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个必须”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新时代的民族宗教工作,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努力培养一支精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熟悉宗教工作、善于做信教群众工作的党政干部队伍;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学风优良、善于创新的宗教学研究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
主题词:宗教工作 九个必须 队伍建设正规化 高质量发展
去年12月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深刻认识做好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必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必须坚持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必须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必须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这“九个必须”,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对做好宗教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笔者建议重点做到“五化”:宗教理论马原化、宗教工作中国化、宗教治理法治化、队伍队伍正规化、宣传引导常态化。本文重点论述我国宗教工作队伍建设正规化问题。[i]
宗教界三支队伍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宗教工作干部和宗教界代表人士这三支队伍。早在2003年,中央就发文明确提出: “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宗教工作干部和宗教界代表人士这三支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宗教工作不断加强领导,这是宗教工作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制度和文件,形成了我党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要求各级党委严格落实宗教工作主体责任,党委主要负责人承担着宗教工作第一责任人的重要职责,负责对宗教工作加强研究指导、督促检查和问责监督,采取切实举措推动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我党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各级党委把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及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政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计划,中组部和中央党校深化考察、教育和培训工作,改善了各级党政干部的学思践悟工作能力,提高了对于民族宗教工作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水平。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迫切需要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族宗教工作必须积极发挥宗教主体作用,积极担当应有的社会责任,着力探索其与社会主义社会及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社会化治理模式。[ii]
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宗教工作,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努力培养一支精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熟悉宗教工作、善于做信教群众工作的党政干部队伍。让他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宗教知识,不断提升导的能力。健全宗教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宗教自律的宗教事务治理格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九个必须”等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新国发2号文件,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凝心聚力,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更好服务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积极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进一步推动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关系和、祖国强等美好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从政治高度做好统战宗教领域重点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凝心聚力,防范化解统战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要以过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统战宗教工作提质增效,奋力推进各领域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注重老少边穷地区的民族宗教干部队伍建设,克服缺钱、缺人、缺编制、缺培训、流动小、队伍老、青黄不接、进出不畅甚至将民族宗教部门当作退休驿站等现象。直面懂民族学知识、懂宗教学识、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少数民族群众和宗教信众认可的干部较为稀缺难题,坚持吸引外来人才与培育当地人才并重,改革体制、挖掘潜力,理顺机制,调动积极性,加强教育培训,解决本领不足、能力恐慌难题。[iii]
宗教人才的培养应以各宗教爱国领袖事迹为借鉴,坚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把爱国与爱教高度统一起来,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政治上靠得住,就是能够做到同党和国家共命运。建国前,大批宗教界爱国人士支持和帮助革命。建国后,宗教领袖积极响应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摆脱帝国主义和外国宗教势力的控制。爱国宗教领袖积极带领信教群众开展工作,并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使得宗教团体成为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爱国组织。宗教上有造诣,就是在信仰领域里拥有渊博学识、宗教修养极好且具有高瞻远瞩眼光的宗教衣钵传人。而基层宗教队伍是重中之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健全基层宗教工作机制是保证,可以巩固壮大新阶段统一战线。随着党领导方式的不断深化和科学宗教工作机制的不断建设,加强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这是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需要,也是确保宗教阵地掌握在爱国宗教教职人员手中的重要问题,更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关键。
关于基层宗教队伍的建设机制,一是努力建立科学化的考察和培养机制,着力培养一支新的年轻队伍。将培养选拔新的基层宗教代表人士工作纳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教育培养机制,加强政治培训和统一战线知识教育,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综合能力。创新培育机制,要注意依托平时与他们联系较多的团体,逐步建立有代表性的各新阶层人员,注重有规划培养,逐步形成一支既拥护党的领导、威望影响较高的动态队伍;二是完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机制。爱国与爱教并重,教经与育人并重,学识与品德并重,努力使中青年教职人员成为政治思想强、宗教学识好、个人修为高的新一代,培养一支能够满足基层信教群众需要的、爱国爱教的跨世纪的中青年教职人员队伍。三是改革传统的宗教教育制度。改革宗教教育制度,在寺院教育中开设时政、政策和法律课程,并开展现代科技普及和技能教育。完善并发展寺院宗教教育体系,实现传统教育制度向现代化宗教教育制度转变。调整宗教院校的办学方向,培养与培训结合,把宗教院校变成教职人员的培训基地。关于途径,一是集中培训和经常性教育结合。宗教界要让信众高度认同中国共产党、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寓教育于日常管理,润物细无声。通过纪律和制度的约束,在规范和惩戒行为中养成遵守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良好习惯,更好地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此,亟需要继续加强各级党委对民族宗教教职人员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三是在弘扬宗教积极因素中开展教育,努力减少消极作用。严抓宗教的解经工作,指导宗教教职人员和信众弘扬优良传统,批驳宗教极端主义,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粉碎煽动分裂民族企图,远离非法宗教,增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行动自觉。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郑筱筠研究员认为,要重视在国际宗教文化交流中培养基层宗教专业人才干部。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以信仰南传佛教为主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中国南传佛教是其中一支,通过文化交流加深了解,文化交融互鉴,有助于提升专业宗教教职人员的学术视野和知识结构及其社会阅历。我国南传佛教注重僧才的培养,建立了培训中心和各级佛教学校和佛学院,在培养满足信教群众需求的僧才的同时,也积极加大力度培养走进国际视野、进行国际对话的高水平南传佛教僧才,也有利于宣传我国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所以说南传佛教的文化区位优势助力开拓多渠道的宗教交流平台。[iv]
关于宗教学研究队伍建设,要以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为抓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贯彻落实我党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原则,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工作;认真研究新时代国内外宗教发展态势,主动担当。中国社科院应充分发挥国家级学术平台的定位、基础研究的积累、汇聚多学科人才的优势,以问题导向和群众关切及其世界动态来审视情形,为党和政府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提出智慧和对策;三是加快中国宗教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工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着力攻坚、固本培元;四是改革创新宗教学人才的培养机制,夯实队伍,以服务党和国家利益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学术规范,深入研究中西宗教学理论,掌握国情和特色,打响中国宗教学品牌;针对制约宗教学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立项攻坚,采取多学科集成、人才荟萃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式,加强宗教学发展的重大科研规划,推动宗教学学科高质量发展。[v]
参考文献:
[i] 习近平出席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 2021-12-04
[ii] 王作安:中国宗教工作在改革开放中创新推进 ,中国新闻网2018-11-20
[iii]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孔滇的硕士学位论文:政府治理视域下云南民族宗教工作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2019年6月,第38 页。
[iv] 郑筱筠:民族团结示范区视阈下的临沧南传佛教发展模式及意义,《中国宗教》2018年第4期
[v] 唐晓峰:加快中国特色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18日
【责编 王杰】
人民网2025-01-15
人民网2024-12-23
人民网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