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智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智库 > 正文

娄贵山:中国华北虎刍谈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4-05-18 21:05

作者照片_proc.jpg

作者简介

娄贵山,影艺博士,IPA认证高级国际摄影师,世界摄影联盟“国际摄影十杰”,国际影艺联盟“金相机奖”获得者。联合国“国际和平艺术。同时也是史学家、作家、画家。中国虎(华南虎和华北虎)及其民俗历史文化研究学者。

现为中国摄影学会(PSC)、中国民俗摄影协会(CFPA)、英国皇家摄影学会(RPS)、国际摄影家联盟(GPU)、美国摄影学会(PSA)等会员。亚太影艺联盟(APPA)和亚太国际影艺学院(APIVAI)博学会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客座教授,中国民俗研究院院士等。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涉及绘画、摄影、文学创作,史学、动物学及民俗人文等研究,成绩斐然。早期绘画和摄影作品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多次获奖,同期还发表了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散见于报章杂志,并有史学著述。

近年来,侧重于中国虎民俗文化、濒危动物研究及其摄影创作。在摄影艺术创作方面,拍摄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先后有7000多幅作品在国内外获得金牌、银牌、铜牌及其它奖项。其中,2023年在国际摄影赛事中获得30余枚金牌。

在濒危动物和中国虎民俗文化研究方面,重新审视了中国虎种华北虎的亚种归属问题和中国虎民俗文化溯源,并有着独到的论述和见解,历时六年,完成了长篇论著《中国虎文化研究初探》。

在濒危动物摄影方面,着重涉及中国虎(华北虎和华南虎)摄影创作,是目前已知首位中国虎专题摄影创作者。其《中国虎》作品获得国家版权局版权认证。中国虎作品颇受好评,在国内外展赛中获得多个奖项。其中,2022年获得“奥斯卡摄影金像奖”,2023年获得丝路影像博览会“全场最佳呈现奖”并入展国际摄影家联盟(GPU)举办的国际摄影节,2024年获得“北京五棵松万达空间摄影艺术展”金奖及“世界摄影和平奖”等。

娄贵山:中国华北虎刍谈

虎无疑是威震八方的百兽之王。它额头上的“王字形”条纹,更是为它们增添了几分霸气和神秘感。老虎和中国的缘分远不局限于五千年的文明史。200万年以前,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中国老虎的祖先华北虎就在河南渑池存在了。

中国人一直与虎打了几千年的交道,中华古代文明的宝库中,不知道给人们留下了多少虎的印记,虎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在古人心中,虎是最强有力的猛兽,甚至能和至尊神兽龙相提并论。人们对虎的敬畏、喜爱和羡慕的各种感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虎文化,更不用说无数带有虎的辞语。

考古化石证据告诉我们,中国的老虎正是以华北中原大地为起点,并扩散到整个中国。

现在就让我们将那些破碎的化石证据串联起来,重新寻觅中国虎的历史踪迹,并为华北虎正名。

1904年,美国博物分类学家布拉斯根据河南渑池兰沟出土的老虎头骨及下牙床化石,确认为老虎化石。经研究鉴定认为,早在距今约二百五十八至二百一十五万年前的远古时期,这片区域就有老虎活动。鉴于历史上渑池位于华北大中原区域,布拉斯依照最早发现地属地区域命名的国际惯例,当时就命名为“华北虎”。

1924年,瑞典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又在研究渑池的这个头骨化石后认为,这件头骨尺寸与美洲豹相等,显然应该与虎豹归为同类,其形态特征又不属于豹,更似猫,便将其称为“古中华猫”。

后来,有中国学者认为,渑池化石与虎有很多类似的形态特征,将其归入到豹属猫科,改称为“古中华虎”。

历史上河南渑池是仰韶文化中心,中国虎的祖先华北虎化石在此发现,对重新确立华北虎的历史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另外,考古学家还在距今7000-5000年的陕西宝鸡福临堡仰韶文化遗址上发现有现代秦岭虎的破碎上颌骨。秦岭虎属于华北虎亚种。

在距今约110万年左右的陕西“蓝田人”生活的地方,考古学家发现老虎化石与蓝田人的头盖骨化石紧密连在一起。在发现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化石的北京周口店遗址,考古学家在不同地点还发现了多种动物化石,其中就有虎、熊等猛兽,年代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左右。

198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一座编号M45的古墓葬时,在人骨两侧发现了密集的蚌壳,这些蚌壳似乎不是随意丢弃,而是有意摆出某种图案。经过仔细清理之后,考古学家发现人骨右手侧的蚌壳被堆成了龙的形象,左手侧被摆成了虎的形象。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龙和虎的形象,属于仰韶文化遗物,距今6000多年。

中国虎起源于河南渑池的说法,已得到国内外动物学者的普遍认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家邱占祥教授认为:“渑池兰沟是古中华虎和古骆驼化石的首次发现地,经国内外相关专家研究认定,古中华虎或是现代虎的直系祖先。”

尽管如此,目前学术界并没有为曾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的老虎及时更名,仍称其为“华南虎”。曾经主张中国虎起源于南方者竟然也跟随其后,辨称:渑池兰沟其实就是“华南虎”的起源地。

资料验证,中国虎的祖先华北虎最早在中原大地扎根。华北区域成为本土老虎分布的中心,然后向全国扩散。部分北移华北湿地,西扩最远到达新疆,南下进发华南地区。但无论怎样,华北地区起源地一带仍然由大部分虎群驻守居地安稳壮大,并有效抵御外来虎西伯利亚虎(韩国虎、朝鲜虎、东北虎)入侵,并没有让其占领整片中华大地。

中国虎起源问题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作为任何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学术问题完全可以辩论,问题会越辩越明。

的确,曾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华南虎是中国老虎的祖先。华南虎起源于中国南方,然后向北、西、南三个方向扩散。这种观点的依据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有一块较为完整的老虎化石下颌骨。而化石证据显示,华南虎最早出现于100万年前,而华北虎起源于200多万年之前,华南虎与华北虎相差了100多万年。

中国虎起源证据无法找到准确的答案,此时就需要分子技术来帮忙了。2005年,相关人员通过PCR和质粒克隆测序方法,对不同虎亚种的ND5序列进行了测试,终于确认了中国虎于200万年前起源于河南渑池,华北虎是中国虎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员。

资料显示,华北虎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土生土长的虎亚种。我们目前虽然还不能肯定的说华北就是世界所有老虎的起源地,但可以说当时的华北大地至少是在老虎的起源地范围之内。

据此,我们大致可以断定:华北区域就是中国老虎的发源地,华北虎是中国老虎的祖先,华南虎是华北虎后裔。

华北虎是生肖虎的原型,被誉为“中国之魂”。它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命名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本土虎种。

华北虎历史上曾生存于中国华北、中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它们曾分布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湖北、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及新疆等地。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普遍认为,中国虎就是特指华南虎。这种观点在毫无历史依据的情况下定论,不是应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体来讲,除外来虎种如西伯利亚虎之外的固有虎种之一华南虎称为“中国虎”在学术界并没有异议,但中国虎种群只有华南虎的看法有待进一步商榷,有必要对华北虎亚种重新审视定位。根据物种科学分类原则,中国虎理应包括“华南虎”和“华北虎”。如果非要定论唯一的虎种为“中国虎”的话,它的名字就叫“华北虎”。

陕西动物研究所已故著名老虎专家吴家炎先生曾多年研究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秦岭被猎杀的老虎标本,撰写了《关于秦岭的虎—兼谈虎的华北亚种》等颇具学术价值的论文。

吴家炎先生指出:秦岭虎的标本包括一具完整的头骨及皮张,我称作“华北虎”。

吴家炎认为,华北虎是一个有历史“根底”的虎种群。华北虎是一个不应该因为野外绝灭而忽略不记的亚种。这个可能是老虎“起源中心”的亚种,正可以证明老虎的发展历史。研究虎的学者及分类学家,应集中标本及资料进行这个虎亚种的讨论,以求得目前尚无法澄清的问题,使中国已经陷入濒危状态的虎,留下一些清楚的分类发展史,这是研究中国虎及其虎文化的学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史已验证,华北虎是中国虎不可忽略的一个最重要的亚种。

人们最早了解华北虎是从古文记载中而来。在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中就有武松打虎的故事,而当时的吊睛白额大虫指的就是华北虎。明代文学家吴承恩的《西游记》中把一只老虎精称为“寅将军”,也是指的华北虎。

在中国古代,华北虎有很多别称。如:山尊、山君、山兽之君、大虫、李耳、扁担花、文虎、斑子、花团畜生、黄斑、兽君、毛虫祖、山大王、李父、伯都、封使君、於菟等。其中,山兽之君出自《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也就是山中之王,也叫作森林之王、丛林之王等。“大虫”这个称呼来自于古人把所有动物都叫“虫”,而老虎在其中的地位很高,因此被称为“大虫”。“於菟”这个别称主要出现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楚人将虎称为“於菟”,可见于《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穀,谓虎於菟。”

此外,在秦岭一带,华北虎一称“黄棒”、黄狸豹。“黄棒”一词的由来与音译有关,在原生地老乡土语的“豹”与“棒”同音。且山里人因忌口从不称虎为“虎”,而称之为“豹”。

华北虎的显著特色就是头部硕大,有一嘬白色的额头毛发,华北地区比较寒冷,华北虎的体型也较大,雄虎平均体重接近二百公斤。华北虎的体型仅次于外来虎种西伯利亚虎,大于本土华南虎。因此,华北虎不仅是中国最强大的猫科动物,也是中国虎最大的虎种。

华北虎的起源地附近,后来一度曾是各类老虎的交汇之地。

华北虎由于地处各种老虎的领地交叉地区,所以与其他虎种基因交流频繁,也因此造就了华北虎多变的形态特征。也正是如此,一些人不认同华北虎是一个单独的种类。有人认为它们是西伯利亚虎的一支虎群在华北地区的分布。也有人认为是华南虎在华北的一支虎群分布。事实上,华北虎早期就是一个独立的分类。

由于华北地区人口密集,自古又是皇帝狩猎的主要区域,处于人虎冲突比较频繁的地区,因此华北虎生存状况相对艰难,华北虎数量一度有所减少。后来,官方曾颁布保护老虎法令,华北虎数量有所回升。

华北虎是中国历史上传说最多的老虎。

有的地区叫做过山黄,这在河南、湖北地区流传比较广泛。过山黄传说是地处河南深山,特别是湖北神农架地区的猛兽。不过,传说中过山黄并不吃人。

甘肃等地区将华北虎叫做麻老虎。这是因为为了适应环境需求,甘肃因为气候变化,逐渐由森林地带形成了黄土高原,老虎也随之体色发生变化,毛色变浅,条纹也比较稀疏,看着如同麻灰色一样,因而叫做麻老虎。在天山、崆峒山等地区也有麻老虎的传闻。

在秦岭地区,森林茂密,人迹罕至,加上猎物丰富,这里不仅是固有华北虎部分领地,也是西伯利亚虎和华南虎回迁的汇集之地。此处曾经出产黑虎,身体毛色以黑色为主,在森林中也有利于隐藏埋伏。无独有偶,在如今印度地区,有一个保护区内在最近几十年里出现了几十只黑色老虎。根据研究发现,这主要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除此以外,还有蓝虎比较著名。在清末的皇家陵园以及河北、密云等地区都有蓝虎的发现记录,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有狩猎到蓝虎幼崽的记录。另外就是白虎,白虎由于不利于隐藏,很难在自然界中生存。中国古代的白虎和黑虎,均是华北虎的基因突变品种,仍然属于华北虎种群。

据河南鲁山、济源和陕西秦岭一带的老山民叙述:华北虎时常趴在山岭的岩石上。老虎一般在吃饱喝足后会选择地势较高的岩石作为休息的场所,一方面便于巡视领地,另一方面便于彰显自己的实力。华北虎善于伏击猎物,往往隐藏于灌木丛里,等待猎物到达伏击范围后迅速出击。

秦岭一带有一种吊睛白额,黑纹明显的华北虎。这种虎爪更是巨大,善于在山间穿行。秦岭的老山民说:老虎归巢一步三回头,老虎每到繁殖时节,为了防止猎人跟踪或者其它猛兽跟随,会绕路而行,并且频频回头,直到没有危险才会回到巢穴。

宋代的一幅《猛虎下山图》显示,华北虎每天晚上会从山顶的巢穴下山狩猎和喝水,而猛虎下山也是人们最常见的情形。华北虎形象复杂多变,有一些与华南虎的确相似,华南虎毕竟是华北虎的后裔,这就不足为奇了。历史上,新疆曾有两种分布,一种是本土虎,俗称“新疆虎”,另一种是里海虎。老虎目前留存的为数不多新疆虎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新疆虎与华北虎形体极为一致,这也证实了分布于新疆的本土虎就是华北虎在新疆的一个分支。因此,新疆的外来虎向西与里海虎同源,新疆的本土虎向东与华北虎相通。

我们还可以从资料里看到,内蒙古和山西等地区也曾生存着不少华北虎,这从在内蒙古和山西等地狩猎到的华北虎照片可以得以证实。

据统计,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之前,中国还有4000多只本土老虎。

虽然老虎是百兽之王,各种猛兽都不是它的对手。然而,时代变了,这一次的敌人并不是任何猛兽,而是文明时代的人类。不同的动物,即便是老虎,也无法招架。在枪弹与陷阱的攻打下,几乎所有的野生虎被剿杀灭迹,老虎的威力就此功亏一篑。

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打虎运动,华北虎遭到致命打击,领地几乎丧失殆尽,老虎所剩无几。六十年代,秦岭、太行山、伏牛山等地的华北虎消失,七十年代,各地华北虎在野外相继灭绝。

如今,中国本土虎在野外已经彻底灭绝,导致华北这个孕育中国虎的摇篮成为这个物种的又一座新的坟墓。但它们曾经的分布事实注定会伴随着一个人类族群的存在,而承载相应的人文记忆,甚至交织着一方水土的故乡情怀。如果入戏够深,甚至会陡然感到一种大唐灭了大汉的荒诞。

中国曾是老虎最多的国度,却也是野生虎损失尤为严重的国家。与野生动物和平共存,并不是要赶尽杀绝,错的不是物种本身。

华北虎虽然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野外已经消失,华南虎也于八十年代在野外灭绝。但华北虎作为中国虎中历史最悠久,虎文化底蕴最深厚而最早消失的虎种,应该被人们了解和铭记,无论是华北虎还是华南虎,都有必要深入研究,为进而保护圈养中国虎的继续生存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责编 李媛】

便觉春风扑面来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4-01-13

娄贵山:中国华北虎刍谈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5-18

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5-17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