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人健康意识和养生观念的逐渐增强,益生菌凭借其调节肠道功能、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人数逐年攀升。据国际益生菌协会(IPA)统计,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益生菌消费市场,预计益生菌市场将以每年 11%-12% 的增速发展,从 2024 年的 1202.6 亿元增长至 2028 年的 1900 亿元左右。
尽管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庞大,但由于起步较晚,大部分市场份额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型益生菌生物制药企业占据。不过,在最近几年,中国益生菌企业迅速崛起,发展势头迅猛,在世界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其中,郭聃洋及其创立的伟达伟乐 MICROMIRO 健康产业、普世特膳 PUSHTESHAN 科技(集团)成为了行业内的杰出代表。
郭聃洋带领研发团队突破传统益生菌行业弊端,立足人体微生态医学领域,创新性地提出 “自体益生菌干预” 和 “个性化微生态平衡” 治疗模式,开启了益生菌定制化、个性化的新时代,充分发挥其调节肠道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的功效。
郭聃洋 博士、教授
强大的科研实力 构建企业新动能
郭聃洋从小在化学和生物方面展现出过人才华,实验能力出众,多次在省市级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进入莫斯科国立大学后,他的天赋得到了更充分发挥。
2006 年,本科在读的郭聃洋被导师亚历山大・苏沃洛夫院士看中,加入其研究团队。亚历山大・苏沃洛夫院士是俄罗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在导师的启发下,郭聃洋与微生物学结下不解之缘,专注于细菌学、发酵技术与细胞工程学方面的研究。
2009 年,郭聃洋与导师等共同成立了一家益生菌制药企业,负责有效菌株的筛选工作。同年,他还参与了一个重大研究项目,将自主研发的自体益生菌疗法应用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的航天员和预备航天员身上,为其提供精准营养技术支持。
郭聃洋博士与S.舍甫琴科教授
(圣彼得堡巴甫洛夫实验医学研究所所长、原俄罗斯联邦卫生部第一副部长)
航天员和预备航天员由于高强度训练,容易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引发各种疾病。太空环境对肠道菌群影响明显,而肠道健康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肠道内正常的菌群可以刺激小肠上皮细胞激发免疫反应,增强人体抵抗力。菌群失衡不仅会导致肠胃疾病,还会影响航天员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加快身体衰老进程。在太空中的衰老速度是地球的 30-35 倍。因此,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对破解航天员快速衰老难题至关重要,这正是自体益生菌的作用所在。
所谓的自体益生菌疗法,是基于人体自身菌群结构,通过采集人体粪便、口腔、鼻腔表皮等部位的微生物进行体外培养,筛选出优势微生物种群,再将其重新引入肠道,以恢复肠道健康和调节免疫系统。在宇航员项目中,郭聃洋团队采集宇航员和预备宇航员身体处于最健康状态时的菌群进行培养,待训练结束或返回地球时,再将健康菌群注入身体,恢复肠道菌群稳定和平衡。
从 2009 年到 2020 年,郭聃洋所在研发团队累计为 3675 名航天员和预备航天员提供精准营养干预,其自体益生菌技术日益成熟。
2018 年,郭聃洋与其导师等联合成立全球首家人类自体益生菌干预中心,标志着自体益生菌正式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2021 年,伟达伟乐 MICROMIRO 健康产业(集团)成立,在中国实现了从发现微生物、筛选微生物、改造微生物到应用微生物的完整微生物组产业化技术体系,推动中国微生物研究走向世界前列。
伟达的力量 普世的大爱
郭聃洋以细胞健康为核心,将精准营养 / 医学分为三大版块,构建了系统完整的发展体系。一是以自体益生菌、人体微生态技术为支撑的伟达体系(MICROMIRO®);二是注重细胞生理学、精准膳食营养的普世体系(PUSHTESHAN®);三是以基因与蛋白质干预研究为核心的首恒体系(SHOUHENG®)。
郭聃洋博士与亚历山大.苏沃洛夫院士
(原圣彼得堡巴甫洛夫实验医学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在伟达体系的发展路径上,郭聃洋从五个维度进行搭建。其一,专注于微生物活体药物研究。2020 年 4 月,新冠疫情期间,圣彼得堡团队研制出世界首例口服新冠疫苗,该疫苗在研发成功后已大量应用于俄罗斯联邦军方高层。郭聃洋团队凭借二十余年的微生物载体疫苗研发经验,成为全球唯一能够开发五价菌体疫苗的科研队伍。五价疫苗以益生菌为载体,可搭载五种抗原,如非典病毒、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新冠病毒等,实现 “一次服用,五重保护”,具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迭代速度快、口服黏膜免疫更安全等优势。
郭聃洋博士手持恩师苏沃洛夫院士的照片
其二,伟达体系的第三个探索维度是建成全球最大的人体基因与人体微生物数据采集中心。在自体益生菌研发过程中,团队积累了大量人体基因和菌体基因数据。郭聃洋计划将这些数据整理,打造中国人自己的自体益生菌生物银行,预计保藏 200 万株菌种,造福国人和全人类。目前,国内首家 “自体益生菌疗法与个体化精准干预康养中心” 内已建立全球最大的 “中国国际人类基因与微生物组数据采集中心” 与中国国际自体益生菌生物银行,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其三,在伟达体系的第四个维度,郭聃洋聚焦大数据建模领域。与全球密码学、区块链顶级专家合作,利用其技术优势保障数据采集中心芯片安全,并通过 “AI + 物联网” 大数据建模技术,在精准营养与制药领域进行高通量筛选,为生物数据制药基础建设提供方向。
其四,开创 “定制化服务” 先河。郭聃洋深知益生菌因人而异,适合不同人的菌株各不相同。因此,应用自主 Quantbiome® 技术与独有的 Symprobitics® 共生培养制剂及其关联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生物健康产品和个性化定制服务,解决人体内微生物群落功能紊乱引起的健康问题。
普世体系是郭聃洋在细胞营养领域的全新探索,涵盖六大品类、40 余种产品,包括益生菌、益生元、细胞饮三大系列,实现精准营养覆盖更广人群。普世体系还是行业内首个进行定向益生菌产品研究的企业,如护肝益生菌、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益生菌、女性排毒养颜益生菌、专攻便秘益生菌等。
郭聃洋博士与新兰西总理珍妮·希普利阁下
在细胞饮研究方面,郭聃洋团队聚焦亚精胺与环磷酸腺苷,这两种物质是人体细胞的核心代谢产物,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相关研究曾多次荣获诺贝尔奖及国际大奖。郭聃洋团队在亚精胺提取和纯化技术上取得显著成果,提取纯度达到 6000 毫克 /100 毫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环磷酸腺苷的提取技术也超过 4500 毫克 /100 毫升。这些成果得益于团队在萃取、发酵与浓缩工艺技术上的创新,开发出独特的提纯设备与方法。目前,细胞饮系列拥有 12 个小类品种,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其提取物可作为食品与药品原料,填补市场空白。
郭聃洋博士与企业科研团队
首恒板块中,郭聃洋博士与多国院士科研团队发起 “人类长生计划”,旨在通过基因疗法将正常外源基因导入患者特定靶细胞,在 DNA 水平上修饰异常基因,以预防或治愈疾病,实现老而不衰、寿而无疾的状态。首恒研发团队在抗癌疫苗、微生物活菌药、基因病毒载体靶向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 AAV 病毒可将正常基因通过血液递送至全身,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用于治疗多种遗传病。
激活创新推动力 开启行业新时代
要保持企业的创新力和生命力,郭聃洋通过伟达和普世的发展路径给出了答案:始终以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为核心,反向推动研发方向和角度,使企业发展与人类发展同频共振。
作为一家研发型公司,研究投入与公司发展密切相关。郭聃洋打造了一支顶级研发团队,包括 5 名国内外知名院士、若干名国内外著名教授和专家学者,并与多家国内外专业机构和高校开展战略合作。此外,他还参与大量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建立,申请 100 余项国内外发明和实用专利,打破技术壁垒,计划将企业盈利的 30%-40% 用于科技创新。
在研究创新方面,郭聃洋认为,除了常规研究课题外,还应进行充满想象力的实验,为未来发展做技术储备,让研究与未来接轨,服务于未来。
创业之初,郭聃洋明确了公司愿景:利用人体和微生态基因数据,建立独特数据系统,借助 AI + 物联网技术,让高效健康食源性补充剂进入千家万户,以更精准的方式覆盖更多人群。基于此,公司延伸出总体文化 —— 共生普世构建卓越,精准干预启发典范。
同时,他还根据伟达体系和普世体系的不同发展方向,制定了各自的企业文化。伟达体系以 “保护人类用菌安全,保障人类微生态永续发展” 为宗旨;普世体系则致力于 “普世共生、启发典范”,将先进的营养干预技术奉献给大众。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郭聃洋发现国内学校在益生菌普及和教育方面较弱,许多孩子和学生缺乏相关基础知识。于是,他积极开展 “科普公益” 活动,提高孩子们对细菌、微生物等生物领域的兴趣,为未来生物发展培养中国力量。
郭聃洋表示:“‘普世共生’ 还蕴含着更深层的意义,即带动更多人正确认识人体微生态,重视自体微生态平衡,提升全民健康意识,真正实现‘人类第二基因组的精准干预’。”
回顾创业历程,虽有荆棘和低谷,但也有鲜花和巅峰。郭聃洋认为,创业要把握好每一个当下,实现每一个小目标,从而推动企业这艘巨轮不断前行,变得更加强大稳健,驶向精准营养与预防医学的星辰大海,开启中国微生态医学与细胞营养学的新纪元,创造人类健康史上的里程碑。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5-15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3-20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