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内涵和价值的传统文化,其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级中国茶文化首席非遗传承人、中国茶文化研究院院长罗大友倾注数十年心血完成的《茶经》《茶情》《茶路》《茶愿》(简称 “四茶” 体系)系列研究成果,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审核,获得国家版权局权威认证。
这标志着罗大友院长构建的这套原创性、系统性的中国茶文化理论体系,其学术独创性与知识产权得到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与法律保护,为中国茶文化理论研究的规范化、体系化、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罗大友院长作为中国茶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长期致力于茶文化的深度挖掘、理论构建与当代转化。此次获得国家版权局备案保护的 “四茶” 体系研究成果,是他数十年学术积淀与实践探索的结晶。“四茶”体系采用“田野调查+文献考据”的研究方法,首次将茶文化研究从分散的历史、文学等领域,整合提升为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理论体系。其中,“茶经” 聚焦制茶技艺的历史演变,“茶情” 解析饮茶习俗中的社会情感联结,“茶路” 追踪茶文化的跨地域传播轨迹,“茶愿” 则提炼出 “和而不同” 的精神内核,形成涵盖美学、哲学、社会学多维度的理论框架。其备案成功,为中国茶文化领域增添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体系的学术理论成果,对推动相关研究深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罗大友院长表示:“这既是对我个人多年研究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中国茶文化理论建设重要性的认可。‘四茶’体系是我对茶文化本质、历史脉络、精神内涵与发展方向思考的集中呈现。获得版权保护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希望这套理论能更好地服务于茶文化的传承、保护、研究、教育和创新发展,为构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茶学学科体系贡献力量。”
这套体系化的理论成果获得国家背书,有助于提升中国茶文化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茶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它为讲好中国茶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撑。
罗大友以贵宾身份在大会上作《巴黎一旦融入中国茶文化必将更加彰显出浪漫》的主旨演讲
罗大友,毕业于大学哲学系,拥有高级政工师职称,是国务院侨务办及清华大学指定的中国茶文化讲座教授。早年参军期间,曾参与抗震救灾工作。转业后长期在央企从事党政管理工作,20世纪80年代担任团委书记期间,因工作表现突出受到表彰。90年代曾参加国际人口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他长期专注于茶文化研究与传承,遍访全国 56 个民族聚居区,深入福建、云南、浙江等主要茶区,系统梳理各民族饮茶习俗。其研究成果《茶香漂海外—— 罗大友茶文化论著》,被选入国际著名大学《世界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案例》,作为中国茶文化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走向国际。
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曾播出对罗大友院长的专访节目,他还多次通过央视《文化强国》等权威媒体,传播 “茶和天下”“天下茶人是一家” 等茶文化理念。此外,罗大友院长还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中俄文化年等活动中与海外茶人深入交流,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中俄文化年公务访问中莫斯科国立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库拉索夫 Серге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Курасов亲切接见罗大友院长
罗大友院长与伊比利亚美洲国家经贸文化交流平台主席法兰.古兹曼交流
中国茶文化研究院作为国内茶文化研究的重要专业机构,始终致力于引领茶文化学术研究前沿,推动茶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罗大友院长 “四茶” 体系研究成果的成功备案,是该院科研实力的集中展现,更是中国茶文化研究从经验总结迈向系统理论构建的重要一步。这一成果将为中国茶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传播与国际交流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4-08-16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06-19
新华社2023-05-22