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走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华夏走笔 > 正文

红旗渠畔的中南海翠柏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田雨 邓阳 2024-09-23 12:20

盛世中华,何以中国?大树连根,跳出历史周期率,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

建国75周年,年轮深刻记录着岁月的流转与变迁。在国家发展的征程中,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一个故事都是时代的见证。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红旗渠,这个镶嵌在太行山麓的奇迹,它不仅是一条渠,更是一座精神丰碑,承载着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壮志豪情,也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切关怀与厚望。

当我们站在红旗渠总干渠分水闸前,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三棵挺拔的翠柏所吸引。它们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红旗渠精神的诞生与传承,也见证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红旗渠之间那段不解之缘。这三棵被称为“中南海翠柏”的树木,不仅承载着林县人民的荣耀与梦想,更寄托着我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无限怀念与敬仰。

本文将带您走进红旗渠畔的中南海翠柏,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与厚谊。让我们一同聆听历史的回响,感受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力量,让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发扬光大。

在红旗渠总干渠分水闸前,长着三棵翠柏,碧绿、浓郁、挺拔,树冠自然长得下圆上尖,犹如三把巨型火炬,照耀着林州前进发展的光辉道路。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结束党的二十大会议就来到陕西延安和河南红旗渠,就在分水闸前,就在这几株翠柏下作出重要指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在翠柏映衬下,红旗渠分水闸显得宏伟壮观。翠柏处,分水闸早已成为红旗渠纪念馆最美的一道风景,也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基地。大树连根,这三棵不平常的柏树叫“中南海翠柏”。“那是196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20周年大庆时,林县修建红旗渠的劳动模范代表,被邀请来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幸福地见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后来又被请到中南海,住在毛主席身边。这是毛主席、党中央对林县人民的最大赞誉、信赖和鼓舞。”问代表们有什么要求时,大家提出从毛主席的寓所旁,移三棵柏苗。在离开毛主席身边之际,愿望得到圆满实现。

这是三棵柏树的故事,也是原红旗渠管理处主任、林州市旅游局书记王宏民写的散文《中南海翠柏》一文中的内容。这篇散文1977年10月16日被《河南日报》发表后,又被河南教育出版社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当作教材。后来还被收录在《林县志》《红旗渠志》等典籍。课文中提到:一下汽车,欢迎的人群蜂拥围来,多少人心爱地看了又看,你传给我,我传给你,交替着抱到县委会。对于这柏树栽在哪里,引起了一场争论,有的说栽到县城中心,有的说栽到太行山顶,众说纷纭。为此,县委专门进行了研究。

红旗渠总干渠分水闸前栽树经县委研究,最后决定栽到红旗渠总干渠分水闸前。“这儿是三条干渠的分水枢纽,又是当年红旗渠总干渠举行竣工通水典礼的地方。红旗渠水是毛主席送来的幸福水,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要把毛主席身边的树栽到红旗渠畔,让她生根成长,永远铭记毛主席给林县人民带来的幸福,永远鼓舞全县人民夺取‘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更大胜利。”

中南海翠柏栽好后,人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给它加上苇席精心保护她,管理她,浇水、施肥、培土。冬去春来,每增一叶一枝,全县人民都感到由衷地高兴,每看到她,心里就充满着光荣和自豪。三株翠柏伴同着林县人民,在太阳的沐浴下茁壮成长,在红旗渠水的滋润下,中南海翠柏的树干扩展着年轮。三株挺拔傲立的翠柏却像燃烧的火炬,给人以力量和鼓舞。

如今我们走近分水闸,站在翠柏下凝神远望,中南海翠柏在霜雪风雨中成长,更是倔犟、峥嵘,树干愈来愈显示出了干练和抗风耐霜的本色。红旗渠的修建和红旗渠精神的弘扬,一直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我们大家都知道周总理曾多次对外国友人自豪地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殊不知,早在20世纪60年代红旗渠修成后毛主席就曾在外交工作谈话中作出指示“要让来访的第三世界国家朋友,到林县红旗渠多看看。”红旗渠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典范,是一种战天斗地,改变命运的最好激励。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参观红旗渠后激动地说“感谢毛主席、周总理为我们安排了这样好的参观项目。我建议所有发展中国家都要来这里学习。”1974年4月,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毛主席、周总理安排邓小平出席并第一部放映了代表新中国奇迹的《红旗渠》电影纪录片,使红旗渠在国际上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此后不久,林县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吸引了大量外国参观者。到1980年,来林县参观红旗渠的外国人士达11300多人,遍及五大洲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回国后向本国人民介绍了红旗渠,使红旗渠的影响力传遍了全世界。红旗渠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水长城”。

红旗渠工程不仅在1978年获得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成果奖,甚至2013年9月还摘取了“北京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奖”。2019年建国七十周年红旗渠建设者被评为全国“最美奋斗者”集体荣誉称号。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红旗渠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的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旗渠,成为一条流淌着共产党人初心的精神长河,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担当和使命。至此,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红旗渠都有密切关系,可以自豪地说:红旗渠连着中南海。因此,深刻挖掘、确认和保护好“中南海翠柏”这一标志性、代表性特殊革命历史文物,意义非常重大,影响极为深远。

毛主席没有来过红旗渠,但对红旗渠,对林县是高度关注的,曾经两次对红旗渠遇到的重大问题亲笔批示。 2010年林州电视台记者赵建红到北京通过杨贵采访到了毛主席的红管家吴连登。首次披露了毛主席1973年准备来红旗渠视察参观的特大史料。毛主席的行程已定,后来由于身体原因留下遗憾,在中南海他让吴连登又特意找来电影纪录片《红旗渠》,边看边流泪,并说了这样的话:“我们有了林县人民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有希望了。”赵建红曾在一次采访杨贵时提出修建红旗渠跟毛主席几次接见您是否有关?他说,“有很大关系。修引漳入林工程早先就考虑过,但一直没有下决心。也怕搞不成。是毛主席给了咱林县人吃了一颗定心丸”。‍‍‍1950年,在北京开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毛主席邀请全国唯一林业劳模石玉殿到中南海自己家做客,称石玉殿是“中国的米丘林”。还把两颗玉石苹果送给石玉殿作纪念。石玉殿回到林县不久,就收到毛主席让农垦部寄来的500棵苹果树苗、40棵烟台梨树苗,通过栽植繁衍,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林县人才吃上了香甜酥脆的苹果和梨。分水岭所在地也种满了毛主席送的苹果树。

据《中南海翠柏》作者王宏民的儿子王卫星、王卫东回忆,他父亲生前经常谈起并惦念着分水闸前来自中南海毛主席送给这三株柏树,一直为没有传承弘扬下去而感到遗憾。分水岭所在地任村镇井头村程银昌、程林昌则提起中南海翠柏就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从小就知道这些树的神圣,在树边唱歌、宣誓,与翠柏一同长大。他们都是最好的历史见证。红旗渠分水闸这三棵不平凡的柏树历经风雨,如今依然高大而挺拔。

红旗渠连着中南海!这是毛主席送给红旗渠的一份礼物,这是开国领袖与新中国奇迹红旗渠的一段旷世情缘,让它永远诉说并展现伟人与红旗渠,红旗渠与共和国,红旗渠与共产党的生动故事和难忘历史。渠水长流,精神永在。

在红旗渠畔的中南海翠柏下,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坚韧与执着。红旗渠精神,如同这三棵翠柏一般,历经风雨而愈发挺拔,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扎根人民“种大树” 不忘初心“向阳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历史告诉未来,红旗渠连着中南海!这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一份永恒的承诺。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责编 李媛】

走进书本 寻味秋色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06

友谊的种子在红旗渠畔生长绽放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0-31

伯益村里探伯益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0-31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