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八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楚国,在淮南的大地上,短暂的18年,走过了楚考烈王、幽王、哀王、王负刍四个王。他们的称谓和谥号,提供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楚考烈王:元(完)、酓前、考、烈
楚考烈王的名字叫熊元,又叫“完”。《史记·楚世家》:“(楚顷襄王)三十六年,秋,顷襄王卒,太子熊元代立。”《春申君列传》作“太子完”。
为何取名“元”字?“元”有开始、老大、年长、首善等意义。这与他是楚顷襄王“太子”的身份完全契合。《说文》:“元,始也。”《广韵·元韵》:“元,大也。”《广雅·释诂四》:“元,长也。”《尔雅·释诂下》郝懿行义疏:“元,善之首也。”又,《说文》:“完,全也。从宀(mián),元声。”可以知道,上古音元、完是同音的,可以互相借用,本字当作“元”。
1933年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楚王熊前釶(yí)鼎,考古学界认为是楚幽王墓。“釶鼎”的边沿镌刻12字铭文,释文一作:“楚王酓前作铸釶鼎,台(以)共岁棠(尝)。”
这里奇怪的是,楚国王族,不写姓“熊”,却写作姓“酓(yăn)”。元,又写作“前”。按:酓,《说文系传》:“酒味苦也。从酉,今声。”即酒中有苦味。它的读音,《广韵·琰韵》上声:“酒味苦也。于琰切。”又,《广韵·㮇韵》去声:“酓,于念切。”据此,中古音拟音为[ǐɛm]。可以推知,“酓”字上古音归于影纽、侵部[ǐəm]。
熊,《说文》:“兽,似豕,山居,冬蛰。从能,炎省声。”炎,《广韵·盐韵》下平声:“炎,热也。《说文》曰:‘火光上也。’于廉切。”据此,中古音拟音为[ɣǐam]。“炎”字上古音归于匣纽、谈部[ɣǐɛm]。可以知道,上古音酓、熊二字,韵部(侵、谈)相近,声纽(匣)相近,属于音近通假。
《楚世家》中写道:“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熊驿当周文王之时,姓芈氏,居丹阳。”司马迁采作“熊”字,“釶鼎”用作“盦”字。可能“熊”字是本字,“盦”是借字。又,前,《广韵·先韵》:“前,先也。昨先切。”前,上古音归于从纽、元部。可以知道,元、前二字,上古音韵部相同,属于音近通假。
2024年5月19日中午国家文物局发布消息,出土的铜簋上,镌有“楚王酓前”的楚隶铭文。通过声训考辨可以证实,“酓前”就是熊元(完),这就是楚考烈王墓。
釶鼎,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考、烈二字,古代皆列入谥法之中。《楚世家》:“三十六年(前263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亡归。秋,顷襄王卒,太子熊元代立,是为考烈王。”
关于“考”字。作为谥号,其一,有深谋远虑义。《史记正义·谥法解》:“大虑行节曰考。”“大虑”,就是深思远虑。行节,即节操品行。指节行是成功的。其二,有成功、成德义。《史记正义·谥法解》:“考,成也。”《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孔颖达疏:“考,成也。言有成德也。”
关于“烈”字。作为谥号,其一,武功,安民。《史记正义·谥法解》:“有功安民曰烈。”《逸周书·谥法解》集注:“孔晁云:‘以武立功。’潘振云:‘烈,美也。此言功之美。’陈逢衡云:‘烈,功也。’”其二,世业,大业,功业。《逸周书·谥法解》集注:“孔晁云:‘遵世业不堕改。’陈逢衡云:‘《尔雅·释诂》:烈,业也。’”
那么,熊元是否符合谥号“考、烈”的规定呢?在他执政25年的生涯中,面临“益弱”的国势,主要的大业有:其一,东扩吴地。《楚世家》:“三十六年,考烈王以左徒为令尹,封以吴,号春申君。”把楚国的版图,延伸到长江下游,即今常州、苏州、上海一带。其二,救赵破秦。《六国年表》:“(考烈王六年),春申君救赵。”其三,北伐灭鲁。《六国年表》:“(考烈王八年)楚灭鲁,绝祀。”其四,吊丧外交,和缓秦国。《楚世家》:“十二年,秦昭王卒,楚王使春申君吊祠于秦。”其五,(考烈王二十二年),合纵攻秦,失败迁都。《春申君列传》“西伐秦,楚王为纵长”,“诸侯兵皆败走”。其六,兴建楚都。《六国年表》:“(考烈王二十二年),东徙寿春,命曰郢。”
可以知道,楚考烈王时期,疆域扩张,军力强大,外交活跃,建都寿春,都符合“考”“烈”的谥号要求,可以译作“成就大业”。《春申君列传》:“当是时,楚复强。”
楚幽王:悍(捍)、悼、幽
楚幽王,姓熊,名悍,也作“捍”,作“悼”。《楚世家》:“(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考烈王卒,子幽王悍立。十年卒。”《史记索隐》作“楚捍”。《六国年表》作“楚幽王悼”。
悍,有勇敢、勇猛义。《说文》:“悍,勇也。”《广韵·翰韵》:“悍,猛悍。”通“捍”。抵御,抗拒。《庄子·大宗师》陆德明释文:“悍,本亦作‘捍’。《说文》云:‘捍,抵也。’”
悼,有恐惧、战栗义。《说文》:“悼,惧也。陈楚谓惧曰悼。”又,哀伤,悲痛。《方言》卷一:“悼,哀也。”可以知道,“悼”作为人名,是不雅、不吉的。当为“悍”之形误。
幽,作为谥法,主要有三类,皆可称为“幽”。
其一,早孤即位,就位死亡。《史记正义·谥法解》:“蚤孤铺位曰幽。”《逸周书·谥法解》集注:“陈逢衡云:‘幼而孤露,嗣位即病,故曰铺位。’”楚幽王,不管是春申君,还是考烈王的儿子,早孤即位是确定的。其二,内外政令,拥塞不通。《史记正义·谥法解》:“壅遏不通曰幽。”《逸周书·谥法解》集注:“潘振云:‘外有所壅,则内令不得通行;内有所遏,则外事无能通达,不明政之故也。’”作为诸侯王,来路不明,血腥屠杀,政令能通达吗?其三,举动祭祀,扰乱常规。《史记正义·谥法解》:“动祭乱常曰幽。”《逸周书·谥法解》集注:“潘振云:‘举动祭祀而乱常位,如逆祀是已。幽者,谓不明礼也。”春秋祭祀,国之大事;祭祀假爹,还是亲爹,谁应当在“常位”呢?
作为靠血腥政变上台的楚幽王,谥法中“幽”的三条记载,都是符合要求的。
楚幽王的身世,迷雾重重。其一,春申君之子。《战国策·楚策四》:“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其二,考烈王之子。《史记索隐》:“按:楚捍有母弟犹,犹有庶兄负刍及昌平君,是楚君完非无子,而上文云‘考烈王无子’,误也。”这里说,考烈王有四个儿子:捍、犹,负刍、昌平君。
1933年春天,在寿县朱家集南面三华里李家孤堆,发现了大型墓葬。学者认为是楚幽王熊悍的。当时正值国内政局混乱之时,经过数次盗掘,发现铜器、石器、陶器4000馀件。可惜大批文物,全部被瓜分而散失各地,一部分被古董贩子运往国外,给楚文化研究,造成极大的损失。
武王墩出土铜簋(铭文:楚王酓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
楚哀王:犹、郝、哀
楚哀王,名犹,又叫郝。
《楚世家》:“十年,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是为哀王。”《资治通鉴》卷六:“楚幽王薨,国人立其弟郝。”
特别可悲的是,楚哀王即位仅2个月,就在宫廷政变中,被庶兄负刍所杀。《楚世家》:“哀王立二月馀,哀王庶兄负刍之徒,袭杀哀王。”
犹,猴类;犬子。《说文》:“犹,玃(jué)属。从犬,酋声。一曰:‘陇西谓犬子为犹。’”《尸子》卷下:“五尺大犬为犹。”可知古人喜欢以动物取名。《汉武故事》:“景帝亦梦高祖谓之曰:‘王美人得子,可名为彘。及生男,因名焉。是为武帝。’”汉武帝刘彻,小名叫“彘”,就是猪儿、小猪。
郝,shì。读音依据是:《资治通鉴》卷六:“国人立其弟郝。”胡三省注:“郝,音释。康曰:‘呵各切(hăo)’。”《广韵·昔韵》:“施只切。”释义依据是:《尔雅·释训》:“郝郝,耕也。”就是耕地。耕地者,农夫也。可以知道,这是以低贱者命名。
哀。作为谥号,其一,早年孤独,生命夭折。《史记正义·谥法解》:“蚤孤短折曰哀。”其二,恭敬仁爱,生命短暂。《史记正义·谥法解》:“恭仁短折曰哀。”为王二月,惨遭杀害,甚可“哀”也。
王负刍:负刍
楚王负刍,“负刍”何义?
负,即背着、驮着、背负义。《玉篇》:“负,担也,置之于背也。”刍,本意是割草。《说文》“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负刍”,就是背草的人。古代借指地位低下的卑贱者。《后汉书·班固传》李贤注:“负薪,贱人也。”
古代常以贱称命名,“负刍”也是如此。《老子》三十九章:“故贵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毂。”古人以“负刍”取名的国君,就有春秋曹国第19任国君曹成公,姬姓,曹氏,名负刍,在位23年。《左传·成公十三年》:“六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老爹曹宣公死了,庶子曹负刍便杀掉太子,自立为君。
王负刍的身世,也有两说。其一,考烈王庶子。《资治通鉴》卷六:“(楚幽王)三月,郝庶兄负刍杀之,自立。”其二,考烈王之弟。《古列女传》:“考烈王弟公子负刍,闻之幽王非考烈王子,疑哀王,乃袭杀哀王及太后,尽灭李园之家,而立负刍为王。”
王负刍在位仅5年,当了秦朝大将王翦的俘虏。《楚世家》:“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郡云。”
由此可知,楚国晚期四任楚王称谓元、悍、犹、郝、负刍及谥号考、烈、幽、哀,虽然楚国风雨飘摇,仍然彰显了大国雄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
(供稿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
【责编 丁鹏】
人民网2024-11-20
人民网2024-11-18
人民网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