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创客 > 正文

程魁:深耕超级小麦育种,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5-10-13 12:52

2008年至今,程魁和科研团队一直专注研究超级小麦的培育及实验,重点研究高产、多穗和巨型小麦品种。经过多年努力试验,获得了高产大穗大粒小麦、多穗小麦、高麦新品种、黑麦新品种、绿麦新品种、富硒小麦新品种等超级小麦重大成果,并在云南、河南、陕西、河北、安徽、重庆、江苏、新疆、海南、贵州、吉林、内蒙、北京、浙江等地建立多家超级小麦育种试验中心,从超级小麦种子研发、扩繁到深加工为面粉、挂面、白酒、啤酒及超级小麦联合实验室。为国家粮食安全提生单产做出巨大贡献。被《世纪辉煌》文献人物刊登,并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农业农村部官方网站宣传报道,并与中国航天育种合作,中国超级小麦从这里走向世界。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

研究所超级农作物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程魁是我国农业育种领域的资深专家,长期致力于超级小麦等作物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自2008年起,他带领科研团队系统开展超级小麦育种工作,聚焦高产、多穗与巨型小麦品种的选育与试验,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的成果。

一、科研成就与品种创新

经过多年攻关,程魁团队成功培育出多个具有突出性状的超级小麦新品种,包括高产大穗大粒型、多穗型以及黑麦、绿麦、富硒小麦等特色功能品种。部分高产小麦品种在试验种植中亩产突破700-1000公斤,超级多穗玉米亩产达1000-1250公斤,超级大豆亩产为400-510公斤,超级人参果亩产也达到3-4吨水平,展现出显著的增产潜力。

团队在全国多地建立了育种试验中心,覆盖云南、河南、陕西等十余个省份,构建了从种子研发、扩繁到面粉、挂面、白酒等深加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此外,团队还与中国航天育种中心开展合作,推动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升级。

二、知识产权与学术贡献

程魁团队高度重视研究成果的保护与转化,已就多个超级小麦品种向农业农村部申报品种保护,并申请国家专利三十余项,涵盖育种方法、培育装置、种植工艺等方面,如“一种多穗新品种小麦育种培育箱”“一种高产卷芒小麦新品种的组培育种方法”等。

他在《农业开发与装备》等专业期刊发表《小麦育种的创新性研究策略》等学术论文,系统总结了团队在组培育种、杂交育种等方面的创新做法,为作物育种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三、社会认可与政策支持

程魁的科研工作获得了政府部门与行业机构的广泛认可。他先后受邀出席人民大会堂科学家大会,荣获“引领中国科技进步奖”,其研究成果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尹成杰、中国科学院李培武院士等曾实地考察超级小麦育种项目,并对品种的增产效益与国家粮食安全意义给予积极评价。

程魁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中国超级小麦杂交育种非遗传承人、广东人参果科技研究院院长等职务,并持有农业农村部乡村规划师、农业项目管理师等专业资质,持续参与国家农业科技政策与项目实施。

 

四、研发历程与合作发展

自1988年投身人参果与超级小麦研究以来,程魁团队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超级种业由程魁牵头,联合农业农村部相关专家、中国航天育种中心等共同组建,形成了覆盖小麦、玉米、大豆、人参果等多类作物的研发网络。

近年来,团队不断加强区域布局与示范推广。2024年5月,重庆璧山区超级小麦试验项目实现西南地区首次成功试种,多个品种亩产超过510公斤,其中高产品种达810公斤以上。同年10月,超级小麦搭载十九号卫星开展太空育种实验,标志着该研究进入航天科技融合新阶段。

程魁及其团队三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为我国粮食单产提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务实贡献,其成果在多个生态区域得到验证,展现出良好的推广前景与应用价值。

 

   

  

【责编 李媛】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