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
徐悲鸿(1895年-1953年)
江苏宜兴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就20世纪的中国画坛而言,徐悲鸿大概是影响最大也最具争议性的画家了。而影响与争论最集中的问题,莫过于他对中国画的“改良”。传统派诟病他误导了中国画的传统,现代派指摘他的国画“改良”妨碍现代美术进程。然而,批评的声音再高,也无法否认他在那个时代具有不可替代性。
1895年夏,徐悲鸿生于江苏宜兴一个贫雇农家庭。受身为画师和乡塾教师的父亲的影响,自幼酷爱绘画。13岁那年,为生活所迫随父奔走十里洋场,以卖画为生。这一时期的见识,竟将一颗去欧洲学习美术的种子深埋于少年心中。
徐悲鸿《虎与兔》国画 46cm×110cm 1935年
直到25岁徐悲鸿才如愿获得公费留学的名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国内“五四”热潮渐起的形势下,徐悲鸿来到了素有“世界艺术中心”之称的巴黎。时局不定,留学官费时发时停,留学生活十分艰难,徐悲鸿还是几近贪婪地抓住一切机会徜徉于各类画廊之间,大量观摩和研究西方美术经典作品,并以过人的勤奋考取了巴黎国立美术学校(今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接受系统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
身处欧洲,徐悲鸿从未停止对危难中的祖国的关注。他没有忘记留学的初衷——要为中国艺术界找到一条焕发时代生机的出路。在当时欧洲市场盛行唯美、小资调性的现代派绘画的风潮下,他却认准了深深震撼其心灵的新古典主义,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先后师从精于肖像画的弗拉孟教授和法国著名的写实派画家达仰·布弗莱。名家的指点和如饥似渴的学习,换来了绘画水平的日渐提高。徐悲鸿这时期创作出了一系列以肖像、人体、风景为主的素描、油画作品,不但继承了西方古典艺术严谨完美的造型特点,还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百年巨匠——徐悲鸿》与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百年巨匠——徐悲鸿》(校园版)
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这段经历令徐悲鸿格外看重素描基本功,他认为,素描是最真实、最有魅力的,是绘画艺术的基本功,是写实求真、追求精准造型的根本。这一理念被他日后贯彻到了美术教育事业当中。
徐悲鸿最为后人熟知的是擅长画马。他画马多数为水墨,少数着色,亦略施淡色,突出水墨效果。所画马多为立马、奔马,少画卧马,多画瘦骨嶙峋的战马,而很少画膘肥体壮之马;所有的马都没有马鞍和缓绳,多是在宽广的原野上狂奔,呈现出坚韧、奔放、骁勇、英姿飒爽之姿态。与其说他是在画马,不如说是在画人,那是他精神追求的一个侧影。
徐悲鸿《奔马图》100.5cm×61.3cm 1950年 荣宝斋藏
实际上,徐悲鸿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除了马之外,他还热衷于画狮子,最著名的莫过于1943年创作的《高岗狮吼》,以表达盼望祖国复兴的强烈感情。归国后,徐悲鸿创作了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故事的大幅画作,旨在借古喻今,表达或热爱祖国,或激励人民的深沉情愫。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危亡之际,他创作了大量振奋民心的题材,如国画代表画作之一《九方皋》、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珍妮小姐画像》、国画《愚公移山》,反映劳动人民生产生活面貌的《巴人汲水图》等,更有不少作品专门为抗日救国筹款而画。从中或可感受到徐悲鸿对历史的致敬以及身为劳动人民一员的情感投射。在他身上,现实主义的实践中时时涌动着英雄主义情结和理想主义精神。
学成归国的徐悲鸿,除了艺术创作之外,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他广泛的社会活动也多与美术教育和艺术理论探索相关。他不遗余力地发掘人才并予以栽培提携,王临乙、吕斯百等日后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就是他亲自挑选培养并推荐选送到法国留学的高材生。徐悲鸿还力排众议再三邀请齐白石走进大学讲堂,无条件满足张大千提出的各种条件,只为中国美术教育的繁荣发展。当然,他最坚持的还是基于现实主义的“中西结合画法”并形成了徐悲鸿教学体系。凡此种种,无不体现了他的“为人生而艺术”。
人们往往只留意徐悲鸿早年提出过“国画改良论”,却忽略了他在1948年也曾专门写过《中国画的复兴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徐悲鸿也在不断调整。他更加尊重传统,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是有光荣传统的,这个传统要加以继承和复兴,而复兴的方法仍是他的“国画改良论”所倡导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百年巨匠·美术篇》第一、二、三部总导演赵伟东与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女儿徐芳芳在美国丹佛美术馆合影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文艺应该成为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武器。成为武器的这种美术,最容易被大家接受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或许,这正是徐悲鸿引进的写实画法能够在中国快速被美术界接受,被中国的政府接受,被这个时代接受的主要原因吧。艺术评论家邵大箴认为,徐悲鸿给中国近代美术输入了新鲜血液,使之朝气蓬勃,那是成果卓著的。
(2023年第01期)
【责编 李鹏】
人民日报2022-05-17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07-03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