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走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华夏走笔 > 正文

友谊的种子在红旗渠畔生长绽放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赵建红 2024-10-31 12:03

红旗渠在山西境内的那一段,堪称大自然与人类智慧交织的壮丽画卷。它最为壮观,也极为险要,二十公里几乎都是镶嵌在太行山的半山腰上,就像是一条蜿蜒在悬崖峭壁间的巨龙。下临万丈悬崖,那悬崖深不见底,仿佛是大地张开的黑暗巨口,令人胆寒。而日夜奔流的滔滔浊漳河在其下汹涌澎湃,河水如万马奔腾,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为这险峻之地更添几分雄浑气势。

    白杨坡村就在这样的自然状况下,如一颗顽强的明珠,跃居红旗渠之上。叫“坡”或许应该是这里人们的一种讳忌无奈,亦或谦称,其实它就是“山”,是地地道道的大山之巅,是真真切切的穷乡僻壤。这里有着北方伟岸的白杨树,它们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笔直地挺立在山间,守护着这片土地。还有那“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满天红柿子树,每到丰收季节,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宛如一盏盏喜庆的小灯笼,点亮了整个山村。当然,这里也少不了充满诗意的“小桥流水”,那潺潺的溪水从古朴的石桥下流过,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枯藤老树”相互缠绕,展现出一种岁月的沧桑;“古道西风”的画面更是时常出现,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老的时代。真是“白云生处有人家”,宛如世外桃源般,透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神秘与宁静。 

走进山西省平顺县白杨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道路,像是一条银色的丝带,将这个偏僻的村庄与外面的世界紧密相连。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在这个偏僻村庄里,居然有一座大气非凡的太行乡村记忆馆。馆内陈列着各种各样的老物件,从古老的农具到充满年代感的生活用品,每一件都承载着村民们的记忆,仿佛在静静诉说着村庄的历史变迁。这些年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随处可见,新盖的房屋、完善的基础设施,都彰显着村庄的蓬勃发展。然而,最让人大吃一惊地是在山西的山区里竟有一所“杨贵小学”。这所小学在群山环绕中显得格外耀眼,让人感觉十分特别,也油然而生敬意。众所周知,杨贵曾是河南林县县委书记,怎么会在异地山区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小学呢?他与这个山西的村庄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他又为什么要捐助这里的教育呢?这些问题如同神秘的迷雾,笼罩在每一个来访者的心头。

说起杨贵,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带领林县人民历经十年,战天斗地,修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的那个县委书记。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林县人民前行的道路。当时的环境极其恶劣,面对崇山峻岭,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每一个决策都冒天大风险,可作为共产党员的杨贵,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他不仅与技术员吴祖太,也与河南省委领导杨蔚屏有过太行山上的“窑洞对”。那是关乎红旗渠命运的对话,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渠修成了水流不过来,将成为千古罪人!”杨贵的话语中透着坚定与决绝,为修建红旗渠他把自己的命都豁出去了,就像白杨坡村老房子上的那句标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那标语不仅仅是几个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每一个参与红旗渠建设的人。1960 年修建“引漳入林”工程红旗渠时,杨贵多次到过平顺县白杨坡村,他的身影穿梭在村庄的各个角落,与村民们亲切交谈,了解当地的情况。村里现在上了岁数的人都认识他,都能清晰地叫出他的名字,他那亲切的笑容、坚定的眼神给他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成为了村民们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20 世纪末,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春风吹到了每一个角落,白杨坡村也不例外。家家户户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希望,那就是自己的孩子不出村就有很好的教育,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于是,白杨坡村里决定修建一所希望小学,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让山里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建校资金上级虽然拨给一部分,但那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村里必须想办法筹措一部分。退伍回乡在王家庄乡供销社当保管员的岳安龙,被村民举荐回村任职,1995 年在乡党委的动员下岳安龙辞去已有的工作正式担起了白杨坡村支部书记的重担。“说实话,这副担子真不轻巧,我看到的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但不担不行,我毕竟当过兵受党培养,不能辜负全村父老乡亲。”岳安龙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虽然前方困难重重,但他已下定决心要为村庄闯出一条新路。

白杨坡村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百废待兴。刚当上没几年的岳安龙,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行者,上下求索,东奔西跑。那些日子里,他已经连续办了许多村里必须解决的事情,每一件都凝聚着他的心血。然而,眼下又要建学校,资金问题又像一座巍峨的大山一样,无情地横在了他的面前。“我突然想到了人造天河红旗渠,想到了杨贵老书记,知道他在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工作,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这一个念头,去找找他试试,或许能有什么办法。”岳安龙一边给我们说着,一边兴奋地把瓦刀递给了另一位施工人员。“我带上一口袋新小米和半袋子柿饼上北京去了。到了北京左打听右打听,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大城市,我就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但我没有放弃,总算找到了杨贵的住处。我在楼下等着,心里忐忑不安,只怕人家不见啊。谁曾想杨贵一听说是平顺县白杨坡村来人了,热情接见了我。”岳安龙说起来有些激动,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难忘的时刻。他缓了口气,一看我们都在他的施工场地站着,连忙洗了把手就往外走,我们急忙跟上,看样子他是要直接带我们到“杨贵小学”现场说法了,迫不及待地要和我们分享那段珍贵的回忆。 

白杨坡村像一座古老的城堡,山摞山,房摞房,院子套院子,充满了古朴的韵味。清一色的石头台阶,每一块石头都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圆润,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清一色的石房子,那坚固的石墙承载着岁月的沧桑,石磨石碾石碓臼,石凳石桌石院墙,这些石头制品构成了太行山村庄独特的风景,它们是村民们生活的见证者。“杨贵小学”的话题一下子打开了岳安龙的话匣子。他边走边给我们介绍见到杨贵老书记的情景,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栩栩如生。岳安龙给杨贵说明了来意,希望能为建设村里的希望小学寻求帮助。杨贵听后,神情变得庄重起来,他说道,平顺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牺牲,特别是当年为了支持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平顺县人民发扬共产主义风格,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现在老区人民遇到了困难,应该大力支持。只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属于国务院扶贫办管辖,政策上没有口子。但看看能不能从其它渠道争取争取。这天中午杨贵硬是留岳安龙在家里一起吃了饭才走,还给他装了许多副食品并代向白杨坡村乡亲们问好。那顿饭,不仅仅是一顿简单的餐食,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体现了杨贵对白杨坡村的关心。

岳安龙回村不久,就收到了杨贵老书记写来的亲笔信,并寄来 1000 元个人捐款,用实际行动支持白杨坡建设希望小学。信中说:岳安龙同志并白杨坡支部:你们为培养国家人才,兴建希望小学,是件有远见的好事,现寄去 1000 元资助小学建设,以表达我对白杨坡父老乡亲友谊之情。盼小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学习的知识为党为国家为山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落款:杨贵,时间是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那封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温度,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白杨坡村每一个人的心。让岳安龙不知道的是,杨贵老书记在同一时间还给时任平顺县委书记栗栓文同志写了封信,提请平顺县委、县政府关心支持白杨坡村的发展。杨贵对白杨坡村的关怀是全方位的,他希望这个村庄能够越来越好,老百姓都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北风吹起数声雷,卧看千山急雨来。”岳安龙兴奋地当晚召集支村两委,给大伙分享这封来自北京的“春雷”和“及时雨”。大家纷纷表示,北京的杨贵老书记都惦记我们亲自捐款,支持我们建设学校,我们自己也要捐款,也要发动村民和在外人员捐款,齐心协力,众人拾柴,千方百计把希望小学建设起来。于是在党员干部带动下,村里很快掀起了群众自愿捐资助校的喜人热潮。每一个村民都积极参与,有的拿出了自己辛苦积攒的积蓄,有的则四处联系在外的亲友,大家都为了学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山仰止,见贤思齐。”2018 年 4 月 10 日,噩耗传来,杨贵老书记驾鹤西去。山西白杨坡村群众自发聚集到村委会,布置灵堂,摆放花圈和祭品,寄托对杨贵老书记的无尽哀思。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悲痛,空气中弥漫着悲伤的气息。4 月 26 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杨贵同志的告别仪式,白杨坡村支书岳安龙和几位村民代表特意来到红旗渠源,把鲜花制作的花圈敬献在纪念碑前。岳安龙面对奔流的漳河水,面对伟大的红旗渠工程,含泪朗读了对杨贵的祭辞。他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深情。

“苍天垂泪,漳河呜咽,悼老书记,溘然长逝。当初修渠,殚精竭虑,数次进村,垂询乡亲。林虑建渠,引水平顺,一渠既成,两县修睦。”岳安龙的声音有些哽咽,他回忆着杨贵老书记为红旗渠和白杨坡村所做的一切,心中满是无限感激与不舍。

“帮我建校,自掏腰包,千元救急,丹心昭昭。旋即又闻,杨老写信,再嘱县令,助我发展。先生遗志,我辈继承,高举大德,不忘初心。一渠清水,情牵两地,平林携手,共绘蓝图。”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杨贵老书记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白杨坡村人继承杨贵遗志,继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如今时间距离“杨贵小学”落成已经过去整整 25 年了,岳安龙每次想起杨贵老书记,每当看到这块“杨贵小学”落成纪念碑就满含热泪,心情激动。白杨坡人也常常把杨贵比作“贵人”,说他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这不仅是因为杨贵名字有个“贵”字,“贵乎理,富乎德,高山流水信不移”;也不仅是因为杨贵姓杨,和白杨坡有这样独特的姓名攸关;更重要的是,杨贵把自己当成林平友谊的一颗普通种子,播种在红旗渠总干渠沿线,播种在山西帮助过林县修渠的地方,播种在山区百姓的心坎上,继而开花,结果。“世界上什么东西生命力最强,种子,一颗小小的种子。”虽然如今“杨贵小学”已非昨日,没有了学生,院子空空荡荡,落满了金黄金黄的杨树叶,但白杨坡村群众依然爱在碑前站立,依然常常谈起杨贵老书记,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恩情。2018 年 5 月,红旗渠管理局对白杨坡村下的红旗渠进行维修技改,岳安龙主动与施工人员对接,咨询需要村里做什么事情,一定会积极提供帮助与配合。岳安龙出于对民工的关心,特意购买了 50 顶草帽和一些藿香正气水等预防中暑的药品专门给红旗渠技改人员送去。

林平友谊的种子在红旗渠畔深深扎根,尽情生长绽放,如同那永不熄灭的火焰,传承着杨贵老书记的精神,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责编 李媛】


走进书本 寻味秋色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06

友谊的种子在红旗渠畔生长绽放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0-31

伯益村里探伯益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0-31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