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一勋章 > 正文

陆元九:百岁高龄壮心不已 毕生奉献中国航天

广州日报 作者:肖欢欢 2021-06-30 17:43

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隆重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陆元九院士获颁“七一勋章”。他也是此次“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年纪最大的。1920年1月出生的陆元九,今年101岁,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陀螺、惯性导航及自动控制专家,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他与新中国第一批科技工作者共同开创了我国的自动化领域,为“两弹一星”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他是中国航天惯导系统的领军人物,为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运载火箭、导弹武器、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方面的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为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规划和论证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已百岁高龄仍心系航天,把一生的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表示,要继续努力,为我国航天事业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陆元九院士

心系祖国 归国路漫漫

上世纪40年代中期,陆元九成为赴美第一批公费留学生,1949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但等他要回国的时候发现困难重重 :第一,中美没有外交关系,不能办理回国手续;第二,他从事的研究属于重要机密,美国当局强迫他办绿卡永久居留,放他回国更是无从谈起。

为了摆脱对回国的限制,1950年他退出了科研小组,转到一个研究原子弹爆炸破坏效应的实验室,密级降低了。然而,很快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美国规定中国人作为“交战国”的公民必须每三个月到移民局报到一次,证明这三个月没有任何“不法活动”。三年中,陆元九有了两个孩子。为了家庭,他被迫办了绿卡,但对于当局提出的加入美国国籍的要求,他仍然置之不理。1954年,为了彻底扫清回国的障碍,陆元九离开实验室,到福特汽车公司研究所进行民用科技研究。此间,陆元九参加了多项先进科技项目的探索,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辆气垫车。

后来,中美达成了协议,用战争中的美国俘虏换取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不过即使有了协议,回国手续还是相当麻烦。中美没有建交,只有让印度大使馆帮忙。几经周折,陆元九才办好了回国手续,准备登船。但在这时航运公司通知,为防天花,小孩必须接种牛痘,可他最小的孩子还太小不能接种。这样又拖了一段时间,陆元九和妻子、三个孩子才从旧金山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经过23天的海上奔波, 才回到国内。

陆元九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科技报国毕生奉献中国航天

作为资深航天专家,陆元九在工作上的严格是出了名的。陆元九常说:“上天产品,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我们的产品是要上天的,一定要保证质量。要求严格,可以进步快一点。1996年,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失败,点火后2秒,火箭发生倾斜,飞行20秒左右坠落焚毁。这次灾难性的事故,使中国遭受巨大损失。为了尽快找出故障、查明原因,76岁高龄的陆元九临危受命。他连日工作,两三天不睡觉是常有的事,最终终于查明了原因。

让年轻人“进步快一点”,一代接一代擎起航天事业的旗帜,是陆元九的夙愿。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陆元九一直打网球,坚持跑步到73岁。前几年,基层研究人员抱着材料敲开他家门,陆元九依然思维敏捷,帮忙解决技术难题,还到实验室做研究工作。同事们评价说:“陆院士注重人才培养,在航天专家里出了名。”1984年,陆元九担任了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科技委常委的职务。在他过问下,航天系统自培高学历人才已成风尚,航天人才断层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2000年以后,耄耋之年的陆元九依旧活跃在航天一线。经过几年调研和思考,航天人才科学作风培养系统工程的构想,在他脑中清晰起来。2005年,陆元九发表了文章《航天人才科学作风培养》,受到航天科技集团领导高度关注,随即部署落实。一代又一代的航天青年才俊,在陆元九的指引下,成长为作风优良的航天工作者。

一双袜子穿了半个世纪

如今,已至期颐之年的陆元九仍在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余热。他说,作为党员,就是要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这么多年下来,陆元九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他一生简朴,从美国带回的袜子一直穿了半个世纪,但后来,他捐出自己的大笔积蓄,资助科学研究,这些钱寄予着一位老院士对青年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殷切期望。1998年,陆元九去美国探亲,特意前去看望中学几何老师胡思齐的夫人胡师母。刚一进门,这位身高一米八而且还有腰病的老院士,弯下身躯,双膝跪地,对分别多年的师母说:“请师母大人受弟子一拜。”感人场面让人思之落泪。

他的一生推动了我国惯性导航事业的跨域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领军人才。在他九十华诞之际,他的学生们发来贺信,写道:“尽管我们现在都已年过古稀,但我们多想再在教室里听您讲述各种‘原理’。”

【责编 宋伟】

王书茂:寸步不让为国护海探寻转型共同致富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2-11-05

辛育龄:一生践行与白求恩的约定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2-08-11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