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服务“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

2021-01-18 10:23 作者:王利明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我国著名法学家王利明教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伟大成就、深入研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会议。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这其中包括充分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等内容。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全会对“十四五”和未来十五年的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作出了新决策、新部署。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民法典正式生效实施之年,应当充分发挥民法典的法治功能,切实服务保障“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

王利明教授以《我国民法典分编编纂中的几个问题》为题,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题讲座

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会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民法典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一部护航国内经济发展、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法。民法典通过确认和保护各类财产权利,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推动形成明晰、稳定、可预期的产权保护制度体系,且通过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让市场主体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民法典要求平等对待民事主体,依法平等保护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的民事权益,营造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民法典适应改善营商环境的需要,适应担保制度的现代化,将有利于促进资金融通,有利于促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受聘为最高人民法院执行特邀咨询专家

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推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民法典不仅广泛确认了各类主体的财产权,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还广泛确认了人身权,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民法典不仅紧扣财产权的突出问题,完善了财产权制度,如明确了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动续期规则、增设居住权等,从而建立了财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为人们确立财产权的稳定预期提供了根本保障,还在人格权编强化了个人的生命、身体、健康等各项人身权益的保护,有力维护了个人的人身安全。民法典通过完善征收征用、禁止非法限制个人行为自由等制度,防止公权力对私权的不当侵害,尤其是通过将人格权独立成编等方式,全面维护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项人格权,维护人格尊严,构建了更加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让每个人生活得更有体面、更有尊严。通过对各类侵权责任的详细规定,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车轮上的安全”“头顶上的安全”等财产、人身安全,为人民安居乐业编织了立体化的安全保障网。

著名法学家王利明教授被评为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最高人民法院原常务副院长、一级大法官沈德咏(右)为王利明(左)颁发荣誉

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法典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一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大法。民法典全面贯彻诚实守信等原则,从全面维护基本经济制度出发,构建由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所组成的多元所有权的保护结构,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民法的基本价值就是私法自治,这一价值理念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国家治理体系层面来看,贯彻私法自治理念最为重要的是要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民法典确认了自愿原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民法典第153条),才能产生法律效力。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与正面清单模式相比,负面清单模式落实了“法无禁止即自由”这一私法自治的基本原则,赋予了市场主体更充分的行为自由。③ 市场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行为自由。民法典在总结农村“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确认土地经营权,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民法典适应了改善营商环境的需求,完善了担保等财产法律制度,努力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高效发展。

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会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大法。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立法目的,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之中,吸取了几千年中华民族优秀法律文化,注重家庭伦理、倡导良好家风,弘扬家庭美德,提倡尊老爱幼,注重人文关怀,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民法典保护英烈权益、保护善行义举、惩罚丑行恶举,推进社会道德建设,实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民法典是一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保障美丽中国建设的大法。应当看到,环境污染事故是现代社会中新型的、频发的、损害严重的事故。民法典直面这一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把绿色原则规定为民法基本原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民法典在侵权责任编中,设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专章,增加破坏生态的侵权责任,规定惩罚性赔偿,确认公益诉讼,明确生态修复责任,为落实环境保护责任提供了法治保障。


注释:

1. 参见黄文艺:《民法典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之重器》,载《光明日报》2020年6月3日,第11版。

2. 参见黄文艺:《民法典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之重器》,载《光明日报》2020年6月3日,第11版。

3. 参见龚柏华:《“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理与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模式》,载《东方法学》,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