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智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智库 > 正文

陶建群:对未来的思索、想象和期许

——《迩思遐想》出版有关过程、内容及体悟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陶建群 2025-04-22 13:40

时间飞快,转眼间《迩思遐想》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已有两年多了。期间,收到很多读者来信来电,都说这本书中涉及的有关人生感悟以及随笔、时评、调研报告等方面的写作,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启发与帮助,对我表示感谢,心里着实感动。特别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有很多读者朋友让我谈谈出版这本书的有关过程、内容及体悟,我一点也不敢怠慢。 

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来,由于工作的需要,我经常带队到全国各地去调研、采访,了解基层治理与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回京后,还要撰写调研文章、审阅上版稿件,工作忙忙碌碌,虽辛苦但很充实。《迩思遐想》这本书,就是近几年来本人利用工作之余,把自己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等有关情况写出来的。全书是由“时事评析”、“好书阅评”、“采写心得”、“前言后记”、“直抒己见”、“研讨总结”、“专题讲座”七辑共75篇文章所组成的评论、随笔、理论等合集,所选文章均在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网、人民日报海外网、《人民论坛》等中央主流媒体公开发表过。

   时事评析,是对近几年引起大家高度关注的社会热点,本人第一时间将其进行理性评析,在中央主流媒体上公开发表之后,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共鸣,影响广泛。如《两记耳光两种境界》《到地里写论文才是真本事》等。好书阅评,是对部分有代表性的著作品读赏析,探究其佳作的特点特色。采写心得,是应《老记说事》《新闻与写作》等约稿,把这些年来调查报告、人物访谈等采写经验与大家做一一分享。前言后记,是给自己或他人著作写的序言及后记,介绍其写作脉络,表达其思想情感,致谢其亲朋好友。直抒己见,是重读部分经典作品之后的人生感悟,如“虚荣心背后的契约精神—-重读经典名著《项链》”,以及应邀解答读者所提出的有关文艺创作等方面的问题,阐述自己在创作中的探索与实践、观点与看法。研讨总结,是近年来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座谈会上的总结发言或建议点评。专题讲座,是应邀分别给党政干部和高校师生讲课之后整理出来的讲稿,阐明如何进行网络调研,指出网络文艺批评所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出路等。我把这些内容汇编成一本书,并以《迩思遐想》作为书名,来概括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期所盼,以及对未来的思索、想象和期许等。尽管这个书名还不能完全囊括其全部内容,但我认为“迩思遐想”寓意很好,也非常契合我整理这本书时的状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心中释然。《迩思遐想》这本书中的文章有长有短,涉及的内容繁杂,题材体裁多样,表述形式多变,既有评论、随笔之文,也有理论、调研之章,将其合集出版,汇总一下这些年来工作之余的笔耕成果,聊以慰之。

在人民日报社这个大院里,学习、工作、生活快30年了,这期间,本人亲历了《人民论坛》发展全过程,见证了《人民论坛》不断壮大与成长,有很多难以忘怀的事情,深深印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在人民论坛杂志社担任副总编辑十几年来,我一直负责分管采访、调研工作,经常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国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著名专家学者到全国各地调研,撰写了大量的调研报告,发表了一系列基层治理创新经验和研究成果,并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批示,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深受读者和被调研单位的一致好评。之后,又因工作需要,到《国家治理》周刊任副总编辑,仍继续负责分管、统筹人民论坛杂志社整体的采访、调研业务,并长期坚持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政论智库型媒体作用,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基层治理素材和典型案例,为扩大《人民论坛》在全国各地的影响力、提升其办刊质量与创新发展,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这本《迩思遐想》书中有很多文章可以作充分说明,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而今,本人担任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首席研究员、人民论坛调研组组长,继续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培养年轻的采编队伍和理论研究骨干,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可以自豪地说,在人民论坛杂志社工作二十多年来,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最宝贵的年华。

《迩思遐想》这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尤其是资深报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国昌的大力支持,他在百忙之中欣然为《迩思遐想》写序,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在读者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为此,我深受鼓舞!下一步,我将这些年来深入基层的调研手记再出版一本书,以感谢读者朋友对本人的厚爱!

(作者系资深媒体评论员、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首席研究员、人民论坛调研组组长)

【责编 李媛】

便觉春风扑面来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4-01-13

陶建群:对未来的思索、想象和期许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4-22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