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个让人心之向往的地方,那里有森林、有高山、有溪流、有草甸、有峡谷、有瀑布、有无穷的自然奥秘和丰富的人文地貌;我想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一定能够满足你对生态、对绿色、对健康旅居和旅行所有的期待,她有一个同样让你如沐春风的名字,只一眼,便可入心,只一瞥便可入魂!她是鄂西北,乃至中国中西部最后的人间净土,自然国心,中国绿谷,湖北——竹溪县。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境内山川纵横,气候温润,森林覆盖率82.6%,植被覆盖率87.3%。被誉为“动植物的基因库,生物的百科全书”,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据考证:“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偶然误入的“武陵”,便是如今的竹溪县。
竹溪的山水之美是中国的山水大写意,就像书画家的工笔画,层层叠叠,气韵生动,沟壑、烟岚、小溪、叠瀑、村庄、云海、山花这些大自然的生命气息,就像漫天的星河,装扮着竹溪峰峦峥嵘的人间美境。
因为原始,因为古朴、因为深藏秦巴腹地,竹溪县这处人间秘境,一直以来鲜为人知。随着近年来,竹溪县全域旅游的推进和旅行达人的探秘,竹溪县逐步向世人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一幅幅精彩优美的画卷,迅速在中央电视台和国际频道通过现代传媒的加持,竹溪县精美绝伦的自然风光,正一步步的俘获旅行者的眼球,正一步步的俘获旅游达人的芳心。
2018年竹溪就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竹溪,资源富集,古有贡茶、贡米、贡木“三大”贡品,她是中国生漆之乡、中国黄连之乡、中国魔芋之乡、中国蒸盆之乡、中国有机绿茶之乡等等,近年来,竹溪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等20多项殊荣。整个竹溪县的负氧离子,是世界长寿之乡的两倍,所以在竹溪也有一个宣传语——“来竹溪 我氧您”!
厚重的人文历史,竹溪县不但是一个可以“氧”你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养”你的地方。
在这里山水养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游”这里山高水长,少了大城市的喧嚣,多了小城的恬静。这里,四处可见的青山绿树和伸手便能触及的蓝天白云。毕淑敏在《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里面说:“去寻找那些曾出现在梦境中的路径、山峦与田野吧,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需要用这样的地方来沉淀灵魂,来洗涤心灵,在竹溪这片触手可及的远方,这一程山水将不负心之所向,只要你来,便能养心。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宋代诗人翁卷描绘乡村优美的风光,在竹溪县无处不在,一乡一品、一乡一景、一乡一韵。红尘陌上,竹溪的山山水水,在岁月的迁徙中,每一处的自然风光皆可朝暮为画,四季成诗。山水诗韵,清新而又温暖,那一簇簇绿色在风里摇曳,撩着诗意;小桥流水,古韵民居,荷叶苍翠,像是从唐诗宋词中走来秦风楚韵,它穿过了秋色,穿过幽静的山林,穿过潺潺溪流,动情的走进竹溪名字的诗行,走进竹溪名字里的故事,如果心累了,就在这里放下吧!
唯有美食不可辜负。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各地美食,或辣、或甜都是每个地方的特色。
而竹溪县的美食绝对是湖北省美食的“扛把子”和中国中西部美食的天花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成就了独一无二的竹溪美食特色,这是你无法模仿的美食秘籍,因为自然风貌是对美食最好的孕育,经过春夏秋冬,漫长岁月的洗礼,竹溪的原始食材;在经过吸取日月精华和自然甘露“十月怀胎”中,它分娩出每一片叶子都带着大自然的养分和大自然阳光的味道,一颗小小的不起眼的白菜和青菜,在竹溪人的手里都可以变化成触碰你味蕾的人间佳肴,自然界就是这么神奇,往往越是让你触及灵魂的东西,往往越简单。
蒸盆,是竹溪美食的代表,蒸盆也是湖北老字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溪蒸盆曾被中国烹饪大师戴涛带到中国南极中山站,作为南极站2016年春节年夜饭的一道“硬菜”。蒸盆历史悠久,但它的配方和技艺在浩淼的时空中穿梭、演变、再生,形成绵长而丰富的竹溪蒸盆美食。
竹溪人对于美食“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是丰富多彩的,酸菜,在时光的发酵中是浓缩了竹溪独特的味道。竹溪人能把地方不同的原材料,不同的调味品,不同的调制手法,引领食物到达更加美味的境界。咸鲜,酸辣,麻辣,香辣,鲜香……每一种美食,经过竹溪人的精心烹饪制作,都能呈现了不同的味道与气质。
美食养胃,美景养心,养眼;在竹溪县3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来竹溪——我氧你”,它不但是地方的一个宣传用语,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以一种儒雅的状态,行走在山水里,让心灵与美食、美景相约,沉浸在山水间。让心灵不再孤寂,在灵魂深处,悠然的天地间,学会用滤过的光阴沉淀出一颗见山,见水,鉴自己宁静的心。这样的竹溪没有繁华的世界,她只是心灵的俘获者,在这里,她将会还你一份清澈和纯净。捧一袭清风,让生命的释放,与灵魂相依和心灵相懂。
【责编 李媛】
人民网2024-11-04
人民网-人民日报2022-06-22
新华社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