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的晨光穿透云层,洒向天安门广场,一场承载着历史与时代使命的阅兵式在此展开。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典,这场阅兵不仅是国防力量的展示,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钢铁洪流与历史回响的交织中,我读懂了“正义必胜”的永恒真理,也触摸到了民族复兴的强劲脉搏。
徒步方队中,八路军、新四军等荣誉部队的后裔迈着铿锵步伐走过广场,他们的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节点上。80年前,先烈们以“小米加步枪”的简陋装备,在中华大地上筑起血肉长城;而今,100%国产化的装备方队列阵长安街,从东风导弹到隐形战机,每一件大国重器都诉说着“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誓言。这种从“救亡图存”到“强军护国”的跨越,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落后就要挨打”到“落后必将自强”的生动诠释。当抗战老兵乘坐礼宾车接受致敬时,他们颤抖的军礼与年轻士兵坚毅的目光,构成了一幅精神传承的壮阔画卷。特别是总书记来到6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身边,微笑着俯下身,同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这一握,情深意重,让人温暖而激动,我泪流满面。
空中护旗梯队携“和平必胜”标语掠过天际,这一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的硬实力从来不是威胁的符号,而是和平的盾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谴责侵略者的残暴,是为了唤起对和平的向往。”80年前,中国以3500万同胞的牺牲支撑起东方主战场;80年后,维和部队方队头戴蓝贝雷帽的身影,彰显着从“捍卫主权”到“守护和平”的角色升华。这种“强而不霸”的智慧,恰如盛唐以“丝绸之路”而非铁骑传递文明,今日中国正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为动荡世界注入稳定性。
作为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最令我动容的是那些“隐形”的细节,从镜头内看到年轻士兵们列队迎接外国政要时“额头渗出的汗水在阳光下晶莹如钻,汗水浸透军装仍纹丝不动”的坚韧,女民兵方队将青春融进绿色戎装,用柔肩担起新时代的使命。他们与80年前“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先辈,同样诠释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基因传承。阅兵式上,科研人员代表方队首次亮相——那些研制出国产航母、北斗系统的“隐形守护者”,用青春兑现了“科技报国”的承诺。这让我意识到:复兴之路无需人人持枪,但需人人扛责。无论是扎根实验室的科研者,还是坚守岗位的普通劳动者,都是新时代的“战士”。
时至今日,但“正义必胜”的呐喊仍在耳畔回响。这场盛典教会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苦难中汲取力量;展示实力不是为了威慑他国,而是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当以抗战精神为炬,在各自的岗位上“血战到底”,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因为唯有自强不息,方能告慰先烈;唯有团结奋斗,方可告慰历史。
【责编 李媛】
人民网2025-08-15
新华社2025-08-14
人民网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