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焦菊隐:为话剧注入 中国魂

2023-05-31 10:51 作者:卡咪娜 吕月华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焦菊隐(1905年—1975年)

原名承志,艺名菊影,浙江绍兴人,生于天津。导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1924年进北平燕京大学政治系读书,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创办北平戏曲专科学校并任校长。1935年赴法国巴黎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先后在广西、四川、北平教书。1949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兼西语系主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副院长兼总导演。曾导演许多中外名剧,借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创立了独具民族风格的导演学派。著有《焦菊隐戏剧论文集》《焦菊隐戏剧散论》等。


焦菊隐之子焦世宁题写“百年巨匠”

他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俗称“人艺”)建院“四巨头”之一,是《龙须沟》《茶馆》《蔡文姬》等经典话剧的第一代导演,是中国话剧民族化的一面旗帜,根据斯坦尼体系创立了以“心象说”为核心的演剧学派……他就是戏剧导演、理论家焦菊隐。

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焦菊隐》,采用以作品为线索串联起人物生平的手法,用《登高》《求索》和《追寻》三个篇章、近90分钟的篇幅,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一代巨匠所走过的“话剧中国化”的道路,并借同时代及后人之口,道出这种努力与探索对中国话剧发展的深刻影响。

“在中国现代戏剧中,焦菊隐先生是一座高峰,我们每一次演出,都在他的影响下去寻觅上山的路。《茶馆》已经演了700场,前辈们演了一半,我们演了一半。这么多场后,我们还在找上场的感觉和状态,有这样一种考虑和创作意图,就特别乐在其中也陶醉在其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百年巨匠·话剧篇》顾问濮存昕,在接受摄制组采访时特别谈到老院长对几代演员有形及无形的影响。

焦菊隐执导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

这部让当代话剧表演艺术家念念不忘的话剧《茶馆》,是焦菊隐导演艺术上的一座高峰,是最能代表人艺特色的话剧作品,也是中国话剧界的骄傲。《茶馆》原是老舍创作的名为《秦氏三兄弟》的三幕剧,正是在焦菊隐的建议下,将其中最为精彩的局限在茶馆这个特殊空间内的内容加工、完善,最终成就了它呈现在舞台上的样子。人艺老院长曹禺为此曾赞叹道“老焦这个人太懂戏了,这个主意出得太有学问了”。

焦菊隐年轻时曾任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做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创办了区别于旧社会科班制的真正意义上的戏曲学校。这段人生经历让他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但他真正涉足话剧界,则始于加入欧阳予倩、田汉在桂林主导的桂剧改革活动。彼时,他刚完成在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的学业,谢绝了在法国和瑞士任教的邀请,一心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时代洪流之中。

1947年,当时担任北平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的焦菊隐,在中共地下党北平演剧二队的邀请下,执导了话剧《夜店》,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将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呈现在台前。该剧一连演了三十多场,在社会上引起轰动。焦菊隐的导演才能也第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夜店》的戏剧风格及其所承载的“演戏是欣赏者与创作者的共同创造”戏剧观,也贯穿了导演的一生。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百年巨匠——焦菊隐》

1951年2月,焦菊隐应邀执导老舍新剧《龙须沟》,该剧搬上北京剧场的舞台后,大获成功。这台戏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与风格,为人艺奠定了现实主义表演艺术风格的基石。一年后,焦菊隐出任人艺第一任副院长,此后陆续排演了郭沫若的《虎符》《蔡文姬》《武则天》,田汉的《关汉卿》《名优之死》等经典剧目。

就话剧的外来底色而言,焦菊隐倾其一生都在考虑如何更好地为其注入“中国魂”,使之在中国舞台上、中国民众当中大放异彩。对于国际上流行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他主张不能生搬硬套,而应加以“化用”,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的基础上提出“心象说”,即演员要产生心象,才能创造人物形象。“心象”得从生活中获得素材,是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

同时,焦菊隐还有意识地将中国的戏曲艺术元素有机地融入话剧中。而对于民族传统戏曲的艺术规律和表现手法的学习,他则主张“不是戏曲化,而是化戏曲”,即把戏曲融化、消化于话剧的表演当中。学贯中西的他,对戏曲里面很多东西如何融入外国传进来的话剧,是其一生的最高目的,永久不断的理想。

尽管,与之打过交道的在世老艺术家、同行都知道焦菊隐脾气大,标准高、要求严,但没有不服气他的。佩服他“戏大于天”的虔敬,也由衷地折服于他的导演成就,故称其为“五四以来的戏剧艺术——特别是导演艺术最高成就之一”。

《百年巨匠》话剧篇顾问、宣传片代言人蓝天野生前接受《百年巨匠——焦菊隐》摄制组采访

“焦先生是有开创意义的重要戏剧人。中国话剧真正地进入到现代阶段,他是学术性创作者的典范,他的学术主题就是中国话剧的民族化。民族化我们往往进入形式状态的研究,其实应该是文化内涵上的。所以今天我们纪念焦先生,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学习他在学术上的典范意义和创作精神。”或许,濮存昕这番肺腑之言道出了纪念、研究焦菊隐的现实意义所在。

(2023年第09-10期)

【责编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