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旅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华文旅 > 正文

《群众》杂志刊发张先彦署名文章《探索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

宿迁湖滨新区 2024-08-28 09:18

近日,区党工委书记张先彦在《群众·决策资讯》发表题为《探索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的署名文章,以下为文章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宿迁市湖滨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力打造骆马湖旅游度假区,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体现地域特色的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

一着不让抓产业

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引领我国旅游业加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湖滨新区充分发扬“上下同欲、百折不挠”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精神,去年5月将骆马湖旅游度假区成功打造为淮海经济区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可为淮海经济区20余个地级市、1.7亿市民提供更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服务。

以全域视角,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坚持规划引领,深入挖掘骆马湖旅游度假区的文化、景观、生态资源,精心编制《宿迁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研智库旅游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省文化和旅游厅等专家评审把脉,构建“一核两廊三区四射”空间规划布局,明确“全景湖滨、全域旅游、全时旺季”发展方向,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有力支撑。

以融合理念,激活旅游发展新活力。主动适应旅游消费新需求,积极培育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多维度发展“旅游+”“+旅游”,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赛兴旅”,举办了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一带一路”青年体育交流周(江苏)活动、全国桥牌邀请赛、骆马湖沙雕艺术展、大运河自行车赛等一系列精品节赛活动,以及苏鲁豫皖地区享有盛名的民俗盛会皂河庙会,推出了骆马湖啤酒并成为“爆款”,骆马湖大鱼头、八珍炒饭等新品菜肴得到广大顾客青睐,有效延长了旅游链条、扩大旅游消费,释放出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消费乘数效应。

以项目引领,丰富旅游发展新业态。聚焦环湖体育休闲基地、夜间文化旅游消费基地、露营基地、全产业链婚庆基地等“四个基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思路,积极谋划戴场岛生态修复和保护性开发、爱情小镇建设等特色项目,打造更多的新地标新名片。秉持“服务入驻企业是最大的招商,服务本土企业是最好的招商”的理念,积极运营沐晨太空舱轻奢度假营地、骆马湖海洋乐园、骆马湖欢乐世界、骆马湖欢乐水世界等景点,加快推进骆马湖钟吾游乐城、湖畔渔歌等一批优质文旅项目。

一如既往护生态

高质量发展底色更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湖滨新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挖掘“干净有序、可爱湖滨”城市内涵,走出了一条独具湖滨特色的生态融合发展之路。

瞄准靶向发力,擦亮生态名片。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骆马湖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相继实施骆马湖禁采、退渔还湖、“四乱”整治、禁捕退捕、“一线一岸”整治、“三无”船舶整治、三里湿地修复等措施,昔日采砂泛滥“淘金湖”重新变回水清鱼肥“母亲湖”,骆马湖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科学划定骆马湖全域空间保护范围,高质量开展罗曼园、水生植物园、湖滨公园改造等提升项目,串联形成开放式滨湖风光带10多公里,努力实现“时时是景、处处是景、人人是景”,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骆马湖宿迁流域首次发现成群东方白鹳,近50年未出现的红嘴鸥群也迁徙集聚骆马湖。

探索机制创新,守护幸福河湖。持续探索骆马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致力打造“河湖长制”的“湖滨模式”,让河湖应绿尽绿、应美尽美。依托骆马湖四级湖长体系和62个管理网格,建立骆马湖管理定期协调会办机制,常态化实施网格长、助理员、督导员、警员“一长三员”网格化管理,实现以“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长治”。

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重要批示精神,依托三台山及骆马湖东岸线的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开展农房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最大程度保留水美田园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城镇。

一心为民守初心

高质量发展本色更显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彰显旅游为民的深入思考。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湖滨更有希望。这希望在夜市烟火气里、在背街小巷中、在湖滨居民的摊点上。湖滨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守护“烟火气”,铺好群众“致富路”。坚持旅游为民导向,聚焦“时时就业、处处就业、人人就业”目标,让人民群众在“好风景”里奔向“好光景”。按照“摊点不走、城管不撤,人员不散、警灯不灭”“垃圾不着地、污水不进湖”的要求,积极引导后备箱经济、湖畔直播、文创集市等“夜经济”新业态集聚,骆马湖畔每晚吸引市民游客数万人次,2万余人就地吃上“旅游饭”,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碧湖银滩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滩银滩”。

打好“组合拳”,筑牢生命“防护网”。骆马湖在湖滨新区境内沿岸线长达42公里,风险点多、线长、面广。湖滨新区积极探索防溺水工作机制,打造骆马湖生态联勤警务站、智能警戒防溺水系统,建成全省首个“技防+人防+物防”三位一体的防溺水巡防监控平台,实现了全水域感知、全天候预警、全程可视化。通过上好一堂“暑期防溺水宣传课”、制定一本《骆马湖水域执法指引》、出台一项“防溺水有奖举报”机制、织密一张溺水风险“人防”网络、筑牢一道沿岸“物防技防”立体防线、创建一个民间“骆马湖水上救援联盟”,筑牢群众防溺水“安全坝”和“生命线”,骆马湖“防范溺水系统性守护机制”经验做法,被省委深改委列为全省133项改革创新案例发文推广。

【责编 李媛】

新时代山乡巨变故事

新华社2022-05-27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