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一行来到“千古奇丐”武训先生的故里——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第一次走进金太阳学校新校区时,现代简约又功能齐备的教学楼、宿舍楼,高标准的田径运动场、篮球场,宽敞明亮、卫生洁净的学生餐厅,满目新绿、繁花点点的渗透型绿化带……都让记者欣喜,甚至有点不能相信这仅是一座县级民办学校。参观过半,当记者独自在园区拍照时,两个迎面经过的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突然对着记者立定后,端端正正地行了一个少先队礼,然后才继续走他们的路。随后两天,如是情况在记者的走访过程中不断发生。
“从创校开始,我们‘金太阳’就是一手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手抓孩子们的素质教育,立志为国家培养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后来人。”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身为70后的复员军人张雪峰,以一腔无畏开拓的精神克服了多重困难,仅用十几年时间,就从一家民办幼儿园发展成今日集四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初中的教育集团,为冠县、聊城市、甚至山东省培养了大量优秀学生和老师,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实实在在的贡献。
「 创业篇 」
兴私学,千难万阻 为教育,义无反顾
1995年,退伍后回到家乡冠县交警队工作的张雪峰,与妻子王英秀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随着女儿的成长,他们也像无数年轻父母一般,开始为孩子上幼儿园操心。“当时整个冠县的学前教育急需提高,而且没有全日制幼儿园,孩子送去半天就得接回家,家长费事费力,而且身上常常弄得很脏,”夫妻俩为此忧心忡忡,“因雪峰的姨妈是济南市一所知名小学的校长,我们就想,要不把孩子送到济南去接受好的教育得了”,王英秀说。
当张雪峰夫妇来到济南,看到当地软硬件优良的幼儿园后,一种由羡慕而生的冲动让他们突然决定,“要不我们自己办一所幼儿园吧!”
2002年,这对20多岁的年轻夫妻,在没有任何经验和资本的情况下,只为“为家乡建一所好幼儿园”这一单纯的念头,毅然投入民办幼教行业,“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性格开朗的张雪峰笑着说道。
“雪峰是大大咧咧的性子,很多苦,一闯过去他就忘了,”王英秀回忆说,当年他俩先到济南一个同是夫妻创办的先进的外国语幼儿园,学习了几个月经营、管理、接待等办园事宜,后回到冠县征到了17亩地,自己动手带人盖了30多间平房,并配以高标准硬件设施,终于建成了与济南比肩、全冠县条件最好的幼儿园。
谈起幼儿园的创办,张雪峰深有感触地说,创办时困难重重,其中资金是最大的问题。“我们建园的启动资金中,有45万是我岳父给的。”从商的岳父当年对他们说,你们如果赔了,不用还钱,也别再来找我要钱,你们如果赚了,再把钱还给我。“我觉得长辈的话很公平,对我们是压力也是动力。但其实,我们需要的数额是近百万。”张雪峰通过贷款等方式,筹足了余钱,幼儿园才得以顺利建成。
不成想,校区建好后,师资又成了让夫妻俩为难的愁事。原来,冠县当年不仅没有硬件优秀的幼儿园,更没有幼师师范学校,专业幼教人才极度缺乏。于是夫妻俩不得不辗转于德州、邯郸、河南省内多市考察、招聘,为了师资四处奔波。
当年6月,终于备齐所有软硬件的冠县金太阳幼儿园开园,“当时天气已经热起来了,为了让孩子们不起痱子,我给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空调。”可到冬天时,空调的制热效果极差,孩子们眼看着就要受冻。“那时我们已身无分文,能借钱的人都借过了。”不得已,张雪峰把仅装修就花了5万元的婚房卖了,筹到了9万现金,给幼儿园装上了锅炉、暖气,孩子们没有挨一天冻。“但卖房那天他哭了。”王英秀记得清清楚楚。
失去条件方便的单元房,张雪峰夫妇只得带着4岁的女儿搬进幼儿园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里,一住就是6年多。“那时的生活特别辛苦、特别困难。”
每天一大早,张雪峰就要担当校车司机,开着车挨个去幼儿家接孩子;王英秀则是赶到菜市场,买够孩子们一天伙食所需的食材。“雪峰和我从一开始,就要求必须给孩子们吃最好的,所以我一去菜市场,商贩们都会把最新鲜的菜拿出来。”谈起往事,回忆中的王英秀几度哽咽,“那时候我一个人要拿四大袋东西,很多小伙子都拿不动。”
到了下午放学时,张雪峰先是继续当司机,送孩子们一个个回家,然后再回到幼儿园,和妻子一起处理余下的众多繁琐事务,常常不知不觉就忙到了半夜。
“这种每天从早忙到晚的日子好像从筹备幼儿园时就开始了。”已不记得很多辛苦往事的张雪峰,却深深记得对女儿的亏欠。“还没卖房时,我和妻子常常忙到忘了接孩子回家。”很多次,他俩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进门,才发现家里黑漆漆的没有孩子,“我们一想孩子还在幼儿园呢,于是赶紧回去接。”有一次,都晚上九点了,夫妻俩在回家路上发现路边有个蹲着的孩子看着很眼熟,“等孩子一站起来,正是我闺女,她从放学就在这路边等我们呢。”张雪峰和王英秀都有点说不下去,毕竟那时孩子才5岁多,可他们根本没工夫考虑孩子在路边安不安全,而是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照顾别人的孩子上。幸运的是,他们的女儿现在已经特别懂事,“但她的学习习惯没有被培养好,这都是我们当年实在管不过来造成的,我们亏欠女儿。”
在张雪峰夫妇把每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般无微不至的关爱中,金太阳幼儿园的办学口碑日隆,很快就成为冠县的一块幼教招牌,获得家长们的高度认可。看到这一现象,冠县教育局的领导们也很高兴,对张雪峰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和指导。幼儿园开园仅一年,聊城市学前教育2003年现场会就被选定在金太阳幼儿园召开。“那也是我们冠县有史以来,迎接、主办的最大一次教育盛会,县各乡镇以上负责教育的领导,共有700多人参会,领导们对金太阳幼儿园纷纷予以了肯定。”
「 发展篇 」
迎发展,尽善尽美 展宏图,全力以赴
一个班、两个班、四个班……11个孩子、46个孩子、100多个孩子……幼儿园、小学、初中……在张雪峰夫妇全心投入的付出、殚精竭虑的规划、事必躬亲的率领下,金太阳学校发展迅猛,在幼儿园开园第二年就创立了小学部,在2010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初中生、成立了金太阳中学。“十几年在别的行业可能不算短,但在教育行业,确实还是一段比较短的时间。”综合负责金太阳学校小学部和中学部的丰明河校长介绍说,如今的金太阳学校,已发展成为拥有700多名教职工、6000多名学生的规模,在冠县乃至全省、全国的教育界,都算得上发展迅猛的例子了。各级领导来到学校视察时,无不为之称赞,冠县县委书记牟桂禄更是将虔心办学的张雪峰誉为“当代武训”。
2012年,在县委、政府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教育局主要领导委派即将退休的丰明河帮扶管理金太阳学校。“丰校长是我们冠县声誉极高的资深教育专家,一得知消息,我立即去上门求贤。”张雪峰的诚恳务实、对教育事业的赤子情怀,都和丰明河如出一辙,俩人一见如故,很快达成共识。而有了丰校长加入的金太阳学校,在教育理念、方法、成绩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提高,也吸引了全县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和认可。
“前来求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原有校区很快又不够用了,我们决定建一个更大更综合的新校区。”骨子里流淌着开拓性血液的张雪峰,果断地在2014年11月1日签下新校区建设合同;当年12月1日,工程破土动工;2015年9月,新校区投入使用。
如今,这座投资2.1亿元,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的校区,硬件水平不仅全冠县领先,甚至不输全国各大城市的优秀中小学。
“我们以‘打造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设施的现代化学校’为建设目标,建成了教室、器材室、实验室、全部配备国内最先进复合式电子白板的微机室等功能齐备的现代化教室,并将多媒体教学系统接入校园网,让学生们可以更直观、系统地学习知识。”丰校长说,学校现在的地下图书阅览室有种类齐全的藏书逾二十万册;美术、音乐、舞蹈等功能教室设施齐全;拥有包括高档塑胶地面田径场、足球场,标准篮、排球场,室内风雨操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共20000平方米的校运动场;全部配备地源中央空调系统、LED照明系统、直饮水设备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教学楼及宿舍楼。同时,为了构建鲁西北最美、最具特色的“花园式学校”,新校区的绿化总投资近2000万元。“目前校园内种植的各类树木已达60余种,其中名贵树木有30余种,全校的绿化覆盖面积达50%以上。2017年,我们被评为聊城市‘花园式学校’。”
从金太阳学校北门往里走200米左右,西侧就是校建筑面积达6800平方米的大餐厅。据校后勤部邢成林校长介绍,大餐厅设施总投资200余万元,是冠县唯一一家透明式餐厅。这座餐厅及其后厨,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控平台上全程可视。2016年,餐厅就被评为市级标准化餐厅、省级清洁厨房等荣誉称号。
不过,对于一所学校来讲,教学水平和成绩,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考量目标。“我们的小学部成绩,多年来保持全县第一;我们的初中部成绩,在全市200多所学校中始终保持在前六名之内。”丰校长拿出金太阳学校所获的“聊城市民办教育金牌学校”、“聊城市民办教育最具影响力品牌学校”、“聊城市教育教学先进集体”、“全国分享式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全国首批十佳幸福学校”等诸多荣誉,脸上难掩欣慰。
在聊城市连续五年的中考中,金太阳学校的成绩位列全县第一,冠县教育局局长康振标也对金太阳学校的成绩予以高度肯定,他说:“金太阳学校是冠县最早的民办学校,在初中、小学、幼教领域影响力最大。他们的办学理念先进,硬件设施全县领先,拥有长期投入教育的理念和信心,为冠县的教育行业做出了榜样。”
「 团队篇 」
记初心,亲力亲为 谋新高,众志成城
在金太阳学校取得令人赞叹的成绩的同时,一些对张雪峰夫妇的好奇也随之产生。为什么这对并非教育专业出身的夫妻,能把办学这件难事做得这么成功?
“因为他们对教育事业尊重、对孩子们热爱!”张雪峰参军时的老领导做出如是评价。
张雪峰夫妇的确都非常喜爱孩子,他们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以给孩子们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为社会培养最好的人才为理想,并日渐凝聚起丰明河、于红烨、苏希华、李莎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
“张雪峰校长常跟人说,他是我的助理”,丰校长笑着说。这虽然是一句玩笑,但却真实地反映出张雪峰对教育专业人士的极大尊重,也正是这种尊重,让丰明河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专业经验,全部贡献给了金太阳。
在冠县教育局的支持、指导下,在张雪峰高度的尊重、信赖与支持下,丰明河率领金太阳学校中高层教学、管理团队,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课程改革和德育建设集思广益,创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优良方案方法。
比如促进学校发展的“四大管理体系”。“这包括教师成长体系、育人体系、课堂教学体系、日常管理体系。”金太阳小学部校长于红烨介绍说,这四大体系全部拥有终身学习基因,可以让师生们终身受益。
“我们还开创了以‘课程改革’带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于校长说,金太阳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还构建了独具金太阳特色的“七彩阳光”校本课程。“学校每周会开设绘画、乐器、手工、武术、舞蹈、球类、棋类等40余种素质课程,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得以主动、充分、全面地发展。”
在小学部,金太阳学校还开设了“书法、诵读”等特色课程,让学生通过书法、诵读的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及写字技能,增强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继而增进学识修养,培养出高尚的人格,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终身热爱和自觉追求。
与大城市学校的生源不同的是,金太阳学校的很多学生来自冠县周边的乡村,初来学校时生活习惯不好,所以“德育教育”就成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开展‘德育创新’教育,以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金太阳小学部副校长李莎主抓此项,据她介绍,学校首先从普通话训练开始,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育和培养,“很多农村学生只会说冠县地方话,学会普通话能便于他们日后走上社会与人交流。”
随后,叠好被,扫好地,洗好手,排好队,吃好饭,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等生活习惯和理念,都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抓手。“开始时往往非常费心和困难,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学生们就能发生待人有情、谈吐有节、处事有理、言而有信、学习有法的蜕变。”李莎和整个教学、领导班子都认为,学生的习惯养成、素质提升至关重要,如果这个基础不打牢,未来就很难培养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项基础夯实后,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维护。”于红烨说,金太阳学校为了避免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向分歧,特成立了家长学校。在与家长建立了良好沟通的同时,学校还不忘为孩子们融洽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从2011年,我们开始开展德育作业,每周布置一项需要孩子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任务。比如一起做一个手工艺制品,全家一起放一次风筝、一起做一顿饭等等。”于校长说,学校希望通过开展这项课程,让寄宿的学生和家长能建立更亲密的感情;同时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感恩,学会合作、分担生活,“这就是德育的最重要目的。”
在学校与家庭的齐抓共管下,金太阳学校的学生们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孩子在金太阳幼儿园已经3年了,从依赖家长到现在会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变得越来越独立了”;“我儿子现在上小学四年级,四年间从爱哭爱闹变得可以很平和地跟父母交流,和他聊天常常让我惊讶,因为他总能说出让我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想法。”学生家长王女士和邢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纷纷表达对金太阳学校的认可,他们和很多家长们一样,已变成学校的义务宣传员。“前两天五一的时候,我们在没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已经迎来了一百多个上门缴费的家长,这离真正新学期收费还有好几个月,我们都很意外,也很受鼓励。”李莎高兴地说。
在力争成绩、力抓德育之外,金太阳学校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倍加重视,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对于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吃、住、行都需要密切关注,悉心呵护。”丰校长说,学校除了在餐饮上创立了食品安全免检级别的餐厅;在小学、中学宿舍,还设有200多位专职生活老师整夜负责全校学生的就寝安全。“在校区,有24小时校医务所,如果学生突发急病、重病,会有专车及时送医院就诊;在新校区内,设有400多个可视探头,覆盖校内各个角落。”甚至在教学区和宿舍区之间,学校也设有严谨的交接环节,“平常放学时,教学老师会亲自把学生交接给负责宿舍管理的生活老师,学生不离开老师的视线;周末回家时,校车会把每个孩子直接送到村口或家门口,直接交到家长手上。”负责幼儿园事务的王英秀闻言频频点头,她介绍说,在幼儿园,她也会定期给教师开安全教育研讨会,并把如今社会上发生的各类幼教舆情给老师们分析讲评,集体进行反思和讨论……
“我们以爱育爱、以智启智的教风,就是要求全体教职工以全心全意的爱和关心去对待孩子们,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去树人、育人。”张雪峰认真地说。
「 未来篇 」
因情怀,愈战愈勇 莫止步,勇攀高峰
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访中,张雪峰曾对媒体透露了想再创办高中的心愿,“看来你们的经营一定是已走上正轨,开始赢利了。”“办教育,我就从来没想过要赢利,也很难赢利。”他一句话否定了记者的猜测,然后坦言,想办高中是因为冠县的孩子们有需求,而他有为教育奉献的情怀。
“为什么是奉献?”“因为办教育不仅很难赢利,而且会背上巨大的资金缺口。”因国家政策不允许银行给学校贷款,金太阳学校新校区的2亿多元建设资金几乎全部来自自筹。“仅学校教职工就自发筹款近500万元。以丰校长为例,不仅自己出资,还发动亲戚朋友帮扶约30万。”王英秀说,那是他们办学十几年来最困难的一段。
但就在这段最困难的阶段,尊师重教的张雪峰,也始终没有停止对老师和学生的帮扶与资助。当有老师的家人患病或离世,他让妻子第一时间送去慰问金;当有学生遭遇家庭变故,他会立即签字免去孩子的学费……“他曾说,如果有一天他的资金缓过来,要多办几个免费班……”王英秀对这样的丈夫又敬重又支持,“但我们面对的困难,除了资金,还有师资。”
因国家事业编制有限,没有编制的民办学校始终存在着人才流失的困扰。为了打开局面,深思熟虑、走访调研后的张雪峰决定开源节流。“我创办了校烘焙厂,一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给孩子加安全餐的需求,二是可以对外经营,希望能实现盈利。”张雪峰的胆识与魄力再次迅速显露,他还计划开辟学校蔬菜基地,“这一项每年也能为学校节省近60万资金”。此外,体验型游乐场等计划也在他的头脑中酝酿。
张雪峰又变成初创业般从早忙到晚的状态。“金太阳要想突破资金、师资的困境,赢利是唯一出路。既然教育不能实现,那就应该从其他领域着手。我希望通过努力,有朝一日可以实现以商养学,从而让金太阳的教育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2018.06.01 第11期)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1-31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2-09-14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