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报道 > 正文

红色记忆 | 陶峙岳:和平起义 功在千秋

《中华英才》半月刊 作者:本刊记者 邓丽君 王 爽 2022-09-23 20:04

“在和共产党人相处的三十多年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襟怀是那样的坦荡,他们的感情是那样的诚挚,他们的行动又是那样地说一不二,我从内心深处感到真是追随幸有缘!”

57位开国上将中,陶峙岳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他曾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后又成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更为特殊的是,他1982年入党时,年龄已经90岁,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年龄最大、时间最晚的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陶峙岳

在新疆石河子市街心花园的正南方向,建有一座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馆里悬挂着陶峙岳的大幅照片,新疆人民不会忘记他的贡献和功劳,当年,为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他带领10万人在新疆起义,后又带领数万士兵在新疆开垦,将沙漠变为绿洲。

2022年7月13日下午,正在新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军垦博物馆,重点了解了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并特别提到“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

当年,陶峙岳率领的22兵团编入新成立的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时,他已经62岁,两鬓斑白,但仍干劲十足,白天到农场指导工作,晚上很晚才休息。在陶峙岳的领导下,兵团创造出在戈壁滩上种植棉花、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建设城市等奇迹,让新疆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农业示范区。兵团精神,也正是自那时起开始生根发芽。

1955年,陶峙岳被授予上将军衔。授衔仪式结束后,他继续扎根新疆,直到1970年。

事实上,早在新疆和平解放后,王震就想邀请陶峙岳入党,但他却认为自己尚未达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是所愿也,不敢请也”。直到1965 年,他才郑重地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上交,但由于“文革”开始,他又有特殊背景,入党一事被迫搁置。1982 年5 月,他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他写道,“我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有益于人类社会事业的实践。” 同年9月18日,陶峙岳正式入党。透过其漫长的入党历程,可见其对中国共产党的执著追求和对加入党组织慎重的态度。

1982年,湖南省军区政委卢文新,代表军区党委传达陶峙岳入党喜讯,90岁的陶峙岳(右)光荣入党

1983年6月,陶峙岳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那一年,他91岁。

在晚年的愿望中,他讲,“在有生之年,仍应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建设祖国、统一祖国的神圣事业中,竭尽绵薄之力。同时,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不辜负党对自己的期望。” 

1988年12月26日,陶峙岳在湖南长沙病逝,享年96岁,这位情系新疆的共和国上将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王震在追忆陶峙岳时动情地讲:“他对党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跟着共产党走,祖国才能繁荣昌盛。”并赞扬陶峙岳“毕生为国,堪称楷模”!

和平的希望

新中国即将成立之时,六分之一的疆土还孤悬塞外,如何和平解决新疆问题,成为当时中央政府的重要考量。

当时的陶峙岳是新疆警备总司令,虽然是国民党政府的高级将领,但他对国民党政府非常失望,一直采取阳奉阴违的做法,多次违抗命令,拒不出兵关内与我军作战。正是他,让毛泽东看到了和平解放新疆的可能性。

陶峙岳出生在湖南宁乡县火龙洲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饱读诗书,12岁即到长沙求学,后步入湖南陆军小学和保定军官学校。军校毕业后,他相约同学潜入天津,密谋组织了一支讨伐袁世凯的军队,正准备生擒称帝的袁世凯时,袁世凯抱病身亡,他只好偃旗息鼓,回到湖南,开始了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18岁时,陶峙岳就参加了辛亥革命,当过黎元洪的贴身警卫,拥护孙中山,信仰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中的民主派。他很会打仗,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称为“常胜将军”,1937年的淞沪会战时,他指挥第8师迎头痛击日军,打出了凛凛威风。

由于非蒋介石嫡系,他屡遭排挤,直到全国抗战胜利后,张治中出任新疆政府主席时,他的命运才开始转变。他曾应张治中之邀,两度入疆,担任新疆警备总司令,成为张治中和平主张的坚决拥护和捍卫者。

在新疆,78师师长叶成及其下辖179旅旅长罗恕人都是反苏、反共的重要代表,为胡宗南嫡系,同时,骑1师师长马呈祥是青海马家军的地方势力,保留强烈的地方割据观念。此外,乌斯满武装土匪也是一股顽固的反动势力。陶峙岳到新疆后,以西北军政副长官兼新疆警备总司令的身份采取了一系列团结措施,缓和了新疆内部矛盾,稳定了新疆局势,获得了军政各界的一致推崇和尊敬。

武统新疆对于当时的中央政府而言,也是胜算在握,只是一旦开战,受伤害的必是国家和百姓,对于当时的新疆而言,最好的出路,就是和平解放。可在当时,还有部分主战派动向尚难预料。

“个人对政治上绝无企求,只期全省和平获得保障,人民不致涂炭,军队不致牺牲,则对国家,对各族人民应尽之责,即已达成。”当毛泽东收到陶峙岳和时任新疆政府主席的包尔汉的电文后,兴奋地一口气吸掉了半支香烟,他讲,“陶峙岳将军就是和平的希望嘛,看来和平解放新疆,指日可待了!”

艰难的周旋

叶成、罗恕人、马呈祥是和平起义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为他们掌握着驻新疆大部分武装力量。

陶峙岳从新疆本身的特点,又根据当时全国的局势,天天说,夜夜说,持续谈了一周,说的方面很多,就是希望他们在思想上有所转变。是离开,还是兵变,三人始终摇摆游移,陶峙岳不得不一次次艰难的周旋和劝解。

1949年9月19日,叶成接到胡宗南急电,要求他们把部队转移到南疆待命,叶成、马呈祥、罗恕人等连夜商量,决定胁迫陶峙岳将部队转移至南疆继续顽抗。此时,陶峙岳处境十分危险。紧急时刻,叶成鉴于私情,于当夜至陶峙岳处,告知其密谋之事。陶峙岳立即留住叶成,并电话约马呈祥、罗恕人商谈,再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直谈到天亮。次日,他又冒险只身前往骑一师师部,与三人面谈,分析形势,权衡利弊。

随着西宁解放,马家军被捣毁无余,马呈祥无心恋战,最终听从了陶峙岳的意见,表示愿意交出部队,叶成、罗恕人见势也拟将离去。为避免节外生枝,陶峙岳等请示中央后,促成三人携带财产于9月25日离开新疆。   

当天,陶峙岳立即领衔发布起义通电,他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把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全部倾注在了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电文中,“……峙岳等谨率全军将士郑重宣布:自即日起与广州政府断绝关系,竭诚接受毛主席之八项和平声明与国内和平协定。全军驻守原防,维持地方秩序,听候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及人民解放军总部之命令……”

在民族大义面前,陶峙岳顺应历史潮流,冲破重重阻挠,最终成功和平起义。这一举动,避免了一场危及新疆各族人民安宁和国民党10万官兵的动乱灾祸,确保了西北边疆局势的稳定,为新疆的和平解放、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一周后的开国典礼送上了一份大礼。

就在新疆各族人民沉浸在和平解放的喜悦中时,一小撮反动分子却开始暗中制造和策划暴乱,陶峙岳开始到各部队稳定人心、宣讲形势。有一天,陶峙岳来到玛纳斯,这是新疆北部的一个小县城,刚刚到达时,会场便出现一片混乱,并响起枪声,司机担心陶峙岳的安全,希望马上返回。可陶峙岳却拉开车门,手一挥,挡住奔涌的人流,此时又有几发子弹从会场上空飞过,会场再次大乱。

“谁想开枪就开吧,有胆量就朝我开枪”,陶峙岳拍着胸脯,厉声喝道,字字如铁,句句如钢,会场瞬间鸦雀无声,人们被他凛然的大义所震慑。紧接着,他从自己的体会谈起,苦口婆心地讲起和平起义的意义,讲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政策,在如此危险的境况下,总司令和蔼可亲地和大家谈心,官兵们被折服了。当晚,他住在了玛纳斯,不少官兵和老百姓甚至偷偷前往其下塌处观望。

面对各地不断的骚乱,陶峙岳一边抓紧平定叛乱,一边筹谋解放军早日进疆事宜。在酒泉城,他终于见到了彭德怀和王震,三位湖南老乡热血沸腾,紧握的三双手拉开了西域古道最壮丽的“西征画卷”。

起义归来, 陶峙岳(右一)的生命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迎接解放军大兵团入疆,陶峙岳亲拟了《告全疆将士书》,使全疆官兵认识了和平解放的意义,认识了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这在全疆引起强烈反响。随后,新疆起义部队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新生的新疆军区正式成立,彭德怀任司令员,王震、陶峙岳等任副司令员。12月,起义部队整编后,陶峙岳任第22兵团司令员。新的生活开始了,陶峙岳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兵团的建设中。

忘我的垦荒

为了改造原有队伍,陶峙岳下了一番功夫。他宣传人民解放军的宗旨、纪律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宣传官兵平等、官兵一致,反对军阀作风的理念,还发动战士们开荒生产。

摆在全体官兵面前的垦区都是万古荒原,人烟稀少,没有民房,帐篷也极少,遍地杂草丛生,各种野兽出没无常,入夜常常可以看到豺狼瞪着蓝绿的眼睛,令人恐怖。粮食不够,生产工具也奇缺,开荒生产谈何容易。

陶峙岳在地图上认真勾画着垦区,不断在地图上留下一个个红线和蓝圈,犹如每场战役前,他在地图上留下的纵横交错的箭头一样。他清楚,这又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虽然没有硝烟,但激烈程度,绝不亚于一场血与火的战斗。

1963年,陶峙岳(左)与王震在新疆奎屯西果园

随后,根据部队划分的任务,垦区用创建红色根据地的办法,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了赶上春播,大家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开垦荒地,可农时不等人,有地没种子,最后,王震和陶峙岳一咬牙,号召全体将士每人每天节约2两粮食,然后将口粮运到数百里外,找老乡换种子。

经过大家的辛勤努力,到年底,各垦区完成了既定的开荒任务,陶峙岳带领22兵团垦荒23万亩,超额完成军区布置的任务,基本实现了粮食、肉食、蔬菜的自给,打赢了屯垦戍边的第一仗。

1952年,陶峙岳又带领22兵团官兵在玛纳斯垦区植棉二万亩,亩产籽棉超过了200公斤,刷新了全国亩产纪录。1953年,面对屯垦部队蓬勃发展的生产局面,22兵团集中设备、集中人员、集中种羊资源,在紫泥泉设立种羊场,建立种羊品种繁育基地。此间,他与官兵们风餐露宿,艰苦奋斗,植树200余万棵。

陶峙岳非常重视垦区的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建设,甚至主动捐出自家多年的积蓄一千块银元和数条黄金,用作兵团购置农耕机械的资金。以此为家底,兵团成立了机耕队,由他亲自掌握。在他的辛勤操持下,垦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不仅大大减轻了军垦战士的劳动强度,也有力地推动了垦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965年7月5日,陶峙岳(左二)等人陪同周恩来、陈毅及自治区党政领导视察农八师石河子垦区

1954年后,22兵团编入新成立的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陶峙岳更加忙碌了。在他和王震的规划下,兵团创造出在戈壁滩上的一系列奇迹,新疆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其中石河子、奎屯等迅速从农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绿树掩映、道路整洁、工厂林立和农工商贸综合发展的戈壁新兴花园城市。

1950年陶峙岳到北京面见毛泽东时,毛主席对新疆工作曾提过三点意见,“一是改造好起义部队,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解放军;二是注意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要通过各种工作,去消除历史上造成的各民族间的隔阂,加强民族团结;三是要积极建设祖国边疆和保卫边疆。”

这三条陶峙岳始终牢记心中,他从自我做起,把新疆兵团事业视为自己一生美好理想的全部归宿,最终没有辜负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期望。 

198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30周年,为新疆立下汗马功劳的陶峙岳,被邀请与新疆军民同庆胜利,然而,此时的陶峙岳正有疾在身,无法前往,他老泪纵横,拍着床沿叹道:“我欲乘风度玉门呀。”第二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陶峙岳再次被邀请,尽管身体仍然不适,但重返旧地的热切,让他下定决心再度飞越玉门关,终是圆了夙愿,看到了他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土地上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1988年12月26日陶峙岳病逝,王震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亲自致了悼词,这也是对其一生的诠释和总结,“陶峙岳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爱国爱民的革命军队的高级将领,他率领国民党军队起义有很大功绩;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领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屯垦戍边所创立的功勋是永垂不朽、丹青有著的!”

(2022年第18期)

【责编 李鹏】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