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林散之:寂寞书道 身后留名

2023-03-29 17:49 作者:卡咪娜 吕月华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林散之(1898年—1989年)

原名林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祖籍安徽和县乌江镇,生于南京市江浦县(今浦口区)。1930年于上海师从黄宾虹先生,1934年“师造化”作万里游。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浦县副县长等职。1963年被聘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师,迁居南京。曾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诗、书、画被推为“当代三绝”。工书法、诗文,擅山水,以笔法、线质、韵味取胜,为当代书法史开辟新境,有“当代草圣”之誉。


 

2015年4月16日,《百年巨匠——林散之》在南京举行开机仪式

2015年4月16日,《百年巨匠——林散之》开机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林散之纪念馆举行。《百年巨匠·书法篇》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苏士澍,《百年巨匠·书法篇》顾问、中国国家博物馆原馆长吕章申,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言恭达,林散之长子林筱之,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时任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吴晓林以及林散之生前所工作生活过的南京市、安徽省马鞍山市有关方面领导应邀出席了活动。

林筱之题字“百年巨匠”

林散之是中国传统书法美学的集大成者,堪称诗、书、画三绝。尤其可贵的是,自古以来能独以草书传世的大家就非常稀少,而林散之便是其中之一。他早年拜乡贤范培开学书,后从含山进士张栗庵学诗。此后为求艺道,只身负笈上海,拜黄宾虹为师,尊师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挟一册一囊作万里写生之行。林散之一生学书由唐楷入手,遍临古今名碑,草书以王羲之为宗,怀素为体,王铎为友,董其昌、祝枝山为宾,刻苦磨砺,千锤百炼,作品富有清高卓越的“书卷气”。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林散之在书法界享有盛名,但实际上相较同时代的书画家而言,他出名较晚。那是在1970年代初,对海外发行的《人民中国》杂志推出了一期特刊以促进中日书法交流,林散之的草书条幅“东方欲晓”赫然排在首位。该特辑一经发行,立即在书法界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由此才记住一代书法巨匠的名字。

然而,又有谁能想到,这样的书法作品出自于一位左耳失聪、右手也有残疾的老者呢?原来,林散之早在幼年就因疾致左耳有些失聪;中年又多遭变故,导致左耳完全失聪;晚年,颠沛流离半生的他再次回到早年生活过的乌江镇,却在澡堂被滚烫的开水烫伤,全身烫伤面达90%以上,又因抢救不及时生命几近垂危。置生死于度外的老人见右手五指粘连却倍加焦虑,再三恳求之下,医生为他做了三个手指的分离术,最终保住了右手,得以继续书写。

林散之纪念馆镇馆之宝《自作诗 论书一首》

“搞艺术是为了做学人,学做人。”书道本就寂寞,然而书法家似乎也情愿守住这份寂寞。早期二十多岁时曾效仿古人在乌江镇建设一方“江上草堂”,只为求一份清净,专务诗书。晚年,他依然坚持这一信念并对学生萧平说,“书画是寂寞之道,要看重身后名。”他把作书与做人当同一事业来对待,常与友人书信往来谈书法创作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方法的探索,他曾说:“余十六岁始学唐碑;三十以后学行书;六十以后学草书。”尽管晚年时已声名远播,却对日本书界称自己是“中国当代‘书圣’”的提法不以为然,他认为能否保得住身后名,需要接受人民和时间的考验并坚称:“站住三百年才能算数”。

但林散之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死读书、读死书的人,他早年受家里一个师傅的影响喜欢练些拳脚,拥有一腔抱打不平的侠肝义胆。1930年代,长江洪水泛滥致使沿江八省受灾。地方权贵克扣救灾粮款,中饱私囊,林散之一方面带领群众修筑堤坝,另一方面亲自找到当时负责救灾的国民党要员宋子文的弟弟,当年秋天迎来了罕见的大丰收。1953年,政府将江浦县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的担子交到他素来拿笔杆子的手里,就是看重了他治水的能力和在乡邻中的救灾声望。

2017年“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学艺术大师作品展”在国博举办,展览上林筱之与父亲林散之塑像合影

对于林散之的书法,同时代书法家启功如是赞叹:“出入汉魏,放笔为草,纵横上下,无不如志。”日本书法名家青山杉雨说:“中国书法有林散之,是中国的骄傲。”晚年与之交往过密的赵朴初则详细论述曰:“远绍二王、颠素,近接明清诸贤,师古法,出新意,糅碑入帖,以柔济刚,笔势多变,随手生发,无不妙造自然,使书苑沉寂已久之草书艺术再现辉煌。”

斯人已远,精神长存。

2015年4月19日,摄制组在南京乌江采访林散之儿子林筱之先生

“《百年巨匠·书法篇》不仅仅是在宣扬20世纪的著名书法家,更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字没有灭亡,而是向新的方向、新的目标进军。”苏士澍曾在《百年巨匠·书法篇》开机仪式上表达了对该片所给予的厚望。8年过去了,影片和它所承载的巨匠故事、巨匠精神,依然星耀时代的天空,鼓舞大众的心灵,一如苏士澍所肯定的那样:“《百年巨匠·书法篇》的拍摄不仅仅是事关书法艺术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汉字怎么在中国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身上扎下根的问题。”

(2023年第06期)

【责编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