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旅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华文旅 > 正文

直通文旅|红色文旅新时代 红色精神浸人心

作者:本刊记着 王爽 2024-08-12 17:50

2024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华诞,这一重要时刻激发了全国各地对于红色文化的热情与关注,红色旅游线路推介、红色故事宣讲、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红色歌曲传唱比赛、红色教育普及等一系列红色活动,成为各地新热潮、新风尚。

踏上红色之旅,让历史照亮未来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如何利用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文化和旅游部始终在布局和努力。

从政策支持,到资金投入;从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供给,到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推广;从推动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到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再到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文化和旅游部在助力红色精神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红色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旅游的方式,去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感受红色文化的氛围,红色景区也已成为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我们相信,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和红色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创新发展,红色文化在文旅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

未来,文旅系统将继续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创新红色文旅融合形式、加强红色文化传播与推广、促进红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努力打造更多具有鲜明红色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品牌项目。同时,还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红色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借着建党日的光芒,让我们一起梳理红色文化在文旅系统的时代传承,也让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于2004年正式提出,当年,在郑州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订立了共同发展红色旅游的《郑州宣言》。

随后,原国家旅游局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之际,正式启动“红色旅游”工程。2004年12月,《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出台,首次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

2004年中央号召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开始,经过3期规划和20年发展,红色旅游在传承红色基因、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这也为新时代中国红色旅游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一条条闪耀红色光辉的旅游线路,织就了中华大地的“红色版图”,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看红色历史,可以让人们重温百年光辉历程。学红色精神,可以激发公众爱国热情。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和南湖湖心岛红船旁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每天有超万人来此瞻仰学习,人们在这里重温红色历史,感悟初心力量。

红色文化是上海文化的鲜明底色,612处红色资源遍布全市各处,一大纪念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宋庆龄故居等,为人们认识党史中的上海“打开一道门、推开一扇窗”。

中共一大会址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共接待游客80万人次,其中,春节期间共接待16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以自发参观的形式瞻仰红色场馆。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先后诞生和养育了多支主力红军,走出了43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军。革命战争时期,不足10万人的新县,在斗争中牺牲了5.5万多人。“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是新县革命斗争历史的生动写照。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踏上这片红色土地,专程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和革命博物馆,了解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历史。他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是“革命大别山·红色鄂豫皖”精品线路中的一处,据悉,6月中旬以来,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再掀参观热潮,据统计,纪念馆已接待团体240批次,累计观众3.2万余人次,特别是“七一”期间,游客络绎不绝,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生团体等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走进纪念馆,重温红色历史,追寻红色印记,凝聚奋进力量。

据了解,近年来,新县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进行保护修缮,对全县近5000件革命文物、365处遗址遗迹进行登记造册,对可开发利用资源进行梳理规划,形成了完整的红色资源名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等已经修缮完成;全国第一份书写在青砖墙上的《中华苏维埃土地法大纲》及各类革命文物得到妥善保护,红色资源在新县日益丰盈。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新县创新开展“闪闪红星——小小讲解员进景区”活动,招募并培训了小小志愿讲解员700余名,这些小小讲解员和老一辈讲解员、红军后代讲解员一起点亮了老区的红色地标,也让红色基因在新县接续传承。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有28条是“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线路,还有20条是“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的主题线路,不同于传统红色旅游景区,这些路线囊括了游客耳熟能详的新时代科技和建设成果,让人们真实感受着“国之重器”带来的自信和力量,感受着中国科技崛起的速度。

2016年,我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文昌航天发射场投入使用,此后,来此观看火箭发射的游客越来越多,带火了当地的“航天游”,龙楼镇也从一个小渔镇变身为远近闻名的航天旅游小镇。

2024年1月17日晚,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当日,全国各地赶来的游客齐聚龙楼镇。在安徽读大学的付力坦言,看到火箭升空的瞬间,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为了观看这次发射,他特意安排了海南之行,“身边挤满了手持国旗、高唱《歌唱祖国》的人群,让我很受感染,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是中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创突破。为实现观天望宇的梦想,南仁东放弃高薪毅然回国,带领团队克服了无数技术难关,铸就了独一无二、世界领先的超级工程——“中国天眼”,他用22年的信念和热情,让中国睁开了天文学界的“天眼”,而他却永远闭上了双眼,他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太神奇了,我从没见过这么美丽的星空,像走进了童话世界。”这是游客在参观完“中国天眼”后的感慨。

“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克度镇依托“中国天眼”发展起“天文小镇”,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天文爱好者与游客前来游玩体验。近年来,平塘县积极探索“科普+旅游”发展模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了解“中国天眼”项目团队的先进事迹,感受国之重器的科技魅力。

湖南株洲诞生了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其中不乏“大国重器”,比如,芦淞区是株洲航空产业主阵地,如今,这里拥有集航空主题文化、生产参观、职业体验、低空飞行体验、航模手工课程、飞机科学小课堂、救援演练等于一体的通航旅游项目。游客在此可以观看无人机表演、参观航天历史展馆、学习基础航空理论以及飞行知识,并对航空科学进行初步探索。

可以说,“大国重器”是新时期立体诠释红色精神的新舞台,更是展示文化自信的新窗口,发挥“大国重器”的引领作用,做好与红色旅游结合的文章,必将为全面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续写新的时代篇章。

东渡黄河纪念碑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处。红色旅游的兴起已成为地方经济和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据《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显示,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20亿人次,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随着人们对历史和文化关注度的提升,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内涵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

创新红色旅游体验方式

游红色景区,可以让游客收获信仰力量的同时,更可以感受当下的幸福生活。很多红色景区在“新”上做文章,用“心”创“新”。

陕西榆林市绥德县郝家桥村,有着光荣的历史。早在抗战时期,中共绥德地委通过开展“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活动,掀起大生产热潮。1944年,郝家桥村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

2021年9月1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郝家桥村考察,详细观看村史展览,了解这个“红色山村”的光荣革命历史及革命传统传承情况,并提出“努力把郝家桥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楷模”的殷殷嘱托。

如今的郝家村,已是新时代“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其光荣的革命传统感染着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据介绍,除展陈、旧址参观,工作人员还将“红色故事”结合陕北说书、快板、民歌等进行多元化创作,以生动鲜活的形式进行红色故事展演,让游客有了不同寻常的体验感。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部,地处江西、广东、福建三省交界处,是革命老区,也是东江源头。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同志1930年5月利用红四军在安远、寻乌和平远等地分兵发动群众之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社会调查。

2024年1月1日,“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在赣州市寻乌县开街,人潮涌动,街区以还原毛泽东同志1930年寻乌调查场景为主题,涵盖寻乌调查沉浸式体验、寻乌调查商业场景再现、红色文化非遗展示、红色剧本游、灯光秀等多种业态,形成了一个以寻乌调查景区为核心,集红色体验、培训研学、商业消费、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文旅街区。丰富的业态让游客感慨,原来抽象的调查也可以如此形象地呈现。

近年来,赣州市委、市政府把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摆在重要位置,出台系列政策,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陕西的红色研学中,延安是必到之处,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金延安景区等更是研学线路中的热门目的地。

2024年,首趟“丝路号”红色研学专列、首趟“金延安号”红色旅游专列先后开行。专列集吃、住、行于一体,将实践、教学相结合,全程配备了经验丰富的研学老师。在前往延安的途中,老师们会利用车厢内的影音设备,带领同学们唱红歌、上团课,将车厢变成“移动课堂”,让同学们“行在脚下、学在途中”。

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发送红色旅游专列325趟,组织游客23万余人次,以期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助力革命老区等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金延安景区,有专门为青少年研学打造的“依旧民宿”,以青年旅社的形式营造出集体生活的氛围,每个房间内都有数个上下铺,青少年可以在此充分感受集体生活的美好。

目前,金延安已形成由红色教育类、劳动教育类、科普实验类、非遗传承类4类课程组成的特色研学教育体系,让学生沉浸式感悟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延安革命纪念馆

随着红色旅游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愈加丰富。各地不仅持续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也在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进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活化传承,也就是将展陈模式从静态、单一转变为动态、沉浸式,让红色故事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比如,2023年9月,国内首个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行浸式数字体验馆“红飘带”推出,其不仅是贵州长征这一段的历程,更是长征的全历程,通过使用“3+1红军长征全景式介绍”还原场景,把“红飘带”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加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地标。

其中,《红飘带·多彩飞越》是贵州首个8K电影级球幕飞行影院的首演剧目,该影院采用悬挂式乘骑设备结合巨型LED球幕系统,通过多自由度的乘骑体验,让观众犹如亲身飞行于多彩贵州壮美山河之上,直径高达20米的LED球幕,伴随全景声场,体感特效,带给观众一场震撼的全方位5D盛宴。

红飘带项目作为数字转译引领下红色文旅新纪元的开创之作,通过综合运用前沿科技手段和创新的演艺模式,成功打造了沉浸式的红色文旅体验。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为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比如,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作为背景,叙述了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纵使面对酷刑折磨,依旧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事迹,再现了人民解放军和重庆人民为守护城市,与国民党展开生死搏斗的壮阔场景。

人们穿行在磁器口码头,惊慌无助,枪炮声、汽笛声、报童叫卖声……裹挟着不安的气息,当这一场景上演,观众如同“穿越”回1949年的磁器口,这种沉浸式观演体验是《重庆·1949》的一大亮点。

2024年5月1日,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的重庆1949大剧院内座无虚席,近1500名观众正在观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

值得关注的是,其独创的多维立体沉浸式室内旋转舞台,由五个可360度旋转的圆环组成,演艺空间与观演空间交相穿插,观众与演出融为一体,带来沉浸式的独特观演体验。该剧自首演以来,备受青睐,累计公演超1800场,2023年演出营收超1亿元。其用一座城市的记忆,致敬了一座城市的精神,并激发了重庆红色旅游创新的动能,被评为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

比如,五卅路位于苏州市古城区,以纪念“五卅运动”而命名,拥有众多红色景点,是名副其实的“红色之路”。6月30日,基于“趣e城”平台打造的五卅路红色街区趣研walk项目——《星火乐益》正式上线发布。据悉,这是苏州首个红色文化街区趣研项目,以最受年轻人欢迎的Citywalk形式,实现“线上探索+线下场景”的虚实融合,带给市民更加新鲜的红色文化体验。

苏州首个红色文化街区趣研项目

比如,陕西照金沉浸式红色教育科创体验馆,在玩中学习的有趣方法,让孩子们更好地记住了历史事件。身穿红军装的小游客们,要进入红色革命主题密室开始闯关,“钥匙”是相关党史知识,例如,要闯过第4关“建设薛家寨”,孩子们接到电话后需输入密码“1933”,这是陕甘边区党政军组织机构迁入薛家寨的年份,如此抽屉即可解锁,取出门卡后方能进入下一关。游戏还借助光感、体感等科技手段,提升互动性、体验感。参与完游戏后,很多孩子都表示“对革命故事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针对青少年计划打造百堂红色研学精品课程,推出千条红色旅游研学线路,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式全国红色旅游实景课堂,覆盖全国上亿大中小学师生。

主题化、生活化、品牌化、融合化,都让红色旅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命, 红色旅游兼具红色教育和旅游活动的双重属性,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价值功能,不仅是新时代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方式。

强化红色血脉的当代表达

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红色故事的传播离不开一支优秀的讲解员队伍。

近年来,讲解员队伍已成为提升红色旅游服务质量、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启动了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五好”指政治思想好、知识储备好、讲解服务好、示范带头好、社会影响好。截至2024年6月,共有4批400多名优秀讲解员入选了该项目。

项目旨在通过培训提升、宣传交流、实践锻炼、项目扶持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和培养,把一批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成为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红色故事的精彩讲述者、红色精神的生动诠释者、红色文化的忠实传播者、红色风尚的有力引领者,为讲好中国故事、宣介中国形象、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力发挥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对行业、对社会的示范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党的红色资源,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强调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要求,文化和旅游部于6月至10月组织开展“致敬新时代”红色故事宣讲活动。

飞夺泸定桥景区

2018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就着力发挥红色旅游教育功能,联合中宣部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

“真理的味道”到“辉煌的历程”,从“致敬国家丰碑”到“致敬新时代、讲好新故事”,推出了一批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这种以赛代训的方式,让全国红色旅游讲解员队伍素质显著提升,红色旅游讲解员已成为各地讲述红色历史、展示当地形象,开展党性教育等重要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次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就是充分运用第四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成果,紧紧围绕“致敬新时代”主题,从获奖选手和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中优选10名讲解员,聚焦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小故事为切入口展示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的伟大画卷。

像《等着我》讲述的是汶川地震幸存者感恩报国的故事,《号角》讲述的是河南新县一家四代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强国之翼》讲的是人们关注的国产大飞机C919背后的故事,《烈火丹心》《党徽大叔》是网友亲历拍摄后发送到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在身边的鲜活案例,容易引发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可以说是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的当代表达。 

宣讲活动于6月17日在文化和旅游部机关正式启动,近四千名党政干部、青年学生、部队官兵、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了现场聆听。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落实指示精神,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工委联合印发了《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将帅广场

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就是三年行动计划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红色旅游赛事。大赛每年举办一届,自2011年起已连续举办十三届,十三年来,通过大赛的引领,近1150所院校、近25000支团队、近14万大学生走进陕西、河南、贵州、四川、福建、安徽等地的革命老区。

今年的大赛是第十四届,本届参赛选手超4万名,来自全国1119所高校。港澳地区高校参赛实现突破,香港有1所高校参赛,澳门有3所高校参赛。今年还首次出现全博士团队,由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福州大学、天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5个院校的博士生联合参赛。参加大赛的学生专业也从单一的旅游管理专业,演变到涵盖12个学科。

可以说本届大赛在参赛人员、队伍、学校、作品数量方面再创新高,影响力日益提升,作为全国性的思政知名活动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大赛的决赛于7月8日至11日在新疆石河子市举办。进入决赛的选手重点围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红色历史,深挖兵团红色内涵和兵团发展成就,在线路设计、产品打造、文创开发等方面进行创作。所有获奖作品将无偿提供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用于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和开展宣传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大赛始终坚持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红色教育新模式。

一是变“一地一校一活动”为“全国千校大思政”。从第一届大赛的1所学校、28支队伍,发展到2023年的676所高校、4千多支队伍参赛,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红色旅游赛事、教育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二是变“单一被动教育”为“主动学思践悟”。大赛遵循大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运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悟,以赛促创,通过4个月参与式和沉浸式的比赛让大学生自觉的学习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比拼中收获经验、获取智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综合能力。

三是变“象牙塔书本学习”为“大社会创新实践”。十三年来,通过比赛坚持引导青年躬身实践,带领大学生先后走进陕西铜川、河南兰考、贵州遵义、四川南充等一批革命老区进行比赛创作,形成了以“大赛”为龙头、各大高校“红色理论课程”为基础、各地红色旅游景点为实践载体的大学生红色教育培养体系,让参赛大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用实际创作来诠释使命担当。

(图片源自百度)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2024年第14期

作者:本刊记者  

责编:卡咪娜


新时代山乡巨变故事

新华社2022-05-27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