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宝应:四常两聚机制让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更具温度

2021-06-11 09:35 作者:魏建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近年来,江苏省宝应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建优用好村级阵地为重要抓手,创新构建并认真践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四常两聚”机制,将农村党建与机关党建有机融合,沉资源、聚合力、提服务,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攀升,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探索和成功案例。

“四常两聚”机制的背景意义

“四常两聚”机制有序推动党群服务中心由物质形态的平台阵地向组织形态的战斗堡垒转变。党群服务中心是党员开展活动的必要阵地,更是近距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持续建优阵地,完善设施配置,破解村级缺少服务党员群众场地的难题,使之成为党组织倾听民意、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连心桥”,打通便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四常两聚”机制有效促进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增强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根基,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通过充分整合并下沉资源,帮助村级党组织将强化政治功能与服务群众统一起来,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四常两聚”机制有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转作风、强素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各群体的诉求更多样、利益关系更复杂,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难度不断加大。完善的制度、创新的服务方式将倒逼村级干部队伍加强作风建设,加快将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从传统行政向新型服务转变,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四常两聚”机制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

近年来,宝应县以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县镇村三级联动,先后投入近2亿元,推动283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同步建立“四常两聚”机制,让农村党建阵地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推动聚人气、聚民心。该经验做法在扬州市全面推广,获评2020年度全市组织工作“优秀创新创优成果奖”、全县“机关部门工作创新奖”,并被中组部《组工信息》点赞。

优化管理制度,确保大门常开。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障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顺畅运行。一是规范阵地运行。出台《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办公管理制度》等,明确“集体所有、全民共享”原则,在不影响正常办公的情况下,鼓励群众租借党群服务中心部分场地举办活动。采用“必备功能+定制清单”模式,细化群众租借场地流程、租借用途,推动阵地发挥便民利民作用。二是规范日常管理。制定《村干部日常管理考核办法》等,确保村干部每日去向、联系方式、值班安排等“三公开”,办公定点、岗位定人、工作定责、服务定效等“四明确”。健全镇(区)“查晒比学”督查推进机制,常态化开展全覆盖式明察暗访、交叉检查、观摩互学,确保村级将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责任追究等要求落到实处。三是规范干部考核。将民生服务项目落实情况、群众满意度评价等在村级干部考核奖惩中的比重上调7个百分点,引导村级干部切实转变作风、履职尽责。在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全媒体开设专栏,重点宣传一批服务群众实、发展举措新、群众口碑好的村级干部典型,示范带动村级干部队伍对标先进找差距、比学赶超勇担当。

完善设施配置,确保场所常用。对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布局和设施再优化,为提供优质服务打好基础。一是优化功能布局。坚持党群服务中心与其他组织的服务阵地“共建共享、整体联动”,围绕妇女儿童、残疾人、少数民族等不同群体,打造妇女儿童之家、残疾人之家、“红石榴”家园等,统筹安排综合治理、颐养救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等公益类、服务类、慈善类用房,确保阵地能够建得好、用得上。二是完善设施配备。内部设施突出方便实用,每个村均配备血压计、血糖仪、身高体重测量仪等仪器设备,开设农村淘宝服务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外部设施突出配套齐全,重点做到“五有两没有”,即每个村有国旗杆、有标准的篮球场、有平整干净的步道、有宽敞整洁的广场、有令人舒适的绿化,没有围墙隔离、没有上锁的大门。三是打造特色平台。因村制宜打造品牌化阵地功能分区,根据阵地条件、实际需求等情况,突出个性化、特色化设立服务场所,结合实际建设村史馆、科普E站、VR智能体验馆、特色乡村产业馆等品牌分区,为群众提供展示和体验的平台。人性化打造自助服务平台,利用休息驿站等场所,提供免费饮水、热饭就餐、无线上网等贴心服务。

推动阵地共享,确保活动常办。以更多元的活动吸引群众,促阵地更兴旺。一是下沉资源力量。按照“党员群众需要什么,村级阵地就提供什么”的宗旨,开展“1+N”服务进村居行动,通过党建引领“1”宗旨,履职尽责的“N”个部门每月轮值,确定1个服务主题,自主谋划活动,将文体活动、健康服务、技能培训等多种内容和活动形式有机融入党员群众工作生活,实现283个村(社区)全覆盖。二是丰富活动内涵。优化“党建+公益”模式,以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开展“红色创投”,通过群众需求“点单”、社会组织党组织“接单”、村级党组织“买单”、社会监督“评单”四步骤,指导村级党组织通过每年5万元的为民服务资金购买社会服务,打造广洋湖镇万新村“暖水瓶综合助老”、射阳湖镇水泗社区“爱心歇脚点”等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价值的党群服务活动品牌。三是提升活动质效。开展“最具人气党群服务中心”和“最受群众欢迎服务项目”的评选展示活动,表彰、奖励一批服务群众务实有效的村(社区)和县级部门,促工作加强、整体提升。推广夏集镇蒋庄村“党建阵地+”经验,全县所有村党群服务中心在阵地叠加互联网服务站、金融便利店、亲情联络吧等功能,为群众提供代购代销、小额取现、打印复印等20多项特色小微服务,全年为群众节约800多万元,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96%以上。

丰富服务内容,确保群众常来。采用群众视角,着力把服务优起来,让党群服务中心更具温情、更有热度。一是细化便民服务。统一印制民政帮扶、劳动就业保障等12大类60余项内容的《服务指南》,开通水电气费缴纳、快递包裹寄存等便民项目,合理设置服务大厅能承接的服务项目,公布办理流程、具体要求、负责人信息等,让群众办事少跑腿。每村明确1—2名帮办人员,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等无法到场办理的,免费上门代办。二是优化惠民服务。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乡贤馆、人才技艺展示室等功能场所,进行“村企联建”“村社联建”等行动,与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办活动,积极引进资金、兴建项目。去年,全县各村共引进资金2.1亿元,兴建项目124个,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2600多个,就业村民平均年收入接近5万元。三是提供利民服务。利用好村(社区)公开栏等平台,加强各级各项利民政策的宣传普及,让好政策落地落实。发挥功能室的专业服务阵地作用,利用百姓大舞台等,定期开展村(社区)艺术文化节、党建文化节,提供声乐、书法等各类文化艺术辅导,让广大党员群众走进来、留下来、聚起来。

“四常两聚”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宝应县通过“四常两聚”机制的实践,积极打造特色鲜明、内涵深厚、辐射广泛、载体丰富的党建品牌,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在此过程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以阵地建设筑牢政治引领基石。提高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就应该遵循问题导向,在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上进行党建创新突破。宝应县的“四常两聚”机制通过党建引领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在建强班子、建优制度、精准服务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重点推进,最大限度发挥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彰显凝聚力的“红色地标”。

二是以整合资源培育经济发展动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需要以增强县域内生动力作为根本支撑。从宝应“四常两聚”机制实践来看,通过实施“村企联建”“村社联建”“红色创投”“互联网服务站”等“党建阵地+”服务行动,促进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零距离”的同时,拓展了乡村经济发展触角,触发了村级集体经济新增长点,激发村级内在发展动力和活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是以特色品牌丰富党建服务内涵。宝应县在推进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使用需求,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注重总结典型案例、推广党建品牌,指导镇村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进行个性化试点,以“百花齐放”的活动、项目凝聚、服务和引导更多党员群众,结成一个体系完善的党建服务网络。

(作者为江苏省宝应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党校校长魏建)

【责编 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