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长廊

当前位置:

 首页  > 英才长廊 > 正文

李四光

《中华英才》半月刊 作者:admin 2022-11-04 16:14

【 前 言 】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从勘探研制“两弹一星”所需的铀矿,到发现石油,使我国一举摘掉“贫油国”的帽子,再到地震的预测和预报,他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是我国“科技界、知识界的一面旗帜”,更是廉洁自律的典范,毛泽东同志对他非常敬重,周恩来同志生前曾经指出,他在科研工作中作出了卓越成就,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就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当代中国科技界、知识界的一面旗帜

文/本刊记者  邓丽君  王颖卿

 

李四光

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少年勤思敢为

1904年的一天,有一个独自在外求学的少年名叫李仲揆,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填写报名表时,他不小心在姓名栏里填上了自己的年龄“十四”,他很快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把“十”改成了“李”,可是又觉得“李四”这个名字太俗气不好听,正在发愁的时候,他看到旁边墙上有一块牌匾书有“光被四表”四个字,他认为“光”字寓意非常好,就在“李四”后面又加上了一个“光”字。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李四光”这个名字不仅伴随了他的余生,而且会在20世纪的中国家喻户晓。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爷爷又长年卧床不起,家里农活全靠妈妈一人操持,日子过得很艰难。李四光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老二,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很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每天天刚亮,他就起床挑水,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也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就爱动脑筋想问题。他用脚踩踏板帮妈妈舂米,人小踩不动,他便想法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聪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顺着藕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便可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创立地质力学

20世纪20年代中叶,有关大陆运动起源的讨论正值高潮之际,李四光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一文,提出了“大陆车阀”自动控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作用的假说。地质学中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地质力学就从这里产生了。

李四光建立的地质力学,是把力学理论引进到地质学的研究中,即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他认为,地球表层的各种构造现象都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地壳在运动中存在,必然有一种力量在起作用,这种力就是地应力。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会形变,由于各种岩石性质不同,产生的构造形迹也不同,依照构造形迹的力学特征和组合形式,可以追索力的作用方向和方式,进而探索地壳运动的方向和起源。这是一项研究地壳运动的新方法。它把力学和地质学密切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解决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问题的新途径。

在地质力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李四光的几篇重要著作,如20年代末的《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型式及其对大陆运动的意义》、30年代的《中国地质学》、40年代的《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50年代的《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60年代的《地质力学概论》,都是每个阶段总结性的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地学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勘探石油矿藏

解放初期,我国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遇到石油短缺的困难。当时,世界都流传着中国缺乏石油的理论,因为1915年至1917年间,美孚石油公司率领一个钻井队,花了300万美元在陕北打了7口探井,因收获不大不得不放弃。5年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中国调查地质时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石油区;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

可李四光根本不相信这些论断。当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他在仔细分析了中国地质条件后,深信在中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关键是要抓紧做好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他提出应当打开局限于西北一隅找油的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石油地质普查工作,不是找一个而是要找出几个希望大、面积广的可能含油区。他找油的指导思想是,先找油区、后找油田。

毛泽东接见李四光

油画“毛泽东接见李四光、钱学森”

1953年,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征询他对我国石油资源的看法。毛主席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面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李四光回答主席说:“我国地大物博、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是丰富的,关键是要抓紧做好地质勘探工作。”毛主席听后高兴地笑了,当即做出了关于开展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

周恩来接见李四光

1954年,李四光在石油管理总局作过《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远景》的报告,指出了三个远景最大的可能含油区,即:青、康、滇地带,阿拉善—陕北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并提出应该首先把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伊陕台地、阿宁台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作为普查找油的对象。1955年春,他担任了全国石油普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指导了石油找矿工作。特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先后突破之后,他更加坚定了中国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的信心,指出新华夏沉降带找油的理论是可靠的,为中国寻找石油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其他多方贡献

在全国解放前,李四光同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过很多巨大的贡献。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改建武昌中山大学为国立武汉大学,李四光担任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负责在东湖建筑新校舍。然而,武汉大学的兴建历程却并非一帆风顺,经过李四光、王世杰等人多方奔走,终于解决了建校申请、修路迁坟、经费等问题。经过十年建成的武汉大学,远远望去,一栋栋流光溢彩的现代古典建筑、一座座金碧辉煌的玉阁黉宫,中西合璧的完美杰作像一幅绝美的画卷,镶嵌在葱茏叠翠的珞珈山麓,宛如回响在东湖岸边的一曲优美旋律凝化而成的永恒绝唱。庄重典雅、造型瑰丽的校舍建筑群,不仅让武汉大学赢得了“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美誉,其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亦鼓舞、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武大人不断开拓进取。

在工作中平易近人、侃侃而谈的李四光

对硬件把关之外,李四光还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武汉大学阶梯教室向全校师生作学术演讲,提升师生们的思想认识,拓展他们的洞察与阅历。他的演讲报告题材很广,大多取自其研究课题。他讲道:“抚顺的烟煤,其产量很多,煤质亦佳,而日下全区煤田,全在日人势力控制之下”,又大声疾呼道:“中国蕴藏百分之九十以上之采取权,完全操诸日人之手。国人早日醒悟,急起图之。”他每次讲演都极受欢迎,教室内外总是被挤得水泄不通。

鲜为人知的是,李四光除了是地质学家之外,还是一位音乐迷。早在英国留学时他就迷上了小提琴,1920年回国前,他提笔写下小提琴曲《行路难》,据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室考证,这是有曲谱为证的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

还有,李四光很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1949年回国时,他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马仪,为中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对找铀前景持乐观态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带,二是要便于开采……在我国主要是在几个东西带上。”实践证实了李四光的预测,尤其南岭带的一些铀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著称全国。到“二五”计划末期,中国已发现一系列铀矿床,铀产量已能保证中国核工业发展需要。李四光作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1966年邢台发生强震,李四光深感地震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之严重,在他生命最后的几年里,用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研究工作。他认为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大多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因此,对构造应力场的研究、观测、分析和掌握其动向,是十分重要的。他在邢台地震之后,对河间、渤海湾和唐山等地区孕育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提出过一些预测性的意见,可惜这项工作他还没有来得及深入总结,就与世长辞了。

李四光与家人

李四光逝世以后,在他的笔记本里发现有这样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学技术的困难,去打开这个无比庞大的热库,让它们为人民所利用。”还有,“把地球交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例如煤炭之类内容极其丰富的财富,不管青红皂白,一概当作燃料烧掉,不到几十年,我们的后代,对我们这种愚蠢和无所作为的行径,是不会宽恕的。”

爱国奉献、勇于担当是李四光一生的写照,他总觉得事情做得太少,与党和人民给予他的荣誉相差太远。“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这样评价他说:李四光毕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对祖国和人民作出的贡献,在当代中国科技界、知识界,的确是一面旗帜,无愧于党和人民给予的这个高度评价。

中国邮政发行李四光纪念邮票

1989年,为纪念李四光对中国科学事业和地质事业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积极从事科学、技术和教育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国家设立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09年,李四光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同年10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李四光星。

(2022年第21期)

【责编 李鹏】

李桓英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2-12-02

叶企孙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2-11-19

李四光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2-11-04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