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里洋溢着喜悦与希望。贵州省第二例接受人工心脏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患者李大哥(化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与康复后,各项指标恢复良好,今天顺利出院,开启全新生活。

这是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实施贵州首例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手术(以下简称“人工心脏植入术”)后的又一成功案例,意味着今后终末期心衰患者在家门口便能拥有重获新生的先进治疗选择。

李大哥(化名)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此前一直在广东务工。今年7月,他突然感觉走路累、干活喘,以为只是小感冒,输液治疗后他便继续务工。可反复的乏力、呼吸困难让他意识到情况不对。后来医院检查说心脏有问题,他就赶紧回了贵州。
8月6日,李大哥抵达遵医附院就诊时,病情已十分危急——心衰症状频繁发作,肝肾功能也因心脏问题受到影响。
入院后,李大哥心悸气促的症状已特别明显,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刘达兴首先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延缓李大哥的病情进展,同时组织MDT专家团队研究讨论,拟订最佳治疗方案。由于李大哥病史较短,最初考虑规范用药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均无法缓解他心悸气促的症状,且由于左心室无法正常泵出血,李大哥出现了肺循环淤血,肝肾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病情持续加重。MDT专家团队综合考虑,安装一颗“人工心”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手段,而李大哥也达到了接受人工心脏移植的各项手术指征。
9月26日,在手术室麻醉科、超声科的协助下,刘达兴带领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为李大哥实施了人工心脏植入术。术后,心脏大血管外科任彦副主任医师带领医护团队严格做好李大哥的围术期重症监护工作,严密监护各项指标,重点关注李大哥的右心功能、肺动脉压力以及“人工心”的转速、流量调节等问题,以达到左右心室血液泵入泵出的最佳平衡,既保证血液对全身组织的灌注,又避免回心血量过大,同时,严格给予李大哥抗感染、抗凝血治疗。
作为贵州省唯一可开展心脏移植的单位,遵医附院此次成功完成第二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并非偶然。据刘达兴主任介绍,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年收治病人1500余人次,手术1000余台次,已形成从“药物治疗——器械治疗——人工心脏——心脏移植”的完整心衰治疗体系,可开展新生儿复杂先心病矫治、主动脉夹层手术等各类高难度心脏手术,目前已完成心脏移植30余例,多数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0-11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6-17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