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旅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华文旅 > 正文

顿富溪:文物鉴定学详实之所见

《中华英才》半月刊 作者:王晓超 2023-04-22 18:38

顿富溪

1961年出生于教育世家,曾先后就读过齐齐哈尔师范教育学院英语专业,人大MBA,剑桥EMBA,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物考古与鉴定”专业。社会职业,从事过教育、金融、投资领域,2007年以后一直就职于文化领域,主要从事文物鉴定的理论研究工作以及相关的教学工作。撰写了多篇相关专业的文章,对鉴定学理论方法的通用性特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在一次交流活动中,我结识了从事文物鉴定理论研究及相关教学工作的顿富溪。见我对于古物鉴赏颇有兴致,便邀约前往其教学工作室畅聊。

古陶瓷标本蕴含着大量鉴定学特征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古陶瓷的珍贵资料

进入他的工作室,我首先被那一篮篮按照朝代及类别归纳的古瓷片吸引了。古陶瓷的收藏价值众所周知,但对于古瓷片情有独钟,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顿富溪介绍说,古陶瓷标本蕴含着大量鉴定学特征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古陶瓷的珍贵资料。同时他也认为,古陶瓷残片标本的收藏有可能集成中国古陶瓷发展史(相对完整)的实物链条,因此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他拿出一件元青花瓷片开玩笑说,“如果这是一件完整器,我卖房卖地也是买不起的,太珍贵了,在博物馆里也只能隔窗相望。但这件小小的瓷片标本,我能从中获得比完整器更多的信息,性价比很高,获得感很强。”

顿富溪在《文物鉴定学》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具有独到见解,例如,他通过研究鉴定活动的起因,总结出了“鉴定目的是识别和确定未知身份‘文物’的真实身份”,这一提法为文物鉴定学方法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他根据鉴定活动的基本规律模拟推演出了文物鉴定原理:即“未知身份‘文物’类比已知身份文物,可知未知身份‘文物’的真实身份”,从而实现鉴定目的。鉴定原理的提出,为鉴定科学方法的建立创造了必要的理论条件,也为一切鉴定活动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式;他还以独立共性特征为依据,提出了文物按类型划分的新理论,解决了鉴定原理对比标准难以确定的大难题;在文物鉴定问题上,最难解决且争议最多的问题是关于文物鉴定依据的标准问题,顿富溪通过大量实验活动,创新性地总结出了文物的鉴定学特征及其表现形式,明确了文物时代特征和文物历史特征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对产生鉴定结论的关键性作用等。

文物鉴定的目的只是识别和确定未知身份“文物”的真实身份,这是文物鉴定活动的首要任务和宗旨 林军摄

确立科学统一的鉴定标准和理论体系

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许多传世文物经历了物换星移的漫长岁月,其身份变得模糊不清,难以确定,致使后人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文物鉴定工作显得非常重要。长期以来,鉴定活动主要是依靠行业专家的专业学识和实践经验不断发展,积累了大量鉴定成果,同时也造就了传统鉴定方法。传统鉴定方法在长期实践中依靠自身的优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由于始终未能确立统一的鉴定标准,难免会出现鉴定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这是传统鉴定方法至今仍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目前,还未见有针对性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如何确立科学统一的鉴定标准一直是相关领域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鉴定学是关于鉴定活动的方法论,它所研究的对象是鉴定活动,其中心任务和目标就是确立科学统一的鉴定标准及相应的理论体系 王晓超摄

顿富溪对记者说,鉴定学是关于鉴定活动的方法论,它所研究的对象是鉴定活动,其中心任务和目标就是确立科学统一的鉴定标准及相应的理论体系。鉴定学研究总结了鉴定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原理,模拟并推演出了鉴定学方法。他向记者解释说,在针对未知身份的“文物”鉴定时,必然通过人的直观识别系统,与已知身份文物的相关特征信息进行类比分析,再根据类比分析结果确定未知身份“文物”的真实身份,从而实现鉴定目的。这个原理性流程是经过无数次鉴定活动模拟实验,反复推演和验证所获得的,实验证明这个规律具有科学性、唯一性和通用性特点。

关于“类比分析”的概念,顿富溪对记者补充道,“类比分析”是诸多对比分析方法的一种,属于方法论概念,在这里是指具有可比性的对比分析活动,即“同类型”之间的对比分析活动。“类比分析”方法的特点是强调目标针对性和标准,能充分体现原理性作用,因此可以直接得出准确的结论。而“对比分析”方法没有特别强调针对性和标准,也没有体现原理性功能和作用,因此,两种方法的结果肯定会有差异。

长期以来,在人们对文物的认知里,从未听说文物有“类型”概念,对此,顿富溪给出了他的观点:文物按类型划分是个新概念,文物鉴定学将具有独立共性特征的文物群体(其特征有别于其它群体)定义为类型概念,而且总结归纳了类型特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要素,即:制作时代、产地(或生产者)、品种,并以此作为类型的名称,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以共性特征为依据,将文物划分成若干个类型,是创建文物鉴定学特征科学标准体系的重要基础。同时,以制作时代、产地(或生产者)、品种作为类型的名称具有典型的身份代表性。

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中,顿富溪发现,文物鉴定学具有完整系统的专业理论体系及相应规范和标准,尤其是文物的时代特征所涉及的内容,非常适合用于开发专业教学课程、教材以及数字化学习工具类产品

文物真实身份并非“非黑即白”

10年前,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苏轼的一幅《功甫帖》书法被中国商人以5000多万元人民币拍下。一时间,“月圆之夜,东坡回归”,关于文物回流的称赞声不绝于耳。但令所有人意外的是,3个月后,某博物馆专家公开质疑,称《功甫帖》乃是伪作。这句话仿佛一颗激起千层浪的石子,直到今天,问题依然没有定论。

顿富溪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文物”是有名有姓有其身份的,每一件“文物”都因其特有的身份而有其相应的价值,并非“非黑即白”,或以真假作为衡量、定性的标准。他说,文物鉴定的目的只是识别和确定未知身份“文物”的真实身份,这是文物鉴定活动的首要任务和宗旨。例如一幅清朝画师仿明朝名家的青绿山水画作,鉴定结论应该为:清代某某仿明代某某青绿山水图;一件经鉴定为清康熙仿明嘉靖,并署嘉靖款的青花瓷,鉴定结论应为:清康熙仿明嘉靖青花瓷。他补充道,在文物鉴定学里,“身份”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新概念,是指文物的来源属性,身份的称谓与类型的名称是相同的,但用法上有所不同。

文物鉴定学将决定“文物”真实身份的特征定义为:“文物鉴定学特征”。那么,文物鉴定学特征是怎样表现的呢?顿富溪对此是这样解读的,他说:研究发现决定“文物”真实身份的特征是一个统一的融合体,理论上可将它划分为两种特征(直观方法也可以识别出来),一种特征是时代性的,即与工艺有关的特征,如古陶瓷的胎、釉、彩、形、纹、款的工艺性特点,鉴定学将它定义为时代特征;另一种特征是历史性的,与物质在时空中自然变化有关的特征,属于非工艺性的特征,因为该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明显程度与时间长度关系紧密,鉴定学将它定义为历史特征;由于上述两种特征是一个统一的融合体,二者构成了互为因果,可相互佐证的证据链关系。所以,时代特征具有确定类型方向的基本要素,历史特征具有漫长时间自然形成的特征可作为实证,两者组合确定身份有理有据,充分满足了科学鉴定方法中类比依据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以理论为基础  以方法为手段 以通用性为准则  建立文物鉴定标准

文物鉴定学对于促进文物鉴定标准化工作以及提高科技手段方面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播和交流也有着很大参考价值。在谈到鉴定方法及标准时顿富溪说,能够主导实现文物鉴定目的的通用性方法可称为文物的科学鉴定方法。也就是说,只有深入学习掌握了鉴定活动基本规律,研究总结出鉴定原理及其规则,才能解决普遍性鉴定问题,建立通用性鉴定方法及理论,从而主导实现鉴定目的。

文物鉴定学对于促进文物鉴定标准化工作以及提高科技手段方面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林军摄

因此,顿富溪认为,文物鉴定学是根据鉴定学创建的科学鉴定文物的方法论,是能够主导实现鉴定目的的通用性方法及规则和标准,适用于文物各个专业门类。

对于文物鉴定未来发展,顿富溪表示,一是希望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为基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创建健康良好的学术范围,以理论研究及其成果带动和促进文物鉴定方法的全面发展。二是希望加强文物鉴定相关技术研发工作,为鉴定结论提供科学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

(2023年第07期)

【责编 李鹏】

新时代山乡巨变故事

新华社2022-05-27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