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万峰:走在国际前沿的心脏冠脉搭桥术领军者

《中华英才》半月刊 作者:黄雷 吕月华 2021-01-15 12:30

人生或许会有终点,但志向与梦想永无止境,在推动我国心血管外科事业发展以及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这条道路上,万峰教授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因为这是他作为一名心脏外科专家实现专业报国与救死扶伤人生价值追求的最佳途径和发力点。

心怀大梦的人浑身总是洋溢激情,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作为国内著名心脏外科专家,万峰教授身上既有湖南人的直爽与热情,又有着坚守梦想而独有的这种特质。缘于行医世家的耳濡目染和兴趣使然,万峰成功进入了心脏外科领域,随后他凭借多年欧美工作、学习掌握的国外先进技术,回国创造了若干“中国首例”,填补了我国心血管外科领域的空白,他也因此跻身为国内著名心脏外科专家。

但是,万峰在国内医学界更大的贡献,是他为推动中国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而进行的探索,作为中国医生集团模式的开拓者,他最早在国内建立“医生集团”,把国外具有独特优越性的医疗模式引进到国内心外科领域,解决了我国当前医疗服务存在的实际问题,让病人就近就能找到好医生,让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充分的利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心血管外科事业向前迈出了更大一步。

如今,身为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兼副院长的万峰,正在进行他坚守数十年梦想的新阶段,他要把多年来建立医生集团取得的经验以及新的医疗技术,通过培养团队、新技术开展、科研教学、国际交流合作等形式输入到上海东方医院,协助上海东方医院心内外科形成完美配合,把东方医院打造成国内外一流的,真正让心脏患者得到更好服务的国际化心血管病治疗中心。

“东方医院正在凭借上海国际前沿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国际化、研究型、公益性的一流医院,最终更好地服务病人,这跟我做的事情和追求是一致的,而这也是我退休以前还能做的事情。”万峰说,“最先进的设备、优秀的专家团队、多学科的合作,过去很多做不了的事情,现在都能做了,我只需要考虑怎么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就行,只要能开展和出成绩的,医院都大力支持,一路绿灯。”这既是东方医院的优势,同时这里也是万峰继续追逐梦想的新起点。

追逐梦想  创办医生集团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这是“自由执业”和“医生集团”首次写进“国字号”文件。

在长三角心肺救援联盟成立大会上,万峰接受聘书

这个信息对普通患者而言可能是陌生的,对享誉国内外的心脏外科专家万峰而言,却是格外振奋又欣慰的。因为这一信号意义深远,它意味着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已经到来,他所极力倡导和推行的“医生集团”有望大放异彩!这一信号还意味着,他过往20年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曾经在脑海中频繁出现的美好画面有望变为现实:更多德才兼备的医生不再受地域、场合、体制等限制,根据切实的市场需要,以患者为中心,履行行医职责,实现仁心与仁术的有机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

在国人的普遍观念里,医生是悬壶济世的特殊职业,较一般职业更加神圣,也唯其如此,医生似乎也应该是两袖清风的群体,不问市场和财富,但求学术与业务。相较之下,医生开公司、经商,就未免显得“为富不仁”。放眼全球,“医生集团”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是非常成熟的医生自由执业模式,而在国内尚属新鲜事物。那么是什么因素驱使着医生世家出身、对当医生有着天然亲切感和使命感的万峰,在救死扶伤的同时,执著于创办一个体制之外、受市场规律左右的“医生集团”呢?这一方面与万峰的成长环境和求新图强的个性不无关系,另一方面或可理解为是他旅居欧美学有所成的必然延续。

万峰的父亲是内科医生,母亲是检验科医生。万父早年在国民党部队做医生,后又随军起义加入解放军,南下解放全国后,又随援朝部队跨过鸭绿江,转业后就职于新疆克拉玛依矿务局医院。万峰就是在广阔的油田环境中出生的,对医院更是分外熟悉。然而,在反右和文革期间,万峰父母受到冲击和迫害,一家人回到了湖南老家。此后,万峰父母重新找工作,也就相当于今天的自谋职业。这样的成长背景对万峰并没有留下什么心理阴影,反而令他不那么看重体制,也丝毫不畏惧自谋生路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考98分都要哭鼻子。恢复高考第二年我考大学,第一志愿是湖南医科大学,志向就是学医。我太熟悉医院的生活了,小的时候,周末没事都会跟着父亲去查房。”1983年,当同学们都倾向留校任教的时候,万峰选择了到北京行医。面临阜外医院和肿瘤医院二选一的抉择,万峰倾向于前者。“阜外医院听着比较熟悉,有位知名的吴英凯教授,就选择了阜外并顺利进入了心脏外科。”就这样,机缘巧合下,万峰掀开了心脏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

五年后,升任主任的万峰主动作出改变,先后奔赴法国和美国,游走于各大医学学府之间。留美期间,他师从国际著名心外科专家、“心脏瓣膜外科之父”Albert Starr教授,从事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以及参与人工心脏辅助装置和心脏移植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当时导师Starr教授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心脏外科组织——思达-吾德心脏集团(Starr-Wood Cardiac Group)的创始合伙人之一,作为爱徒的万峰,自然有幸参与其中从事相关工作。该组织由20多位心脏外科医生和专业的管理人员组成,拥有科学的管理规范,责权利明确,向美国西北部3个州十几个城市的医院提供心血管外科医疗技术服务。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万峰切身体会到了医生集团这一模式的独特优越性,它可以解决许多医疗服务的实际问题。

首先,对病人来说,可以就近找到最好的医生看病,医生跟着病人走,而非病人跟着医生走。病人跟着医生走的弊端在于,有可能许多病人或者病情重不能转运,或者没有经济能力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许多疾病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诊治;其次,对医院来说,许多基层医院不缺设备、场地,就是没有好医生,一些难度大的手术操作不了,如果能去这些医院做手术,这些设备和场地就能有效地利用起来,还可以把当地的医生培养起来;第三,对医生个人来说,受大医院床位数限制,在大医院接触的病源、病种有限,在全国各地做手术可以见多识广,非常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

然而,身在异国他乡,纵有万丈豪情和才情,也难以逾越迥异的文化背景和巨大的社会观念差异这道鸿沟。正是这种格格不入的煎熬,给了万峰更强大的奋斗动力:为国人在学科最新发展领域及学术领域争得平等交流的一席之地;在国内为更多同行搭建自由执业平台,惠及广大患者。

牢抓机遇  海归报效祖国

个人的梦想不管是宏大还是具体,高远抑或迫近,都离不开时代力量的促成。就在万峰旅居海外的同时期,国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经济体制改革,它促成了许多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同时,明晰的归侨政策也在吸引着广大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发光发热。

万峰与国际同行

1994年,万峰作为翻译和助手陪同导师Starr教授来到中国做学术访问,这也是他出国六年后首次回国。这一次短暂的访问不仅给他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冲击”,也令他敏锐捕捉到政策背后隐藏着更广阔的发展机遇。“那时我就发现,国内心外科技术和设施的落后显然存在,不过差距不大,经过几年的交流和努力是容易赶上来的。但是理念的落后,包括环境、服务流程等方面,与最先进的模式相去甚远,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访问结束后,万峰随导师一行返美,而他与国内的联系却开始紧密起来。此后两年,他陆续到访香港、深圳等地,同时,国内好几家医院都邀请他回国,给出了很好的条件和施展空间,甚至直接将任命书递到他的手中。著名心脏外科专家、时任阜外医院院长朱晓东院士,就曾亲自写信邀请万峰回国做心脏外科副主任兼瓣膜和辅助循环研究室主任。面对纷至沓来的橄榄枝,万峰作出了果断选择,经当时阜外医院原院长郭加强的推荐,到阜外技术合作医院——邮电医院担任心外科主任。在当时不满36岁的年纪、尚未参加年底职称晋升答辩的情况下,万峰从主治医师被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

拥有系统完善的知识武装,又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万峰一投入祖国的怀抱便大展拳脚,创造了若干“中国首例”,填补了国内心外科领域的空白:

1996年,完成中国首例激光心肌血管重建、微创非体外跳动心脏冠脉搭桥术。

1998年,完成中国首例双心室人工心脏辅助装置(Bi-VAD)植入术。

1999年,完成中国首例冠脉搭桥+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

2000年,完成中国首例局麻清醒微创非体外冠脉搭桥术。

……

迄今,万峰完成冠脉搭桥等心脏手术万余例,手术例数和成功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万峰却并不满足于此,心里装着更大的梦想,也酝酿着更大的动作:做私立专科医院,引进实行国外最好的医护模式,建立一套成熟先进的医疗体系,以医院为平台,与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行合作共赢。

万峰在高度集中精力做心脏手术

1998年,万峰与同样有美国思达心脏集团受训经历、来自上海中山医院的赵强教授组建万兆开心公司。心脏手术业内又称开心手术,所以公司围绕心外科开展业务,合作方式是基层医院有处理不了的、需要会诊或手术的病人,万兆开心公司就派医生去提供诊疗。当时,公司只有他们两位医生,一个管理团队,后来又有十几个医生加入,并先后与全国近五十家医院签约建立合作关系。这应当是中国第一个“医生集团”公司。

“我们不是做一台手术就拿钱走人,而是长期合作,把技术带到签约医院,培养当地医生,让病人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最好的服务,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管别人怎么看,我都要去探索。”1999年,万峰应邀加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担任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任期间,年均手术量达500多台,在微创心脏外科领域享有盛誉。尽管当时上级领导对他这种模式有非议,所幸院领导比较开明,明确表态:“同行请你如果不去,你就逐渐没了学术影响力,你出去做一台手术是把医院的名声带出去了,还可以带两台回来嘛!”由此,万峰的万兆开心公司得以生存下来。

1999年,万兆开心公司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公司旗下签约医院之一 ——青岛第二人民医院将医院一栋小楼改造装修后交给万峰团队,并在青岛市卫生局的支持下,在没有先例的基础上,成立了股份制医院——青岛思达国际心脏(中心)医院。就是这家总面积1000多平米、床位26张的医院,《华尔街日报》记者进行实地采访后,评价为“在非盈利医院里实行半私有化的运作机制,为中国医疗界和中国医院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当事人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便是全国第一家由一群医生组织创办的心脏专科医院,是真正独立法人资质的新医院。

对于这一时期的摸爬滚打,万峰的自我评价是“做了一点推动中国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和改变的尝试,这些模式能让医疗新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

厚积薄发  为梦踏浪前行

在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由个体主导推动的开拓性探索一定是异常艰难的。显然,万峰不在乎这些。2007年为了实现建立心脏专科医院的梦想,万峰再度放弃体制内的稳定,辞去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主任的职务,带了十几个人的团队离开公立医疗体系,加入凤凰医疗集团,出任凤凰医疗北京地区总院长兼北京健宫医院院长和凤凰万峰心脏中心主任,他渴望借此机会成立继阜外医院、安贞医院之后北京市第三家心脏专科医院。但2009年,凤凰集团因筹备上市,资本运作转向,与万峰“建设心血管专科医院的梦想”有出入,面对高层的诚意挽留以及持原始股坐等集团上市成为亿万富翁的大好前景,他选择了退出。对他而言,个人的财富远不如留住团队携手实现梦想来的更为振奋、更有价值。

这时,万峰迅速注册了“神舟海德公司”。这是一个专门的心血管医疗服务的投资管理公司,显然,万峰在为日后投资建立自己的医院做准备。如今,神舟海德医疗集团旗下成立三家独立公司——青岛思达国际心脏(中心)医院、德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长沙泰和医院心胸中心,在全国各地有十几个签约托管中心。

2009年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外科陷入困境,时任院长陈仲强希望万峰能够带动北医三院心外科的发展。临危受命,万峰再次回归体制。这时,他一方面把北医三院心外科主任的工作做扎实,另一方面则沉住气等待时机,再图发展。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更多资本开始投向民营医院,主动同万峰接触的投资方开始多了起来。无独有偶,2014年夏,被媒体称为“首家医生集团”的张强医生集团在上海成立,在业界引起轰动。尽管,早在1998年万峰就提出并成立了第一个“医生公司”,显然张强医生集团引起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对此,万峰非但没有遗憾,还盛赞张强医生集团有着较强的品牌意识,还表示,当下成熟互联网和发达自媒体的环境下,希望出现更多像张强医生集团一样的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推动医务人员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间的人才交流,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推广,有望带动一个时代的发展。

万峰的部分聘书与荣誉证书

2019年初,在年近花甲之际,万峰陆续辞去了北医三院心脏外科主任和北京大学心血管外科学系系主任的行政职务,也辞去了在神州海德医疗集团的一系列管理职位,举家从北京迁到上海,赴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中心执行主任兼心脏外科主任,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副院长。从凤凰医疗回归北医三院的公立体制时,万峰曾向医院提出了一个要求——“自由”。如今来到东方医院,万峰却没有再争取“自由”。他说,他最希望的是获得医院的支持,获得发展空间,“自由是自己做出来的,不是事先要来的,要自由首先要懂得自律”。

在万峰看来,上海东方医院有快速发展的需求,自己团队有创新发展的愿望,需求的匹配和合作互利是其加入的重要原因。早在2013年的一次医学会议上,同为著名心脏外科专家的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向他发起了邀请。万峰设想联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心脏外科队伍在东方医院共同建立一个中外合资的国际心脏中心,但由于团队配置、医院硬件条件和美国方面的多种原因,项目并没有落地。不过,万峰也向刘中民院长承诺,如果东方医院位于上海陆家嘴的新院落成,建立起中国领先的杂交手术室,他一定会来。2018年11月,东方医院新大楼已经开始运营,万峰再次造访东方医院并参观了崭新的杂交手术室。

当时,全国90%以上的三甲医院都没有杂交手术室,能够掌握杂交技术的医生也不多,心内外科的合作就更难得,在这样的平台上医生可以完成任何想做的新技术,给病人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案。同时,东方医院有关微创心脏技术、心衰技术和人工心脏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以及由陈义汉院士带领的东方医院心脏内科团队在科研与临床的强大实力,内外科通力合作加持互补的良性氛围,深深触动了万峰那颗本想退居二线却还想做点事情的心。他希望能与一个伟大的团队和好的平台合作,做一点有创新和挑战性的事情。最终,万峰和三位核心团队成员一起来到东方医院,既包括跟随他20多年的首席麻醉师,也包括一位自己的博士生和体外循环师。按照万峰的说法,他不仅要对得起刘中民院长和东方医院对他的信任,还要对得起这些和他一起举家南迁的团队成员。

如今,加入东方医院后,万峰很快就着手把医生集团运营模式落地上海,落户于东方医院。万峰说:“我在体制内只有一块牌子,过去十几年奉献给了北京大学,现在我的东家就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东方医院现有开展的全国性合作项目我们全力去做,万峰团队过去的合作项目和未来新开展的合作项目也都会在东方医院和‘东方心脏’的统一招牌下联合发展,上海和北京的优势及特点不同,在符合国家政策情况下,获得更快更健康的发展,我相信在上海能够更好的做一些事情。”


中外媒体对万峰多次进行报道

【 人物简介 】

万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国家外科学院外籍院士,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中心执行主任兼心脏外科主任、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发起人、首任代理会长、第二届会长和荣誉会长,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原北京大学心血管外科学系系主任。他是国内多项心脏外科手术的开创者,中国医生集团模式早期的探索者和中国第一家医生创办的心脏专科医院的创立者,被世界著名《华尔街日报》专访誉为“跳动心脏外科的先锋”,并登上著名《远东经济评论》的封面人物——被誉为“心脏外科的先锋与开拓者”。

万峰教授1983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湘雅),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工作5年,1988年赴欧美(法国2年,美国6年)留学和工作8年后归国服务,1996年回国开展了中国首例微创非体外循环跳动冠脉搭桥手术和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植入术等多个第一,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和中华医学奖等科技进步奖多项,并在全国范围积极推广应用和建立全国性技术合作中心50余家,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和《人物》栏目多次专访,也是2017和2018年度“中国医生集团十大影响力人物”荣誉称号获得者,作为中国杰出的心脏外科领军人物和国际知名心脏外科专家被载入中国医学发展史册。

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路径管理著作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8-26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