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走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华夏走笔 > 正文

再说高作那些事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韩修存 吕凌 唐建伟 2024-09-03 16:16

很久以前,江苏睢宁城土城东边20多里地住着几户人家,和平常的小村庄没有什么两样,地势很平坦,也很开阔,土壤都是黄沙土也很肥沃!至元15年即1278年,这一天天还没有放亮,应该是寅时的早晨3到5点钟,村头靠路边的一家妇女,就早早的起床推磨、磨糊子了,推了一阵子,忽然感觉到天晕地转,怎么站也站不稳,磨怎么推也推不动,也推不转圈,心想,是累了,就歇歇吧,她把推磨棍往大榆树一靠,就觉得肚子有点痛、有点酸,有点胀,很想小便。于是,她走进茅屋,宽衣解带,随后又来躺倒床上,睡回笼觉,顿感疲劳不在,人也不晕了,地也不转了,一切都平稳了。伴随着有起有伏,带节奏的一阵阵呼吸声,她也慢慢地进入了梦乡,不知道睡了多少天,也不知道睡了多少时,等她睁开眼仔细一看,自家那个磨似乎长高了一大截子,借着灯光,注目一瞧,四周一片汪洋,鱼游水中,鸟飞湖上,只有 脚下的地面似乎比别处的都高,成了一个高滩,没有被淹。

从此之后,这片土地上的住户都对脚下这片土地突然之间生成了高坡地都感到很奇怪。都说是半夜地震,他们都能感觉到天晕地转的,过了些时日,一个老道路过此地问其原因,老道说地震乃是地下的鳌鱼翻身而成的,本来这块地该长出来一座小山的,可是鳌鱼被一泡尿给镇住了,你这几户里有能人,一泡尿救了你这几家推磨的媳妇听了脸红,他不往外说这件事。

其实,哪里有什么地震?又哪里有什么夜尿?又哪里有什么老道?这不过是民间的传说罢了,科学这位巨人,铁证确凿凿凿地告诉我们,高作之所以成为高作,那全是北面千米之遥的黄河决口,带来大量泥沙,淤积抬升若得祸!大水退后,那位夜起推磨的妇女的公公发现过往的客商推着货物行李,爬上坡的时候个个都汗流如雨,口干舌燥,下坡时也非常小心,生怕一不留神,车子如脱缰野马失去控制,车毁人伤,于是他就在土滩的最高点支起一座茶摊,卖起了茶水瓜子等等,歇息的行人,也乐意在此停留一会儿。夏天避暑解渴,冬天暖手歇脚。后来,大家到了这里都会不约而同地吆喝一句:到高滩上的茶桌喝茶。解解渴,充充电,歇歇脚再走。时间久了,过往的客商都会聚集在这放着高桌子的茶棚里。后来这高桌子变成了约定俗称地点名称,除了茶,又有其他小买卖兴起,再往后发音吐字出现了变化,把高桌子说成了高座,来高作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后来逐渐由小摊点变成了大集市,由一条独筒南北街变成有纵有横的汉文“韦”字型街道,这“韦”字型街道的四周,为了防卫的需要,东西南北又分别挖了10多米深,几十米宽的圩沟,沟了注满了清清的一泓碧水。这样,高作集的街道构架就像极了汉文的“围”字,成了名副其实的“围城”。圩沟上的大东门、小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又分别架了桥,通向小镇的四面八方。

先说说“韦”字街这中间的一竖,这条资格最老,纵观南北的中大街。当年高作的起源地,也是千年未变的高作镇海拔最高点上建有高作标志性建筑---过街楼。砖木结构的过街楼横跨在南北向的中大街上,楼上住人,下面通行。过街楼上南北开有窗户,在里面既可以眼观六路也可以耳听八方,也可以背过身子看马路上的人来车往,挥汗如雨。在青松古柏凌霄花的衬托下,过街楼商贾云集,蓬荜生辉。过街楼南面,行商坐贾来往不绝的华屋高堂的“福建商会”、“安徽商会”、“山西商会”、“山西当典”街东街西依次排列。街道右侧,就是 传承百年“郝全生堂”药店,“郝全生堂”药店,这家药铺由郝氏先人郝秀儒于清道光年间创立。兴盛时,有门面楼20余间,仓库2座,坐堂医生4人,徒工20余人,采买12人,药品齐全,批零兼营,秘制丸丹20余种,著有《郝氏丹药方》一书,郝全生堂名闻方园千余里。民国期间,药店老板郝仲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时称“郝大善人”。郝氏族人郝惊涛与睢宁县长姚尔觉、朱健一并称“睢宁三杰”。

再说说再看看“韦”字街,上面的那一横,也就是当地人常说的前街。高作南街是个杂毛地。干什么的都有,买什么的都行,主要是人们需要的衣食住行,它全有。穿的布摊子、染坊、裁缝铺……住的旅馆、酒店……行的车马店、骡马市……用的理发店、洗澡堂……听的看的说书场、柳琴剧团……玩的落子舞、高跷、旱船、花灯、扎纸、剪纸、虎头鞋、虎头枕、腊编、木雕……

再看看字街,中间的一横,也就是中街。我们姑且叫他食品一条街吧!民以食为天。农民们忙前忙后,还是要先混个“肚子圆”。刚从田野里采来的瓜果蔬菜也好,加工后的五谷杂粮制成的食品也罢,统统都可以,走上街市交换。只不过有的瓜果蔬菜有特色,有的食品做工有绝招,让人高看三分,并留下记忆!中街由东至西交叉排列着: “张氏吊炉饼”,采用吊炉烤制,饼锅上下均有木碳火,饼色金黄,香酥可口;大酥饼,精选馅料,手工制作,甜软香酥;高作粥,采用粥汪水熬制,细糯绵滑,入口清爽;陈氏烧鸡,精选地方土鸡秘方烤制,香酥筋道,口味绝佳;徐氏卷煎,精肉制作,配料精良,香味浓郁; 柴火煎包,柴火煎制,外黄内绿,香软可口;  高作豆卷,传承数百年,采用麦面、豆腐、大葱等煎制。双面金黄,久吃不靥; “高洋”大曲酒,由镇属高作酒厂出品,纯粮陈曲,精心酿制,先后多次荣中国白酒博览会金奖。

元朝时,高作社属睢宁县所辖20个社之一,高作始有文字可考之名。自此,高作之名一直未变。有了人群的地方就要有教化,就要有神灵守护!

—步三座庙,满街儒释道。高作地方虽然不大,却是“灵魂挂帅、思维超前”。儒庙佛寺道观宗教安家落户的地方一应俱全,四书五经、金刚华严、老子庄子需要阅读的经典随处可见,风水雷火大神小神都来报到!善男信女四海云集,一时间,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三教九流,撕扯不清,小鬼打架;圣人驾到,神仙开会;烟火缭绕,腾云驾雾,晨钟暮鼓,好不热闹!

小东门外的高作公园是睢宁县唯一一座公共休闲园林,也是高作儒家传承的根据地,公园建于玉皇阁废址之上。依次建有亭、台、亭、榭、大殿、宝塔,山水相依,一步一景。计占地23亩。园内挖深池蓄活水、叠石为山。公园开有西门,进入门内,迎面一座假山挡住了人们的视线,此为,藏景的需要。右行由缺口入,左端也有山洞可入,洞门竖有雕石:“曲径通幽”,入则别有洞天,豁然开朗。其北有阁,背延山色,面领物华崔巍,中处是中山堂(俗称大殿),飞檐翘角,其西有斋两楹。中山堂后有山峰两座,东面山峰较高,登顶可俯瞰四面八方,两峰弯曲绵延起伏,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两山峰前有水池,池水清沏见底。山上建有“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盛兴”的七层八角,砖木结构,直插云天,飞檐翘角的文峰塔一座。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深受洪水泛滥之苦的苏北老乡,每到夕阳西下登临此处,有谁不浮想联翩,想起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首《登鹳雀楼》的诗句,激励着自己要有广阔不羁的胸襟,要共同努力,组织起来,治理好水患,重整河山,造福千家万户。院内建有三大殿,正中间为孔圣殿,内塑孔子、荀子、列子尊像,两侧均为圣贤殿,左侧内塑老子、庄子、墨子尊像,右侧内塑孟子、韩非子、孙子尊像。下层陈列二十四孝塑像,两侧为台阶。还有魁星楼等设施。院内还有准提庵;小东门内,紧靠文昌阁还有山西会馆。大东门外首建有玉皇阁,重檐歇山琉璃瓦顶;高峻而雄伟,殿内正面坐著消灾除魔的玉皇大帝;为了不让玉皇大帝孤掌难鸣,高作人还特地又请来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奉玉皇上帝委任,分别管辖天、地、水三界的天(唐尧)、地(虞舜)、水(大禹)三官,共同来降灾除患,治理天下建起了三官庙。并确立三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上元一品天官为紫微大帝,专管人间祸福,即所谓的“天官赐福”;七月十五为中元,中元二品地官为清虚大帝,专管人间赦罪,十月十五为下元,下元三品为洞阴大帝,专管人间灾害。正所谓“天官好乐,地官好人,水官好灯。

中街西巷是道教的“大本营”,园通观、三元宫、道庙,亭台楼阁,花木扶疏,市中藏幽,闹中有静那是长发大领衣、高筒白布袜的老道们迎来送往,炼丹读经的修行地。天人合一,敬天尊祖,休养生息的传习所。关帝庙、三元宫、奶奶庙三庙虽有一墙之隔,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尊崇忠孝节义,也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故有—步三座庙美誉。

最后,说说再看看“韦”字街中间的一横,也就是后街。后街庵堂寺院皆是佛家修行集中营。北街东巷里,水火庙、薛祠堂再防水患,水火无情;东巷中、西巷里,巷巷礼佛;后街西巷里,中堂庵、邱祠堂、耶苏堂,小善堂;堂堂有声。茂林修竹之下,和尚们穿好海青搭上衣,两手迭掌放胸前。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参天古树旁,青灯古佛下,尼姑们则是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青灯古佛伴一生,熟读金刚华严经。

此外,南门外还有樊庙,东岳庙,祈祷求愿,庙庙生烟;祈福者,三叩九拜,钟磬不绝;牌坊、节孝坊,坊坊煽情。

高作宗教文化之所以这么繁茂兴盛,烈火烹油,追根溯源,最终还是黄河惹的祸!

佛说来世,道重今生。乱世道士,盛世佛。镇中心这么热闹还嫌不够又到乡下设什么分店、分所。什么史庙、夏庙、蒋庙、孙庙、刘祠、香店无一不是这样的分支机构,这足以说明这里是个水旱频发,十年九灾的人间地狱吗?善良而无知的农人只得哭天抢地,求神拜佛,祈求老天保佑,风调雨顺,丰衣足食。道光三十年(1850年)山东淄川拔贡高丙谋任睢宁知县,数年后退任,过高作镇于旅舍题诗一首,诗末尾两句云:“从今收拾归山去,春种桑麻夏种莲”。高作历属睢宁县四大古镇之一,亦是文化古镇。集镇内外,古刹、庙宇、祠堂、牌坊、殿阁、公园、下马白玉碑……物质的实体的数十所庙宇古刹名胜古迹,建筑年代或长或短。非物质的,始于明代的四月八面兔节,睢宁落子舞的发源地等等历史文化,均是高作镇作为历史名镇、文化古镇的最好说明。

尽管动乱年代,文峰塔被一股践踏文明的歪风吹倒,趴下的砖头用于盖猪圈。可文昌的地名还一直传承至今。创造发明的浩浩的文脉一刻也一直没有中断过。不是吗?如今大家都尽享了以车代步的好处,可有谁知这世界上最先发明车的竟是我家乡的开国之君……奚仲,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初年,他用斧与锯创造了第一辆马车;秦汉时,先人又用用凿与錾在石头上绘画、绣花。境内出土的汉画像石《牛耕图》,被誉为汉文化“三绝”之一,现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秦末,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为韩国报仇,事后躲藏于我的家乡时,遇到了圯上老人黄石公,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圯桥进履的故事。从此,张良用计与谋帮助刘邦绘就了灿烂无比的200多年汉家帝业。“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秦虽不成,天地皆震动。潜匿游下邳,岂日非智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几百年以后的大唐才子李白来到我的家乡观光浏览,用才与气,情与感追忆过去,怀念往昔,流下了千古大作《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公元1107年(宋大观之年)米芾由来到我的家乡任职。《宋史》云:米芾“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米芾用手中的笔与墨在大地上书写着他的真性情,绘就着他的不朽事业。正是由于家乡文脉根深流长,名家辈出才孕育出当今我国唯一的.…..“中国儿童画之乡”, 睢宁儿童们用他们稚嫩的手,智慧的笔,绘就今日的美好生活,全县共有近千幅儿童画作品被选送到中国港澳台地区和美、英、法、日、德等70多个国家展出,荣获各类奖项1000多个。如今,与时俱进的乡邻们又用网与电演绎着一个个网上淘宝的故事,沙集东风村还成了我国家具网络直销第一村、如今电商兴盛,创新顺时,富民兴镇,13个村均为全国“淘宝示范村”。

八里钢铁市场,年交易额200亿元,是苏北最大的钢铁交易市场。市场辐射20多个省、市和地区,有一万多的从业人员,年成交额达100多亿元。亿元户也并不稀空,你要问睢宁那个地方最富有,十有八九的睢宁老乡都会竖起拇指说高作。高作……这真是勤劳智慧的高作和高作的乡邻们高明的招数,称其高作不也名副其实,实至而名归吗?当然,在我很小的时候家乡一些名品大作还没有问世,就是问世了我也并不一定知道。我只记得我的家乡与一首歌唱的内容有的相似又有点相异:“我的故乡很淳朴,低矮的草,房,甘甜的井水,两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

【责编 李媛】

走进书本 寻味秋色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06

友谊的种子在红旗渠畔生长绽放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0-31

伯益村里探伯益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0-31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