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本刊专访军旅作家、火箭军电视艺术中心主任李宏。
36年前一个初秋的下午,炽热的阳光把滇南哈尼山寨烤得快熟透了,村庄已经稀有人走动。在一个硕大无朋的榕树树冠下,因为余秋雨先生在报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剧作家魏明伦的文章,李宏已经完全被魏明伦先生的剧本所陶醉。从那天开始,李宏给自己取了个别名——“李白的堂弟”,30多年后,这个别名又成为了他的网名。李宏生于川北米仓山下的旺苍县。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李宏开始了他从纯粹军人到军旅艺术人生的快乐跋涉。
李宏在拍摄电视剧现场
作为一名军人,李宏先后立过5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作为作家,他出版过6部长篇小说及若干专栏作品。拍电视剧,他13年组织策划、创作、拍摄电视剧20多部近500集,拿了中国所有与电视剧有关的奖项。目前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编剧,专业技术大校,技术四级。由于他最近陆续推出的长篇小说《男人帝国》《爱上牡丹亭》及参与策划、出品的电视剧《金玉瑶》《吉鸿昌》以及电影《绝战》,媒体再次将他推到了公众视野。
【一】
35年前,川北的乡下依然很贫困。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过后,乡村变得更加荒芜破败。抢修公路的施工间隙,农民工们有人在就着凉水啃馒头,有人在打扑克,女人们在做针线活。几个推着自行车踩着泥泞的军人头上的红五星和脖子上的红领章虽然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但并没有影响他们手里的生计。一个身材高挑,面容清瘦的青年军官驻足于正在阅读《萌芽》杂志的小伙子面前,用很不标准的浙江普通话问:“你叫什么名字,想当兵吗?”一身泥水的小伙子将已经破烂的解放鞋在草丛上蹭了蹭,试图掩饰脚趾头露出鞋外的窘境,但他还是满脸通红地站起来说:“想,做梦都想!”这个小伙子就是李宏,那时他17岁。就是那年秋天,李宏真的当兵了。邻居惋惜地说:“这娃一定傻了,云南广西前线还在打仗呢!”一个穿花格衬衣的女子在河边对李宏说:“不用你家盖房,你只要不当兵我就嫁你。”母亲抹着泪水一直追着运兵的汽车跑了很远,直到望不见车影才停下。
火箭军很神秘,上不能告诉父母,下不能告诉朋友,通信地址只能写信箱不能写部队番号,家属来部队也不知道老公整天在大山深处干什么。初到部队的李宏并不因为能吃饱白米饭、大馒头、红烧肉而知足,他似乎对静卧在岩层深处的导弹更感兴趣,对龙宫般辉煌的地下迷宫更是痴迷。以至于每到装备维护保养、操作训练时,李宏总是劲头十足,很快成为了某型号战略导弹发射的技术尖子。在他的脑子里,始终幻想着战争到来时战略导弹喷雷吐火的壮观场面,他几乎没有想过父母和川北乡下,他只想在大山里与导弹呆一辈子最终混上一官半职逃离农村。因为当兵的前夜父亲曾说过:“当兵就要当个好兵,没出息就别回来了,你们弟兄姊妹多,我盖不起那么多房子。”
李宏没能在阵地呆多久,他被指导员推荐到团宣传股当了战士报道员。从那以后的岁月,他的人生轨迹从少数民族山寨到小县城,从州府到省会再到北京。他写的报道竟然两次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一些报道还多次在军内报纸的头条或显著位置刊登。部队领导说:“这孩子除了做人不够成熟,文字不够扎实,头脑真的很灵光。”李宏的履历表上,也从战士、军校学员、分队长、指导员、科长、处长、旅副政委,30几岁就到了行政师职干部的级别。他六上青藏高原,多次参加战略导弹实弹操作发射演习。学历也从大专到本科到研究生,按战友和乡亲们的说法:“小伙子好好干,离将军越来越近了”!三等功五次,二等功一次,作为和平时期的军人,有多少人能得到这样的荣誉!
【二】
李宏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军校时读的是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学系,这也是全国惟一开设军事新闻学专业的学校,学员在入学前就必须有一定的新闻工作经历。在他同级及以前的校友中,已经出现过很多在军内外有名的记者、摄影家、编剧、作家,有些还拿了国内及国际大奖。而他,无论家庭、学识、相貌还是业务成果,都不能与同学们类比,班级老师和同学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漂亮的女生更是少有正眼看待。对于李宏来说,南京以及更大的城市犹如万花筒,令他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应该说,从入学到以后的数年,李宏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读书,积蓄力量,他知道自己仍然处在严重的“贫血”状态。
李宏出版的部分作品
当兵前,李宏到了18岁了还没穿过毛衣和秋裤,常年饿肚子和冬天冻烂手脚是留在他童年时最惨痛的记忆。但他却通过打临时工订阅了上海的文学期刊《萌芽》,南京的文学期刊《青春》。接兵的干部后来告诉李宏,之所以果断决定把李宏征集到部队当兵,就因为在艰苦环境里仍在坚持读书。
上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国的纸质媒体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机遇,全民阅读成为时尚,出版物迅速增多,媒体也出现了稿荒。李宏离开基地新闻干事岗位到基层带兵后,他率领所在连队全体官兵业余时间读书。做了宣传科长后,他又凭三寸不烂之舌,鼓动领导拨款开起了书店建起了最好的图书馆。白天下部队搞教育、写材料、参加训练,晚上关着门为报刊写专栏文章,挣点稿费贴补家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朋友合作反映温州兵生活的长篇报告文学在《解放军报》等多家中央媒体隆重推出后,又被改编为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引起轰动。这件事如同一针兴奋剂,他原本平和的心就有点骚动不安了,就做起了文学梦。在朱春雨、尹卫星、江宛柳等老师的鼓励下,他开始了小说创作。正常操作训练时,他专心致志地做好本职工作,别人休息时,他才潜入自己编织的虚拟世界里,天马行空,纵横驰骋,兴奋、痛苦、挣扎、狂想。李宏先后陆续创作出版了家族史诗小说《激情》,著名作家阎连科撰写评论给予高度评价,作品获得解放军文艺奖并改编为电视剧《兄弟海》,军旅爱情小说《纯情》、第一部反映拯救艾滋病患者的小说《寻找苏曼》,被多家报纸评论转载并再获解放军文艺奖。第一部反映导弹旅阵痛式改革的《和平时光》,引起评论界广泛关注并第三次捧得解放军文艺奖。著名评论家雷达、张良村、陈先义、汪守德、丁临一为他的作品撰写评论给予褒奖,《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都相继发表了对他的评论,《文艺报》拿出专版讨论他的作品。多部作品的出版、重印和获奖,都为李宏后来的创作增加了动力。至于《爱上牡丹亭》,原本是一部全景式反映国有大型央企波澜壮阔改革的大书,写了一年多时间。敲完最后一个句号时,李宏给书起了个很有震撼力的书名——《镀金时代》,作家出版社的编辑读了书稿后很是高兴,立即就签了出版合同。谁知一级一级上报到主管部门,却因为内容过于敏感等原因给退了回来,一压就是三年。前年11月的某一天,责任编辑突然给李宏打来电话,要求改书名,对内容进行“清洁”打理。李宏很无奈只得遵从,压了几万字,名字也就变成了后来的《爱上牡丹亭》。书一经上市,立即引来好评如潮,褒贬嘈杂不一,中国现代文学馆永久收藏了这部作品,这也是他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被现代文学馆永久收藏。一家影视公司在第一时间收购了该书的版权。就在近几天,中国青年出版社又将隆重推出他的新长篇小说《男人帝国》,书还没有面世,影视公司就购走了影视改编权,一家国内著名的白酒企业第一时间作为礼品书抢注了书名商标。
【三】
正当李宏一腔热血在某新型导弹部队任职干得很欢的时候,组织一纸命令,让他出任原第二炮兵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得到通知那天晚上,一位长期在机关工作的老领导打电话开玩笑说:“将军梦没了,从此要与帅哥美女打交道了”。李宏那天晚上几乎没有睡,一直在操场上坐到后半夜。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刀山火海也得闯呀!经过几天几夜的独自思考后,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全新的工作领域,撸起袖子真干起来。
李宏自嘲有三大爱好:美酒、美食、好茶。爱美酒是遗传的,家乡乡镇都开酒厂,乡邻男女都喝酒,即使是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也是无酒不成席。爱美食大抵是小时候饿怕了,无论出差旅游到任何地方,先找美食,尽情享受。至于好茶,更是每天两壶从不间断,春夏绿茶,秋冬红茶。除了老家的“高阳土茶”,“铁观音”“龙井”“毛尖”“大红袍”“普洱”“猴魁”应有尽有,喝酒品茗交朋友成为了他的全部业余生活。有时为了找经费、讨论剧本,有时为了侍候编剧、导演、男女主角,有时为协调关系,经常喝得大醉,神经紊乱,惹得老婆孩子不高兴,但第二天醒来他仍然我行我素。李宏常说:茶有益写作,酒有益交友,如果这两样丢了,活得就没有滋味了。至于大家开玩笑说的“美女”,李宏也就一笑了之:“老婆女儿都是美女。”
李宏始终坚守军队电视剧制作机构“姓军”的信条,把主要经历放在创作拍摄军事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上
上任伊始,他就被电视剧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搞晕菜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两眼一抹黑的各种圈子,拍摄电视剧最难的,就是“票子、本子、班子”。而李宏面对的是既没有钱,也没有完整的编、导、演及销售团队,更没有反映火箭军题材及军事题材的本子。经过一年多的失眠、焦灼,左突右围,上冲下打,凭着他的军人的勇猛劲头和与团队的情感交融,还是找到了制胜的捷径。他未经请示,斗胆打破了单位十几年一贯制的“大锅饭”,实行制片人工作室制度,让每一个人都到市场大潮中去游泳。深入部队找题材,潜入社会找经费。第二年就与云南润视荣光公司创作拍摄出了创造收视奇迹的长篇抗战题材电视剧《狼毒花》,一年后又独家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推出了现实军事题材《石破天惊》。这之后的十多年时间,李宏以淡定沉稳的心态在乱象丛生的影视界打拼,成功过,失败过,有时也摔得鼻青脸肿,但他一次也没倒下。带领团队策划、创作、合作拍摄了《尖刀出鞘》《天啸》《水上游击队》《葵花怒放的声响》《战火中的青春》《战北平》《博弈》《金玉谣》《彭雪枫》《阿丕书记》《绝对忠诚》等长篇电视剧20多部500多集,多部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奖杯装了一展柜。十几年来,他带领的十几人小团队没有拍摄过一部戏说剧、穿越剧、狗血剧,一直坚持把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作为他的艺术追求。单位多次受到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表扬奖励,荣立集体三等功,被评为全国电视行业领跑先进单位。单位也从“穷小子”变成了全军同行中的“富商”。由于这些可喜的业绩,李宏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2016年出席了全国第九次作家代表大会。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访谈采访时称:“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文艺作品,作为军队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正在向高原攀登,离高峰还很远。”
【四】
文学是影视及众多艺术门类的母体。很多好的舞台、影视作品都源于好的文学作品。对于专业做电视剧的李宏来说,写小说并不是副业。但他是一个徘徊在专业作家队伍门外的狂想者,因为他喜欢在有激情有冲动时不为人知地悄悄写作,所以当他冷不丁的拿出一部部新作品时,总会给人以惊喜。
电视剧行业政策法规多、游戏规则多、稍有不慎就会给军队和文艺界丢脸。但李宏始终坚守军队电视剧制作机构“姓军”的信条,把主要经历放在创作拍摄军事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上。可李宏这个“出品人”上任时,单位在银行的存款只有100多万,按今天的市场价格,只能拍摄一集电视剧,只够给一个“三线演员”付一部戏的稿酬。但李宏带领团队硬是把火箭军电视剧中心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饭团”滚成了“大雪球”,做成了长期持有甲级拍摄许可证的大品牌。他不是不喜欢钱,因为他见过贼吃肉也见过贼挨打的场面,所以无论做多大投资的戏,他一不沾钱、二不经手发票、三不推荐演员,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剧组“杀青”时大喝一场,成了著名的“不粘锅”。影视界是“名利场”也是金粉世界,他多次在人民大会堂组织新闻发布会,前些年也牵着明星的手走过“红地毯”,后来发现,观众和“粉丝”们喝彩的不是自己,自己也就是个陪衬是个木偶,就很自觉地退到了幕后,从此淡出江湖。李宏说:“女明星们在片场在酒席场上喊几声表哥拥抱一下,男明星们与你称兄道弟时你可千万别认真,要么他们第二天酒醒了就忘记了,要么你在做重要决策时就心软。”也许李宏讲的是真的,以至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竟然找不到与名导演、名演员合影的照片或视频。谈及电视剧给李宏的馈赠,他很幽默地说了三条:一是长期读剧本把视力、颈椎搞坏了(当然也有写小说的原因),二是长期在剧组吃盒饭把血脂症搞高了,三是执迷于影视江湖,把将军梦搞没了。但有一条永远没坏,军人的血性和求胜品格永远都在。
李宏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他同年入伍的战友要么当了将军要么已经成名成家,但他仍按组织要求在乐呵呵地坚守着。军队改革已经到了收关阶段,脱军装提前退役还是继续为钟爱一生的火箭军服务?这成为了他人生最艰难的抉择,虽然几家地方影视公司频频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的回答很响亮:“是军人就要打仗,穿不穿军装都要为这个伟大的时代抒情,为伟大的军队书写!”
(2017.08.01 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