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划

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策划 > 正文

百年巨匠|黄胄:新中国培养出来的有为画家

《中华英才》半月刊 作者:卡咪娜 吕月华 2023-03-19 20:56

黄胄(1925年—1997年)

原名梁淦堂,字映斋,生于河北蠡县,后迁居陕西西安。1940年随赵望云学国画。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西北师范学院讲师、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军事博物馆创作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多次到新疆、青海、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提倡生活、速写、创作“三位一体”的创作理念,为推动中国画的改革和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尤以画新疆人物和驴著称,线条流畅,风格奔放。晚年自筹资金创建了我国第一座大型民办公助现代化艺术馆——炎黄艺术馆。


“黄胄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有为的青年画家,他能画我们的人民。”这是毛泽东对黄胄的评价。2019年12月首播面世的《百年巨匠——黄胄》,甫一开篇就借领袖之口道出了画家黄胄的艺术成长路径和艺术特色:与新中国建设同频,笔端善于描绘人民。

百岁老人、首届国医大师李辅仁题字“百年巨匠”

黄胄,原名梁淦堂,1925年出生于河北。中学时代因迷上绘画,立志要成为有为的炎黄子孙,故自主更名为黄胄。1940年,因父亲病故而辍学的黄胄,怀揣着画家梦想只身闯荡西安,过上了流浪生活。此后九年,先后师从政治活动家、人民艺术家韩乐然,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和广东籍留法画家司徒乔。其中,与赵望云的师徒关系保持得最久,感情也最深厚。1949年,西安解放。赵望云从解放军身上看到了人才培养的曙光,遂将爱徒送进军营。

从此,黄胄有了家的归属感,就此开启了军旅画家的生涯。部队为他提供了广阔的成长天地,新中国蓬勃的建设热潮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性格豪爽的黄胄,长期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创作,可谓是如鱼得水,如鸟入林。生活的即时性、流动性为他的创作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围绕边疆的建设新貌、生产生活,他创作出大量享誉画坛的作品,如《金色的道路》《柴达木风雪》《马上较力》《奔腾急》等等。

黄胄代表作品:《姑娘追》 120×250cm 1986年 炎黄艺术馆藏

黄胄一生七次入新疆,创作了大量速写和水墨作品,尤其是速写达到上万张,在这量的积累之上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即从速写切入,自然发展到用毛笔、用传统笔墨予以深入表现。一如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在采访中所言,“他直接到生活中去,连技法都没有的时候,他就被生活所感染,被老师带领,直接到了生活中画了大量的速写,他从速写画成了大家。”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谁也不知道命运的天平会倾斜到哪一边。1966年黄胄受政治风波冲击,成为美术界最早受到公开点名批评的对象之一。被裹挟到敌我矛盾当中的黄胄,被迫放下画笔,来到甘肃天水放毛驴。跟毛驴打上了三年的交道,打出了感情。此后回到北京继续接受改造,磨豆腐、卖豆腐,又是三年。期间,毛驴再次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与他朝夕相伴。黄胄从毛驴身上看到了吃苦耐劳、温良恭顺的品质,从此,毛驴的形象频现于笔端,并成为他的一大特色,其画坛地位可与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牛相提并论。

《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与黄胄合影

《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与黄胄夫人郑闻慧合影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当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艺术文化再次受到重视。黄胄突然接到了文化部要求带头筹建中国画研究院的通知。黄胄毫无惧色地挑上了这个担子,从物色选址到采购物料,从跑手续到找资源,事必躬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国画研究院正式建成。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在追溯画院与中国画研究院的历史渊源时表示,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就是中国画研究院,在某种程度上说,画院就是黄胄的一部大作品。中国国家画院画家李延声接受采访时也由衷地感慨:“建立中国画研究院,应该说他是开创者,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大量的心血。”

黄胄晚年饱受严重的脊椎综合症和糖尿病的双重折磨,却依然积极投身于各项文化建设活动当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筹建一座民间艺术馆。从1987年立项到1991年落成,炎黄艺术馆是在黄胄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强烈的使命感拖着一具病躯奔忙的情况下,一点点从理念幻化成现实的。馆内,收藏的不仅有黄胄自己的作品和珍藏的历代书画,还有许多海内外名家的作品。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为此慨叹曰:“没有点觉悟,没有点热情,没有点奉献精神是做不到的。”

《百年巨匠》美术篇第四部摄制组采访黄胄先生弟子李延声

《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百年巨匠》美术篇第四部总导演梁碧波与黄胄夫人郑闻慧及家属合影

这是《百年巨匠——黄胄》用90分钟的篇幅以典型事件、典型作品勾勒出的一代巨匠波澜壮阔的人生。影像内外,画里画外,都秉持着一贯的创作精神——紧贴社会、紧贴人民、紧贴时代。

早在2016年10月13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景俊海就曾表达了中宣部对《百年巨匠》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并对该系列纪录片给予厚望:“让大师形象走进新时代,让大师精神感动新时代,让他们跨越时空,激励我们当代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奉献精品力作,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百年巨匠》能否承此重托?时间会给出答案。

(2023年第05期)

【责编 李鹏】

百年巨匠|曹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07-03

百年巨匠|老舍:京味儿 的智慧与良知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07-03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