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旅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华文旅 > 正文

骆马湖的秋天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赵可 龙腾 2024-09-29 10:30

秋天的景色如诗如画,金黄的稻谷、红红的枫叶、湛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骆马湖的秋天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的湖水芦、藕、菱、蒲等20多种水生植物郁郁葱葱;波光粼粼清澈明净的湖水中鲤、鲢、鳙、青虾、螃蟹等40多种虾兵蟹将争奇斗艳,湖区到处呈现出一幅幅水美鱼肥喜人景象。

骆马湖,又称乐马湖、洛马湖、马乐湖,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江苏省境内第四大淡水湖,面积375平方公里,跨徐州、宿迁两市,是两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被江苏省定为苏北水上湿地保护区。骆马湖属于典型的过水性湖泊,既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节水源地和输水干线,又是京杭大运河南北水运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骆马湖作为苏北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多重功能,在承担航运、水利等功能外,又兼具渔业生产、旅游观光、饮用水水源地等功能,是名副其实的“多宝湖”。 

“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扎实推进禁止捕捞区、生态修复区、净水渔业区、增值调控区和生态修复区等“生态五区”建设,开创了“以渔美水”与“美水养渔”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湖区渔业年产值1亿余元。较2021年禁捕退捕前,湖中监测到的鱼类从原来的39种增加到现在的44种,特别像方氏鳑鲏这样比较少见的鱼类的出现,说明骆马湖水生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水生态系统保持健康稳定的趋势。”江苏省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领导为我们介绍了关于骆马湖前世今生,以及生态建设的规划与成果、湖区渔业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大自然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绚烂多彩的书籍。伴随着微凉的秋风,我们走进了风景秀美的骆马湖。车驶入环湖公路像是驶入画廊,只见道路两边绿树成荫,右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湖面,左边是层次不同的绿树成荫。阳光撒在湖水上轻轻浮动,像是一位舞女穿着一身镶着宝石的裙子美丽耀眼,蓝蓝的湖面与天空辽阔的相融在了一起,不分彼此,湖中散落着一丛丛的芦苇,偶尔飞过几只白鸥,随后又悠闲的栖息在绿丛中。行驶在路上,像是被拥抱在湖水中,霸道的占据着所有的视野不能离开。

秋天的骆马湖上,东西成行、南北成列,一排排整齐划一、安放有序的漂浮式净水网箱,静静地随风荡漾,宛如一颗颗白色珍珠,点缀着美丽的母亲湖,呵护着退捕渔民们的致富增收梦。目前,每个养殖年度,净水网箱优质鳙鱼总产量可达5400吨,年产值超过7200万元,带动每户退捕渔民增收5.6万元以上。同时,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测算,净水网箱每年可以固氮76.3吨、固磷5.6吨、消耗藻类(蓝绿藻)25840.5吨,输出碳汇1372.8吨,生态效益价值约估1006.9万元。

据统计,骆马湖退捕渔民中50岁以上的超过四成,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超过七成,整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体欠佳、缺乏创业就业技能,同时接受再就业培训积极性不高,且自主创业所应具备的生产要素存在明显短板,导致退捕渔民想要成功实现转产就业面临着较多主客观障碍。如何顺利保障退捕渔民转产就业?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坚持因人制宜、精准帮扶的原则,充分考虑退捕渔民长期以水为床、以渔为生的职业特点,顺应退捕渔民“涉水”的就业预期,将退捕渔民自身作为实现可持续生计、实施长效帮扶的“内因”,充分发挥他们“近水会水”“靠水吃水”的长处,积极推行“捕转养”这种跨度小、易上手、适应快的转产就业形式,通过培育区域特色水产养殖项目,制定一系列长效帮扶机制,实现退捕渔民“造血式”生计转变,成功探索出一条既保留退捕渔民“亲水”情怀,又顺利实现转产就业的“捕转养”道路, “水美鱼肥”变为现实。

 乘坐执法快艇飞驰在湖面上,秩序井然,“禁捕退捕后,对我们一线执法监管要求更高,随着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现在大多偷捕案件都是在半夜发生,我们也只好日夜颠倒,多数执法检查都是在夜间进行,加之水上气候阴晴不定,所以我们执法环境还是比较危险,也充满挑战,有时候办个案子好几天回不了家,特殊情况下甚至需要连续一个月在岗。”江苏省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下设一个督查大队和三个执法大队,负责监督检查湖区渔业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正是有了他们,才让那些偷捕者望而却步。在其中的一个执法大队,现场感受了一线执法人员的工作不易,他们不分昼夜寒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驻扎在湖区,二十四小时巡逻与守望,虽然工作内容是重复的、枯燥的、孤独的,查处中时不时还要上演“警匪大片”中的惊险追逐,但他们无怨无悔,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守护湖区安宁的铮铮誓言。 

(供稿单位:江苏工人报宿迁记者站)

【责编 李媛】


新时代山乡巨变故事

新华社2022-05-27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