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林琳:观空色 致良器 致敬全新时代

2020-12-28 13:45
大字号


现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文化绵延不绝,而论其辉煌则造极于赵宋。”赵宋文化根植于中原大地,也汲取了吴楚巴蜀闽粤各地精髓,因而博大精深,兼具典雅与简逸之美。宋人的诗词、书法与瓷艺,均以绝代风姿彪炳青史。

钧瓷即为赵宋文化的象征与代表,其造型文雅朴拙、釉质晶莹温润、色彩绚丽沉着,厚重中见飘逸、雄浑里蕴匠心。宋元之下,钧瓷佳作每每被上至宫廷、下至民间视为珍宝,代代相传。

底图-1

靳林琳出生于河南郑州,与钧瓷有桑梓之念、不解之缘。她从青少年求学问艺时期,即亲赴钧窑窑口、钧瓷厂区长期实践。毕业后,她始终投入于陶瓷设计烧造行业,所创杰作、佳作无数,且专攻领域从钧瓷拓展到白瓷。多年来,靳林琳远绍前贤、借鉴西法、直面时代,汲取多方技艺后融会出新,终创出与端方典雅的古瓷一脉相承的时代新作,为中国陶瓷业注入了新血液、新活力,也让工艺美术中重要的传统陶瓷艺术,焕发出全新的当代风采。

稳健传承 面向未来

『青年传承者的稳扎稳打』

“制陶的过程是一种向内追寻的过程”

回眸从艺之路,靳林琳罕见没走过什么弯路。她幼儿园时就去少年宫的美术班学素描、学国画,整个小学阶段也从未间断,等到初中升入郑州的重点中学,又获得了市级优秀美术教师的启蒙,美术功底极为扎实,所画之作几乎都被当成学校的范画被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一直受到老师的肯定和称赞,我的信心与日俱增,对美术的喜爱也与日俱增。”

高二时,她参加了全国美术专业课的考试,取得了河南大学专业课第三名的好成绩。当时的河南大学艺术院院长肖红肖老师曾评价说,很多年没看到过画得像靳林琳这么好的学生了。

高考时,深受专攻陶瓷专业的校友和老师影响,靳林琳也不做第二之选的报考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设计系,且一击即中,顺利考取,成为了常沙娜、杨永善、陈若菊、张守智、陈进海、郑宁、白明等教授的学生。“上了大学后,我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个专业,因为它偏艺术和传统、不商业,不像装潢等专业那么商业化。”

成为大学生的靳林琳依旧保持着中学时代朴素认真的学习精神,除了在课堂上将理论及知识类课程皆尽掌握,还在每年寒暑假赶赴钧瓷主产地驻扎,以大量的躬身实践来充实、丰富自己。

靳林琳8
钧瓷作品展示

靳林琳3
钧瓷《寿桃将军罐》

靳林琳5
钧瓷《运禄腾达图罐》

靳林琳6
钧瓷《如意方尊》

靳林琳4
钧瓷《我知鱼乐图罐》

当年,钧窑窑口所在的河南禹州小镇还相当破落,前去实习的靳林琳吃住条件都很艰苦,没有暖气的冬天一扛就是好几个。“我每天早上七点去看开窑,晚上一般会工作到十二点多。”她笑着回忆说,要不是所有人都去休息、她也不得不去睡觉,她可以不知疲倦地继续做下去,“每天,我所有的专注力都在自己的双手上,完全沉浸在自己那一方创作的小世界里,感觉特别纯粹、特别快乐。”她极为感慨地说:“制陶的过程是一种向内追寻的过程,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它能让人内心澄明。”

这样的投入和付出,让她对钧瓷的道道工艺都了如指掌,也让她在一向以难烧闻名的钧窑圈内名声鹊起,“因为很多人都是烧几十件只能成功几件,而我的数据却是相反的,成功率很高。”

大学四年的实习经历,使钧瓷企业对她的能力和理念分外了解和认可。有一段时间,她所在的整个产区都以她的设计风格为方向进行生产,终使历史感深厚、大气凝重的钧瓷产生了向简约实用风转变的趋势,古老的钧瓷焕发出现代生活的轻灵之美。

毕业时,靳林琳设计了一件以传统风格为基调的钧瓷花器,获得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至今,这件作品依旧作为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作,被摆放在大学的展示橱窗里。

2001年,刚毕业不久的靳林琳,因出类拔萃的创作能力,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了个人钧瓷作品特展,一开行业先河。结果,不负她为筹备此展所付出的巨大精力,展览举办得很成功,众多业内外观众都对她的作品称赞有加,也有不少人向她伸出各种邀请、聘请的橄榄枝。

靳林琳11
白瓷《坐岩观音》

靳林琳9
白瓷《坐莲观音》

靳林琳10
白瓷《骑龙观音》

次年,因个人特展等突出的成绩,年轻的靳林琳被河南省评为工艺美术大师。“个展之后我确实获得了很多机会,比如做评委、做导师、做设计总监等等。”但她没有感到满足或踏实,内心反而陷入一份巨大的空茫。“我发现要想走得更远,比如成为个人设计师、拥有独立的品牌,光有才华和一些影响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产业基础。”她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定位,以及要实现定位所需的条件,并为之义无反顾地投入。“我开始学习商业运营,学习建立、管理一个团队,又花了很大的精力调整自己,从此告别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艺术家自我情态。”

游走空色 立志创新

『工艺美术家的时代担当』

“白色是一切颜色的开始,又是一切颜色的结束”

努力一手抓艺术一手抓商业的靳林琳,很快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陶瓷贸易公司,并先后在河南、福建等地设立了工作室。此时的她,将艺术创作、外销瓷、文创IP产品等纷纷纳入运营范畴,并经营得有声有色。

“第一次去福建泉州的陶瓷产区德化时,我发现了质地极佳的白瓷材料和传承千年的陶瓷烧制传统。”她从小到大都很喜欢佛像,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和少林寺有了接触。“身为河南人,我对少林寺的感情殊胜,一得知对方有设计少林禅器的需求,就想立刻答应下来,但苦于没有理想的原料,正在踌躇。可去了德化后我的心就定了,因为那里什么材料都有,不仅钧窑、汝窑、紫砂、白瓷等应有尽有,一些更难找到的稀有材料也存在。”

她尝试着做了钧窑的禅文化茶器、白瓷佛像,将自己对少林寺历史与文化的由衷深情与虔诚注入,使作品独具一种动人之美,“我非常想让更多人了解少林、了解禅宗、了解我们悠久的佛教文化。”

此次尝试之后,靳林琳对白瓷佛像尤为恋恋不舍,最终决定投入纯粹的艺术创作。“做钧窑几十年,多少也有点缺乏灵感和激情,而白瓷此时走入我的艺术世界,就像另一条全新的路,创作灵感和冲动被重新激发出来。”她说,钧瓷是色彩化的,而白瓷正像它的对立面,“白色是一切颜色的开始,又是一切颜色的结束。通过创作白瓷作品,使我对钧瓷也有了新的认识。”

靳林琳14
白瓷《焦桐花凤壶茶具》

靳林琳13
白瓷《焦桐花小号会议杯》

靳林琳12
白瓷《少林和合图》

如今,历经创作、经营两大阶段,来到创作与运营兼顾阶段的靳林琳,已将眼光拉长、放远,将境界提升到更高。“一路走来,我脚下的都是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路线,但这份传统该怎么发展?该如何体现出当代的审美、思想和社会背景?该如何焕发出全新的时代光彩?我想这是当今每一个工艺美术家都该思考的课题,也是我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她言出必行。“我最新的作品是红色题材作品,是以焦裕禄精神为核心的白瓷文创产品。”她通过对焦裕禄的故事、精神的深度挖掘,发现了“焦桐花”这一适合陶瓷体现的素材,并将之以唯美风格呈现于白瓷之上,一面世就受到业内外的共同认可。“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焦裕禄精神可能已经有点遥远了,但焦裕禄在兰考县亲手种植的桐花树、现在被誉为焦桐,不仅在当地闻名,而且花朵漂亮、木材可做乐器,与我们的生活并无距离。我想通过这样的素材来推广红色文化,可以消除今人对革命前辈的陌生感,拉近彼此,最终更易产生共情。”

以审美智慧在大众与艺术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是青年工艺美术家靳林琳在艺术创作之外,主动担上肩的使命,为此,无论怎样负重前行,她都决心要尽全力、走到底。

靳林琳2
创作中的靳林琳

【 人物简介 】

靳林琳,199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设计系,师从常沙娜、杨永善、陈若菊、张守智、陈进海、郑宁、白明等教授。

2001年9月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靳林琳钧瓷艺术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等各大媒体竞相报道;2002年被河南省评为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创立北京琳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设计总监;2013年12月被聘为河南大学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首席陶艺家;2015年担任少林禅器品牌设计总监。

其陶瓷作品先后被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2020.03.16 第05-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