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冼星海:为人生而艺术的黄河赤子

2023-06-15 16:47 作者:卡咪娜 吕月华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冼星海(1905年—1945年)

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近现代伟大的音乐家。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专。1929年赴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4年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1935年毕业回国后,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1938年赴延安,曾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他是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等。


纪录片《百年巨匠——冼星海》用上下集近60分钟的篇幅,浓缩式勾勒出一代多产作曲家、革命家的恢弘而颠沛的人生。说恢弘,是因为他毕生致力于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音乐,一生的创作实践都与民族救亡息息相关;说颠沛,从出生于海上到童年下南洋求生,从青年时期辗转京沪专习音乐再到浪迹巴黎跻身世界音乐殿堂……音乐家的创作如同其向命运抗争的人生一样,始终“在路上”。

著名作曲家、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音协原副主席徐沛东题写“百年巨匠”

冼星海,有着极其浪漫的名字却一生在清苦中度过。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出生在澳门海边一条小渔船上。面对朗朗星空和浩瀚大海,一贫如洗的母亲给他起名为“星海”。此时距离父亲葬身大海已有半年。这对走投无路的母子只好投奔外公。贫穷却顽强的外公成了冼星海生命中第一位音乐启蒙老师,他所唱的劳动号子《顶硬上》,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冼星海一生的精神火炬以及求艺路上的主基调。

冼星海的音乐之路极其艰难。从小冼星海一路靠着半工半读勉强完成了中小学学业,但其音乐天赋早就显露出来。1925年秋,冼星海凑了些钱,带着“要做贝多芬那样伟大的作曲家”的理想,北上投考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导主任萧友梅念及同乡情,又被其苦难中的执着所打动,破例录取了这个大龄考生。入学不到一年,北大音乐传习所被迫停办。此后获悉萧友梅南下创办了上海国立音乐院,冼星海又追随到了上海。

在上海,冼星海结识了南国社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田汉,并深受其革命思想的影响。他不仅公开发表文章主张“普遍的音乐”,指出学音乐的人要承担“用音乐救中国的责任”,还积极冲在一起学潮的最前端,代表穷苦学生抵制学校不合理收费,政府对音乐院降格的决定。凡此种种,不仅导致他和萧友梅之间的师生感情破裂,也令自己在学校再无立锥之地了。

时局不定,经济拮据,基础薄弱,年龄偏大,种种因素都对冼星海的求艺之路不利,何况此时他已求学无门!就在此时,他却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到“音乐之都”巴黎去留学,好“成为一个国际的音乐家”。

1930年初,冼星海费尽千辛万苦来到巴黎,一贫如洗,居无定所。他做过餐厅跑堂,厨师,给人看过电话,也在街头流浪或在咖啡馆门前拉小提琴,更是经历了不计其数的搬家。他内心仍燃烧着对音乐的热望,这感动了留学生马思聪。马思聪将他引荐给自己的小提琴老师奥别多菲尔以及作曲家普洛克菲耶夫等名师。感怀于冼星海的赤子之心,名家名师们竟都对他免了学费,愿意倾囊而授。此后又结缘作曲家保罗·杜卡斯并深得其厚爱。这才造就了一位日后腰杆挺直的“巴黎国立音乐院的高材生”。

冼星海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对祖国的思念一如对母亲的牵挂。待到1935年学有所成之际,他迫不及待地辞别法国,回归祖国。他再次出入南国社,并经田汉和国立音专的同学张曙的介绍,参加了“歌曲作者协会”。早期“用音乐救中国”的热情再次燃烧起来,他渐渐摆脱了在法国时“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开始探索、创作具有中国特色、反映工农大众心声的新歌曲。后来又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苏文化协会,和诗人赛克合作创作了《救国军歌》《保卫卢沟桥》《赴站曲》等爱国歌曲,用音乐鼓舞人民英勇战斗。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百年巨匠——冼星海》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应周恩来及郭沫若的邀请,冼星海到达当时的抗战中心武汉,投身于10万人参加的长江火炬歌咏大游行。这期间,他边创作边宣传,边游行边谱歌。仅用一年时间,就创作了《在太行山上》《起重匠》等62首歌曲。

冼星海的思想认识水平随着革命浪潮的演进与日俱增。他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并最终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携新婚妻子钱韵玲投身其中。

不同于在巴黎留学时“把生活中的痛楚用音乐写下来”的创作动机,这时的他带着满腔的热情与热爱,以民族的苦难、挣扎、奋斗以及对自由幸福的向往为素材,化每一个音符为消灭敌人的最有力武器。当词作者光未然将400多行的《黄河》歌词呈现在他面前时,他激动不已,将自己关在窑洞里,一连奋战六天六夜,最终创作出了振奋人心、荡气回肠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的歌声响遍了全国,并被推上国际舞台,在苏联,在美国,成为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斗檄文和喧天鼙鼓。

1940年5月,冼星海被组织指派赴苏联配合完成电影《延安与八路军》的作曲配乐和后期制作。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作曲家这一去竟成了诀别,直到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他都未曾中断过创作,为人民的创作。

《百年巨匠》音乐总设计印青出席《百年巨匠·音乐篇》研讨会暨开机仪式

第八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百年巨匠》音乐总设计印青(中),国家一级演员、《百年巨匠》片尾曲演唱者雷佳(左)与《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合影于录制现场

作为一项向巨匠致敬的文化工程,《百年巨匠》在制作过程中非常注重每个环节和细节的打磨。著名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廖昌永和雷佳应摄制组之邀,分别担任片头片尾主题曲的演唱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副主席宋飞欣然出任该片的采访嘉宾。片头曲分别由高峰作词、中央电视台作曲家程巍作曲,片尾曲的词曲创作由作家莫言和第八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百年巨匠》音乐总设计印青担纲。曾经,巨匠们用满腔的热忱、一身的才华以及手中的纸笔,为人民群众创作出鼓舞人心、歌颂时代的旋律;如今,后来者便用同样的方式延续巨匠精神、传唱巨匠事迹。

(2023年第11期)

责编:李鹏
编审:卡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