文件夹里面都是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批判》的书评。夹子被分为了两类,一类写着“褒大于贬”,一个标注着“贬大于褒”。看多了一边倒的褒奖之词居多的书评,再看楚渔对仰制之声的泰然,也开始敬服他的胸襟。

682147
在楚渔的居所,收藏有大量的毛泽东雕像及画像

曾经有个网站专门开过批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的研讨会,点名让楚渔参加。他的欣然前往竟让与会人士有些措手不及。在众人看来,以往那些被他们批驳过的作家几乎从未出席过类似的会议,而楚渔随叫随到了。

会上,楚渔笑眯眯地坐在一边,听着旁人的指摘。甚至有人指着鼻子问他,“你写这样的内容到底是何居心?”“有争议才有价值。一般褒的内容我基本不看。反倒是那些对我这本书提出意见的,我倒会仔细看看。”楚渔笑了笑说:“如同一切新生事物,包括新的思维、新的理论,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一样,《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它可能带有某些局限性、片面性、尖锐性,引起一些人的质疑,进而发生争论,这是可以预料的。瑕不掩瑜,真理会越辩越明。”

不可否认的是,楚渔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给了人们一种全新的视野。他将历史的格局转换为思想范畴,从民族基因的角度开启了探究中国如何发展的命题。社会学家克莱伯说,你观察世界的角度有轻微的移动,你就会看到前此未曾看过的事物。里奇拉克说,转动一下万花筒,就会产生全然不同的视觉效果。《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仿佛就是那支被转动了的万花筒。

诚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局级研究员、《学习与研究》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倪力亚所言,“作者站在中国发展命运的高度来思考和诠释一个长期被忽视而又至关重要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问题,其意在于唤起人们对思维模式的高度重视,推动国人思维科学化。领导干部位高权重,是决策者,思维方式正确与否对决策者起着决定性作用。”

《求是》杂志原副总编辑王茂华认为,“这本书讲思维,没有就思维谈思维,没有关起门来搞纯粹的思维学研究,而是联系中国的历史命运,把哲学、思维学的问题,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来考察。这是它不同于一般思维学研究的特点,也是它较之那种纯抽象论辨式的学术论文能吸引读者的优点。此书的出版,不仅为哲学、思维学的研究文库增加了一个新的成果,而且有利于开阔这方面研究的视野。在我看来,这方面的价值也可能比书中的结论更为贵重。”“转变思维方式的重点应该是:转变干部教育方式和干部队伍的思维方式。启发干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问题,应成为干部教育的常态。非如此,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难以形成普及之势,中国的发展难以沿着科学的轨道远行,更难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比肩之路。”

文怀沙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也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写道:“我的同乡楚渔仁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问题,他说,不会科学的思维,就是中国落后之所在!并列举了大量事实作依据,本诸矫枉必须过正之道,逐一剖析、批判,同时提出了他所认定的科学思维方法,楚渔仁仲积极的态度令老朽感慨万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性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反映的都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加以共证,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国家才会大有希望。楚渔能无顾忌地提出问题;能催促他的读者一同去思考和解决,这是了不起的。”

682148
楚渔有三大爱好:读书、探险、收藏。图为楚渔的部分收藏品

为了让更多海外华人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批判》这本书和对书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2014年5月31日,在位于悉尼曼里(Manly)的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Manage-ment悉尼国际管理学院的会议厅,由悉尼AUSA澳美企业家协会举办了《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首次在海外的研讨会。与会的奥美集团董事长David lee David很赞成楚渔的看法。他深知中国落后的传统思维模式缺乏科学的逻辑和理性,但他也注意到国家领导层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测试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顶层设计也就是制度设计,而制度设计离不开对中国人思维的深刻理解。”

研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令讨论气氛更加热烈,对《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高度肯定。楚渔女儿岳冰表示,研讨会的意义在于抛砖引玉,让中国人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父亲所想到的问题,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一切都是着眼于令中国人民拥有一个幸福繁荣的未来。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的可取之处,就是让人们纷乱的思绪有了一个清晰的归结,不再继续在迷茫中寻觅,而是在顿悟后奋进。我们或许会看到,随着奔涌而出人流的不断增多,那张顽固的思维华盖,终将会被掀翻和打碎,国人必将会站在新思维的高点,洗心革面,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铁血与柔情  谔谔诤言乃大谋

大抵是由于身居西山的缘故,楚渔自号西山闲人。据说他有三大爱好:读书、探险、收藏。他的这部宏论就大多是在乒乓球室里写成的。打会儿乒乓球,出点儿毛毛汗,停下来,拿起笔,写一段文字;再打会儿球,又停下来,拿起笔,再写一段文字,经几个月之久完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在其居所大厅里有两个“老祖宗”:一个是岳飞,反映其爱国主义思想内核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高悬于最显眼处。一个是扭转乾坤的盖世英雄毛泽东,他的各种画像挂满墙壁。

楚渔不愿被称为“儒商”,他觉得自己既不儒雅也不纯厚,只是循着平和低调的本心做人做事。

682149
楚渔避世隐身,自求安乐,以“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为修身之训,又在京西“安乐窝”里,心怀江湖庙堂,发屈大夫“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情怀

1947年,楚渔出生在湖南邵阳。也许是骨血中的侠义气概,他对于助人总是不遗余力。为了帮助朋友,他在文革时曾5次落狱;为了挽救朋友女儿的生命,他出资200万给孩子治病;他每年捐款希望小学,频繁救助需要之人。他助人无数,却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记者问他:“如果遇到帮错了,或是欠债不还的人呢?”他略略地叹了口气,“错了就只好认了。我宁可被人骗,宁可自己吃亏。但不伸手相助真的于心不忍。总是想着,万一帮对了呢?对别人来说就是重生的机会。”

年过七旬的楚渔却有着少壮儿郎的风发意气。平生坎坷的他,惟与书相伴最甚。较真,是他读书的法器。多年来,无数个“为什么”,成就了他在思维科学中的发现。

楚渔对知识的探求,也被带进现实生活。他爱好摄影,犹喜欢飙车,半百之后更纵情野外巡游。别人都说他是探险家,但他只认为自己是个旅行家。从珠穆朗玛到南极,从西伯利亚到亚马逊,从可可西里和墨脱无人区,再到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原始的一切所在,都令这位思想探索者着迷。

南宋哲学家杨龟山曾言,“誉人而不为谀者,以其人诚能当之也。”也或许正是这样洒脱随性的品格,以及对世间风雨的察观辨思,使得楚渔即便关乎自己,也能跳出身心旁视,推倒国人传统思维便在情理中。

采访中,楚渔并不肯过多地悉数自己的个人经历。在他看来,那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微若尘埃的沧海一粟。于楚渔而言,“精神与‘肉身’相比,永远是更可贵的。”他避世隐身,自求安乐,以“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为修身之训,又在京西“安乐窝”里,心怀江湖庙堂,发屈大夫“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情怀,以一己心得,将那层千百年来罩盖在国人头顶上的陈旧思维网罟,撕开了一条豁口。让许多的心灵与智慧,顺着这条缝隙突围出去。

682152
201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部分书评

这本书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以简洁爽快的文字,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地提出了一个几乎没有引起中国人思考然而却关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问题,并初步论证了它,同时也部分地指明了解决该问题的方向和出路。——蔡乐苏(清华大学马列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导)

全书文字不多,却言简意赅地说清楚了很多人从理论上一辈子也没有弄清楚的问题。这是一本可以让中国人变聪明的书,我希望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读《中国人的思维批判》。——黎鸣(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哲学家)

楚渔先生说,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科学与哲学的关键,是古代中国人缺少“热烈而不带偏见的”的探索,中国人注重表面的东西,忽视本质的东西,重视具象的东西,忽视抽象的东西。由《几何原本》与《名理探》在中国的命运,就可以看出逻辑思维在中国的命运,也从反面证明楚渔先生所说之不谬。严格的逻辑思维的要素是概念明晰、归纳和演绎过程严密合理,不横生枝节,不偷换概念,不随意放大和缩小范围,结论正确。——熊月之(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中国之崛起,是反传统还是换思维,当下已经显然可见。反传统,今日反昨日之传统,而明日必又反今之传统,只求形似而舍弃其神绝非长久之计。换思维,以思辨的、理性的思维来观察世界,似乎能够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变革。——北京大学李月

(2018.11.16 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