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
每当有外地朋友到访石家庄的时候,都会给远来的朋友品尝石家庄的传统名吃——金凤扒鸡,而遍布的洛杉奇和金凤扒鸡连锁店更是为消费者提供着随时随地、便捷的服务。金凤扒鸡以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色泽金黄、肉香醇厚而著称。这道美食选用生长期一年半左右的优质老母鸡为原料,经过十八味药食同源香辛料卤煮而成,成为传承百年的一张金色名片,它荣获了首批中华老字号、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等荣誉,其手工制作技艺成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吃过金凤扒鸡,口齿留香,久久难以忘怀!每当品尝美食的时候,对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产生了好奇之心,更有一种想要亲自一睹掌门人尊容的情结,这种情结终于2024年冬天的某一天终结了。
李宗力, 1965年出生,现任石家庄洛杉奇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天津商业大学(原天津商学院)制冷工程系制冷专业1987届毕业,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EMBA研究生毕业,是石家庄市政协委员、市总工会常委会委员;河北政法学院、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客座教授;荣获2008北京奥运火炬手、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最美双拥人物”石家庄市管拔尖人才、石家庄市政府个人质量奖等称号,任石家庄市食品生产加工协会会长。
通过朋友的介绍,和李宗力董事长约定了见面时间,我们赶到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的金凤工业园,我们比预定时间早到了一些,于是就对厂区进行了参观,干净、美观、花园式的布局,让我对企业负责人产生了强烈的敬佩之情,更是增加了对见面的期待。时间一秒一秒前进着,距离见面时间越来越近,一段车轮声打破了等待的宁静,有一个人从车上轻盈的跳下来,中等身材,穿一套蓝色的西服,一双黑色皮鞋,这就是石家庄洛杉奇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看起来大约只有四十五岁的样子。简单寒暄后,就开始进入了正式谈话。
中华老字号“金凤”扒鸡的今生
石家庄洛杉奇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营“金凤”禽类产品、“洛杉奇”肉食及面食产品、“德禽”柴鸡及柴鸡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企业服务员工近千人。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禽类产品产业链,建成国家柴鸡生态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洛杉奇烘焙食品加工园区、金凤禽肉类食品加工园区、金凤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园区、由近300家“金凤”“洛杉奇”专卖店及天猫京东旗舰店组成的线上线下销售网络体系,成为一家集禽类养殖、禽肉面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配送、食品连锁零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性食品企业,荣获河北省政府质量奖、河北省先进集体,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供应保障单位。
漫步在金凤工业园内,通过加工车间可视化的观摩窗口和实时监控,所有工序流程一览无余。一只只生长期450天以上的健康蛋鸡原料在流水线上传动,它们将被整理成双翅衔于口中、双腿卧入腹腔的“恭卧状”造型,周身喷涂蜂蜜后入油锅炸制,再用老汤佐以18味香辛料焖煮14个小时以上。经过12道工序精制而成的金凤扒鸡,每天从这里发往各地,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看着园区内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我仿佛翻开了一本尘封的历史书页,几个数据更是概括了金凤和洛杉奇近年来的发展历史:
从1997年到2025年,28年!
从亏损265万元到营业额3亿元,113倍!
从163名员工到近千人的队伍,6倍多!
从单一品种到1000多种产品,1000多倍!
从1家店面到300多家店面和全业态销售体系,300倍!
这一组数据是董事长李宗力在不经意间聊到的,通过这组数据让我们看到洛杉奇企业的稳健发展,也看到了企业带头人这些年所走过的历程,更能体会到了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
砥砺前行 只为宝剑出鞘
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讲述西天取经的故事,众所周知,让玄奘成佛的,从来不是雷音寺上领取真经的那一刻,而是埋头前行的十万八千里过程中,李宗力创业过程也是一部现代版的西游记。
1987年,李宗力从天津商学院(后更名“天津商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石家庄市食品四厂工作,这一年他22岁。李宗力从技术员做起,车间、设备、基建、销售各个岗位历练,一直做到销售副厂长。
大学毕业后,李宗力在食品四厂里做技术员,在食品工厂做安全技术员,这个工作特点虽然轻松但是责任大,平时空闲时间比较多,其它人都在办公室内喝茶聊天。李宗力没有和其它人一样,他经常下车间对机器设备进行摸排工作,自己就琢磨着写机器的保养计划、维修计划、安全操作流程规范等手册,这样一来,机器的维修率降低,使用寿命延长。因为这原因,厂长觉得李宗力是一个管理人才,将他提升为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
1989年,李宗力在食品四厂担任车间主任期间,这个时候正值全国推行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英文缩写QCC),QC小组是企业员工运用质量管理理论、思想、方法和手段,以改进质量、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自动组织起来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李宗力觉得QC管理小组的推行,对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在车间率先推行QC活动,经过推行后,效果显著,案例的落实情况达到了预期计划的90%左右,在规范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成果名列全省前列,并在全省评比中荣获了河北省商务厅二等奖。这次的活动结束后,李宗力就暗下决心,今后的工作思路一定要把重质量、重管理作为管理的根基。
创业路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途中充满了坎坷与辛酸。1997年,对于李宗力来说是一个特殊年份,对于“金凤”扒鸡的发展,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份。
“金凤”扒鸡的前生
“金凤”扒鸡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始创于保定,距今已有117年的历史。
1933年,创始人马鸿昌带家人从保定来到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在大桥街26号开办“鸿须利”鸡铺,经营五香烧鸡。每当烧鸡出锅的时候,店内店外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它也就成了大桥街的一道风景。当时的人称作:大桥街马家鸡铺。
1956年国家实行公私合营,政府将石家庄包括鸿须利在内的十七家禽类食品私营商户合并到石家庄食品公司,成立了鸡加工一厂,加工厂技术人员对烧鸡的工艺进行了改进,将烧鸡改为卤煮的扒鸡,并正式定名为石家庄回民扒鸡,经营店铺被称做“石家庄大桥街扒鸡店”。此刻生意格外红火,很多出差来石家庄的外地人即使是排队也要买上一两只扒鸡作为礼物带给亲友,由此也使这一特色产品在不经意间走出石门,名播四方。
有顾客更是赞誉道:“金凤扒鸡名不虚,一抖脱骨香扑鼻,肉嫩形美色如桔,车行五百味犹溢”。
1983年,因大桥街改造,“石家庄大桥街扒鸡店”店铺再次迁址并更名为“扒鸡老店”。直到1984年才正式注册“金凤”商标,寓意着鸡窝里飞出金凤凰,饱含着经营者们对它的美好期许。此后,金凤扒鸡更是凭借其卓越品质,连续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从华北地区风靡至全国。
为了扭转扒鸡供不应求的状况,1990年食品公司投资兴建了石家庄市扒鸡厂,结束了前店后厂的作坊式生产,开启了工业化生产的新时代。
至1997年5月,因为经营不善,累计亏损达1014万元,濒临破产边缘,金凤所属的石家庄市扒鸡厂被国大集团兼并,与原石家庄洛杉奇食品有限公司整合重组,成立了新的合资企业“河北味全国大食品有限公司”。
与“金凤”扒鸡结缘
1997年8月,李宗力离开食品四厂,被调到了河北味全国大食品有限公司负责销售工作,与“金凤”的缘分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刚刚接手“味全国大”公司时,年亏损额高达265万元。摆在李宗力面前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资金匮乏等诸多问题,针对现状,虽然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可是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公司在体制层面存在的深层矛盾无法解决。
转眼就到了2002年,由于股东之间相互掣肘,河北味全国大食品有限公司二期注册资本两年都无法到位,只能进入破产程序,公司又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是各谋出路?还是留下来拼出一片天地?面对现实,企业和所有员工必须做出艰难抉择。
这一年李宗力37岁,很多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是他觉得自己身负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与伙伴们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让他决定留下来和同事们创业奋斗。没钱,大家一起想办法!他与13名管理人员一致同意出资入股,凑了百余万元,国大集团入资参股,重新组建公司,石家庄洛杉奇食品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了,李宗力出任总经理。
新公司重组之初的情况,李宗力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发生。厂区位于石家庄北二环西路33号,租用土地、厂房、设备,此刻情景真可谓:“房无一瓦,地无一垄。”可以用“无人才、无技术、无资金”三无来形容那时的艰难境地。看到这种情况,员工中有条件有关系的都选择了离职,剩下163名员工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征程。
谈到这段往事,李宗力感慨到:这次创业的经历是可谓凤凰涅槃,向死而生,背水一战,没有退路。
记者评论:“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胸)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在《山海经·南次三经》中记载,鸡是凤凰的化身,而且有德、义、礼、仁、信,五种德行,这种像鸡的凤凰鸟,饮食自然,能歌善舞,见到凤凰神鸟,则天下太平。正是因为《山海经》的传说,人们就把身披五彩斑斓羽毛的大公鸡看做凤凰的化身,并有了对鸡的崇拜。
鸡在古代就被奉为“德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李宗力和他的团队把传统文化中鸡的五德深深植入到企业文化中,也注入到自己血液中,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在自己工业园区中设计了金鸡文化馆。正是有像李宗力这样众多的民营企业精英,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得以传承和发展,才有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以人为本:先留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
“胜败兴亡之分,不得不归咎于人事也。”李宗力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根本。
善待员工。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要尊重人才,李宗力经常翻阅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故事,他也把这个思想意识应用到实际中,留住了优秀人才。 米鸿雁1995年入职公司,在公司改制前,企业陷入了最难境地,有条件、有关系的员工都选择离职了,面对前途未卜的现状,她毅然的选择留下来,和企业共存亡。而让米鸿雁坚定选择留下的原因,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一件小事。几年前,她在青园街店当店长。一天傍晚,突然下起了大雨,其他店员早已下班,店里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恰好,李宗力路过这个店里,及时发现了这个情况,他就毫不犹豫骑着自己的摩托车把她安全地送回家。多少年过去了,这个小事在米鸿雁心中难以忘怀,每每想起来心中充满了暖意,她坚信跟着这样一位有温度的带头人,一定会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未来。
经过多年历练,2006年米鸿雁通过竞岗成为洛杉奇烘焙公司经理,想想曾经的那个当众讲话会脸红、挨批就哭的自己,做梦也想不到能成为洛杉奇烘焙公司的经理,不仅带出了一批优秀骨干员工,本人还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道出了自己心声:“我觉得自己是很平凡的一个人,是公司给了我一个发挥发展的舞台,让我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完善机制。在公司内部,李宗力长期推行全员竞聘上岗的制度、管理干部述职、骨干员工述职、绩效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公司拿出了一部分股份,工会牵头成立了职工持股东会,员工按照不同级别入股,极大提高了职工忠诚度、敬业心、责任心,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除此之外,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完善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全面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成长。
任人唯才。李宗力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求发展,摒弃“学历至上”,坚持“重学历更讲能力,不比资历比贡献”的用人思想。王玉龙,1980年出生,本科学历,目前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提起和公司结缘,他娓娓而谈。2013年,他从部队转业到了一家国企,负责7S管理的实施工作。(7S管理是一种高效的工作环境管理方法,起源于日本,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它包括七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ing/Save)。)
李宗力在公司成立初期就推行“5S管理”措施,在发展中他认为需要深化提升,需要专业人员负责。有一次在和朋友闲聊时,得知王玉龙正在负责这项工作,就把他邀请到公司进行讲课。和其它企业不同之处是,李宗力召集所有中高层干部团队到场听课。其它企业很少会有领导听,中高层领导全部到场更是史无前例。这个企业的特别之处给王玉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是对董事长产生了一种敬仰之情,收到李宗力的入职邀约之后,他毅然离开了原公司,加入到“洛杉奇”这个大家庭中。
2016年7月,王玉龙一入职,根据公司规定被定为主管一级,由于推行7S管理的工作成效显著,得到大家认可,三个月后升至主管三级;之后,他又考取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被调升到经理助理一级;在2018年底干部述职考评时名列第一,直接调升为经理助理三级;兼任公司技能认定办公室主任,又调升至副经理一级。3年时间接连跃升7个层级,王玉龙觉得公司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干事业的平台,让自己才能得到了认可,入职“洛杉奇”没有选错。
梯队培养。在实践中,他推出了适合公司发展的人才梯队体系。重奖为企业出谋划策之人,奖金高达3万元以上,在选才、育才、留才、用才上分几步曲进行,建立人才培育培训体系,对人才培养从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两个方面入手,制定人才培训的全年计划,并有详细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培训课程、培训效果评估等。
员工关怀。关注员工八小时外的生活,为企业员工聘请专门的心理师授课辅导,例如家庭关系的处理:夫妻关系、父母关系、亲子教育等等,此外各种措施关心女职工保健、保养、身心健康,培训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员工在工作同时,可以处理好家庭生活,保持心情舒畅,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工作的质量,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设立陪考假,员工子女中考、高考安排带薪陪考假;开展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员工生日、婚丧嫁娶给予照顾;员工家有高堂发放敬孝金;员工职称、学历提升工资随之增加,鼓励员工学习成长;退役军人享受荣誉津贴等等系列员工关怀措施,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关爱。
洛杉奇公司摸索出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员工管理模式,为企业源源不断发展提供四层梯队人才储备,众所周知,食品行业人才流动异常频繁,但是李宗力和他的团队创造了近三十年来,骨干员工保持了人才流失率只有1%的水平。公司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河北省先进集体、河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传承不守旧 创新不离宗
河北石家庄,百年金凤浴火重生,拥有117年历史的金凤扒鸡,依旧是庄里人记忆中的“石家庄味道”和深深的情感寄托。2006年“金凤”被商务部首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7年金凤扒鸡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列入河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凤扒鸡是一块金字招牌,一味因循守旧只能被时代淘汰。在接手企业之初,李宗力提出了“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的宗旨,在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渠道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融资创新、文化创新、品牌创新,为老字号注入新血液、赋予新生命,为金凤扒鸡从小作坊式食品加工向现代食品企业迈进。
设备创新:从先后四代人的传统大铁锅炸制、煮制,到意大利进口的德拉瓦伊解冻设备、全自动链式炸鸡生产线、真空速冷隧道、气调包装设备、全自动杀菌釜等现代化的先进设备,让产品在品质控制方面有了保证和提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为实现标准化、数字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提供保证,更为金凤扒鸡适应市场变化,提升品质,提高市场份额,稳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制度创新:虽然,金凤扒鸡因年代久远的美誉度而具有更高附加值,但是李宗力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进行企业的现代化治理和管理才可以让其价值在市场上得以体现和变现。如果躺在“老字号”积累的品牌价值上倚老卖老,就只能耗尽“老字号”的商誉,被市场淘汰。
起初,连锁店经营无章可循,经营全靠店长经验,造成服务质量不统一、运营不规范等问题。为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李宗力在公司管理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借鉴国际著名连锁机构、便利店的先进管理经验,组织人员编制了连锁运营管理手册,所有门店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运营。除此之外,李宗力不断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做到工作有计划,执行有章法,真正实现企业运营不靠人管人,靠制度管人,让老字号脱离“老”向新型现代化企业迈进,成为省内同业首家荣获河北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
技术创新:在食品企业中,产品研发、技术领先,如何做到传承老字号的传统口味留住老客户,同时又要适应新市场的变化开发新客户,不论新产品研发还是工艺流程优化,需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无传承不叫老字号,不创新没有新生命。董兰坤自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技术一线,不仅有长期的实践和专业经验,更是善于学习和创新的能手,也是金凤扒鸡手工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在公司负责生产技术创新中心,并以董兰坤个人名字进行命名,成立了兰坤创新工作室。
创新工作室自成立后,致力于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金凤工业园建设过程,在她的带领下进行了厂房设计、设备招标等工作中,保证了新设备和产品契合性,并严保了生产工艺合理性,她个人也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优秀的成绩,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营销创新:2006年金凤荣获中华老字号之后,李宗力决定开展金凤店铺加盟业务,并推出了“共享品牌荣耀,实现致富梦想”工程,下岗职工加盟店铺免收加盟费,帮助1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后来又结合大众厨房、放心早餐工程,推出金凤鲜食城连锁,主打现制鲜销,店铺被评为石家庄市早餐工程示范店。近几年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他将文旅产业与商贸产业相融合,开设金凤食品特产连锁店,以中华老字号金凤产品为背书,网罗河北省各地特色产品、名优产品汇聚到店铺,并借助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兴短视频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宣传推广、种草引流,吸引了大批年轻的消费群体。如今已经形成了线下六大连锁体系+KA商超+批发特通等渠道、线上综合电商+新媒体平台、异业合作共赢发展等多种营销模式组成的全方位营销体系,提升了产品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
创新发展:李宗力深知,在管理实践中想要打造出一支使命必达、责任担当、高效执行、协同作战的干部团队,必须对干部团队长期不懈的“强化六个意识,提升五种能力”的管理,公司用形象的图片表述六种意识,好像一个人体图,如人体的心脏、大脑、四肢,寓意为武装头脑,健全四肢,才能使命必达,基业常青。
关于这张类似人体的图形,李宗力有他独到的解读:
(1)责任意识:以高度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负责,提升自我价值;对家庭负责,构建和睦关系;对企业负责,尽心尽责,拷问自己为企业做了什么;对社会负责,担当社会责任。(2)质量意识:以“用匠心、做匠人、铸匠品”为指引,用“精致、细致、极致”三致标准严格要求,止于至善,为百年基业常青筑牢坚实基础。(3)安全意识:“两个务必”是公司经营守则,千里堤坝,溃于蚁穴,要时刻牢记安全至上。(4)品牌意识:品牌是企业形象代表,是市场通行证,代表知名度、美誉度,是公司精神象征和价值理念。(5)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决定企业的生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核心动力,人是创新主体,要从制度、文化、产品、渠道、品牌管理等多个层面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寻找增长点。(6)文化意识:公司推行尚德守信,制度是刚性行为准则,文化是柔性行为规范,文化意识支撑品牌意识,两者并行。要牢牢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有温度、有爱心的行为文化,文化意识决定企业行稳致远。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只有死路一条。百年金凤在经历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后,创新不止,彻底脱离了作坊式、经验式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实现标准化、信息化、工业化、数字化生产,走上了现代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的道路,2021年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记者评论:市场竞争残酷,消费内卷,任何企业和个人都面临着生存的问题,老字号也不例外。有的老字号逐步丧失优势,并从神坛上掉了下来,销声匿迹。《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指数》调查表明,我国目前现存1455家老字号企业,但仅剩10%的企业发展经营状况良好,除此之外,其他企业都面临不同的发展的难题。
老字号是民族品牌的典型代表,承载着人们世代相传的情感,具有很大的经济与文化价值。老字号深深根植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具备与众不同、无法取代的内涵以及品牌影响力。
为了保护好这些民族精华,国家出台系列扶持政策,越来越多的老字号顺利进入了非遗品牌的行列。尽管如此,很多百年老店还是没有躲不过衰败的结局,归其原因在于经营理念落伍、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迭代缓慢、消费体验较差等问题。
有关数据表明:在岁月中沉淀中,老字号品牌价值占到其自身竞争力的20%,其余80%还要看产品力、创新性、供应链等方面。老字号要想生存下来并实现长远发展,不仅要有过硬的质量保障体系,继续深挖老字号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探索与现代生活相契合的方式,应用先进的商业模式、运营方式和运营理念进行创新赋能,进行店面升级、产品升级、文化IP开发等手段,才能真正实现再生和复兴。
让老字号基业常青
老字号的魅力:老字号可以说是祖先们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品牌经济时代难以复制的优势。随着时间推移和顾客的认可,李宗力对老字号的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核心价值在于诚信,在于童叟无欺的商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李宗力看来,传承老字号,就是传承老字号所承载的精神,担负起传承和发展的责任。作为掌舵人,他以家国情怀积极投身“老字号”振兴的实际行动中,走过了一条从平凡到卓越,从职业到专业之路,沿着这条人生跨越的主线,就会发现他骨子里还是那份对传统文化的守望与坚持。
李宗力一直认为“老字号”的振兴要带着家国情怀来做,上对国家传统品牌,下对员工和百姓。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对进行老字号重组,不让一名员工下岗,在发展老字号取得优秀业绩同时,更加注重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员工收入连年保持增长。在他心中有个愿望:“借实现中国复兴梦之盛世,使传统老字号长足发展,行稳致远,基业常青。”
质量求胜:李宗力深深懂得经营老字号和管理老字号,一定不要浮躁,一定要尊重老辈人几代传下来的诚信品质、工匠精神,品质是根本,做老字号,要图强而不图大,图久而不图快。
如何变得更加规范是企业管理之根本,而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尤为重要。李宗力经常会提起,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是发展的红线,食品行业并不好做,这是道德行业,很多知名的企业因为质量问题,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任何时候要保持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时时刻刻保持谦卑,奉献爱心食品。
自洛杉奇公司成立以来,将“务必确保食品安全,务必确保生产安全”作为经营守则,“以质求胜创效益,以人为本求发展”为经营理念。由于标准高、质量过硬,公司参与起草了两项行业标准、三项地方标准、多项团体标准,引领和规范行业的发展。在全省同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通过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原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获河北省先进集体、河北省政府质量奖等荣誉。
社会责任:多年来,李宗力带领员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2008年的汶川地震,亲自率队赶赴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四川,送去了一万只金凤扒鸡、帐篷、药品等救灾物资,每只扒鸡袋子里都配装了湿巾和一次性手套。支援希望工程建设、对多地贫困地区进行扶贫解困、慰问贫困退役军人、带领农民养殖脱贫致富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传承发展:李宗力办公室里有很过书籍,他取出一本名为日本百年老铺传承《经营秘诀》,书中写到:日本的企业目前生存有27441家百年老字号,这组数据引发很多的感悟和思考,时刻告诫自己:一定要为中国老字号传承发展做出贡献。
李宗力经常提醒自己:“老字号是我们一代代人创业奋斗传承下来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我们一直在寻找老品牌,任何一个老品牌并不是有多少资产卖多少钱,一定要把老品牌的技艺加进去。我们国家的老品牌很多,知名的不多,更别说国际品牌了,品牌的价值和无形资产经常被忽略。我们立足中华老字号,增强经营者的自信,要用毕生精力聚焦实业、做强主业,为国人美好生活添彩。”
李宗力已经和“洛杉奇”“金凤”共同走过了20余年历程,大家不记得他有什么业余生活,唯一的爱好就是关于鸡的一切事物,赴外地出差最关注的是鸡的产品和技术,如果遇到鸡或者凤凰的画作和工艺品也会收入囊中,他的今生就和金凤扒鸡绑定在一起,他梦想就是金凤可持续发展百年。作为百年老字号掌门人,李宗力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企业从活下来、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念,一要把中华老字号这块金字招牌擦亮,实现凤飞九天的宏伟梦想。”
记者评论:想要通过3-5年的时间,进一步提升中国品牌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在国内国际的品牌竞争力,就必须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国品牌创新之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和中国品牌领袖联盟共同主办,并在国家相关机构指导下,共同发起了“中国品牌创新发展工程”。
我国虽然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大国,但在全国能叫得响的一线品牌少之又少,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更是凤毛麟角。要想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品牌”等概念一起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就必须和国际一流的管理思维、管理方法同步。
中国老字号要想成为中国品牌,就要以企业战略为指导,以品牌资产为核心,围绕品牌创建、维护和提升这一主线,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达到增加品牌资产、打造强势品牌的目的。
李宗力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思维,不断为老字号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用不断创新的方法提高老字号竞争力和生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3-20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5-03-16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