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
有趣·有爱·有光
蓝天野:谦谦君子德 家国情绵长
文/本刊记者 邓丽君 王 爽
2022年6月8日13时43分,蓝天野在睡梦中安然离世,享年95岁,一时间,社交媒体纷纷追思和怀念。
蓝天野:人民艺术家终将为人民所铭记
此时距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仅有4天,原本此间,他还要担任话剧《茶馆》的艺术顾问,遗憾的是,同事们再没等到他的指导。
盘点蓝天野最高光的时刻,当属2021年被习近平总书记授予“七一勋章”之时,他也成为演艺界唯一获此殊荣的人,这无疑是其几十年为国奉献的最好见证。
也是自那时起,更多人才知晓,这位德艺双馨的话剧大师,竟曾是一位出色的地下工作者。当年,为了党的革命事业,他隐藏本名“王润森”,化名“蓝天野”,并放弃钟爱的绘画事业,毅然投身话剧舞台,“党让干啥就干啥,一切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虽是为革命而成为演员,他却为这个舞台奉献了毕生心血,不仅塑造了电视剧《封神榜》中仙风道骨的经典形象姜子牙,《渴望》中温文尔雅的老父亲王子涛,更是在戏剧舞台上,塑造了诸多经典形象,如《茶馆》中意气风发的秦仲义,《北京人》中舞文弄墨的曾文清,《蔡文姬》中风流倜傥的董祀,《家》中道貌岸然的冯乐山等,被誉为中国话剧的“活化石”。
蓝天野一生演过70多部话剧,导演舞台剧10多部,但你很难想象, 90多岁高龄的他,能够依然活跃在话剧舞台。93岁时,他还连续登台11场参演话剧《家》,同时还导演复排了另一部北京人艺经典作品《吴王金戈越王剑》。
作为新中国话剧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是真正将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文艺事业,并在戏剧舞台实现了“共产党要为人民服务”的承诺。他讲,“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
有赤子之心,亦有清澈童心和无限爱心。鲐背之年,他还喜欢逛商场抓娃娃,甚至成了抓娃娃高手。他还被赋予了一个可爱的称呼“流浪动物保护者”,家里收留了不少流浪猫狗。对于公益事业,他不遗余力,为灾区捐款、救治唇腭裂患儿、捐助民营戏剧事业……只要有益的事,他都尽力去做。2018年,北京人艺开展戏剧进校园公益活动,他以90多岁的高龄开启第一讲,与清华学子面对面畅谈戏剧与人生体验……
可以说,蓝天野始终在以真诚之思,诠释大爱之道,真正成就了“人民艺术家”的美誉。
“没有一条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这是蓝天野在《冬之旅》中的台词,而这何尝不是他的艺术人生。
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国际戏剧学院奖终身成就奖……荣誉载身的蓝天野被称为“泰斗”“大师”,可他却将这两个称谓赋予了自己的两只爱犬,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历经岁月淬炼的云淡风轻。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坦言,“他是我们的典范,他的襟怀、他的姿态、他的素养、他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导演赖声川不无遗憾地讲,“蓝老师走了,一个大时代的影子也渐渐走过去了。”但我们相信,蓝先生留下的戏剧传统、戏剧精神,会一直传承致远……
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
一蓑烟雨 一路星辰
很少有人知道,为戏剧倾尽一生的蓝天野,也是一位天赋极高的书画家,他曾求学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即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并拜在国画大师李苦禅、许麟庐门下,潜心学习绘画艺术,若非投身革命事业,想必今日中国会多一位国画大师了。
蓝天野1927年出生于河北省饶阳县一个大户人家,父母为其取名王润森,在他刚刚满月时,便跟随家人迁居北平。因为母亲喜欢听京剧,小润森牙牙学语时,便跟着母亲往返各大戏院,耳濡目染下,他渐渐爱上京剧,常常在台下一板一眼地模仿,这段经历也为其日后走上艺术道路埋下伏笔。
蓝天野在画室作画 中新社发 郭海鹏摄
谈及小时候蓝天野的最爱,当属画画,到了中学时代,更是达到痴迷程度,甚至高中没毕业便报考了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油画系,这是中国第一所美术教育学府,校长是徐悲鸿,和他一同考入的还有濮存昕的父亲苏民,在当时,他的理想只有一个,就是成为一名画家。
然而,动荡的时局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外漂泊数年的姐姐石梅突然返乡,她的组织任务是回北平发展地下党力量,蓝天野的家也因此成为北平地下党的联络据点之一。在姐姐的影响下,蓝天野接受了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洗礼,自觉成为北平地下党的编外人员。
姐姐有一个短波收音机,白天拆了,晚上到一定时间组装起来,就为了收听解放区电台的播音。姐姐听完记下来,蓝天野再抄下来,然后把内容刻到蜡版上油印,白天再将这些材料散发出去。之后,他又承担了地下交通员的工作,往返于沦陷区与解放区运送文件和物资,尽管非常危险,但他没有丝毫畏惧,只想尽己所能地为党做些事情。让他稍有遗憾的是,那时年纪太小,不能为党做更多的工作。
1945年9月23日,蓝天野入党,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为难忘的日子。
自幼生活在沦陷区,蓝天野亲身经历过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老百姓的悲惨生活,“三九天早晨起来,常能看到在路边冻死、饿死的人。再长大一些,我看到了国共两党的不同,所以我入党是很质朴的想法。既深感不能再当亡国奴,更觉得,只有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才有希望。”所以,他常告诉自己,“你是个党员,就要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给党,一辈子听党的话。”
入党后,蓝天野有了新任务——转战话剧舞台。
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后,北平被国民党统治,共产党领导的学生民主运动转入地下,为继续提升党的影响力,党组织决定利用戏剧的影响力,对外传输进步思想和党的统一路线及方针,随后,北平剧联党支部成立,蓝天野便是其中的骨干成员。为此,他放弃了自己热爱的美术事业,根据党组织的部署,一边参加演出工作,一边在各大高校积极活动发展党员。那一时期,他发展了许多文艺革命党员,为在北平开展地下学生民主运动做出诸多贡献。
不久后,这个带有进步思想的剧社,引起国民党的注意和怀疑,队伍中的骨干成员需要立即隐蔽转移,但蓝天野没有离开,他继续担任掩护任务,以保护国统区的进步文艺力量。随后的1946年秋,他被派到演剧二队,这是1938年国共合作时,周恩来领导的进步文艺组织。演剧二队是国民党军队的编制,但其实很多都是共产党员,那时,蓝天野对外身份是国民党少校,正是在这个身份的掩护下,他继续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进入白热化,北平白色恐怖加剧,国民党加紧了对演剧二队的监视,侦查他们与共产党的联系。为保持实力,党组织要把演剧二队安全撤回解放区,此时,国民党派来一位董队长监视他们,蓝天野便和大家商量出“热情欢迎”的对策,并趁其被夸得飘飘然之际,提出中秋节放三天假的建议,董队长欣然同意。就这样,从第一天开始,每天走一拨人,不走的就陪着董队长打麻将,到第四天上班时,演剧二队已无人上班。正是在蓝天野等人的机智谋划下,演剧二队毫无损失地撤回解放区,顺利完成了党组织下达的命令。
也是这个时候,为保密,也为在国统区亲友的安全,蓝天野被要求改名。看到头顶的蓝天白云,他脱口而出“蓝天野”,却未想,这个名字陪伴了他此后70多年的人生,自此,世人皆知蓝天野,却无人再识王润森。
1949年10月1日,22岁的蓝天野参加了开国大典,当亲耳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他热泪盈眶,多少年后再度提及那个场景,他依然激动不已。经历了几个时代的他,更深知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这是一个国家新的开始,也是他创造新人生的起点!
为演艺事业倾尽毕生
不争不弃 守正创新
北京人艺1952年成立,25岁的蓝天野成为元老级人物。
北京人艺有一个唯一保留至今的经典剧目,就是老舍先生的《茶馆》,其也是中国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1956年12月2日,老舍来到北京人艺,为全体演员念新剧本《茶馆》,随后《茶馆》排演,蓝天野被安排饰演重要角色秦二爷。
1979年版《茶馆》剧照,蓝天野(右)饰秦二爷
人物不熟悉怎么演?蓝天野便去体验生活,跑遍北京城的大小茶馆,去观察各种老北京人的言行举止,晚年回忆时,他坦言,“《茶馆》首次排练,花在体验生活上的时间和精力,比用在排练过程中的还要多。”
从1957年首次排练《茶馆》,到1992年“告别演出”,蓝天野共演了374场,秦仲义的角色,也是他演出场次最多的角色。1992年,曹禺的女儿、著名作家万方到人艺看老版《茶馆》最后一场演出后,对于蓝天野的表演非常震撼,“那精气神真是非一般人能达到的,当时他已经65岁了,但秦二爷出场时设定的是意气风发、正当盛年,充满了一种放射到整个剧场的光,那种生命力的光一下就打到我心上了。第三幕中,秦二爷已经垂垂老矣,他又让你感受到人生暮色的苍凉。”
体验生活对蓝天野一生的戏剧表演影响至深,饰演《北京人》中的曾文清,他亲自养鸽子,研读《鸽经》;饰演《王昭君》中的单于,他根据史料,讨论设计服装细节……可以说,每个角色,他都是全情塑造。他有一个积累数十年的册子,里面收藏了上千张人物画像,有照片,有从画报剪下来的,也有自己画的,他通过这些画像,揣摩人物内心,从而提升演技。“人演戏一分,戏像人十足”就是这样修炼出来的。后来人艺年轻演员也会经常听到他的教诲“艺术扎根人民,要为人民服务,年轻人应坚持体验生活的创作传统。”
有一个词用在蓝天野身上再合适不过,那就是“戏比天高”,他的认认真真演戏带着让人感动的力量。
演《封神榜》中的姜子牙时,蓝天野62岁,拍摄前,他特意到白云观,向道长请教各种道教法术的样式,同时阅读道教书籍,力求把姜子牙的气质从戏外带到戏里。他还根据自己对姜子牙和周文王人物关系的理解,重新写了“文王访贤”这段情节。剧组为其安排替身,他也坚决不用,从小习武的他,坚持所有武打动作全部自行完成,即使骑“神兽”飞奔摔伤了腰,尾椎疼得要命,他也依然坚持继续拍戏。
《封神榜》武王姬发的扮演者张晓林感慨地讲,“他教会我们,在专业上拿不起来,成不了伟大的演员;没有好的艺术修养和人品,在艺术之路上走不远。”
在电视剧《记忆的证明》中,蓝天野饰演一名老八路军,导演杨阳至今还记得,当时已经75岁的蓝天野,背起台词一字不落,且工作时不带一个助理。据说,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即便90多岁去上海演话剧,也是一个人。后来,杨阳凭借此片获得第25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和优秀导演奖,她对蓝天野非常感激,“应该说在《记忆的证明》里,蓝老师的知名度是最高的,但他从来不会居高自傲。他说,作为演员,一辈子认认真真演戏就是他的本分,这句话我印象特别深。” 在北京人艺著名演员金昭的印象里,没见过蓝天野争过什么名利,他就是一直都在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
2011年,84岁的蓝天野在排演《家》时摔伤手指骨折,他起身后的第一句话是:“对不住大家,让各位受惊了。”第二天,他带伤出现在排练现场,还要求导演让自己上场。88岁时,他执导《贵妇还乡》,有位年轻演员的肢体动作始终不到位,他索性直接扔掉手里的拐杖,倒地做示范。这吓坏了大家,毕竟岁数大了,这样做很危险,可他却讲,“为人艺培养人才是我分内的事,有什么豁不出去的。”
艺术创作需要不断地创新,在蓝天野看来,保险思想最可怕,过于依赖安全感,遵循常规思路,艺术创造就会落入窠臼。在他自己的表演中,也始终力求人物创新性的塑造。
例如,2021年,94岁的蓝天野执导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对戏里的西施他不选美女,而是让西施背对观众划着小船出场,扮演西施的演员原雨透露,蓝老不仅手把手亲自教她西施划船的形体动作,还会特别提醒她注意如何高层次地表现人物内心,他要的就是“渔家姑娘的水乡意境”。
比如,2011年,出演话剧《家》,一向饰演正面人物的他,竟要挑战反派人物冯乐山,还要演一个有气质的坏人。他就自己给自己化妆,常常让化妆师感觉“缺乏存在感”。为更靠近人物,他研究了很多资料照片,还为冯乐山设计了很显风度的美髯,在他眼中,冯乐山是一个地位很高也很有文化的人,他不想将这个人物演成一看就是坏人的样子。为突出人物的潇洒,他还特意将袖子挽成“月牙型”,再戴上一串佛珠。戏里有冯乐山赞赏一幅书法的情节,也是他亲自挥毫写就的……关注每一个细节的表达,这种精益求精和不断求新,常常令合作者敬佩不已。
2020年10月,93岁的蓝天野在北京人艺舞台上连演11场3个半小时的大戏《家》
蓝天野转做导演后,万方看过他的每个作品,最突出的印象是蓝天野对新鲜的东西永远有一种理解和身体力行。2020年93岁的蓝天野再演话剧《家》,此版《家》自从2011年首演后,已经9年没有搬上舞台,所以备受期待,因为场次很多,观众都认为“冯乐山”这一角色肯定会设AB角,因此纷纷打听“天野老师会演哪一场?”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蓝天野以93岁的高龄在话剧舞台上连演11场,每次三个半小时,可谓创下了其话剧舞台表演的奇迹。他说,“我不想让大家失望,所以坚持每场都上”。谢幕时,他对观众深深地鞠躬,让万方真切感受到了他对舞台的热爱和观众对他的热爱。
蓝天野一直牢记恩师李苦禅先生的教诲“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他觉得,大师们的人品和艺术理念,比手把手教给他的技巧更为重要,因为这是让他受益终生的,也是他希望传承下去的精神财富。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2022年第13-14期)
【责编 李鹏】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2-12-02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2-11-19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