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董事长王时芬
廿载民办职业教育之路
王时芬近照
王时芬
贵州榕江人,中共党员,创办贵州省第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扎根职业教育20多年,现为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董事长,为社会输送4万余名职业技能人才,曾被评为省属高校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这是一个勇敢追梦的故事。主人公王时芬立足教育领域,以人才培养为使命,同爱人周鸿静创办了贵州省第一所民办职业学校——贵州城市职业学院。风雨兼程20余载,她走过了一段三次迁址、两次更名的曲折创校史,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脚印,并以持续高涨的追梦激情,点燃无数青少年的追梦希望,促其开启超越自我的价值人生。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20周年校庆全景
这是一方聚焦职业发展的育人平台。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在“人才强国”战略的驱动下,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德育统领“五育”,紧扣改革开放实践的现实需求,为社会输出技能型人才4万余名,为新时代下职业教育的改革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顺应时势 投身职业教育事业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伴着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党和国家做出了“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在《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抓机遇,迎接挑战,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机缘巧合之下,是时代使命的召唤。继经历了沿海地区的打工热潮、见证过太多人才短缺、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之后,王时芬夫妇于2001年在贵州凯里创办了经贵州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贵州鸿源管理工程职业学院,这便是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最早的雏形。
不同于今天,20年前,国家层面没有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中间没有产、学、研多方合力的模式创新,社会上又缺乏良好的群众基础。即便是今天,人们依然无法填平“蓝领”和“白领”之间的认知鸿沟。就是在校舍靠租、招生靠发传单挨家挨户动员、再三保证“不跑路”的情况下,王时芬顶住了世俗的偏见,招收来第一批十几个学生。
全体教师职工合影
20年栉风沐雨,20年劈波斩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新兴职业学校,如今成为享誉西南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规划占地1400多亩的校园在花溪大学城落成,窗明几净,鸟语花香。在8个二级学院、25个专业的体系支撑下,600余名教职员工在这里释放教书育人、搞科研的激情,近万名在校生在这里放飞梦想,成长为身怀一技之长、秉持工匠精神的新型人才。
是什么原因让这所民办大学在短短20年时间取得了如此惊人的巨变,赶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其原因或可归结为三方面。
其一,时代所需,使命召唤。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技术密集型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凸显,人社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增加技能型人才4000万。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特别是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开始实施,文中首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并对职业教育的内涵做出完善,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让职业教育真正“热起来”“香起来”。
其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尽管时下仍然有不少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持有偏见和怀疑态度,王时芬对此表示理解,她相信,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给予大力支持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对于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她强调天赋、兴趣与发展空间相结合,“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去做喜欢的有意义的事,如果孩子真正向往一种职业,家长要做的就是支持他们的自主选择,支持他们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人生因为有梦想而丰满,梦想因自发而有活力。为了催化学生们心中理想的种子,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广泛参加全省各类技能大赛,2009年至2014年连续六年获得全省建筑技能大赛第一名,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广联达杯”建筑技能大赛荣获一项冠军。仅在2022年,学校在各项竞赛中喜报频传,共获国家级、省级奖项53项。其中,在中国—东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第24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第十三届挑战者杯省级一等奖1项;贵州省第五届学生运动会省级一等奖1项等奖项;第十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获国赛二等奖等好成绩。
其三,服务改革开放实践及用工市场的精准定位。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加入打工者大军的王时芬,深知打工者的难处:文化程度低找工作难,工作经验少找工作难,职业技能缺乏找工作还是难……为了帮助徘徊在大城市而迷茫无助的农村打工者,他们夫妇俩瞅准机会办了家职业介绍公司,主要做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业务。夹在用工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王时芬深知供需双方的需求以及中间的错位,于是又开辟了技能培训的“副业”。从技能培训转型到职业教育,也正是从为满足用工市场的需求出发的。
如今的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拥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立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提高就业率,把学校建成省内特色、国内外有影响、全国一流职业院校。学校立足贵州、面向全国,重点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基于精准的服务定位,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在“教育扶贫”中作出了积极贡献。2018年,正是贵州省脱贫攻坚关键之年,王时芬夫妇针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设立了“鸿源班”,为让学生们安心求学,对45名学生实施“零学费”就读方案;现在该批学生已经顺利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以德育统领“五育” 办好特色职业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身为老党员,王时芬深知教育责任之重大,在办学中始终牢抓“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锡文为贵州城市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揭牌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以德育统领“五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护航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据王时芬介绍,学院围绕德育教育开展了许多活动,比如,在硬件和环境上,学校建设有党史馆、劳动馆、安全馆、校历馆等教育场地,每一届新生入学后都要接受必修的德育课——“第一课堂”,其中就有对各场馆的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学校还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党员对贫困生、后进生进行帮助,杜绝因贫困或其他特殊因素而辍学。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学校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劳模、工匠到校进行交流分享。
王时芬为学生们赠送生日礼物
谈到德育,就离不开党建工作广泛扎实的开展。学校从成立以来就组建了党支部,2008年成立校党委,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不断探索实践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路径,多次在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2022年学校二级学院城建学院的教师党支部获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是贵州省民办高职院校中唯一获批建设单位,2021年被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2年二级学院商务学院学生党支部获批“贵州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建设单位”。二级学院城建学院党总支作为贵州省委组织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单位,二级学院商务学院学生党支部作为省委教育工委省属高校、厅属职业院校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单位。2019年以来,商务学院党总支、城建学院教师党支部、机关第一党支部分别被省委教育工委确定为省属高校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2022年城建学院被省教育厅获批为全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成贵州省首家“劳动教育智慧实践中心”,开发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54321”评价方式,服务周边高校及中小学,“健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改革试点”获批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学校被评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王时芬常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就会‘缺钙’。”带着这理想信念,王时芬在办学育人的过程中,总能发现优点、亮点和特点。而从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走出的学生,也多有担当和干劲儿。
在王时芬看来,考试分数不高,并不意味着学生们的学习力差,只是没有找准他们的兴趣点,因此关键还在于老师是如何引导和发现了。曾经有一名学生,刚入校时不爱学习,成绩也不太理想。王时芬在交流中发现,该同学虽然淘气,思维却很敏捷。特别是当他了解到学校是民办的,还可以有那么大的规模就非常激动,表示自己以后也要办一所民办学校。王时芬抓住这个机会启发该学生:既然想要办学校,自己首先要把学习搞好,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只有自己在学习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在王时芬的鼓励下,该学生果然开始发愤图强,毕业后真的和朋友合伙创办了一所中职学校,如今发展得很好。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今,学校管理队伍中一位非常能干的副校长,就是当年留校的毕业生通过读研、回来再从基层教师干起,一路成长起来的。
学生们在上实训课程
作为职业学校,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常规教育与职业培训是并重的,职业教育的责任担当更大。在注重软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通过日常规范和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切实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在教学楼的走廊和地面上,到处都是学生们的原创艺术作品,学生们也由此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美化与全面建设当中。
为了帮助学生们建立自信,积累丰富的职场经验,学校要求学生们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0次以上的面试,并将受挫体验形成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面试能力。王时芬说,6个学期下来,平均每个寒暑假可以参加两次应聘面试,并且成功者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增强社会适应力,并学以致用,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对于未成功者,学校将派专人进行针对性指导。如今,学校每年的就业率都在96%以上,并且往届毕业生们纷纷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王时芬为此倍感欣慰。
2022年伊始,《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出台,简称“国发2号文件”,文件明确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文件对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特别是对贵州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推动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融合发展,支持建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等明确的指导方针,王时芬为此备受鼓舞。面对这一大好机遇,她表示,“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服务技能贵州建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针对文件明确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我校将充分发挥为新型城镇化服务的专业优势,并建立乡村振兴学院,一体两翼,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培养‘定制人才’。”
今年,是“中国梦”提出的十周年。回望来路,王时芬表示,今日之成果超出了当初期待,这是时代的成就,也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展望未来,王时芬说,她的梦想是坚持做有温度,有良心,有现代特色的职业教育,眼下最迫切的目标是让学校更上一个台阶——实现再次更名,升格为贵州城市职业大学。她希望: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都能主动地、愉悦地、多元化地、安全地在学校发展;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亮丽的风景,在美丽的校园,以美的教育,育美的人。
(2022年第23期)
【责编 李鹏】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1-31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2-09-14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