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人生 > 正文

潘红:绘画中的色彩诗学与生命寓言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5-10-28 15:24

潘红,回族,中共党员。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一书香门第家庭。曾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第八届高研究班。中华国礼艺术家,国务外交礼品师,一级美术师,中央美院客座教授,清华美院客座教授,加拿大皇家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韩友好终身形象大使, 法德中交流促进会中国区副主席。国鹿画院副院长,国鹿画院大连分院院长,中美协黑龙江省分会会员,辽宁省回族书画协会理事,中国鹿业协会鹿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非遗文化传播大使,黑龙江省回族研究会副会长,大兴安岭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外联部部长。

2015年,其国画作品被中国邮政先后两次制作出版了素有《国家名片》和《中国名片》之誉的邮票和珍藏版邮册。"画家潘红被中国影响力数据库收录于《名人百科》和《名人辞典》的艺术名家。是当今画坛上颇具实力和影响力擅作鹿画题材的青年鹿画家。

潘红自幼跟随母亲马丽娟学习琵琶弹奏和绘画,在兄长熏陶下,酷爱文学及其她艺术。在转益多师后便游走于各大鹿场和名山大川,专攻兼工带写的鹿画创作,书法画技日新月异。她的鹿画作品承古创新,独特而带有浓郁的大兴安岭地域风貌,既充满女人独特的视觉魅力和灵性、清新脱俗,又具有男性雄壮霸气的阳刚之气,多年来频受大众喜爱,其鹿画作品频频见诸于各大报端书刊。2016年1月,潘红应邀参加中韩建交24周年代表中国艺术家在韩国首尔国会议会大厦讲话,传播中国的鹿文化,被韩国政府授予中韩交流特殊贡献奖的同时被韩国政府授予“ 中韩友好终身形象大使 ”头衔。2018年分别被辽宁省铁岭市和中国文都桐城市聘为形象招商大使。2020年8月,被评为《2020中国当代书画百杰》人物,同时被人民日报网评为三十位人民艺术家之一进行报道。9月,被加拿大皇家美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2020年1月,潘红在辽宁辽阳国鹿联盟成立的小组会议上提议把野生动物梅花鹿、马鹿、驯鹿改为按家庭畜牧业饲养,使中国的养鹿业更加壮大的同时提高全国鹿农的经济效益,提案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采纳,于当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303号文件: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我部制定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经国务院批准,已公布实施。因此潘红当年荣获中国畜牧业协会特别贡献奖。

2021年7月在一心向党为主题,"以情画鹿,以心画鹿"献礼建党百年中荣获金奖。2021年末,中央电视台为迎接冬奥会,选中潘红鹿画《雄霸四方》代表中国精神在北京地铁一号线展播整一个月。2022年被中国国家艺术促进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授予人民书画家荣誉称号。2023年多幅代表作品入编由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中国美术通史》中。被中国书画艺术指导委员会授予的“时代艺术先锋人物 ”荣誉称号。是被《名人百科》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代表人物录入中国影响力人物数据库的非遗文化传播大使。 潘红在自己创作的同时,也在致力于培养祖国下一代,大学校园和贫困乡村的校园里也常出现她为留守儿童义讲的身影。在她众多的学生中,最出色的还是一直帮着妈妈教学生的女儿,2023年被国家文联推选为“一带一路推出最具潜力青年书画家高雅娜”。

2024年5月,潘红被中央电视台传承栏目组特邀艺术代表创作的部分作品已参与入编《大道之行——艺术名家精品典藏》里,会面向全国展示当代优秀艺术家艺术风采,人生历程及优秀作品。此书由中国国际艺术出版社出版,面向国内艺术院校、大型图书馆、美术馆、画廊、收藏机构等投放。

6月,喜获中国关工委教育中心全国青少年美育教育成果展演金奖。

8月,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我要上央视》栏目组的独家采访和电视报道。

9月在“2024中俄友谊艺术展中作品《路途》荣获金奖”,由人民书画艺术名家网等官网发布。

12月,在“第六届社会美育国际艺术节——特等奖潘红”

2025年2月,潘红两幅作品《爱》同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可在百度查新闻链接:  “著名书画家潘红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纳入收藏”。

同月,被全文联推荐为: “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两会重点推荐艺术家——潘红”。并在百度,搜狐等各大媒体网站宣传报道。

2025年4月,被中华网评为“墨舞九州 盛世华夏”——2025年重点推荐艺术家,在国家中国网等平台进行全国推广报道。

年初过完春节,潘红便从大兴安岭一路向南到黄山,又从祖国经济文化的前沿广东省游学归来,登上了成都的青城山的天师洞,了解研究两千多年前古代的道教文化与小鹿的故事——有神仙的地方就有小鹿相伴。如今她又停留在中国的瓷都景德镇。她说,她要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鹿画创作融入到瓷器和瓷板画创作之中,小到老百姓喝茶的主人杯,大到两米多的瓷板画,采用拟人手法,精美的画卷歌颂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

潘红笔下的鹿群,总是带着一种近乎神秘的灵性。这些鹿并非简单地栖息于自然之中,而是仿佛从远古神话中走来,带着某种超越时空的寓言意味。画家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将鹿的野性与灵性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超现实的视觉体验。

在潘红的画作中,鹿的姿态往往呈现出一种介于警觉与沉思之间的微妙平衡。它们或昂首挺立,目光穿透画布直抵观者内心;或低头饮水,倒影中映出整个自然世界的缩影。这种对瞬间姿态的精准捕捉,并非单纯写实,而是经过画家主观情感的过滤与升华。每一根鹿角的线条,每一处皮毛的肌理,都承载着画家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画家尤其擅长通过鹿的眼睛传递情感。那些湿润深邃的眼眸,时而透露出对自然的敬畏,时而流露出对人类的疏离。这种眼神的刻画并非出于拟人化的简单处理,而是基于对动物行为长期观察后的艺术提炼。当观者与画中鹿眼对视时,往往会产生一种跨越物种的心灵共鸣。

潘红画鹿的独特之处,在于她成功消解了传统动物画作的装饰性倾向。她的鹿群不再是单纯的审美对象,而成为承载哲学思考的视觉载体。画家通过鹿这一意象,探讨了文明与荒野、人类与自然之间永恒的对立统一关系。这种艺术表达既保持了东方绘画的写意精神,又融入了当代艺术的观念性,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视觉语汇。

潘红画鹿的独特艺术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创作技法与材料的创新性融合上。画家突破传统水墨的单一表现方式,将丙烯、矿物颜料等现代媒介与宣纸、绢本等传统载体巧妙结合,创造出既保留东方韵味又富有当代质感的视觉语言。在《鹿鸣春晓》系列中,潘红运用多层罩染技法,使鹿的皮毛呈现出半透明的光影效果,仿佛被晨露浸润的草木般鲜活灵动。这种技法创新并非单纯追求形式新奇,而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鹿群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关系。 

从艺术史脉络来看,潘红对鹿这一主题的持续探索,既延续了中国古代画鹿传统中象征祥瑞的文化基因,又赋予其现代性的精神内涵。与宋代易元吉写实风格的宫廷鹿苑图相比,潘红的鹿群更多出现在荒野、雪原等原始场景中,其构图往往打破传统花鸟画的程式化布局,采用更具张力的空间分割。在《葳蕤繁祉》三联画中,画家以对角线切割画面,鹿群与枯树形成几何化的呼应,这种结构处理明显受到西方现代构成主义的影响,但整体意境仍保持着中国绘画留白的哲学。

潘红对鹿群的艺术处理,在当代生态艺术领域具有特殊意义。在人类中心主义日益受到质疑的今天,画家通过鹿这一敏感而优雅的物种,构建了一个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觉场域。她的作品《金秋鹿鸣》系列中,鹿群常常出现在高速公路与原始森林的交界地带,这种刻意安排的冲突场景,暗示着现代文明对自然领地的不断侵蚀。与当代其他生态艺术家直接呈现环境破坏的做法不同,潘红选择以鹿的纯洁形象作为载体,通过审美体验引发观者的伦理思考。这种间接而深刻的表现方式,使她的作品既保持了艺术性,又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力量。

潘红画鹿所呈现的野性与灵性交织的美学特质,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展现出深刻的生态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画家对鹿群生存状态的细腻观察上,更反映在她对自然伦理的视觉化表达中。当工业文明的铁蹄不断践踏荒野时,潘红笔下的鹿群成为某种精神图腾——它们既非完全野性的自然符号,也非被驯化的文化象征,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临界状态,这种暧昧性恰恰揭示了现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

在生态艺术领域,潘红的创作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路径。与那些直接呈现环境灾难的纪实性作品不同,她选择通过鹿的纯洁形象来传递生态意识,这种间接表达方式更具穿透力。画中鹿群清澈的眼神、警觉的姿态,都成为自然向人类发出的无声诘问。当观者在《琴瑟和鸣》系列中看到鹿群徘徊于高速公路与森林交界处时,实际上是在审视人类文明扩张的代价。画家巧妙地将生态批判转化为审美体验,使环保意识通过艺术感染力自然渗透。 

这种生态智慧还体现在潘红对鹿群精神性的塑造上。她笔下的鹿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存在,更被赋予某种灵性光辉。在《月下独行》中,一头雄鹿立于悬崖之巅,身影与满月构成完美圆形,这种超现实图景暗示着鹿作为自然灵媒的角色。画家通过这种象征手法,将动物提升到与人类平等的精神高度,从而颠覆传统生态观中人类中心的叙事框架。这种艺术处理既延续了东方文化万物有灵的传统,又回应了当代深层生态学的哲学思考。

潘红画鹿的生态价值,在于她成功构建了一个既具体又抽象的视觉隐喻系统。鹿群作为自然界的敏感指标,其生存状态直接反映环境健康程度。画家通过艺术化的鹿群形象,将复杂的生态问题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语言,使观者在审美过程中完成对生态伦理的认知重构。这种寓教于乐的表达方式,比直白的环保宣传更具持久影响力,也为生态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范式。

潘红画鹿的艺术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审视自然与文明关系的棱镜。在当代社会日益疏离自然的背景下,画家通过鹿群这一意象构建的视觉哲学,既延续了东方文化天人合一的传统智慧,又回应了现代生态文明的迫切诉求。那些游走于荒野与文明边界的鹿群,不仅是艺术审美的对象,更是自然留给人类的精神信使——它们的存在提醒我们:真正的进步,不在于对自然的征服,而在于学会以平等的姿态,与万物共享这个星球的晨露与月光。

从大兴安岭走出来的鹿画家潘红,她用双手绘画出一幅幅精美的鹿画作品,诠释了她热爱生活。用善举酷爱迷恋鹿,用半生的心血来宣传人们保护鹿,呼唤人们对鹿的保护意识。

【责编 李媛】

潘红:绘画中的色彩诗学与生命寓言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0-28

墨染初心・艺显风华 —— 张天德书法鉴赏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10-27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