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才》半月刊网湖北讯 (通讯员 曾邦勇 明月新 融媒体记者 柯锋)扶着婆婆来到饭桌上,给丈夫端上热腾腾的饭菜…… 4月21日一大早,湖北省阳新县黄颡口镇太平村村民费央忙碌着照顾好婆婆和丈夫的饮食起居后,匆匆扒拉一口饭赶往村口务工。25年来,柔弱女子费央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侍奉双目失明的婆婆,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幸福家庭突遭横祸
1992年,费央与丈夫张成明结婚。当时,张明成家只有低矮破旧的房屋、体弱多病的公公、先天失明的婆婆……从小没了父亲的费央,在面对这样的场景时,并没有气馁,只是淡淡地表示:“既然做了选择,我愿意陪他一起吃苦奋斗。”
婚后不久,公公便去世。费央和丈夫选择在村子附近砖厂做事,一月也能挣200元。1993年,女儿出生,一家三口日子也算和美。 1997年,儿子出生,女儿也到了快要上学的年纪,家里花销越来越大。
2000年的某一天,张成明偶然在工友那里听闻,九江拆房子一天的工资是做砖厂的好几倍,考虑到家庭情况,丈夫张成明和费商量后,便与几位工友赶往九江,费央在家照顾婆婆和一双儿女。
眼看着日子就要好起来,意外却悄然降临。2001年夏,费央接到九江市某医院电话,得知丈夫张成明拆房时被倒下的墙面压倒,面临下身瘫痪的危险,除非转到大医院做手术。
只有小学文凭的费央,一下子觉得天塌了。
边打工边伺候瘫痪丈夫
把婆婆、儿女托付给邻居后,费央只身来到九江,那一年她26岁。 费央找到包工头,向他说明了医生的建议,要求转院治疗。可包工头说自己只是带班管理,让费央去找拆迁方,拆迁方却说工程是全部转包给包工头,安全问题他们也不管,两方互相“踢皮球”。
那个酷热难耐的夏天,费央辗转在两方之间。费央舍不得买一瓶水喝,渴了喝几口自来水,饿了吃几口馒头。无奈,费央找到九江市政府,政府工作人员让她去找拆迁方或走司法途径。
村委会得知情况后,为费央请了一位律师。费央在九江医院附近租了间房子照顾丈夫,把婆婆和儿子也接到九江,女儿在家托付给一亲戚照看读书。那段时间,费央每天在医院和出租屋来回跑,还要去找包工头要医疗费和跑法院催问处理结果。等待中,费央做过园林绿化、服务员、捡废品等兼职,只要能挣到钱,无论多苦多累,都不曾退缩。
一年很快过去,法院判决书下来了,减去张成明的医疗费和律师费后,到手只有10000多元钱。还有几万元是判包工头赔付,传票寄到包工头家,可对方却不出庭。
由于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张成明落下终身残疾,只能在床上度过。
弱女子用柔肩撑起一个家
费央娘家人劝她离婚。费央也曾经动摇过,要不一走了之算了,可看着丈夫躺在床上悲观的样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她还是于心不忍,选择留在家里。
选择留下来后,费央娘家人非常不理解,两位长嫂甚至十几年不愿与费央来往,逢年过节也不愿意踏进家门半步。 最开始那几年,张成明情绪非常低落,几次轻生。费央鼓励:“成明,你就是我的精神支柱,一定要好好活着。”渐渐地,丈夫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在旁人眼里,费央是一位坚强的妇女,可私下里,费央也会难过。“有时候累了,回家时看到瘫痪的老公和失明的婆婆,感觉自己这辈子就完了。”费央说,自己曾经南下打工,每天提心吊胆,想到家里老的小的,还有随时都有坍塌风险的土房子,经常辗转反侧,情绪崩溃大哭。
直到2005年,费央有了一些积蓄后,才回到村里建起一栋两层楼房,一家人算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避风港。这一年起,费央再也没有走出过黄颡口镇,白天她在村子附近工厂做兼职,晚上回家做家务、伺候婆婆和丈夫。虽然偶尔累了,费央也会朝着丈夫发一下脾气,可是看到同样过得艰难的丈夫时,也会强忍着眼圈泪水,没让它掉下来。看到妻子忙里忙外时,张成明心疼不已,前几年,张成明开始学纳鞋垫,一双鞋垫大概能卖30元,这些年也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在床榻前开了一个小卖部,给妻子减轻负担。
2010年,女儿张秀考上大学,想到弟弟还在上高中,张秀默默将录取通知书藏起来,外出打工补贴家用。事后,费央得知此事,愧疚不已。2015年,儿子张辉考上大学,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张辉顺利完成了学业。也是在2015年,张秀出嫁,费央与娘家人的关系才得以缓和。 “今年是我躺在床上的第25个年头,没生过一个褥疮。要不是妻子,我不可能活到今天。”说起妻子,张成明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1-02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4-24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