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槐树下”特色活动区,学生们通过书法笔会、扎染等非遗实践,亲身体验传统技艺的当代转化。一笔一画之间,千年美学融入日常;一染一绘之中,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活动以艺术为媒介,让非遗在少年手中“活”起来,在校园中“亮”出来。


同期举办的“音为遇见·乐赏同行”鉴赏活动,则从听觉角度拓展学生的审美体验。精选传统曲目与校园经典,以轻松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多元表达,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的兴趣。


本次活动得到专业机构的大力支持。儿童教育家、全国妇联书记处原书记、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范崇嬿,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副秘书长、蒲公英非遗种子寻百计划组委会秘书长、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杨建利等专家亲临现场指导,为活动的专业性与教育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现场设有多个非遗体验项目,营造出沉浸式的艺术学习氛围。在书法区域,学生提笔挥毫,体会汉字书写的韵律之美,儿童文化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范崇嬿在书法展台旁与学生亲切互动并现场作画,创作了一幅题名为《国粹》的人物写意画。画作完成后,她还邀请专家团队及师生代表共同签名,留下珍贵纪念。与此同时,首都书画院副院长李丽在书法展台上为学生们即兴作画一幅,画面表现了生动活泼的小猫在草丛里玩耍的画面,十分生动有趣,学生们围在作品前惊叹,第一次近距离观看画家现场即兴作画,简直太难得了!


在玻璃画创作中,色彩与光影交织,勾勒出灵动图案;扎染环节则通过捆扎、浸染等工艺,使白色的宣纸绽放独特纹样,范崇嬿还和美术学科老师合作完成了个纸扎染作品,现场展示给学生们。涂鸦小组以自由创作为载体,表达对非遗文化的当代理解。此外,“因为遇见·悦赏同行”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平台,大家在互动中分享创作心得,深化对非遗文化的认知。


“古艺新绘·非遗少年说”活动通过艺术教育与非遗传承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在学生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为非遗在青少年中的传播注入了新活力。


参观活动结束后,范崇嬿及专家团队与南校区领导及教师进行座谈。理工附中南校区执行校长姜郁对范崇嬿专家团队来校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表示感动于她的教育家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南校区非遗工作的支持。艺术学科负责人周慧晶老师汇报了近年来学校在非遗“活态传承”方面的实践成果,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最后,范崇嬿现场赠送该校自己编写创作的两本儿童书籍,南校区执行校长姜郁代表学校接受赠书并致谢。范崇嬿对学校目前开展的非遗项目给予高度评价,并对未来非遗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殷切期望,希望非遗的种子能在南校区落地生根、持续生长。
【责编 岳钊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