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分科研文章!遵义医科大学在骨再生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022-03-07 13:38 作者:王信 何芋岐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20220305日,由遵义医科大学属医院骨科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澳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中心共同设计完成,王信教授与肖殷教授(遵医候鸟专家)担任共同通讯作者,指导肖岚博士马亚萍硕士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完成生物材料领域的一篇顶级学术论文《The interplay between hemostasis and immune response in biomaterial development for osteogenesis》,论文以遵医附院骨科为第一通讯单位,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Materials Today》上2020年影响因子:31.041分,JCR分区1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澳洲NHMRC Idea 基金等资助。

《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期刊致力于报道材料科学界广泛感兴趣的最具创新性、前沿性和影响力的研究工作。该杂志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最受尊敬的新闻和评论来源之一,其范围扩大到涵盖材料科学领域的开创性原创研究,并旨在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领先论坛。该期刊素以对论文内容的新颖性要求苛刻而著称,国人占比率仅为4%,位列综合材料类期刊第8位,每年刊登世界范围内论文100余篇,其中生物材料类文章更是屈指可数,是全球公认高影响因子权威期刊之一。

临床上,大段骨缺损所带来的并发症,尤其是骨不连,仍然是对于骨科医生的一个巨大挑战。骨替代物的金标准仍是自体骨移植,很难用人工合成生物材料来替代。考虑到这些,开发用于功能性骨再生的先进材料迫在眉睫。最新研究表明,血凝块(骨损伤部位形成的第一个软组织结构)在骨愈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凝块主要由纤维结构为主体、浸润的免疫细胞和组织祖细胞组成,它不仅连接骨缺损断端,更为凝血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微环境。理想的纤维结构和适当的纤维粗细、纤维密度均可以帮助骨再生,而生物材料(如β-TCP)的植入可以影响纤维蛋白结构(如下图所示)。

同时,免疫调节也在骨愈合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诱导免疫细胞从炎症表型(M1型)向抗炎表型(M2型)转变的材料,往往表现出更强的骨诱导性。更重要的是,凝血剂引发的炎症反应反过来会促进凝血级联反应,形成正反馈,从而放大这两个过程。然而,抗凝剂中和凝血和抑制炎症,从而控制凝血和炎症反应,防止血栓形成。凝血-炎症和抗凝-抗炎两者之间的平衡在纤维结构和纤溶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炎症可以逐渐被“熄灭”,从而形成高效的骨再生微环境。

鉴于此,本文重点叙述了目前用于凝血和免疫调节的功能性材料,以及凝血-免疫相互作用在骨再生愈合中的关键作用。最后,提出了通过调节凝血-免疫相互作用来维持凝血-炎症和抗凝-抗炎之间的平衡,这为研发具有产生高效骨愈合血凝块能力的功能性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潜在成骨策略。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69702122000438

王信教授(右)和肖殷教授(左)在澳洲昆士兰合影

肖岚博士(右)和马亚萍硕士(左)在遵医附院进行大鼠体内实验

作者简介:

王信教授,37岁,海归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9年破格)。现任脊柱外科党支部委员、科副主任、遵义医科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骨科研究中心(ZMU-URMC)实验室负责人、遵医大附院-澳洲昆士兰大学骨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中心(ZMU-ACCTERM)联络人、遵义医科大学欧美同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秘书长,AO Spine Membership、ICMRS Membership、QCASE Membership。

2013年至2016年获得澳洲政府学费奖学金和导师奖学金全额资助,全日制脱产攻读澳洲昆士兰大学和昆士兰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的骨科学博士,师从于肖殷教授(昆士兰大学)、Ross Crawford教授(牛津大学)和Vaida Glatt教授(哈佛大学)。2017年4月获得澳洲优秀博士论文奖 Outstanding Doctoral Thesis Award(全澳洲同届毕业博士Top 5%),2018年6月被澳洲科学工程系中最高荣誉的Siganto Foundation Medal提名邀请博士后,2021年10月获得第13届中-澳杰出校友奖Alumni Award for Research and Science。

现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16篇SCI论文(含JCR中科院一区4篇,累计影响因子101.467分,平均影响因子:6.341分,单篇SCI最高影响因子:31.041分, H-index 为 9)。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国家国家级和省级课题,获得各纵向经费约100余万,且已主持完成国自然1项和省级课题2项。目前被聘任为《Tissue Engineering Part B》审稿专家,并担任《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期刊的客座编委、《Burns & Trauma》期刊的青年编委。

肖殷教授,58岁,澳大利亚昆士兰华人科学家与工程师协会主席、中-澳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中心主席、国际骨生物学和组织工程领域的学术领军人才之一。多年来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骨替代材料、骨再生及牙槽骨损伤修复等领域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Chemical Reviews, Nature Communications, Bio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ta Biomaterialia, Tissue Engineering)发表250多篇SCI论文,被引用8500余次 (H-Index 54)。受邀撰写两部英文专著,同时参与编写书籍章节15余部。自2001年以来, 其研究工作获得多达45个研究基金资助。主要致力研发生物活性材料,显著改善骨形成效率,其研究成果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共获得4项专利。

【责编 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