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走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华夏走笔 > 正文

刘鹗故居前的遐思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蒋金顺 2024-07-11 08:50

在淅淅沥沥的雨后,我又一次来到了位于淮安区西长街312号的刘鹗故居。走到故居门前,映入我眼帘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让人油然而生敬意。刘鹗--他祖籍丹徒寄籍淮安,但总以淮安为故乡,贯穿《老残游记》全书的淮安话就是他的表白;他叶落归根,即使流放新疆客死迪化,他的灵柩也要历经千山万水返回淮安安葬,大后庄的刘公墓就是铁证;他生前住过的百年老屋,饱经风霜,不啻见证了他在仕途上的没落,更是他归属故乡的心仪。我为淮安历史上有着这样的重要人物而骄傲,也为有这样的全才而自豪。如果能穿越时光隧道,我多么想与你在这古城的石板街头,来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

站在刘鹗故居前,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了一百多年前,仿佛看到了少年的刘鹗,头戴一顶红色半圆帽,脑后拖着一条长的小辫子,手捧《黄帝内经》《温病条辩》,沉浸在古老中医学的海洋中,废寝忘食而乐在其中;我仿佛看到青年的刘鹗,置烟馆生意而不顾,却在中医堂与名家切磋把脉,苦心钻研医术;我仿佛看到了坐在扬州刘氏中医堂里的刘鹗,正在望闻问切,辩证施治,解除病人身心痛苦,并为患者开具医嘱;我仿佛看到了在山东摇铃时的刘鹗,正在为高公小妾精心诊治,那一味《加味甘桔汤》正跃然纸上。

自古医者无数,能著书立传者又有几人,作为医家的刘鹗,竟赫立其中,留下了押韵易记的《‌温病条辨歌诀‌》,更有《人寿安和集》以及《要药分剂补正》,有一部就可流芳百世,何况他留下的是三部,这是对中医的贡献,是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人类的贡献,这怎能不令我这淮安后辈佩服得五体投地。

调转目光,我又仿佛看到了刘鹗免费送烫伤膏,病家感激的面容;仿佛看到了刘鹗拒收小妾高额酬金,高公诧异的表情;仿佛看到了刘鹗为穷困潦倒的病家送上碎银,求医者连连作揖的样子。是啊,作为现代刘鹗的故乡人,站在刘鹗故居前,应该作出自省,相比百年前的刘鹗,我做得如何,是否有对自己学术不精的汗颜、对修为不足的羞愧。我想这可能也是我们每个求索者必须反思的地方。

我默默地在刘鹗故居前伫立良久,思绪仿佛像脱缰的野马驰骋在一百多年前的草原上,好久才拉回到现实中来。刘鹗博学多才,不仅在医学上取得重大成就,在文学上更是有着很深的造诣,在水利、算术、音律、文物收藏等方面也颇有建树。刘鹗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浸透了他的睿智和心血。在刘鹗故居前,我还有很多感触,久久不愿离去……

(供稿单位:淮安区委老干部局)

【责编 丁鹏】

走进书本 寻味秋色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06

友谊的种子在红旗渠畔生长绽放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0-31

伯益村里探伯益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0-31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