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人生 > 正文

笔墨映山河:徐铁田的时代丹青志

2025-08-18 16:09

军警人生,多彩华章

——徐铁田简介

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些人以独特的经历与卓越的成就,留下深刻的印记,徐铁田便是其中一位。1961年12月生于临沂,字耕耘,号湖上居士,为自己打造的嗜古斋、拂尘斋、百悟书屋,成为他与古贤对话、沉淀心灵的精神家园。

1979年,18岁的徐铁田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海舰队。军旅生活充满挑战,严苛的军事训练、艰苦的生活条件,却锤炼出他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北海舰队,身为报务员的他,多年来出色的完成了舰艇部队的各项出海任务,浩瀚的大海滋养了他宽广的胸怀,不仅学会了服从与纪律,更培养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责任感,这些品质伴随他一生,成为他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1984年,徐铁田从部队军人踏上公安机关行政执法工作的道路,这一坚守便是38年,直至2022年3月退休。曾担任临沂市公安局机场公安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兼安全保卫处处长,被授予一级警督的他,肩负着保障机场安全与秩序的重任。在这个岗位上,他日夜操劳,无论是应对突发事件,还是日常的安保工作,都能以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出色完成任务,守护着每一位旅客的出行安全,践行着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

然而,徐铁田的人生精彩远不止于军旅与警涯。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的精神世界。四十多年来,他沉浸于传统经典书法的海洋,对王羲之王献之的二王书法,他悉心揣摩,力求领悟其中的精妙笔法与高雅神韵;汉隶的古朴、魏碑的雄浑、章草的质拙、篆书的规整,都成为他汲取养分的源泉;张芝、锺繇、卫夫人、栁公权、欧阳询、颜真卿、怀素、李北海、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傅山、王铎等历代名家作品,更是他反复研习的对象。无数个日夜,他在书案前挥毫泼墨,笔锋游走间,是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这份坚持与努力,让他形成了碑帖交融的独特个人风格,其作品笔力苍劲,力能扛鼎,大气磅礴,尽显人书俱老的艺术境界。

徐铁田的书法成就斐然,作品多次在省市及全国书展中获奖,成为各大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他的作品入选《书圣故里书法作品集》《炎黄子孙与海内外国际书法大赛获奖作品集》等,被收录于《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大辞典》《山东省书法家大辞典》。在各类书法赛事中,他屡获佳绩,如荣获山东省书法比赛二等奖、公安部书法比赛三等奖、中国书协举办的书圣杯大赛优秀奖,成功入选九届、十届中书协国展。在国际舞台上,他同样绽放光彩,在中国首届书圣杯国际书画大赛中荣获国际银奖,在2003年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的“羲之杯”书画大赛中勇夺金奖 ,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这是对他书法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

如今,徐铁田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美育工作委员会客座教授,身兼中央电视台艺术传承客座教授、艺术名家栏目特聘艺术导师,以及中央美术学院、临沂大学客座教授,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公安部文联会员、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与教授。回顾过往,他还在众多书法协会担任要职,如曾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临沂地区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临沂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河东区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等。积极推动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培养书法人才贡献力量。

徐铁田的兴趣爱好极为广泛,展现出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文学诗词创作方面,他才华横溢,创作了《水调歌头.今上井岗山》《国庆赞》《东湖.岁月中的诗情画意》《琅琊古城记》《金雀山银雀山记》《五言绝句.沂蒙湖组诗》等佳作,用文字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他热爱武术、音乐、游泳、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运动,这些爱好让他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旅游是他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重要方式,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写下《青.甘大环线西北部游记》,记录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他对书画、古董的鉴定收藏也颇有研究,在《央视鉴宝栏目组专家走进临沂》活动中,其收藏的古代艺术品获最高奖,彰显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眼光。

1992年元宵节,徐铁田在临沂地区展览馆,成功举办“三十岁书法展”,崭露头角;1993年响应中央号召,党政机关带头搞经济实体,被市公安局任命为临沂市书画装饰艺术中心总经理(属工会企业法人代表),积极拓展艺术商业版图,下设装饰公司、永和大酒店、丽人岛化妆品店、群贤齋书画社、六凤居豪华酒楼;1998年在王羲之故居举办“徐铁田书法作品暨名家书画收藏展”,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多幅作品被收藏。还出版《徐铁田书法作品集》《嗜古斋集名家书画墨迹》,将自己的艺术成果与感悟分享给更多人。

徐铁田的人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是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的典范。他在不同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勇敢追求梦想,不断探索未知,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集古终能自立家

——论徐铁田书法艺术的盛年气象

文/沃兴华

在中国书法史上,六十岁往往是艺术家从"技"入"道"的关键节点。苏轼晚年变法,"我书意造本无法"的境界令后世仰止;傅山七十岁后笔意愈显苍劲,"宁拙毋巧"的主张终成圭臬。当代书法家徐铁田正值六十有五的盛年,其书法艺术恰如深秋古松,既葆有扎根传统的沉雄底气,又焕发着独辟蹊径的蓬勃生机,真正践行了"集古终能自立家"的艺术箴言。

一、积学储宝:在传统长河中淬炼笔墨筋骨

徐铁田的书法根基,深植于对历代经典的系统研习。他常说:"学书如登山,每一座古碑都是路标,唯有逐一登临,方能望见云海深处的主峰。"这种对传统的敬畏之心,贯穿了他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涯。

青年时期,他以唐楷为阶,在欧阳询《九成宫》的险峻、颜真卿《多宝塔》的雄浑、柳公权《玄秘塔》的劲挺中反复研磨。行书则以李北海《李思训碑》、《法华寺碑》、《麓山寺碑》写出北海如象的气势。练就"笔笔有出处"的扎实基本功。观其早年临作,点画如刀削斧凿,结体似铁铸铜浇,可见其对法度的恪守已臻精微。中年后,他转而深耕魏晋风度,将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的潇洒、王献之《中秋帖》的流便、王珣《伯远帖》的简淡融入笔端,逐渐摆脱了唐楷的程式化束缚,线条开始显露"屋漏痕""锥画沙"的自然意趣。

对碑学的探索更见其治学深度。他曾耗时二十余年遍历北方碑刻,在《张猛龙碑》的雄强、《郑文公碑》的宽博、《石门铭》的奇逸中,体悟到"金石气"与"书卷气"的辩证关系。他不满足于简单的"碑帖融合",而是创造性地将石刻的刀味转化为笔墨的笔意——其行楷作品中,横画起笔常带碑刻的方峻,收笔却含帖学的圆融,竖画如断崖垂瀑,撇捺似老树枯藤,形成"铁画银钩"的独特质感。这种对传统的消化吸收,绝非简单的技法叠加,而是如酿酒般历经岁月沉淀,最终化为血脉中的艺术基因。

二、守正创新:在盛年语境中构建个性风貌

六十岁后的徐铁田,书法风格愈发鲜明。如果说中年时期的作品还可见诸家影子,如今的笔墨则全然是"徐氏面目"——这种突破不是对传统的背叛,而是站在巨人肩头的远眺,是"集古"之后水到渠成的"自立"。

其行草最能体现这种盛年气象。线条不再追求青年时的炫技式流畅,而是如老骥伏枥,于沉缓中暗藏筋骨。一幅《春江花月夜》长卷中,"春江潮水连海平"七字以淡墨起笔,线条若断若续,似月下流水漫过沙滩;"皎皎空中孤月轮"则以浓墨重彩,笔力千钧如孤月悬天。墨色在浓淡干湿中自然晕染,既得王铎"涨墨法"的厚重,又含林散之"飞白"的空灵,更融入了他对唐诗意境的独特感悟。这种将文学性与笔墨性相融合的创作,使书法超越了单纯的技法展示,成为情感与哲思的载体。

章法布局上,他创造性地提出"气脉贯通"论。传统书法讲究"字字珠玑",他却更重整体气韵的流动——在《岳阳楼记》四条屏中,"衔远山,吞长江"六字以纵势贯穿,笔锋如剑指苍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以横势铺展,墨色似云霞漫卷。整幅作品打破了方格的束缚,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顾盼呼应,如群山起伏、江河奔腾,形成强烈的视觉节奏。这种布局既借鉴了绘画的留白艺术,又暗合了中国哲学"阴阳相生"的理念,展现出当代艺术家的开阔视野。

值得关注的是其晚年对"简笔"的探索。六十岁后,他逐渐摒弃了中年时的繁复装饰,笔意愈发简淡洗练。一幅《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八字,笔画减省却筋骨俱全,似老松寒梅,于瘦硬中见精神。这种"以少总多"的境界,恰是他对"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深刻践行,标志着其艺术已从"有法之境"迈入"无法之境"。

三、文心铸魂:在时代土壤中彰显文化担当

真正的书法大家,无不以笔墨承载文化精神。徐铁田的盛年创作,始终贯穿着对传统文化的当代诠释,这种文化自觉使其作品超越了技法层面,具有了更为深远的精神内涵。

他写儒家经典,笔意端庄平和,如《论语》选抄中,"仁远乎哉"四字以中锋行笔,线条温润如玉,暗含"中庸之道"的内敛;书道家箴言,则笔势圆融飘逸,《道德经》"上善若水"章中,笔画如行云流水,墨色在浓淡变幻中尽显"无为而治"的空灵。这种"书随文变"的创作理念,使笔墨与文本精神高度契合,让古老的经典在当代焕发生机。

更可贵的是其作品中的时代精神。在《中国梦》系列作品中,他以魏碑的雄强笔力书写"自强不息",笔画如钢钎凿石,尽显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用行草的洒脱表现"守正创新",线条似惊鸿起舞,洋溢着开拓进取的时代气息。这些作品既不失传统韵味,又饱含当代情怀,实现了个人艺术与时代精神的同频共振。

六十多岁的徐铁田,正处于书法艺术的黄金时期。他以数十年的沉潜之功"集古",在传统长河中汲取笔墨养分;又以清醒的创新意识"自立",在时代语境中构建个性风貌。其作品中,既有对先贤的致敬,又有对当下的思考;既有技法的精研,又有精神的坚守。这种"集古而不泥古,自立而不妄立"的艺术态度,不仅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更为当代书法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找平衡提供了宝贵启示。

从临习古帖到自成一家,徐铁田的艺术之路印证了一个真理:真正的艺术突破,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在深耕传统后的自然绽放。六十岁后的他,笔墨愈发醇厚,意境愈发深远,正向着"人书俱老"的至高境界稳步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在传统土壤中生长出的书法大家,必将在艺术的盛年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佳作,让中国书法这门古老艺术在当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修身赋》

作者/徐铁田

天地为庐,心性为基,修身者,如琢玉于璞石,溯流于清源。盖人生在世,外承风雨,内修寸心,非以浮华饰表,而以明德立本。

夫修身之道,始于克己。若竹挺而节固,若松劲而骨贞。去怠惰如斩蔓草,守诚笃如护薪火。处喧而思静,临利而怀谦,譬如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又如梅傲寒崖,不因风冽而改色。非独慎独以守矩,更当三省以醒心——视己过如观尘镜,察己欲如履薄冰,方得神凝而志定。

继而修学以广智,如泉赴海,如木向阳。读经史以通古今,观山川以扩胸臆,临碑帖以养气韵,习技艺以练沉潜。非为炫才以惊俗,乃使灵府充而神智清,若月映千江而澄明,若珠藏渊海而温润。学贵有恒,如滴石穿岩;思贵有悟,如茧破成蝶,如此则识见日新,而胸襟自阔。

再者修德以立世,若山涵万物而不骄,若海纳百川而不溢。存仁心于微处,见老弱则扶,遇困厄则济,如春风化雨,无声而泽物;持义节于危时,临奸佞而刚,遭误解而正,似孤松傲雪,独立而不移。待人如镜,以诚照影;处事如水,随方就圆而守其清。此非求名而名自彰,非求誉而誉自至,盖德辉所及,如星垂天而众望归。

嗟乎!修身非一日之功,乃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亦似春种秋收,一粟皆需躬耕。骄躁则如冰融于日,怠惰则如舟覆于渊。唯以志为锚,以勤为桨,以谦为帆,方能渡浊流而抵澄境,历霜雪而见真淳。

今立此心,如琢玉于案,刻德于骨。愿乘浩然之气,步圣贤之踪,使身如竹直,心似月明,纵天地为庐,亦得乾坤自在,此乃修身之至境也。

2025年5月16日晨曦初照,湖上居士徐铁田于望湖楼东窗下


沁园春·雪后琅琊

作者/徐铁田

昨夜琼花,漫舞临沂,覆润琅琊。看蒙山素裹,银蛇静卧;沂河凝玉,冰镜无瑕。城阙巍峨,楼台错落,尽在皑皑瑞色纱。晨曦照,映琉璃世界,熠熠清嘉。

遥思千载繁华,忆名士风流绽物华。念羲之逸韵,墨香万古;孔明睿智,羽扇咨嗟。岁月长河,英贤辈出,璀璨人文灿若霞。瞻远景,盼康庄梦筑,绮梦无涯。

2025年3月4日临沂喜降瑞雪,湖上居士徐铁田遣兴于沂蒙湖畔


【责编 李鹏】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